【書】《今天,就過喜歡的日子》讀後心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好不容易終於讀完了難得買下來的書《今天,就過喜歡的日子》,總的來看,還是羨慕大過於效仿的心情。但對於布蘭達和維尼的極簡人生哲學也有點贊同,於是選擇以購買代替借閱的,支持了她們出的書。

raw-image

這本書中最大的精華對我而言,應該就是這一段話了吧:

「離職至今已滿五年,我們發現原來心靈相關書籍上所寫的「做自己真心想做的事不會餓死」是真的,而且我們還吃得很好,且生活得很開心!」

雖然我的核心想法還是:那是因為妳們不但有才能,而且運氣好,並且兩人還能共同打拼奮戰,好似「天選之人」,才能夠過得那麼舒心自在吧?

怎麼感覺有點酸酸的,可能是我覺得自己要抵達她們的境界,還是有許多放不下的事物吧!在我上一篇文章〈我請了三次病假了〉當中,我不諱言,我試圖拉贊助,試圖想要效仿她們一點點,可以用喜歡的事情賺錢,但我想,我跟她們的走向和動機本身就南轅北轍,她們是先創作後賺錢,而我上一篇的動機卻是想要拉贊助,所以創作了一篇文章。

事實證明,我跟她們的距離還很遙遠。我將我請病假的情況分享給了許多友人閱讀,最後在一位教會會友的慷慨解囊下,我獲得了新的一筆贊助。我非常感謝,激動到當天差點睡不著覺,然而在隔天起床後,看到扣掉平台費、手續費等等雜支後,我的累積贊助金額仍然不能提領,我感到有點沮喪。沒有實質收入的感覺很不好,但是我想要拉贊助的心情,也影響了我的創作走向。我得反省在先。

書中「關於金錢與價值的思考」篇章,〈不想為醫療保險費奮鬥〉這一篇中有提到:

「…...但我們發現,一旦發現改變某一項核心觀念,就能一下同時解決許多連帶問題,便覺得實在划算,也感到神奇。」(P.270)

這個說法和我之前上Ann老師的「2023讓夢想找到你工作坊」的核心內容不謀而合。然而難就難在,一般人很難像布蘭達和維尼可以突破或「發現改變一項核心觀念」。反而有許多「限制性信念」限制著自己的人生,同時也確保自己的人生是走在社會上「相對安全」的主流價值觀中。

剛好Ann老師最近一集的Podcast 「記起真正的你」,在說「到底該不該離職?在轉職時最需要考量的是甚麼?」,而《今天,就過喜歡的日子》中有一篇〈要存多少錢才能放心離職?〉,布蘭達和維尼在書中錙銖必較的計算了一下,大約有八十萬元就可以離職挑戰一下不同的自己了!大概是三年的生活費。布蘭達和維尼這樣寫到:

「實際上,我們當年是在存款接近歸零的情況之下離職的,結果到現在還是活得很好。」(書中標了顏色劃出重點)

我說我是羨慕布蘭達和維尼的勇氣和好運氣,她們沒有學貸車貸房貸或卡債等債務,也沒有家累,而且自己本身有自己的興趣嗜好才能,也有相對年輕 (和中老年人相比) 的本錢。但Ann老師在Podcast中提到的,提到的許多「趨避」元素,例如:工作得不開心、沒有發展的空間、不能培養自己的能力,不同,布蘭達和維尼所強調的是:

「不過其實應該說,離職前該了解的問題恐怕不是得先有多少存款而是確認自己渴望到不能不做的事情為何,畢竟事先存好緊急備用金終究不代表自己未來不會面臨存款驟減的狀態。」(p.261)

她們說的更是一種「吸引力」,必須先知道自己有沒有渴望做的事,然後,排除不想要的工作騰出時間空間資源去完成它。

我想,先知道自己有沒有非常渴望去做的事情,會是一項重要的人生課題。布蘭達和維尼在書中這樣表示:

「畢竟現代人重視利益物質勝過身心健康居多。」(p.221)

我不勝唏噓。

最近跟一位新認識的朋友介紹我自己的職業,那位朋友聽到我曾經擔任教職,馬上就說起教職的福利薪水多好多好,我只能說,教職的薪水福利的確和坊間比較起來是相對安穩且起薪不錯的,但是大多數人所忽略的是,在少子化的現代,學生和家長的問題也是層出不窮的。而政府上有政策學校下有對策的情況也不斷在上演,做一行怨一行的情況,我不能說難以避免,卻是只有待過的人才知道辛酸。

如果我只看薪水福利待遇,那麼,我應該繼續去考正式教師,不斷努力直到我上岸的那一天。

但是,布蘭達和維尼寫說,她們一開始會離職,是因為「太痛苦了」,所以連存款都沒存到就大膽離職了,她們有嘗試過創業,有嘗試過直銷,有嘗試過各式各樣網路賺錢的方式,最後落腳在Youtube剪輯影片和文章創作,甚至如今出了屬於自己的商業書籍。書籍分類在,自我實現自我肯定

而我知道,教職曾經帶給我極大的快樂也有極大的痛苦,那極端的感受,讓我代理代課後期常常以請假作為終結。不是不愛教育,而是看到了自己的無力以及無助。轉職後,我的身心狀況快速好轉,生活品質也開始提升,可以多做一點自己想做的事,發表一點自己想寫的文章,我覺得很喜悅。

我仍然沒有離開教育現場太遠,只是以另一種形式,為教育產業做出貢獻。

如果以薪水待遇來看,我現在的待遇和正式教職的待遇根本不能比,正式教職絕對大獲全勝。但我不是現代人了,我寧願重視身心健康勝過物質利益啊!

我知道,沒有麵包甭談愛情,但可不可以,我們麵包可以小口小口的吃、慢慢地吃,不必「為沒錢的憂慮」而犧牲掉許多的理想夢想或生活隨想。

我知道有不少人,工作不談理想,因為他的理想就是不工作。不過,往往有這個理想的人,通常都是一邊工作一邊不喜歡他的工作的,這樣子生活,會開心嗎?

我們不是取樂為導向,但我們至少不要活得太苦啊。倘若,今天,就過喜歡的日子,是一個理想,那我們,讀完了這本書,也是做了一件自己喜歡的事,然後,我敲著鍵盤一一記下我的心得,也希望能夠為我的讀者帶來閱讀的喜悅和知識上的收穫,這樣雙贏的事情,能不能再多一點呢?

祝福大家。

如果你願意鼓勵我繼續寫下去,請給我個愛心。我漸漸難以奢求自己的文章可以被付費閱讀,但是你的愛心和追蹤是我寫下去的動力。謝謝。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Willa 維拉寫寫字
78會員
421內容數
維拉寫寫字。不解釋。
Willa 維拉寫寫字的其他內容
2025/03/24
本文分享閱讀心得,作者失望地發現市面上許多標榜「原子習慣」的書籍,內容空洞、缺乏實用價值,與暢銷書《原子習慣》的實際內容有極大落差,多為勵志故事集錦,缺乏可操作性習慣建議,讀後感缺乏收穫。
Thumbnail
2025/03/24
本文分享閱讀心得,作者失望地發現市面上許多標榜「原子習慣」的書籍,內容空洞、缺乏實用價值,與暢銷書《原子習慣》的實際內容有極大落差,多為勵志故事集錦,缺乏可操作性習慣建議,讀後感缺乏收穫。
Thumbnail
2025/02/04
引言:為什麼選這本書? 當我在圖書館發現《兩次約會見真章:搞清楚他是鑽石還是礦石》這本書時,注意到它有基督教背景,並且由我熟悉的兩性婚姻專家牧師撰寫推薦序。此外,書本篇幅適中,讀起來不會有負擔,因此我立刻決定借閱,希望能從中學到一些實用的觀念。 這本書提供了一套系統化的方法,幫助女性在戀愛市
Thumbnail
2025/02/04
引言:為什麼選這本書? 當我在圖書館發現《兩次約會見真章:搞清楚他是鑽石還是礦石》這本書時,注意到它有基督教背景,並且由我熟悉的兩性婚姻專家牧師撰寫推薦序。此外,書本篇幅適中,讀起來不會有負擔,因此我立刻決定借閱,希望能從中學到一些實用的觀念。 這本書提供了一套系統化的方法,幫助女性在戀愛市
Thumbnail
2025/01/23
關於寫作用書繼《最高寫作法》之後,我預購了Jemmy Ko的新書《讓你一下筆就能變現》,今天晚上才入手。快速東跳西跳的翻閱之後,我只想要趕快抓緊時間寫點東西更新我的部落格。 書中強調質量產量並重,持續日更,還要有商業價值,但總之,強調「寫,就對了」。我寫了這麼多年部落格,還是看不到甚麼實質利益
Thumbnail
2025/01/23
關於寫作用書繼《最高寫作法》之後,我預購了Jemmy Ko的新書《讓你一下筆就能變現》,今天晚上才入手。快速東跳西跳的翻閱之後,我只想要趕快抓緊時間寫點東西更新我的部落格。 書中強調質量產量並重,持續日更,還要有商業價值,但總之,強調「寫,就對了」。我寫了這麼多年部落格,還是看不到甚麼實質利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布蘭達和維尼在經歷痛苦的職場生涯後,開始尋找人生的解答,時時覺察內心的感受,過上不勉強自己的人生。即使面對存款兩度歸零,居無定所的日子,依然樂在其中,沒有放棄最初的決定,度過7年的極樂生活,未來還會繼續。 活在當下就是時時覺察內心,不因恐懼、憂慮而做,且不要有預期心理,並相信只做喜歡的事就能生活。
Thumbnail
布蘭達和維尼在經歷痛苦的職場生涯後,開始尋找人生的解答,時時覺察內心的感受,過上不勉強自己的人生。即使面對存款兩度歸零,居無定所的日子,依然樂在其中,沒有放棄最初的決定,度過7年的極樂生活,未來還會繼續。 活在當下就是時時覺察內心,不因恐懼、憂慮而做,且不要有預期心理,並相信只做喜歡的事就能生活。
Thumbnail
一路走來,工作自由之路 我的自由工作之路,是4年前被主管fire所賜的!😎就這樣,靠著設計接案維生,莫名的經營起Youtube、TikTok,還寫起了文章,一路上經營起自媒體,目前過著不被上班綁住時間的自由工作者。 此時,也遇見了布蘭達&維尼的創作! 世界很奇妙,當你將自身的生活和經驗分享出來時,
Thumbnail
一路走來,工作自由之路 我的自由工作之路,是4年前被主管fire所賜的!😎就這樣,靠著設計接案維生,莫名的經營起Youtube、TikTok,還寫起了文章,一路上經營起自媒體,目前過著不被上班綁住時間的自由工作者。 此時,也遇見了布蘭達&維尼的創作! 世界很奇妙,當你將自身的生活和經驗分享出來時,
Thumbnail
好不容易終於讀完了難得買下來的書《今天,就過喜歡的日子》,總的來看,還是羨慕大過於效仿的心情。但對於布蘭達和維尼的極簡人生哲學也有點贊同,於是選擇以購買代替借閱的,支持了她們出的書。 這本書中最大的精華對我而言,應該就是這一段話了吧: 「離職至今已滿五年,我們發現原來心靈相關書籍上所寫的「做自己真心
Thumbnail
好不容易終於讀完了難得買下來的書《今天,就過喜歡的日子》,總的來看,還是羨慕大過於效仿的心情。但對於布蘭達和維尼的極簡人生哲學也有點贊同,於是選擇以購買代替借閱的,支持了她們出的書。 這本書中最大的精華對我而言,應該就是這一段話了吧: 「離職至今已滿五年,我們發現原來心靈相關書籍上所寫的「做自己真心
Thumbnail
我為什麼要預約借閱這本書呢?一定是來自宇宙的神秘力量~ 找回工作的初心
Thumbnail
我為什麼要預約借閱這本書呢?一定是來自宇宙的神秘力量~ 找回工作的初心
Thumbnail
簽名版本實體書,因為是喜歡的YTer所以是特別的,別具有意義及收藏價值。 喜歡整理的她們出了這本書整理自己如何試錯及邁向自由人生的過程紀實。
Thumbnail
簽名版本實體書,因為是喜歡的YTer所以是特別的,別具有意義及收藏價值。 喜歡整理的她們出了這本書整理自己如何試錯及邁向自由人生的過程紀實。
Thumbnail
現在的職場已經沒有絕對的「穩定」,只有穩定的能力,不會有穩定的工作,「終身學習」已經是每一個職場人應該具有的標準配備
Thumbnail
現在的職場已經沒有絕對的「穩定」,只有穩定的能力,不會有穩定的工作,「終身學習」已經是每一個職場人應該具有的標準配備
Thumbnail
離職之後到今年六月底剛好滿整整五年,這短短的五年所發生的變化真的難以和五年前相互比擬,最明顯的是很多事物都變少了! 物品變少了、朋友變少了、飲食變少了、瑣事變少了、體重變少了、病痛變少了、負面情緒變少了、工作時間變少了,連口袋的錢也變少了!哈哈! 這些體驗是我的寶物,令人感恩不已。
Thumbnail
離職之後到今年六月底剛好滿整整五年,這短短的五年所發生的變化真的難以和五年前相互比擬,最明顯的是很多事物都變少了! 物品變少了、朋友變少了、飲食變少了、瑣事變少了、體重變少了、病痛變少了、負面情緒變少了、工作時間變少了,連口袋的錢也變少了!哈哈! 這些體驗是我的寶物,令人感恩不已。
Thumbnail
你,有想過離職嗎? 女人迷專欄作家曾彥菁Amazing 用了一年多的時間探索自己,也在貴人和朋友的幫助之下成為全職的自由工作者,雖然收入不比之前穩定,但是身心上更自由了。 對不起,(全職工作) 我回不去了~
Thumbnail
你,有想過離職嗎? 女人迷專欄作家曾彥菁Amazing 用了一年多的時間探索自己,也在貴人和朋友的幫助之下成為全職的自由工作者,雖然收入不比之前穩定,但是身心上更自由了。 對不起,(全職工作) 我回不去了~
Thumbnail
節目內容 46歲是中高齡?年紀很大了? 就是不想上班了,但擔心以後可能後悔? 有存款、有股息支應生活,每天也過著低欲望的簡單生活,但還是焦慮? 和恐懼、焦慮相處的3個步驟 B&W對勞健保的看法 因此,我們要如何界定「後悔」?
Thumbnail
節目內容 46歲是中高齡?年紀很大了? 就是不想上班了,但擔心以後可能後悔? 有存款、有股息支應生活,每天也過著低欲望的簡單生活,但還是焦慮? 和恐懼、焦慮相處的3個步驟 B&W對勞健保的看法 因此,我們要如何界定「後悔」?
Thumbnail
《當一切慢下來後,我們才有時間與我們自己獨處》   在我小時候,我的父母時常為了錢吵架。我們以為金錢是萬惡之首,所以許多有權有勢的人,才要死命握著金錢,因為這世界沒有金錢所有一切將不存在。但是我們卻鮮少注意到,許多有錢人,是樂善好施的,並且勤奮的獻身公益,然而有許多人卻不相信這個論點。
Thumbnail
《當一切慢下來後,我們才有時間與我們自己獨處》   在我小時候,我的父母時常為了錢吵架。我們以為金錢是萬惡之首,所以許多有權有勢的人,才要死命握著金錢,因為這世界沒有金錢所有一切將不存在。但是我們卻鮮少注意到,許多有錢人,是樂善好施的,並且勤奮的獻身公益,然而有許多人卻不相信這個論點。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