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高股息看敝公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今天剛好在podcast中聽到吳淡如的〈人生實用商學院〉其中一集「不要碰發給你高股利的公司」中,除了得到她不推薦的原因,也讓我反思自己目前任教的「公司」(沒錯!不是學校是公司)的未來發展性。
淡如姐在裡面提到,銀行目前存錢利率都那麼低了,那這些公司又從哪裡拿出這些錢來配發股息給股東?很多真正優良的企業,其實不見得會配發股息,或是與獲利不成正相關,是由於一間正在顯著成長的公司,想要把資金,投入「未來」,也就是對未來發展有利的硬體設備(譬如台積電生產奈米級的晶片的機器)及軟體設備(譬如研究開發、高薪吸引優秀人才),保留最多資金做最大未來的投資,企業才有辦法走長久,優秀的經營者都知道複利經營公司的驚人效果,反之,如果公司將獲利化為股息幾乎配給股東,代表這公司已經找不到適合他們未來的投資事項,用這個角度來看,也許前景有限、或是沒有明顯的競爭優勢,但不想讓股東拋棄,才利用高股息吸引股東(但也是用自己的錢發紅包給自己),引用日本價值投資的人奧野一成的概念,他認為追求高股息的人,並沒有真正看到投資的本質,投資是看未來發展性,而不是只有高股息的貪小失大而已。
「追求股息的股東,只是在搶食所投資企業的成長空間。」
這句話回來看自己,與自己所待的公司,實在很有感,從個人角度上,畢竟也是一人公司,如果一直只追求所謂的一個月賺多少,便是以股息的角度來看自己這個公司,如果想讓自己能夠成為顯著成長的公司,在投資上,必須投資未來,意味著投資自己的個人技能,這讓我聯想到另外在歐陽立中老師的節目中,楊倩琳在增加自己收入這一塊提出來的建議:精進自己的本業收入,能穩定升遷,或是直接跳槽到待遇更好的公司,另一方面是經營自己的斜槓事業,增加額外收入;若是從我目前任教的公司來說,我認為可以分為幾個部分來探討:因為我們學校的風氣是高中部學校投注最多資金,所得到的硬體設備也最多,國中部則是有升學的競爭優勢,老師團結,技術高中部則是有點尷尬,雖然升學屢創新高,但得到的資金總是有限,甚至是需要科主任寫計畫申請外面資金,才有辦法有資金運用,我目前來看,也許這間學校把發展重心放在高中部,認為升學的國立大學聽起來響噹噹,台大清華交通,哪個台灣人沒聽過,在一些較保守的人(或是尚未更新近況)眼中,當然認為這些聽過的國立大學相當好,對招生也很好,可是,我認為這也一再驗證了高層與政府在領導時、以及並未完全清楚現況的狀態,原因如下:
高中部確實為學校產生許多亮眼的榜單,但是這是一個短期投資,因為我曾經聽過跑了全台任教的兼課老師分享她的觀察,政府也是喜歡把很多資金投注在普通高中,這些高中部的學生將來都成就了,很多都到國外去發展了,甚少留在國內為國內貢獻,反而是技術高中培養出來的人才,他們才是真真正正會留在台灣貢獻的人。
高層對於人數上的誤解,畢竟我們學校技術高中部佔大多數,一個年級有11班、而高中部一個年級2班,我認為即使要追求國立大學的數目,高職部則是一個相當大有潛力的地方,技術高中要考到國立科技大學的努力程度,也不比高中部差,其實兩個並重發展並不難,可惜的是上層除了年紀以外,連觀念都格外老舊。
雖然今年發生了許多事情,公司也有一些現象觀察:譬如校車的廠商永遠都是同一間、新大樓的建商也是董事長找來的驗收過了但卻有管線外露到從地上凸出100公分的狀況、校內福利社也是同一人經營、制服廠商是空頭公司等,不難看出上層追求「高股息 」而非長遠發展,但我認為這間公司目前還能待的一個點是:還不會倒,至少在淡如姐分享的幾個概念中,對於硬體設備的建設,還是有在進行的,但對於軟體或是人才,我認為還有很大的空間,敝公司的發展於我的職涯發展,我想我還是需要透過不斷投資自己,增加自己的其他斜槓專長,會是一個保險又保底的方法。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有時分享自己的美術歷程,有時分享學生遇到的問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有某種類型的人,在聚會中非常吃香,只要他出現,彷彿整個場子都變成他一人的場子,場面也會變成相當熱鬧,每每到一個比較冷靜的地方,總期待這樣的人出現。 除夕免不了有各種聚會,面對各式各樣在你人生不同時期的朋友們,有些總是一見如故,有些則慢慢地有些生疏,這時候如果有那個人的出現,自己好像可以得到某種庇護,
剛好聽到歐陽立中老師的〈Life不下課〉Podcast「這五件事,趁新的一年做正是時候」,底下是他提出來的摘錄大意與我自身目前思考可以如何運用到生活上的方式
你的目標是什麼呢? 每年年末年初好像都只是回顧,很多目標都用「歲月靜好」來逃避,不想努力的自己,也許是因為害怕失敗。
有某種類型的人,在聚會中非常吃香,只要他出現,彷彿整個場子都變成他一人的場子,場面也會變成相當熱鬧,每每到一個比較冷靜的地方,總期待這樣的人出現。 除夕免不了有各種聚會,面對各式各樣在你人生不同時期的朋友們,有些總是一見如故,有些則慢慢地有些生疏,這時候如果有那個人的出現,自己好像可以得到某種庇護,
剛好聽到歐陽立中老師的〈Life不下課〉Podcast「這五件事,趁新的一年做正是時候」,底下是他提出來的摘錄大意與我自身目前思考可以如何運用到生活上的方式
你的目標是什麼呢? 每年年末年初好像都只是回顧,很多目標都用「歲月靜好」來逃避,不想努力的自己,也許是因為害怕失敗。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2024年投資回顧與心得分享,從高股息ETF轉向006208,並分享換工作的心路歷程及對投資理財的反思。
Thumbnail
定期定額這件事情,其實我想有很多小資族,包括我啦,我也是在定期定額。於是我就看有一些新聞在提到說,這個定期定額的高股息慢慢有這個跡象往大盤市值的ETF去,那於是我也來做一下試算。另外也來跟這次來跟大家討論一下,這個季配受益人的這個逆勢創新高嗎?有這個新聞的討論。   大綱 1.今天
Thumbnail
台灣部分投資人喜愛配息型投資標的,最好能配得高又穩,滿足「高股息」的特性。 通常可以配出高息的公司,本業相對比較沒有成長性,沒有每股盈餘(EPS)再投資擴張業務需求,才會配較多的股息吸引投資人。 回到投資選股的根本,最主要的關鍵是公司的獲利狀況。 每年穩定而且高水準的每股盈餘(EPS)
Thumbnail
臺灣高股息ETF近年來非常受股民歡迎,但投資者應該要了解配息方式及風險。 高股息ETF的殖利率計算和持有股票特性也是需要重點關注的地方。 另外,高股息股票是否比較抗跌也值得注意。需要仔細瞭解投資方式,而不是單純的一時興起。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企業盈餘的管理和股息分配的問題,包括保留盈餘的好處、缺乏效率的增加業務、折舊備抵購買新資產以及股息配息與公司價值等。另外,也討論了公司應在何種情況下提高股息。
Thumbnail
最近這幾週,最熱門的消息就是元大一檔即將上市的高股息ETF-元大台灣價值高息ETF(00940),還在募集階段,就盛況空前,很多人解定存就希望買到這個當紅炸子雞 。台灣有很多人都存在高股息ETF的迷思,但其實高股息ETF並不適合所有人,就讓這篇文章提醒一些你可能忽略的地方吧!
前言 高股息這幾年在台灣非常的火熱,於是有很多媒體開始提出反思,認為高股息策略很多缺點,甚至說很危險,多半是勸人走向投資市場指數才是正解,某些媒體就好像一言堂一樣,非我族類都是垃圾或是笨蛋之類的言論就出現了,當然台灣是言論自由的社會,對於不同的投資觀點應該要有多元化的包容能力,通過自身
Thumbnail
ROE(股通權益報酬)越高,代表公司替我們投資股票的錢,再賺錢的效果越佳,從1975年以來(見圖),美國前500大公司為投資人賺錢的效果,最低都達到10%,最高可以達到22%,這是什麼概念?大家想想自己,你現在銀行的錢假設有100萬,如果完全不投資,僅僅靠工作收入,扣掉生活開銷,假如每年能存有20萬
Thumbnail
▇高股息是否是有效策略 國外有很多論文期刊在介紹類似的內容,也有分析高股息因子投資是不是有效策略或稱為是價值因子的雜訊。到底追求股息是否有意義,我認為大多的人並不在意論文內容,而且許多是國外研究,未必100%適合台灣地區。但既然提到國外研究,那也來看一下國外不同的看法。來看一下富達投資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2024年投資回顧與心得分享,從高股息ETF轉向006208,並分享換工作的心路歷程及對投資理財的反思。
Thumbnail
定期定額這件事情,其實我想有很多小資族,包括我啦,我也是在定期定額。於是我就看有一些新聞在提到說,這個定期定額的高股息慢慢有這個跡象往大盤市值的ETF去,那於是我也來做一下試算。另外也來跟這次來跟大家討論一下,這個季配受益人的這個逆勢創新高嗎?有這個新聞的討論。   大綱 1.今天
Thumbnail
台灣部分投資人喜愛配息型投資標的,最好能配得高又穩,滿足「高股息」的特性。 通常可以配出高息的公司,本業相對比較沒有成長性,沒有每股盈餘(EPS)再投資擴張業務需求,才會配較多的股息吸引投資人。 回到投資選股的根本,最主要的關鍵是公司的獲利狀況。 每年穩定而且高水準的每股盈餘(EPS)
Thumbnail
臺灣高股息ETF近年來非常受股民歡迎,但投資者應該要了解配息方式及風險。 高股息ETF的殖利率計算和持有股票特性也是需要重點關注的地方。 另外,高股息股票是否比較抗跌也值得注意。需要仔細瞭解投資方式,而不是單純的一時興起。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企業盈餘的管理和股息分配的問題,包括保留盈餘的好處、缺乏效率的增加業務、折舊備抵購買新資產以及股息配息與公司價值等。另外,也討論了公司應在何種情況下提高股息。
Thumbnail
最近這幾週,最熱門的消息就是元大一檔即將上市的高股息ETF-元大台灣價值高息ETF(00940),還在募集階段,就盛況空前,很多人解定存就希望買到這個當紅炸子雞 。台灣有很多人都存在高股息ETF的迷思,但其實高股息ETF並不適合所有人,就讓這篇文章提醒一些你可能忽略的地方吧!
前言 高股息這幾年在台灣非常的火熱,於是有很多媒體開始提出反思,認為高股息策略很多缺點,甚至說很危險,多半是勸人走向投資市場指數才是正解,某些媒體就好像一言堂一樣,非我族類都是垃圾或是笨蛋之類的言論就出現了,當然台灣是言論自由的社會,對於不同的投資觀點應該要有多元化的包容能力,通過自身
Thumbnail
ROE(股通權益報酬)越高,代表公司替我們投資股票的錢,再賺錢的效果越佳,從1975年以來(見圖),美國前500大公司為投資人賺錢的效果,最低都達到10%,最高可以達到22%,這是什麼概念?大家想想自己,你現在銀行的錢假設有100萬,如果完全不投資,僅僅靠工作收入,扣掉生活開銷,假如每年能存有20萬
Thumbnail
▇高股息是否是有效策略 國外有很多論文期刊在介紹類似的內容,也有分析高股息因子投資是不是有效策略或稱為是價值因子的雜訊。到底追求股息是否有意義,我認為大多的人並不在意論文內容,而且許多是國外研究,未必100%適合台灣地區。但既然提到國外研究,那也來看一下國外不同的看法。來看一下富達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