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聊聊《三體》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大概是去年十一二月看完《三體》的。最近隨著動畫版的開播,以及同作者《流浪地球 2》的上映,劉慈欣的作品開始受到比較多的討論。
  看了一些討論,感覺中國內把《流浪地球 2》當成是中國科幻電影的里程碑,電影描寫的集體主義是對西方電影的個人英雄主義的反擊,將此部電影的票房與《滿江紅》去做比較,到後面感覺好像只要是《滿江紅》的票房比《流浪地球 2》高的話,就代表對中國電影的一次打擊,是對中國文化輸出的一個阻礙。
  而《三體》這部小說裡面的用詞更是深入到中國網路裡,我能看到諸如「降維打擊」、「二向箔」、 「黑暗森林法則」在中國網民討論裡頻繁出現,更勝者部分網民將「黑暗森林法則」稱作「洼地特色思想」,但「黑暗森林法則」貌似就是費米悖論的延伸而已。
  我想很多關於劉慈欣作品的爭論,是因為他的作品已經不只是他的作品,在部分人眼中更是個文化輸出的載體。而我今天想分享一下《三體》的心得,雖然我也承認,當初也是因為網路上的討論才有了閱讀的動機。
  對於三體,我最有印象的不是什麼黑暗森林法則,是作者創作出來的一臺機器:思想鋼印。

水是劇毒的

  思想鋼印是故事裡面壁人希恩斯意外創造出來的機器。原本此機器是作為研究大腦思維之用,受試者需要根據測試命題按下是或否的按鍵,而此機器會觀測大腦的神經網路運作。
  在受試者 104 號中出現意外的狀況。
命題一號:貓共有三條腿 
命題二號:石頭是沒有生命的
命題三號:太陽的形狀是三角形
命題四號:同樣的體積,鐵比棉花重
命題五號:水是劇毒的
  在命題五號時,104 號回答為偽,而機器為了提高掃描精度,對大腦判斷思維的區域進行強化掃描。意外發生了:測試結束後,104 號得了恐水症。他拒絕喝水,食物需要放進微波爐烤乾才願意吃。
  希恩斯:「年輕人,生命在水中產生並且離不開水,你現在的身體百分之七十是水。」
  104 號:「是的,這個問題在折磨著我,這是宇宙中最不可思議的事了。」
  在此之後,人們將此機器命名為《思想鋼印》,並將它投入在軍隊上:將勝利信念透過思想鋼印牢牢的固定在軍人的大腦裡,杜絕軍隊裡的失敗主義。

《思想鋼印》的發想

  在看完《三體》後,思想鋼印與其故事情節成為我用來描述某些事情的用語,我認為作者很形象的把某些現象描述出來,也就是所謂現實中的思想鋼印。
  他首先是我接收到的一個觀點,然後隨著時間、接收到的次數變成標籤,再之後變成我思想里不可撼動、直覺性的一部分。就像磨刀石,逐漸銳化、固化你接收到的觀念,變成你的價值觀,所謂的三人成虎、眾口鑠金,而且過程中無聲無息。
  也許現實生活中並沒有像思想鋼印這樣快速的機器,但在社會中,某些觀念隨著時間逐漸變成自己的真理,在我看來跟思想鋼印只有時間的差別。
  可怕的是在故事中,希恩斯即使知道水並沒有毒,他仍然沒有辦法喝水、接觸水,直到做了兩個月的心理治療,他才慢慢的可以喝水。這所謂「知道有錯誤,但仍然是自己思考的慣性」似乎才是最恐怖的部分。

《三體》觀後感

  《三體》共有三部曲,我最喜歡第一部,其次是第二部。我不喜歡第三部。
  我認為第一部厲害的是它的鋪墊。第一部用了很多的篇幅去描寫三體世界,作者很用心的去建立世界觀,將三體問題融入到世界觀裡,並發想在此星系裡的行星運作的困難,諸如「三日凌空」、「三日連珠」、「飛星不動」等三體行星的災難。同時第一部也花了很大的篇幅去描寫角色的經歷,從而讓角色的行動是有說服力、角色是有深度的。有些人的重點可能會放在某些角色文化大革命的故事背景,但我在閱讀後覺得這在故事裡並不是一個重點,單純是一個角色背景塑造的選材而已。
  第二部是故事展開的重點,上文的思想鋼印也是出自於此。
  第三部我覺得時間線跨度太大,直接從西元 2000 年左右直到整個宇宙結束,尤其是後半段。故事發展也有點讓我摸不著頭緒。
  整體來說我是挺推薦的,但也就是小說層面上的推薦。我覺得沒必要也不需要把它當做什麼語錄,或是什麼文化輸出。它就是一本精彩的小說。
avatar-img
7會員
5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奇點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從以前到現在都是使用注音輸入法,有一段時間嘗試行列輸入法。從以前到現在,輸入法追求的就一個字「快」——更快的打出想打的字。但直到現在,我體驗過的電腦上的輸入法仍然是使用者一個一個字輸入...
它首先是我接收到的一個觀點,然後隨著時間、接收到的次數變成標籤,再之後變成我思想里不可撼動、直覺性的一部分。他就像磨刀石,逐漸銳化、固化你接收到的觀念,變成你的價值觀,所謂的三人成虎、眾口鑠金,而且過程中無聲無息。
我從以前到現在都是使用注音輸入法,有一段時間嘗試行列輸入法。從以前到現在,輸入法追求的就一個字「快」——更快的打出想打的字。但直到現在,我體驗過的電腦上的輸入法仍然是使用者一個一個字輸入...
它首先是我接收到的一個觀點,然後隨著時間、接收到的次數變成標籤,再之後變成我思想里不可撼動、直覺性的一部分。他就像磨刀石,逐漸銳化、固化你接收到的觀念,變成你的價值觀,所謂的三人成虎、眾口鑠金,而且過程中無聲無息。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疲累是一種身心感受,也是一種生活習慣。
Thumbnail
本文是我年初談天時發想的思緒,時值《三體》被網飛改編影集,當時接連看電影《接觸未來》的評點和《流浪地球》的評點(與三體同樣作者),加上韓國科普書《電影中的有趣科學》提及,深感《接觸未來》與《三體》兩個作品都是劃時代的鉅作
Thumbnail
在工作或創作中,有時候我們會陷入想不出好點子的困境。這篇文章裡介紹瞭如何透過系統化的發想流程,在大量的爛點子中挖掘真正有潛力的點子。從點子的創意公式到建立個人的點子庫,作者分享了多種從垃圾中找出好點子的方法。
Thumbnail
我因為科幻小說與同名影集《三體》所以閱覽這本瑞秋.卡森所著1962年已問世的經典,我想分享一些小心得。 本書是世界性的,美國或其他國家現今的環保署可說是因為作者提出的核心思想改善致使生態搖搖欲墜的政策,下定決心訂下影響國家大方向的規則,儘管還是跟不上人類製造...
Thumbnail
這本書利用生物學來探討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作者以植物學者的身份,利用過往觀察自然生態的經驗,說明生存法則、挫折的正面價值及多樣性等,當失敗被視為改變策略的信號,可幫助人找到符合自己的人生價值觀的生存之道。
最近相當著迷於這套科幻小說~三體。作者是劉慈欣。他已經是小說界的名人,所以無需多加介紹,應該有很多人都很熟悉他的作品。 這部小說已成為我睡前必讀的書籍,卻也是常常造成我失眠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即便好像入睡了,卻又好像在夢境裡迂迴著那些書中的場景,就這樣半睡半醒的過了一整夜......。似乎對三體的故
目前只追了前三集。 由於是動畫,人物反應都誇張有趣,有不少笑料。但這部動畫其實暗藏著不少沉重的議題,好比: 一、世界上如果沒有人類,地球的自癒力可以恢復多少被人為破壞的環境。所以人類是破壞地球生態的元兇? 二、獅子王司主張不應復活腐敗的成人,誰有權力決定他人的生死?這和納粹種族屠殺有甚
去年劉慈欣科幻小說《三體》繁中版出版,英文譯本在2015年榮獲雨果獎最佳小說獎。 建議孩子有機會可多閱讀科幻小說,因為那是結合科技與文學的產出作品。我認為,《三體》帶給讀者三項寫作省思。 一、以科學實徵角度,創作文學的細節 二、生命哲學的體現,是文學創作的本質 三、創造性思維是寫作的人性基礎:
Thumbnail
由資深心理師撰寫,指出人際問題主因為"越界"行為侵犯他人界線。書中列舉多種建立健康界線的方式,如注重第一印象、營造神秘感,強調培養自尊心對維繫良好人際關係至關重要。作者建議定期檢視友誼名單,不同生活階段所需的人際需求有別,接納關係的新陳代謝。並呼籲讀者尊重自我感受,勿過度依賴外在評價。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疲累是一種身心感受,也是一種生活習慣。
Thumbnail
本文是我年初談天時發想的思緒,時值《三體》被網飛改編影集,當時接連看電影《接觸未來》的評點和《流浪地球》的評點(與三體同樣作者),加上韓國科普書《電影中的有趣科學》提及,深感《接觸未來》與《三體》兩個作品都是劃時代的鉅作
Thumbnail
在工作或創作中,有時候我們會陷入想不出好點子的困境。這篇文章裡介紹瞭如何透過系統化的發想流程,在大量的爛點子中挖掘真正有潛力的點子。從點子的創意公式到建立個人的點子庫,作者分享了多種從垃圾中找出好點子的方法。
Thumbnail
我因為科幻小說與同名影集《三體》所以閱覽這本瑞秋.卡森所著1962年已問世的經典,我想分享一些小心得。 本書是世界性的,美國或其他國家現今的環保署可說是因為作者提出的核心思想改善致使生態搖搖欲墜的政策,下定決心訂下影響國家大方向的規則,儘管還是跟不上人類製造...
Thumbnail
這本書利用生物學來探討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作者以植物學者的身份,利用過往觀察自然生態的經驗,說明生存法則、挫折的正面價值及多樣性等,當失敗被視為改變策略的信號,可幫助人找到符合自己的人生價值觀的生存之道。
最近相當著迷於這套科幻小說~三體。作者是劉慈欣。他已經是小說界的名人,所以無需多加介紹,應該有很多人都很熟悉他的作品。 這部小說已成為我睡前必讀的書籍,卻也是常常造成我失眠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即便好像入睡了,卻又好像在夢境裡迂迴著那些書中的場景,就這樣半睡半醒的過了一整夜......。似乎對三體的故
目前只追了前三集。 由於是動畫,人物反應都誇張有趣,有不少笑料。但這部動畫其實暗藏著不少沉重的議題,好比: 一、世界上如果沒有人類,地球的自癒力可以恢復多少被人為破壞的環境。所以人類是破壞地球生態的元兇? 二、獅子王司主張不應復活腐敗的成人,誰有權力決定他人的生死?這和納粹種族屠殺有甚
去年劉慈欣科幻小說《三體》繁中版出版,英文譯本在2015年榮獲雨果獎最佳小說獎。 建議孩子有機會可多閱讀科幻小說,因為那是結合科技與文學的產出作品。我認為,《三體》帶給讀者三項寫作省思。 一、以科學實徵角度,創作文學的細節 二、生命哲學的體現,是文學創作的本質 三、創造性思維是寫作的人性基礎:
Thumbnail
由資深心理師撰寫,指出人際問題主因為"越界"行為侵犯他人界線。書中列舉多種建立健康界線的方式,如注重第一印象、營造神秘感,強調培養自尊心對維繫良好人際關係至關重要。作者建議定期檢視友誼名單,不同生活階段所需的人際需求有別,接納關係的新陳代謝。並呼籲讀者尊重自我感受,勿過度依賴外在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