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世界有多大,並不在於你生活中「看見」多少人,或是「聽見」幾種語言….
從小,有一首很有名的歌「我要來去台北打拼~~喔,蝦米隆母驚」。以前覺得台北是個繁華的大都市,要去那邊開開眼界,所以選填大學志願的時候,一定把台北學校放在優先。
現在,對於很多孩子來說,能到「外面的」世界看看仍然是他們的期待。『畢業後要去台北找工作、要去國外讀書,要去國外working holiday....』去外面看看真的不錯,但是去外面看看「世界」就會變大嗎?
「世界」到底是什麼意思?我們一直在說要培養孩子「世界觀」,到底怎麼做比較實際?
回想之前在國中教書,也算是蠻大的學校,人數眾多,不過有些孩子很容易「小團體」。不管他身旁有多少同學、補習班、生活周遭⋯他的生活總是受小團體影響⋯甲不理我,或是我跟乙吵架,覺得全世界只剩下我一個人孤孤單單。這樣的「世界尺寸」不知是多少?雖然我們每天活在相同的環境當中,但是他的「世界」跟其他同學的「世界」,很明顯規模不一樣。
進入職場後,看得見的世界似乎更縮小,剩下辦公室、家裏、教會⋯⋯所以開始有去健身房、團體課程或是聯誼⋯等。參加各樣的活動沒有問題,但活動越多真的不代表世界越大⋯
世界的大小或許有個評估是:你打開多少讓別人進入吧⋯⋯
當你在意、當你關心,這個人就進入你的世界了。
同樣的,當你不在意、不關心,這些人即使「活在」你身旁,卻沒「進入」你的世界。你仍活在一個小小世界中。
看得見的人數跟我們心裡面真正世界的人數是不一樣的。
很多人關切不同的議題,這些人不見得出現在他的生活圈,但因為關注他們,這就進入他的「世界」。
所以在意非洲的小朋友糧食短缺,雖然沒到過非洲,但這卻在他的世界。在意俄烏戰爭,普丁也就住在你的世界。所以之前大前研一說年輕人只關心半徑三公尺的事。這會多麼驚人的事實,因為這樣的「世界」多狹隘?
該如何培養世界觀?很確定的是「出國」不是唯一的解藥。
有一個是最基本的,就是幫助我們的孩子彼此相愛吧。
連真實活在身旁的同學都無法進入他的世界,要談什麼遙遠的國家?幫助孩子好好與現在生活中的人用心相處,這些人就能讓他目前的世界很豐富。
去外縣市、出國讀書、工作都沒有問題。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是很好的,但敞開心去關懷身邊的人,走的城市越多也才越有不同體驗⋯
畢竟「人,才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