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手,孩子才能昂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大家對於「鷹架理論」都不陌生,許多的父母總是用心為孩子規劃生活與未來,期待他們的每一步都能走得更穩妥。但一棟大樓若鷹架未拆除,就代表尚未完工。同樣的,父母若不放手,孩子就無法成熟...

最近聽到朋友誇獎學校中的一個孩子,雖然只有8歲卻在媽媽受傷時主動照顧三個弟妹,連媽媽自己都發現孩子真的長大很多。但其實在這事件之前,孩子一直是一個蠻需要「被擔心」,如果沒有這個機會讓媽媽可以暫時退場,我們看不見這棟「建築物」的原貌。

當我們在抱怨孩子長不大時,有時候可能是因為我們做太多,承擔太多;或是因為我們沒有給予孩子空間,不願放手;甚至有時候是我們不想面對「不被需要」的感覺...

孩子沒有辦法像機器人,植入程式晶片後,就能照著運作。而他們生長的環境也總非一成不變,現在所謂的標準答案可能不適用於未來。

也就是我們以為的最好,對他們可能不見得合適...如果凡事都需要套模板,當然可以生活,只是就限制住了各樣的可能。永遠都只有一個模樣,永遠都只有一種期待。那無限的可能性,也就在模板中被砍斷線...

到底大人該如何淡出幕後呢?

每個心理學家都有不同的看法,例如皮亞傑認為孩子長到8歲之後,已經具備抽象思考能力,可以開始預備各樣的可能性。但每個孩子、生長環境不一樣,這個大智慧,還是留給父母。

應架卸除後孩子受傷怎麼辦?

一次性的拆除當然會有很大的震撼,所以隨著孩子年紀成長,逐步地放手。孩子越長越大,越來越少的我們的介入。

另外,當孩子還小時摔倒了,我們還可以一把抱起他,但是當孩子長大了,摔倒時,我們還有力量一把抱起他嗎?

所以逐步地放手,讓孩子一步步也可以踏實穩健,大部分的父母都無法陪伴孩子走完一輩子。在我們還有能力、時間的過程中,除了保護他的幼年時期,成長過程中,若不是著逐步鬆綁,怎麼知道孩子的承載力到哪裡?

父母學習放手,孩子開始昂首。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梁蓓禎的沙龍
4會員
14內容數
梁蓓禎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2/11
「你很厲害誒~沒有啦,運氣好、剛好而已啦」 這樣的對白很容易出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當別人誇獎時,總要推託再三,這樣才能表示謙虛,不然的話會被認為太過驕傲...
Thumbnail
2023/02/11
「你很厲害誒~沒有啦,運氣好、剛好而已啦」 這樣的對白很容易出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當別人誇獎時,總要推託再三,這樣才能表示謙虛,不然的話會被認為太過驕傲...
Thumbnail
2023/02/08
你的世界有多大,並不在於你生活中「看見」多少人,或是「聽見」幾種語言….
Thumbnail
2023/02/08
你的世界有多大,並不在於你生活中「看見」多少人,或是「聽見」幾種語言….
Thumbnail
2023/02/06
我們容易放大發亮的那瞬間,而忽略的發亮之前的準備。 導致孩子容易快速放棄,或是只追求泡沫式的呈現。
Thumbnail
2023/02/06
我們容易放大發亮的那瞬間,而忽略的發亮之前的準備。 導致孩子容易快速放棄,或是只追求泡沫式的呈現。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不少爸爸媽媽都有個隱形超能力,叫做「秒衝幫忙模式」。孩子鞋帶一歪,我們的手已經不受控制地伸出去;他們拼圖卡關,我們比他們還急,恨不得自己上陣解謎。這份「我幫你」的愛,聽起來無懈可擊,但其實可能是孩子成長路上的絆腳石。來吧,讓我們一起解剖這個「愛太滿」的現象,看看它到底會讓孩子飛不高、跑不遠
Thumbnail
不少爸爸媽媽都有個隱形超能力,叫做「秒衝幫忙模式」。孩子鞋帶一歪,我們的手已經不受控制地伸出去;他們拼圖卡關,我們比他們還急,恨不得自己上陣解謎。這份「我幫你」的愛,聽起來無懈可擊,但其實可能是孩子成長路上的絆腳石。來吧,讓我們一起解剖這個「愛太滿」的現象,看看它到底會讓孩子飛不高、跑不遠
Thumbnail
我以前在孩子還小的時候,會希望孩子聽話、乖巧,因為這樣對我來說最「方便輕鬆」,我不用花那麼多的時間跟孩子溝通,彷彿只要孩子照著安排作息,就不需要花費注意力去煩惱他們 但隨著孩子的年紀漸長,慢慢發現他們的世界跟我以前面對的已經大相逕庭,接觸的事物、發生的問題也不再像我們小時候那樣單純⋯⋯
Thumbnail
我以前在孩子還小的時候,會希望孩子聽話、乖巧,因為這樣對我來說最「方便輕鬆」,我不用花那麼多的時間跟孩子溝通,彷彿只要孩子照著安排作息,就不需要花費注意力去煩惱他們 但隨著孩子的年紀漸長,慢慢發現他們的世界跟我以前面對的已經大相逕庭,接觸的事物、發生的問題也不再像我們小時候那樣單純⋯⋯
Thumbnail
在孩子開始追求獨立的過程中,家長常常面臨叮嚀與放手之間的兩難。過度提醒可能破壞親子關係。家長可以開始轉換角色,成為孩子的支持者,而非控制者,並以信任的方式陪伴孩子成長,幫助孩子學會為自己的選擇負責,減少親子間的對立,促進健康的成長環境。
Thumbnail
在孩子開始追求獨立的過程中,家長常常面臨叮嚀與放手之間的兩難。過度提醒可能破壞親子關係。家長可以開始轉換角色,成為孩子的支持者,而非控制者,並以信任的方式陪伴孩子成長,幫助孩子學會為自己的選擇負責,減少親子間的對立,促進健康的成長環境。
Thumbnail
今天 #大學考試分發放榜,也恭喜堅持到這一刻的各位同學:從特殊選才、個人申請、獨立招生、繁星推薦⋯⋯無役不與,終於也是大學生了。🎉 在老夫的那個年代,常聽人說,大學必修三學分:課業、愛情跟社團,不曉得現在還有無此說法?關於愛情跟社團,個人覺得最重要的不是僅限於字面上的意思而已。 🫶#
Thumbnail
今天 #大學考試分發放榜,也恭喜堅持到這一刻的各位同學:從特殊選才、個人申請、獨立招生、繁星推薦⋯⋯無役不與,終於也是大學生了。🎉 在老夫的那個年代,常聽人說,大學必修三學分:課業、愛情跟社團,不曉得現在還有無此說法?關於愛情跟社團,個人覺得最重要的不是僅限於字面上的意思而已。 🫶#
Thumbnail
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都來自父母,但只要離開了母親的身體,我們每個人就是一個獨立的人格,從無法用言語表達、牙牙學語,到擁有自己完整的人生觀、價值觀跟世界觀 這個過程裡最大的難題之一就是父母到底要不要放手?應該什麼時候放手?我在別人眼中應該是個「不正常」的父親⋯⋯
Thumbnail
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都來自父母,但只要離開了母親的身體,我們每個人就是一個獨立的人格,從無法用言語表達、牙牙學語,到擁有自己完整的人生觀、價值觀跟世界觀 這個過程裡最大的難題之一就是父母到底要不要放手?應該什麼時候放手?我在別人眼中應該是個「不正常」的父親⋯⋯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孩子不是父母所擁有,不能被自私的剝奪生命。父母應該更多地理解和關心孩子的內心世界,減少他們的壓力和焦慮。文章提供了一些建議,如運動、呼吸練習、冥想、良好的飲食習慣、充足的睡眠、良好的社交關係和培養興趣愛好來幫助孩子減壓。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孩子不是父母所擁有,不能被自私的剝奪生命。父母應該更多地理解和關心孩子的內心世界,減少他們的壓力和焦慮。文章提供了一些建議,如運動、呼吸練習、冥想、良好的飲食習慣、充足的睡眠、良好的社交關係和培養興趣愛好來幫助孩子減壓。
Thumbnail
孩子的行為舉止常常反映出家庭教育的成果,而家長往往因為太過堅持某種信念,或者過度干涉孩子的行為,反而可能會造成反效果。文章探討了家長教育中的困境和需要放手的重要性。
Thumbnail
孩子的行為舉止常常反映出家庭教育的成果,而家長往往因為太過堅持某種信念,或者過度干涉孩子的行為,反而可能會造成反效果。文章探討了家長教育中的困境和需要放手的重要性。
Thumbnail
我跟家裡大女兒在時間管理上的習慣比較相同,在學生時期,我總是總是習慣先做完功課再玩,女兒在還沒自學前大概也是這樣 這種總是覺得要先把「正事」做完才能休息的習慣當然沒有不好,問題是:什麼時候「正事」才會做完?因為沒有明確的界限,事情會不斷出現,所以「閒下來」時,心裡還是有一種「事情未完成」的焦慮感
Thumbnail
我跟家裡大女兒在時間管理上的習慣比較相同,在學生時期,我總是總是習慣先做完功課再玩,女兒在還沒自學前大概也是這樣 這種總是覺得要先把「正事」做完才能休息的習慣當然沒有不好,問題是:什麼時候「正事」才會做完?因為沒有明確的界限,事情會不斷出現,所以「閒下來」時,心裡還是有一種「事情未完成」的焦慮感
Thumbnail
當孩子感到不愉快時,家長需要明白讓孩子體驗到負向情緒是正常的,需要在情緒的“累積”階段使用策略,並在崩潰發生之後一起回顧事件、辨識情緒。文章中提供了幾個可以幫助孩子處理負面情緒的方法和技巧。
Thumbnail
當孩子感到不愉快時,家長需要明白讓孩子體驗到負向情緒是正常的,需要在情緒的“累積”階段使用策略,並在崩潰發生之後一起回顧事件、辨識情緒。文章中提供了幾個可以幫助孩子處理負面情緒的方法和技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