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光客的卡塞爾文件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看完卡塞爾文件展後也半年了,我目前依然覺得他會是我往後觀看當代藝術的一個重要的參照點。
我喜歡主展館入口進去就是以托兒為主題的展覽,而且真的可以讓父母進到一個有隱私的區域照顧小孩。雖然我們常聽到當代藝術要拓展關係、更貼近生活的基礎建設(infrastructure),但能照顧到(care/care for)這樣顯而易見卻總是被忽略的面向,某個程度上回答了我對當代藝術的疑惑。
以自然博物館為展場的展區,也配合展場的原本功能,展出以人類學視角觀看自然與人類技藝的考察/研究型藝術,我個人對這展場的心得是:這是試圖提出另一種技藝/記憶的抵抗,抵抗的對象是現代性與資本主義帶來的同質化世界。藉由展出其他文化的建築技藝、編織技藝等,佐以社會學式批判內容的展覽文獻和影像紀錄,可以感受到策展人的政治企圖,而非天真的少數文化的展覽。
在大場館中設置滑板場,據我在場刊讀到的說明,是將卡塞爾社區帶進文件展的企圖 — 在文件展的說明中心地下室的小展中,其實已經有展出和提到,十四屆以來的卡塞爾文件展,卡塞爾當地的藝術家或工匠都從未參與,彷彿卡塞爾文件展是一個地區/政治上的真空地帶,儘管他號稱是非常政治的。說明中心的小展展出了當地藝術家、學者、發明家,還有奇人的物品,而滑板場則是將卡塞爾的滑板社區帶入展場,並會在固定時間請滑板高手表演(可惜沒看到),滑板場的平台可供塗鴉,藝術家也會前來製作工藝品(像是芭蕉扇的東西),再走過去則是印刷廠供藝術家印製海報。一切都是動態的。雖然這使得展覽的潛力很難在一時一刻完全發揮。看到一些藝評在展覽初期前來,大部分展場卻還在創作中,或是一群藝術家舉行小圈圈的論壇。我來的時候基本上展品都已經製作完成,藝術家現身和互動的場合變成是固定時段的活動,對於只有四天時間的我來說實在很難躬逢其盛T___T。
(雖說如此,還是有和一位來自紐約的羅馬尼亞藝術家聊到天,後來也參與到了印尼藝術家辦的印尼語教學 — 不過,從教學的方式來看,可以看出藝術家沒有太在意大家有沒有吸收…XD。雖然可以說是姿態大於實質,但寬容的說,我們好像參與到他們第一次辦印尼語教學,也就是說,又是一個動態和學習經驗的過程。但這樣是要我們在卡塞爾待四個月嗎(呃),所以同時也可以理解到這為什麼會讓人有小圈圈之感 — 只有待在這裡的藝術家可以長期參與這些其他藝術家的活動啊)
卡塞爾以格林兄弟的故鄉聞名。在格林兄弟博物館中,文件展借用了場地來展出印尼的童趣的想像力 — 塑膠製品拼湊裝配而成的機器裝置,若從威尼斯雙年展的高蹈審美來看,絕對是可笑的 — 但這些鮮豔的塑膠製品,還有印尼國寶老先生在錄像中唱歌講故事的影像,呈現的就是另一種「另類」。這甚至不需要援引理論,而是實作帶來的奇妙力量 — 這些作品是藝術家來到卡賽爾後製作的,例如「卡塞爾先生的炸香蕉」(炸香蕉似乎是印尼的點心吧…)。
這次文件展策展團體的核心概念lumbung,是一種共享資源和知識等等的團體模式,讓策展被去中心化,將資源和權力分散到更多藝術家 — 最多達到一千五百多人。雖然不乏有爭議,但我認為這去中心化並不如某些藝評所說是混亂且不成功的。由於文件展內的反猶爭議,似乎讓德國對這次策展方式有些異音,而台灣或亞洲藝評也從這新聞延伸這個觀點。然而,這正是去中心化的效應:實際上,除了醜化猶太人的畫像以外,這次另有展場展出巴勒斯坦和日本赤軍合作製作的左翼紀錄片,控訴以巴地區戰爭的暴行(我時間不夠,只看了有關黎巴嫩的片段)。這些挑動西方神經,尤其是德國社會最敏感神經的議題,在展場內展出或一度展出,就已經是對所謂西方意識形態的挑釁。根據我粗淺的歷史爬梳,印尼由於宗教的緣故,對巴勒斯坦帶有強烈的同情和支持。儘管我無法肯定策展的最核心是否有這樣的政治意識,他們也承認,他們無法全盤掌握展場內容;但不如說,就是在這種無法全盤掌握的集體行動之下,lumbung的合作、開枝散葉到最終的作品,才真正是非西方的。
我並不是說,只要跑到德國大喊反猶,就是對抗西方,反殖民,找出所謂「xx作為方法(你可以填亞洲、伊斯蘭、非洲,etc)」 — 而是沒有審查,沒有自我審查,這件事本身,在我看來是說的遠比做的簡單。我也不是說就沒有任何倫理界線,但在這件事看來,那個所謂醜化猶太人的畫,從整個脈絡看來,是在批判東西方腐敗的政治群像之一,並非無事尋釁。無論如何,lumbung仍然是「印尼的」,也就歷史的會是「伊斯蘭的」,就算這概念再怎麼適合被轉譯,再怎麼具有世界公民的特色,這次策展的實作依舊會有這種區域性的特質,是文化、歷史、政治交織出來的特定產物。雖然最終這個畫像被撤掉(其他仍保留著的樣子),但我想這次卡塞爾文件展已經做到一個至關重要的行動:就是置疑當代藝術內的遊戲規則。
其他印象深刻的有:描繪印尼政治事件的版畫,由藝術家深耕印尼當地社群後,和居民一同製作,藝術家的個體由團體取代;越南藝術家請卡塞爾的越南人提供越南人食用的植物,種在庭園中,並讓在德越南人可以取走帶走一些種子,藝術家的錄像內容則是考察在國外的越南人如何取得香料或其他植物,如何在自家栽種 — 考察對象正是台北。政治與集體如何藝術/藝術如何政治與集體,十五屆卡塞爾文件展會是我的參照點。
avatar-img
9會員
20內容數
通靈人連結此世與彼岸,在陰陽兩界穿梭;影像薩滿一眼看電影,一眼看paper,希望在這視差中瞥見詮釋電影的不同可能。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Haseo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給她時間,而非時代。」(張亦絢《永別書》)
威尼斯雙年展(2022) 第一次來看這種國際大展,而且還是來到威尼斯這種世界絕無僅有的城市景觀,在除魅什麼「三大展」、「國際藝術潮流」之前,還是非常的wakuwaku。 雙年展主展場座落在城堡區(Castello)的軍械庫和綠園城堡。即便加上了來參觀展覽的人潮,城堡區仍然是威尼斯相對不那麼擁擠的非觀
「在大咖啡館被(盧米埃兄弟的〈火車進站〉)驚嚇的觀眾仍然籠罩著電影理論家的想像圖式,他們認為觀眾被動地服從於一個全面掌控的機器,被它的幻象之力催眠,唬得一愣一愣的。當代電影理論家的事業就是建立在低估尋常電影觀眾的基本智商和檢驗現實的能力,並也如此蔑視早期的觀眾。」(〈一種驚詫的美學:早期電影與(不)
結論來說,《四樓的天堂》不過不失,在十集的篇幅中把多線敘事平緩的處理完畢,但「平緩」也指沒有太多起伏,可以預期,甚至乏味。從較寬容的觀點來看,《四樓》也許嘗試一種「寫實」的影劇拍法,不想落入類型或八點檔窠臼,想要直面現代人的心靈和身體問題。「但我認為四平八穩的拍攝手法和敘事模式,是此劇的問題。
「就算愛他已經沒有意義了,我今生還是會愛著他。」理解不一定代表同一、交融,而是認可對方為獨立個體,也承認在彼此主體塑造中無可抹滅的痕跡。
我不知道其他人是怎麼評論黃以曦的文筆的,不過從我大學閱讀她影評的印象,大約就是文青式影評的標竿:晦澀的文字組成(不是艱澀用字),恣意的、百科全書式的跳躍連結,駱以軍用語--當然還有長長的引文。這些並不構成問題,看不懂,也就算了。但是看了黃以曦寫蔡明亮《你的臉》的影評(https://thepolys
「給她時間,而非時代。」(張亦絢《永別書》)
威尼斯雙年展(2022) 第一次來看這種國際大展,而且還是來到威尼斯這種世界絕無僅有的城市景觀,在除魅什麼「三大展」、「國際藝術潮流」之前,還是非常的wakuwaku。 雙年展主展場座落在城堡區(Castello)的軍械庫和綠園城堡。即便加上了來參觀展覽的人潮,城堡區仍然是威尼斯相對不那麼擁擠的非觀
「在大咖啡館被(盧米埃兄弟的〈火車進站〉)驚嚇的觀眾仍然籠罩著電影理論家的想像圖式,他們認為觀眾被動地服從於一個全面掌控的機器,被它的幻象之力催眠,唬得一愣一愣的。當代電影理論家的事業就是建立在低估尋常電影觀眾的基本智商和檢驗現實的能力,並也如此蔑視早期的觀眾。」(〈一種驚詫的美學:早期電影與(不)
結論來說,《四樓的天堂》不過不失,在十集的篇幅中把多線敘事平緩的處理完畢,但「平緩」也指沒有太多起伏,可以預期,甚至乏味。從較寬容的觀點來看,《四樓》也許嘗試一種「寫實」的影劇拍法,不想落入類型或八點檔窠臼,想要直面現代人的心靈和身體問題。「但我認為四平八穩的拍攝手法和敘事模式,是此劇的問題。
「就算愛他已經沒有意義了,我今生還是會愛著他。」理解不一定代表同一、交融,而是認可對方為獨立個體,也承認在彼此主體塑造中無可抹滅的痕跡。
我不知道其他人是怎麼評論黃以曦的文筆的,不過從我大學閱讀她影評的印象,大約就是文青式影評的標竿:晦澀的文字組成(不是艱澀用字),恣意的、百科全書式的跳躍連結,駱以軍用語--當然還有長長的引文。這些並不構成問題,看不懂,也就算了。但是看了黃以曦寫蔡明亮《你的臉》的影評(https://thepolys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美好時光・印德拉多迪個展】 印尼藝術家印德拉多迪(Indra Dodi)的個展。 2022年也曾看過該藝術家的個展,因創作技法很特別,所以記憶特別深刻。 此次作品也和上次一樣,宛如兒童的塗鴉,隨興有活力,也很有故事感。上次主題是「敬生活」,此次則是以「美好時光」為題。
Thumbnail
其實一開始對這個展沒興趣,因為也不知道裡面是展甚麼的,基本上不是畫作,我的興趣都會先減一半,直到我看到小孩IG後,我就有興趣啦~果然名人效應還是很強的(?)
Thumbnail
看畫展 台中美術館展出當代知名畫作家的集體畫展畫家們的技術,個個出神入化每一服作品都畫的微妙唯肖媒體,報導都讚不絕口,評論家們也給予很高的評價,因此吸引很多人前來參觀,也會把會場急的水泄不通。 小花和爸爸一起來參觀看到衣服題目為「上學途中」的話引起他們的注意。或者是一群小孩子背著書包嘻嘻哈哈的邁
Thumbnail
逛美術館一直都不是我們這一輩出遊的首要目的,不過最近這幾年,吹起一陣行政機關親民風,南美館不僅打者成為全民的美術館的頭號,更在2019年新建了二館,白色透明的建築物吸引了更多人去朝聖,現在參觀門票一張兩館通用,裡面不只有上千件藝術品可參觀,還有兒童藝術中心,參觀藝術其實一點都不無聊!
Thumbnail
當「跨界」變成流行術語;而藝術淪為藏家追捧的價碼?印尼藝術家薩伊夫.加里波第(Syaiful Garibaldi)以壓克力彩繪畫、雷射刻印以及大型裝置等多元面相的創作「之間」(In Between),呈現獨具的藝術視野,同時令人感悟藝術之於當代的社會責任,和人類面對永續思考的提問。
Thumbnail
你逛美術館嗎?上一次走進美術館,是什麼時候?看了哪一個展?是為了什麼而走進那座美術館呢?隨著社群媒體的蓬勃發展,在美術館或特定作品前拍照、打卡、上傳社群帳號的群眾,變成美術館的另一種風景。藝術的公關操作很成功,全民美術館的目標是否也成功了呢?
Thumbnail
01 馬爾巴赫德國文學檔案館目前舉辦的展覽向我們介紹了工具的歷史與發展,展出包括文學和學術卡片盒等相關形式。 02 該展覽展示了數十萬張卡片的卡片盒,其中一張卡片可能就是「卡片盒展覽」的一部分。 03 馬爾巴赫德國文學檔案館的展覽剛開始不久,可能展出了社會學家尼克拉斯·盧曼的卡片盒中的一張卡片,
Thumbnail
月初時去台南美術館二館看了《藝術是自由的力量》展覽,這是一個由台灣及日本專為心智障礙者所策的展,有別於過往多為繪畫與陶藝的展出,這次也展示了編織、書畫、裝置及各類媒材的作品,讓大家可以看見這些心智障礙者所帶來的高度創造力、自由度與可能性。 整個展區蠻大的,而且很有循序漸進的感覺,先從平面繪
Thumbnail
前些年台灣常有國際級的藝術展演活動。 通常我不太去擠這些大師的展覽,因為我很不喜歡和一大群人擠著,然後花很多時間排隊,又被人群匆匆推擠著前進只能快速流覽那些作品,若我真的對那一位大師有興趣,我寧可出國時到他專屬的美術館很從容的靜靜觀賞真蹟,否則我乾脆就在家裏閱讀印製得非常精美清晰的專刊或複製畫。
Thumbnail
美國國際藝術館是一非營利的永久藝術館,其目的是通過展覽傳承在人類文明史上達到最精美最珍貴的藝術作品,來推動整個人類的道德進步,精神健康,文化發展以及世界的和平。美國國際藝術館只陳列展覽名家的精品之作,不展覽普通藝術家的作品。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美好時光・印德拉多迪個展】 印尼藝術家印德拉多迪(Indra Dodi)的個展。 2022年也曾看過該藝術家的個展,因創作技法很特別,所以記憶特別深刻。 此次作品也和上次一樣,宛如兒童的塗鴉,隨興有活力,也很有故事感。上次主題是「敬生活」,此次則是以「美好時光」為題。
Thumbnail
其實一開始對這個展沒興趣,因為也不知道裡面是展甚麼的,基本上不是畫作,我的興趣都會先減一半,直到我看到小孩IG後,我就有興趣啦~果然名人效應還是很強的(?)
Thumbnail
看畫展 台中美術館展出當代知名畫作家的集體畫展畫家們的技術,個個出神入化每一服作品都畫的微妙唯肖媒體,報導都讚不絕口,評論家們也給予很高的評價,因此吸引很多人前來參觀,也會把會場急的水泄不通。 小花和爸爸一起來參觀看到衣服題目為「上學途中」的話引起他們的注意。或者是一群小孩子背著書包嘻嘻哈哈的邁
Thumbnail
逛美術館一直都不是我們這一輩出遊的首要目的,不過最近這幾年,吹起一陣行政機關親民風,南美館不僅打者成為全民的美術館的頭號,更在2019年新建了二館,白色透明的建築物吸引了更多人去朝聖,現在參觀門票一張兩館通用,裡面不只有上千件藝術品可參觀,還有兒童藝術中心,參觀藝術其實一點都不無聊!
Thumbnail
當「跨界」變成流行術語;而藝術淪為藏家追捧的價碼?印尼藝術家薩伊夫.加里波第(Syaiful Garibaldi)以壓克力彩繪畫、雷射刻印以及大型裝置等多元面相的創作「之間」(In Between),呈現獨具的藝術視野,同時令人感悟藝術之於當代的社會責任,和人類面對永續思考的提問。
Thumbnail
你逛美術館嗎?上一次走進美術館,是什麼時候?看了哪一個展?是為了什麼而走進那座美術館呢?隨著社群媒體的蓬勃發展,在美術館或特定作品前拍照、打卡、上傳社群帳號的群眾,變成美術館的另一種風景。藝術的公關操作很成功,全民美術館的目標是否也成功了呢?
Thumbnail
01 馬爾巴赫德國文學檔案館目前舉辦的展覽向我們介紹了工具的歷史與發展,展出包括文學和學術卡片盒等相關形式。 02 該展覽展示了數十萬張卡片的卡片盒,其中一張卡片可能就是「卡片盒展覽」的一部分。 03 馬爾巴赫德國文學檔案館的展覽剛開始不久,可能展出了社會學家尼克拉斯·盧曼的卡片盒中的一張卡片,
Thumbnail
月初時去台南美術館二館看了《藝術是自由的力量》展覽,這是一個由台灣及日本專為心智障礙者所策的展,有別於過往多為繪畫與陶藝的展出,這次也展示了編織、書畫、裝置及各類媒材的作品,讓大家可以看見這些心智障礙者所帶來的高度創造力、自由度與可能性。 整個展區蠻大的,而且很有循序漸進的感覺,先從平面繪
Thumbnail
前些年台灣常有國際級的藝術展演活動。 通常我不太去擠這些大師的展覽,因為我很不喜歡和一大群人擠著,然後花很多時間排隊,又被人群匆匆推擠著前進只能快速流覽那些作品,若我真的對那一位大師有興趣,我寧可出國時到他專屬的美術館很從容的靜靜觀賞真蹟,否則我乾脆就在家裏閱讀印製得非常精美清晰的專刊或複製畫。
Thumbnail
美國國際藝術館是一非營利的永久藝術館,其目的是通過展覽傳承在人類文明史上達到最精美最珍貴的藝術作品,來推動整個人類的道德進步,精神健康,文化發展以及世界的和平。美國國際藝術館只陳列展覽名家的精品之作,不展覽普通藝術家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