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識的饕客曾經這麼說,辣分有六種:香辣、甜辣、鹹辣、酸辣、麻辣、辛辣。我只能吃第七種辣,屬於「俗辣」那種,反正我吃不出層次,更別說辣味的前、中、後段。但就是有的菜不辣不好吃,這時候我願意為了淺嘗美食而吃點小辣,譬如沾點哇沙咪的嗆辣;或是吃水餃和香腸要配合得蒜辣,美味正點啊!
辣椒醬
關於電影中的辣椒醬的劇情,最近剛好看了2021年科索沃《紅椒醬的滋味》與2022年香港賀歲電影《闔家辣》。前者是來自巴爾幹半島主權爭議區域的科索沃,相當難得看到代表科索沃角逐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的作品;後者宣傳時稱為「史上首部暑期賀歲片」,因為遇到COVID-19疫情關係,原訂大年初一上映,後來改成暑假檔期。
辣椒醬作為飲食的調味料已有悠久的歷史,世界各國都有各自流傳的製程秘方與第一品牌,這項與日常民生密切的醬料,為三餐食物帶來獨特的風味。這兩部電影的劇情中,辣椒醬也成為居家生產換取賺錢養家的手作商品。
紅椒醬的滋味
來自科索沃電影《紅椒醬的滋味》根據真人實事改編,新銳女性導演畢列塔・巴索里(Blerta Basholli)描述位於科索沃遙遠山區的庫許村,1999年起南斯拉夫內戰的牽連,村莊中許多身強健壯的男性,都因無情的戰爭失聯多年,徒留下老幼婦女自食其力謀生。
故事主角法赫莉身兼母親、媳婦、妻子的角色,心中的苦不輕易為外人道,即便心繫音訊未卜的丈夫,仍堅強的面對不知何去的未來。在民風保守、沙文主義背景下的封閉社會,為了全家人生計與孩子的將來著想,不僅承襲先生的養蜂事業,並自創紅椒醬的生意。由原先不被家人與村民看好,忍受背後的閒言閒語和指指點點,堅毅地向前克服難關,進而帶領一群同樣失去丈夫的女性夥伴,建立紅椒醬產銷的國際貿易事業。
劇情對戰火下的無奈顯得蒼白無力,即便每年要求政府協尋失蹤人口,只要未見屍首就有希望。或許是民族性的歷史文化使然,傳統教條對性別的偏執,對失去丈夫的妻子沒有好臉色,凡是拋頭露面的駕駛汽車、小本生意,都被視為離經叛道的惡劣行徑,父權社會的思維忍受不了女人自強的行為。
女主角法赫莉自然的演技,將戰火下女性變身成為家庭支柱,迎向挑戰勇者不懼、步步邁進的剛毅堅定,進而創造「寡婦村傳奇」的故事。導演身為女性所描繪呈現女人當家的視野,正足以為相似處境的族群帶來一股正向力量。
闔家辣
這部改編新手導演鄭晉軒本身的真實故事,處處充滿港式幽默。特別是當三位年輕好基友坐在樓梯上,以麵包沾著辣椒醬入口的感動,嘴中說出美食的經典對白句子,立即想到周星馳《食神》的橋段,用字誇張但充滿趣味,表情浮誇但演出到位,讓人懷念當年記憶的美好橋段。
有別於《紅椒醬的滋味》為了謀生製作辣椒醬販售,《闔家辣》藉由 COVID-19疫情肆虐下的現實生活,出門上街戴口罩,居家上班要人罩,反映出社會和職場的變化,也傳達科技進步的時代,人際關係和商業模式的變革。
男主角呂爵安的工作搖擺起伏,相當不穩定,這時突發奇想說服家人一起搞個辣椒醬的生意,透過網路銷售反而讓生活多了一筆筆意想不到的收入。當小本生意嘗到甜頭後,下一步就往擴大生產規模前進,通路策略發展自然也需要適時調整,此時,小蝦米遇見大鯨魚的戲碼總是血淋淋的教訓。
劇情走向詼諧,圍繞在一家人的生活情節,作為賀歲電影娛樂性相當不錯。想想以前的偶像玉女都升格當媽了,搞笑路線的吳君如難得一本正經,鄭中基笑料的演出別有看頭。看著一幕幕鏡頭剁辣椒、炒辣椒、煮辣椒的畫面,彷彿空氣中飄來一股股香氣,生活中需要一點調劑,加點辣又何妨呢!
這兩部電影截然不同的時空背景,共通點就在紅通通的辣椒醬,地球村時代語言可能不通,文化習俗迥然不同,但食物美味總能串起彼此的連結。電影藝術也有如此交流的功能,不同的歷史地理背景造就的世界觀,希望彼此的「辣味」藉由電影讓大家相互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