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一年總檢討(12)註解,政治體制對於戰爭勝敗的影響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之前鬧很大的火山布雷車,我們才發現,明明有那麼多工兵退下來的弟兄,卻沒多少人相信布雷是國軍早就有的戰術。輕易的跟媒體風向轉,不用談到地雷戰術應用,也不提人員殺傷雷跟反裝甲雷的差異,居然有人相信台北市街頭將會到處都是地雷,顯示一般民眾對軍事常識的認知幾乎是零。
最後,筆者想要對這場戰爭做個註解。
看起來是區域戰爭,烏克蘭像極了要當西方代理人,然而這也是制度之爭,不僅僅是對誰當帝國有意見,而是我們所有人都要思考的。
從戰爭中思考什麼制度?
不是專制與民主之戰,而是從這當中,我們可以看到民主制度的優點,也就是「有效監督」。重點不是監督,是有效的監督,但怎樣達到有效?用台灣的例子來看,提高全民對常識的理解,遠遠比塞知識有用。

試著了解事件的成因,別急著開罵或護航

前陣子台灣吵著缺蛋,這真的是問題?還真的是,問題不是缺蛋,是人民對缺蛋的理由欠缺認識,也不想理解,總會被政治人物帶到奇怪的仇恨方向。好像罵罵無能就能解決問題,護航的反罵不無能就好。
問問週邊的親友同事,有誰對雞蛋這個行業有認識的?有一小段都好,生產、運輸、銷售什麼都可以,幾乎找不到。所謂的認識,來自於大量農場文,各種名嘴轉述跟媒體扭曲放大的資訊,如同萬年謠言「肉雞都打生長激素才長這麼快」、「牛奶不是給人喝的」。
了解雞蛋產業,我們將會發現缺蛋問題絕大部分都是產業邏輯,並沒有特別難懂,只是一般人沒接觸,對專有名詞不熟悉,若涉及進出口項目,則會多一項要了解國際貿易法則,導致大多數人就不想去懂了。
這不是反智社會,是懶惰造成,是不想負責的習慣養成。所以怪政府就好,反正換人就好,至於怎麼解決的,只要不是自己掏錢就好。

投機主義、內鬥分裂、民主素養低落,如同給侵略者的邀請函

為何談俄烏戰爭說到這?
烏克蘭走到戰爭劇場,並不完全是俄國與西方的衝突,本質上是寡頭體制轉向民主會出現的症狀,戰前貪汙腐敗並沒有比較好,親俄派見錢眼開,親歐派貪生怕死的現象到處都是。
政客都在談畫三角形,人民相信可以在大國角力中兩邊取利,遂老是選出有問題的政客,或者說根本沒有什麼正常的政治人物,因為國民對民主的理解,本就無法比擬老牌民主國家。
有研究戰前烏克蘭到底在幹嘛的人,大概會對「千變萬化」的信用感到不可思議,換筆者是俄國的領導階層,也會認為亂中取利非常合理,這麼容易內鬥的國家,不介入才是對不起自己。
戰爭改變了烏克蘭,轉變了所有人,今天已經沒有多少親俄派,血仇將會轉化為動力,永遠脫離俄國勢力圈。俄國即使戰勝了,得花一代人的清洗消除仇恨,戰敗了也得花一整代人的時間去求取烏克蘭原諒。
如何結束戰爭,始終得依靠談判,目前都得透過持續作戰,換取有利籌碼。這我們台灣人也不用多嘴,這是當事人要去想的。

缺少監督機制上下交相賊,獨裁政體必然腐敗墮落

從俄羅斯方更可以看出失去有效監督的制度,會害慘國家到何種境界。
俄國電子技術在90年代後就與西方差距拉大,確實有不少光、電科技是全球尖端,但就系統整合上而言,僅有其中幾項子系統位於尖端,無法真正產生最尖端的武器。葉爾欽後期到普京初期,是很積極的向台灣、韓國、日本等國家,尋求合作對象,那個時候的普京看來是非常英明神武,勇於面對現實的。
顯然專制權力可以改變一切,制度讓領導人越來越脫離現實,然後中國的崛起,讓各種高科技武器所需的零件,似乎都能從中國獲得,然而中國的電子、半導體、光學等等技術,又有多少是來自包括台灣在內的西方挹注?這我們或多或少都能理解。
然而專制體制欠缺有效監督,每一個階層都充滿造假的誘因,對中間階級來說,花十年工夫努力發展技術,打造出來專利也不是自己的,賺錢也沒份,努力帝國再興也是普京等老大的目標,關我們什麼事?
低層官僚盜賣軍品,中間人員轉賣技術,上級官僚則虛報預算購買西方產品,貼牌交差賺取中間差額。科研單位人事傾軋,盜竊他國產品,虛晃一招上報技術突破,又可以拿到大筆預算,配合廠商大賺一筆。到了軍工生產,處處都是油水,反正自己賺到一波再說。
拚死拚活都是為了皇帝的江山,也不是自己的,那還不如把這些換成西方的別墅跟護照,全家移民出去逍遙。
如果俄國的體制超級棒,那麼為何不是美國高官大舉購買俄國華廈,而是俄國寡頭們的子女在歐美享有帝王般生活?

紛紛擾擾的民主社會,是糾錯機制讓缺失提早現形改善

戰爭讓我們發現,俄國武器的效能灌水極多,精準度與宣傳差距甚大。在技術上的理由,筆者前面已經敘說過,現代科技多要完整的系統整合,其中幾項品質不足,就會拖累全體,即便全數合乎標準,能不能完美整合都會影響結果。
美國軍工複合體被講成多麼神通廣大,但一款飛彈能不能交付量產,就是得公開實彈試射,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不存在未達標準卻交付量產這回事。先不提反對黨會不會抗議,光是軍方自己就會拆台,讓媒體報導七天七夜廠商能力不足。
  • 在民主國家這種狀況被抓包,不是下架就能解決的
飛機妥善率不佳、裝甲車抗彈能力不如預期,就是要求改善、限期改善,去伊拉克實戰發現新問題,繼續改善。有效的監督促使承包商不敢怠慢,政府官員可以護航特定廠商拿到開發權利,但無法讓打不準的飛彈變準,公開試射的成敗攤在國會面前,誰敢睜眼說瞎話。
台灣該明白清楚的,不是為了民主體制瞎護航,而是明白民主的優點在於制衡,以及有效監督。

真的船堅砲利?民主與獨裁的最大差異

像是今天軍方要發展無人機,交付中科院與民間廠商研發生產,驗收標準應該怎麼設?最好的辦法不是「專業中科院判斷」,是依照作戰需求,實際展示給全民看。很多武器系統的機密不是在外觀,像是飛彈丟出去不會有什麼機密,現代科技的鋩角都在內部的各種尖端製程與整合能力。
無人機飛上天,號稱2小時航程可以酬載多少,直播上網掛給大家看,飛給全國人民看,行不行一目瞭然。光電球(編註)宣稱多好,飛出海在預定場所照給所有人看,解析度多少、傳輸效能多好,清清楚楚。
我們人民要明白民主的最大優點,至少在戰爭上是有效監督,可以確保廠商製作出的東西符合標準,而不是滿足官僚造假習性,好有上下其手的空間。
別再以為什麼都機密了,真正的機密是不讓你參觀工廠生產製程,調整參數的過程,進入量產後則是購買數量多少,部署的陣地在哪。
而不是「我有一枚飛彈很厲害的喔,但不能告訴你多厲害」。
專制政體可以透過舉國之力放大一些項目,製造兵強馬壯的假象,然而這真能派上用場嗎?別說現在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參戰國就有同樣的問題。
這一切要能成,都得要民眾自己先想通。

編註:光電球(electro-optical/infrared sensors,簡稱EO/IR sensors,電子/紅外線感測器),裝載在無人機上用於偵測、導引的光電球可以稱為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UAV) electro-optical sensor" 或 "UAV EO sensor」,其主要功能是利用光學和電子技術來搜集、處理和傳輸影像、熱像和其他感測資訊。通過這些感測資訊,UAV可以實現導航、偵察、監視、搜索、打擊等任務。
詳細說明可參考工程師學會期刊(林昱甫、馬鈞文、陳力諺、彭智冠(2020),無人機酬載與應用趨勢分析。工程,66-69頁。)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6.4K會員
1.3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立第二戰研所 的其他內容
這裡請讀者思考一下,是「先有技術上的改變,而我們發現這項技術在應用上,可以改善我們生活,促使生活水準提升」,還是「先有技術上改變,而不管怎樣就先去用了再說,生活水準就能提升」?
有用的啟示,就是在軍事戰略上,傳統思維完全沒錯,一點都沒過時。舉凡注重軍事管理,保持後勤完整,確保補給線暢通,並依此制定各種攻防策略。攻防比的計算並沒有過時,進攻依舊要比防禦方多很多人,3:1的基礎在各地都成立,幾乎沒有進攻案例是以寡擊眾,就算烏軍反攻,也得集結更多兵力才能打穿陣線。
人類很容易低估對自己有利改變的代價,高估他人接受改變的意願,當中就有政客操作的空間,只要訴諸情緒,讓支持者以為改革必定對大多數人有利,反對者必定是少數派即可。若自己是少數派,那就去怪多數派被洗腦、執政黨掌控媒體洗腦、大多數人愚昧無知。總之都是別人的錯。畢竟我們以平等、公平當口號,這怎麼會錯呢?
最早筆者也說過,俄羅斯數百年的歷史,在地緣上有三大悲願:取得波羅的海、黑海、太平洋的不凍港。原因出在大航海時代發現好望角後,絲路開始不重要的這道理。
最後,筆者要來談一些比較鬆散、瑣碎的觀念,釐清一些現代常常說,尤其台灣常講,但其實非常有問題的東西。道理無比真實又殘酷,人類對於自身際遇的判斷,是比較而來。窮人看到富裕生活才會覺得自己窮,我們會珍惜現有,是因為知道以前過更糟,其他人更慘,回頭看才覺得現有一切值得珍惜。
上一篇提到一些成像問題,鍍膜技術跟調整參數有很大的關係,不是買了相同一台機器,就可以產出一樣的東西。尤其是奈米級的光學薄膜,到武器等級需求時,差那一點點,結果就是看得到跟看不到兩個。用戰場上的說法,這些光、電、熱各種感測裝備,就是讓你可以提早500公尺看到敵人。
這裡請讀者思考一下,是「先有技術上的改變,而我們發現這項技術在應用上,可以改善我們生活,促使生活水準提升」,還是「先有技術上改變,而不管怎樣就先去用了再說,生活水準就能提升」?
有用的啟示,就是在軍事戰略上,傳統思維完全沒錯,一點都沒過時。舉凡注重軍事管理,保持後勤完整,確保補給線暢通,並依此制定各種攻防策略。攻防比的計算並沒有過時,進攻依舊要比防禦方多很多人,3:1的基礎在各地都成立,幾乎沒有進攻案例是以寡擊眾,就算烏軍反攻,也得集結更多兵力才能打穿陣線。
人類很容易低估對自己有利改變的代價,高估他人接受改變的意願,當中就有政客操作的空間,只要訴諸情緒,讓支持者以為改革必定對大多數人有利,反對者必定是少數派即可。若自己是少數派,那就去怪多數派被洗腦、執政黨掌控媒體洗腦、大多數人愚昧無知。總之都是別人的錯。畢竟我們以平等、公平當口號,這怎麼會錯呢?
最早筆者也說過,俄羅斯數百年的歷史,在地緣上有三大悲願:取得波羅的海、黑海、太平洋的不凍港。原因出在大航海時代發現好望角後,絲路開始不重要的這道理。
最後,筆者要來談一些比較鬆散、瑣碎的觀念,釐清一些現代常常說,尤其台灣常講,但其實非常有問題的東西。道理無比真實又殘酷,人類對於自身際遇的判斷,是比較而來。窮人看到富裕生活才會覺得自己窮,我們會珍惜現有,是因為知道以前過更糟,其他人更慘,回頭看才覺得現有一切值得珍惜。
上一篇提到一些成像問題,鍍膜技術跟調整參數有很大的關係,不是買了相同一台機器,就可以產出一樣的東西。尤其是奈米級的光學薄膜,到武器等級需求時,差那一點點,結果就是看得到跟看不到兩個。用戰場上的說法,這些光、電、熱各種感測裝備,就是讓你可以提早500公尺看到敵人。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時間是1983年4月1日,東京電視台播出了不屬於愚人節卻荒謬的寫實機械人作品、裝甲騎兵VOTOMS。 鋼鐵的人形棺材中,沉默寡言的少年兵胸中,熊熊燃起向大宇宙的意志的反抗─那是身處高位、遠離戰場煙硝充滿算記者所未能感受,超越會計、彈藥數字、兵員人數與地圖名字以外的「東西」,其名生命。
對於傷痛的過去,該忘掉,還是記得,才能好好的繼續往前走?為什麼,有人會做損己利人的事情?看完《讀報人》之後,會對人們的行為有更多的思考,理性上,人應該是會做最符合自己利益的事情,然而,如果某些人,如電影中的基德,做的事情看起來是違反常理的,那麼,或許他的心中,有比我們眼中世俗價值更大的東西。
大四時的通識課堂中,老師給所有學生發了一份問卷,裡面有幾道題目令筆者印象深刻,題目大意是,在戰亂時期,人們對於宗教的信仰是會更堅定,還是愈加不相信宗教? 這近乎哲學詰問的問題著實難倒許多人,正反兩面答案都各有擁護者,筆者看見題目,腦中便浮現爺爺參加對日抗戰、國共內戰及八二三炮戰的經歷,以及歷史上大大
如果你是間諜,那我就是間諜之妻。   聰子是誰呢?或者說優作的妻是什麼呢?這便看完《間諜之妻》後最深刻的疑問了。如同這部以兩種角色結合而成並命名的電影,如同泰半戰爭類型電影中,以戰爭下的個人映射時代之暗面的理念起點,在「間諜」與「妻子」的意義下,企求平衡是種憨傻,那企求愛也會是嗎?
千年前的歷史榮光,透過物質遺跡被挖掘,製作、使用這些器物的人,卻早已灰飛煙滅,人類的軀體多麼脆弱不堪;歷史的長河悠遠擺盪,千年的時光,只是一瞬,個人的一生,也就更遠遠相形見絀;然而「從人類在洞穴牆上留下第一個手印開始,我們都是時間延續的一部分,人不會真正死去。」
百年前戰爭下的旅行物語,跟活在現下的普羅大眾所想像的,其實很不一樣。你的旅行當然可以因戰爭而取消,但我要在烽火漫天繼續我的行程,也實屬合理,小孩子才做選擇,我全都要!
時間是1983年4月1日,東京電視台播出了不屬於愚人節卻荒謬的寫實機械人作品、裝甲騎兵VOTOMS。 鋼鐵的人形棺材中,沉默寡言的少年兵胸中,熊熊燃起向大宇宙的意志的反抗─那是身處高位、遠離戰場煙硝充滿算記者所未能感受,超越會計、彈藥數字、兵員人數與地圖名字以外的「東西」,其名生命。
對於傷痛的過去,該忘掉,還是記得,才能好好的繼續往前走?為什麼,有人會做損己利人的事情?看完《讀報人》之後,會對人們的行為有更多的思考,理性上,人應該是會做最符合自己利益的事情,然而,如果某些人,如電影中的基德,做的事情看起來是違反常理的,那麼,或許他的心中,有比我們眼中世俗價值更大的東西。
大四時的通識課堂中,老師給所有學生發了一份問卷,裡面有幾道題目令筆者印象深刻,題目大意是,在戰亂時期,人們對於宗教的信仰是會更堅定,還是愈加不相信宗教? 這近乎哲學詰問的問題著實難倒許多人,正反兩面答案都各有擁護者,筆者看見題目,腦中便浮現爺爺參加對日抗戰、國共內戰及八二三炮戰的經歷,以及歷史上大大
如果你是間諜,那我就是間諜之妻。   聰子是誰呢?或者說優作的妻是什麼呢?這便看完《間諜之妻》後最深刻的疑問了。如同這部以兩種角色結合而成並命名的電影,如同泰半戰爭類型電影中,以戰爭下的個人映射時代之暗面的理念起點,在「間諜」與「妻子」的意義下,企求平衡是種憨傻,那企求愛也會是嗎?
千年前的歷史榮光,透過物質遺跡被挖掘,製作、使用這些器物的人,卻早已灰飛煙滅,人類的軀體多麼脆弱不堪;歷史的長河悠遠擺盪,千年的時光,只是一瞬,個人的一生,也就更遠遠相形見絀;然而「從人類在洞穴牆上留下第一個手印開始,我們都是時間延續的一部分,人不會真正死去。」
百年前戰爭下的旅行物語,跟活在現下的普羅大眾所想像的,其實很不一樣。你的旅行當然可以因戰爭而取消,但我要在烽火漫天繼續我的行程,也實屬合理,小孩子才做選擇,我全都要!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世人皆知,戰爭一爆發,受害最大的就是平民,不單要承當遭武器殺死的風險,更面臨因破壞、封鎖導致的生存與生活上的困頓。遠者歷史記載斑斑可考,近者且看目前尚未結束的烏-俄戰爭和以-哈戰爭:俄羅斯三不五時射無人機、飛彈炸烏克蘭的住宅、醫院、市場、學校等平民設施,聯合國報告已有超過10700平民喪命;而以色列
Thumbnail
我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台灣人好像不太關心俄烏衝突了?
Thumbnail
烏克蘭戰場讓世人認識到無人機改變戰場的潛力,但很少有人注意到烏克蘭無人機在締造無數戰果的同時,背後是令人心驚的的損耗;那什麼東西能克制無人機?俄軍電戰部隊或許就是答案,他們的歷史與運用提供外界極為寶貴的參考,讓世人警惕戰場不存在永恆的王者,唯有不斷的變化與適應。
Thumbnail
烏克蘭,一個處於政治動盪中的國家,不僅承受著外部勢力的壓力,也深受內部政治角力的影響。然而,這場政治角力的背後,卻隱藏著一個無辜的棄嬰,那就是烏克蘭人民。 烏克蘭長期以來一直處於俄羅斯和西方勢力之間的角力之中。克里米亞危機和東部地區的衝突以及之後的俄烏戰爭更是使政治分裂更加
Thumbnail
烏俄戰爭已經持續超過2年了,戰事也陷入了膠著。台派同溫層普遍都能透過媒體,接觸到關於烏克蘭人的觀點,這點筆者自己也不例外。但除此之外,個人其實對於俄羅斯人在想什麼,其實也感到好奇。
Thumbnail
現在的網路媒體充斥著超派、科目三(討論熱潮已經開始退了)、荷包蛋三五七分熟、自己去柬埔寨找死的晚安小雞。但是兩年前的今天,是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第一天。那天是全球沸騰的一天,也是烏克蘭人民忘不了的苦難的第一天。 我不是個多反戰的人,或許還是有點反社會和好戰的激進派。對於那些鮮活的生命死去,我同
一手核威脅、一手西戰線,滿嘴外交解決侵略烏克蘭?
Thumbnail
烏克蘭目前面臨著與俄羅斯的消耗戰,西方國家對其提供援助,但烏克蘭很難戰勝這場戰爭。雖然俄羅斯受到西方制裁,但對其能源出口仍有保障。俄羅斯有望在與西方的鬥爭中獲勝。
Thumbnail
戰爭是殘酷的,雙方開打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沒有憐憫2字存在的空間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世人皆知,戰爭一爆發,受害最大的就是平民,不單要承當遭武器殺死的風險,更面臨因破壞、封鎖導致的生存與生活上的困頓。遠者歷史記載斑斑可考,近者且看目前尚未結束的烏-俄戰爭和以-哈戰爭:俄羅斯三不五時射無人機、飛彈炸烏克蘭的住宅、醫院、市場、學校等平民設施,聯合國報告已有超過10700平民喪命;而以色列
Thumbnail
我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台灣人好像不太關心俄烏衝突了?
Thumbnail
烏克蘭戰場讓世人認識到無人機改變戰場的潛力,但很少有人注意到烏克蘭無人機在締造無數戰果的同時,背後是令人心驚的的損耗;那什麼東西能克制無人機?俄軍電戰部隊或許就是答案,他們的歷史與運用提供外界極為寶貴的參考,讓世人警惕戰場不存在永恆的王者,唯有不斷的變化與適應。
Thumbnail
烏克蘭,一個處於政治動盪中的國家,不僅承受著外部勢力的壓力,也深受內部政治角力的影響。然而,這場政治角力的背後,卻隱藏著一個無辜的棄嬰,那就是烏克蘭人民。 烏克蘭長期以來一直處於俄羅斯和西方勢力之間的角力之中。克里米亞危機和東部地區的衝突以及之後的俄烏戰爭更是使政治分裂更加
Thumbnail
烏俄戰爭已經持續超過2年了,戰事也陷入了膠著。台派同溫層普遍都能透過媒體,接觸到關於烏克蘭人的觀點,這點筆者自己也不例外。但除此之外,個人其實對於俄羅斯人在想什麼,其實也感到好奇。
Thumbnail
現在的網路媒體充斥著超派、科目三(討論熱潮已經開始退了)、荷包蛋三五七分熟、自己去柬埔寨找死的晚安小雞。但是兩年前的今天,是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第一天。那天是全球沸騰的一天,也是烏克蘭人民忘不了的苦難的第一天。 我不是個多反戰的人,或許還是有點反社會和好戰的激進派。對於那些鮮活的生命死去,我同
一手核威脅、一手西戰線,滿嘴外交解決侵略烏克蘭?
Thumbnail
烏克蘭目前面臨著與俄羅斯的消耗戰,西方國家對其提供援助,但烏克蘭很難戰勝這場戰爭。雖然俄羅斯受到西方制裁,但對其能源出口仍有保障。俄羅斯有望在與西方的鬥爭中獲勝。
Thumbnail
戰爭是殘酷的,雙方開打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沒有憐憫2字存在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