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鬧很大的火山布雷車,我們才發現,明明有那麼多工兵退下來的弟兄,卻沒多少人相信布雷是國軍早就有的戰術。輕易的跟媒體風向轉,不用談到地雷戰術應用,也不提人員殺傷雷跟反裝甲雷的差異,居然有人相信台北市街頭將會到處都是地雷,顯示一般民眾對軍事常識的認知幾乎是零。
最後,筆者想要對這場戰爭做個註解。
看起來是區域戰爭,烏克蘭像極了要當西方代理人,然而這也是制度之爭,不僅僅是對誰當帝國有意見,而是我們所有人都要思考的。
從戰爭中思考什麼制度?
不是專制與民主之戰,而是從這當中,我們可以看到民主制度的優點,也就是「有效監督」。重點不是監督,是有效的監督,但怎樣達到有效?用台灣的例子來看,提高全民對常識的理解,遠遠比塞知識有用。
試著了解事件的成因,別急著開罵或護航
前陣子台灣吵著缺蛋,這真的是問題?還真的是,問題不是缺蛋,是人民對缺蛋的理由欠缺認識,也不想理解,總會被政治人物帶到奇怪的仇恨方向。好像罵罵無能就能解決問題,護航的反罵不無能就好。
問問週邊的親友同事,有誰對雞蛋這個行業有認識的?有一小段都好,生產、運輸、銷售什麼都可以,幾乎找不到。所謂的認識,來自於大量農場文,各種名嘴轉述跟媒體扭曲放大的資訊,如同萬年謠言「肉雞都打生長激素才長這麼快」、「牛奶不是給人喝的」。
了解雞蛋產業,我們將會發現缺蛋問題絕大部分都是產業邏輯,並沒有特別難懂,只是一般人沒接觸,對專有名詞不熟悉,若涉及進出口項目,則會多一項要了解國際貿易法則,導致大多數人就不想去懂了。
這不是反智社會,是懶惰造成,是不想負責的習慣養成。所以怪政府就好,反正換人就好,至於怎麼解決的,只要不是自己掏錢就好。
投機主義、內鬥分裂、民主素養低落,如同給侵略者的邀請函
為何談俄烏戰爭說到這?
烏克蘭走到戰爭劇場,並不完全是俄國與西方的衝突,本質上是寡頭體制轉向民主會出現的症狀,戰前貪汙腐敗並沒有比較好,親俄派見錢眼開,親歐派貪生怕死的現象到處都是。
政客都在談畫三角形,人民相信可以在大國角力中兩邊取利,遂老是選出有問題的政客,或者說根本沒有什麼正常的政治人物,因為國民對民主的理解,本就無法比擬老牌民主國家。
有研究戰前烏克蘭到底在幹嘛的人,大概會對「千變萬化」的信用感到不可思議,換筆者是俄國的領導階層,也會認為亂中取利非常合理,這麼容易內鬥的國家,不介入才是對不起自己。
戰爭改變了烏克蘭,轉變了所有人,今天已經沒有多少親俄派,血仇將會轉化為動力,永遠脫離俄國勢力圈。俄國即使戰勝了,得花一代人的清洗消除仇恨,戰敗了也得花一整代人的時間去求取烏克蘭原諒。
如何結束戰爭,始終得依靠談判,目前都得透過持續作戰,換取有利籌碼。這我們台灣人也不用多嘴,這是當事人要去想的。
缺少監督機制上下交相賊,獨裁政體必然腐敗墮落
從俄羅斯方更可以看出失去有效監督的制度,會害慘國家到何種境界。
俄國電子技術在90年代後就與西方差距拉大,確實有不少光、電科技是全球尖端,但就系統整合上而言,僅有其中幾項子系統位於尖端,無法真正產生最尖端的武器。葉爾欽後期到普京初期,是很積極的向台灣、韓國、日本等國家,尋求合作對象,那個時候的普京看來是非常英明神武,勇於面對現實的。
顯然專制權力可以改變一切,制度讓領導人越來越脫離現實,然後中國的崛起,讓各種高科技武器所需的零件,似乎都能從中國獲得,然而中國的電子、半導體、光學等等技術,又有多少是來自包括台灣在內的西方挹注?這我們或多或少都能理解。
然而專制體制欠缺有效監督,每一個階層都充滿造假的誘因,對中間階級來說,花十年工夫努力發展技術,打造出來專利也不是自己的,賺錢也沒份,努力帝國再興也是普京等老大的目標,關我們什麼事?
低層官僚盜賣軍品,中間人員轉賣技術,上級官僚則虛報預算購買西方產品,貼牌交差賺取中間差額。科研單位人事傾軋,盜竊他國產品,虛晃一招上報技術突破,又可以拿到大筆預算,配合廠商大賺一筆。到了軍工生產,處處都是油水,反正自己賺到一波再說。
拚死拚活都是為了皇帝的江山,也不是自己的,那還不如把這些換成西方的別墅跟護照,全家移民出去逍遙。
如果俄國的體制超級棒,那麼為何不是美國高官大舉購買俄國華廈,而是俄國寡頭們的子女在歐美享有帝王般生活?
紛紛擾擾的民主社會,是糾錯機制讓缺失提早現形改善
戰爭讓我們發現,俄國武器的效能灌水極多,精準度與宣傳差距甚大。在技術上的理由,筆者前面已經敘說過,現代科技多要完整的系統整合,其中幾項品質不足,就會拖累全體,即便全數合乎標準,能不能完美整合都會影響結果。
美國軍工複合體被講成多麼神通廣大,但一款飛彈能不能交付量產,就是得公開實彈試射,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不存在未達標準卻交付量產這回事。先不提反對黨會不會抗議,光是軍方自己就會拆台,讓媒體報導七天七夜廠商能力不足。
飛機妥善率不佳、裝甲車抗彈能力不如預期,就是要求改善、限期改善,去伊拉克實戰發現新問題,繼續改善。有效的監督促使承包商不敢怠慢,政府官員可以護航特定廠商拿到開發權利,但無法讓打不準的飛彈變準,公開試射的成敗攤在國會面前,誰敢睜眼說瞎話。
台灣該明白清楚的,不是為了民主體制瞎護航,而是明白民主的優點在於制衡,以及有效監督。
真的船堅砲利?民主與獨裁的最大差異
像是今天軍方要發展無人機,交付中科院與民間廠商研發生產,驗收標準應該怎麼設?最好的辦法不是「專業中科院判斷」,是依照作戰需求,實際展示給全民看。很多武器系統的機密不是在外觀,像是飛彈丟出去不會有什麼機密,現代科技的
鋩角都在內部的各種尖端製程與整合能力。
無人機飛上天,號稱2小時航程可以酬載多少,直播上網掛給大家看,飛給全國人民看,行不行一目瞭然。光電球(編註)宣稱多好,飛出海在預定場所照給所有人看,解析度多少、傳輸效能多好,清清楚楚。
我們人民要明白民主的最大優點,至少在戰爭上是有效監督,可以確保廠商製作出的東西符合標準,而不是滿足官僚造假習性,好有上下其手的空間。
別再以為什麼都機密了,真正的機密是不讓你參觀工廠生產製程,調整參數的過程,進入量產後則是購買數量多少,部署的陣地在哪。
而不是「我有一枚飛彈很厲害的喔,但不能告訴你多厲害」。
專制政體可以透過舉國之力放大一些項目,製造兵強馬壯的假象,然而這真能派上用場嗎?別說現在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參戰國就有同樣的問題。
這一切要能成,都得要民眾自己先想通。
編註:光電球(electro-optical/infrared sensors,簡稱EO/IR sensors,電子/紅外線感測器),裝載在無人機上用於偵測、導引的光電球可以稱為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UAV) electro-optical sensor" 或 "UAV EO sensor」,其主要功能是利用光學和電子技術來搜集、處理和傳輸影像、熱像和其他感測資訊。通過這些感測資訊,UAV可以實現導航、偵察、監視、搜索、打擊等任務。
詳細說明可參考
工程師學會期刊(林昱甫、馬鈞文、陳力諺、彭智冠(2020),無人機酬載與應用趨勢分析。
工程,66-6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