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菲親子:建立孩子尊重他人和保護自己物品的觀念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在家庭中,經常會發生孩子互相拿對方的東西,這是一個父母協助孩子建立物品歸屬感的時機。父母要和孩子談論私人物品的概念,讓孩子明白不屬於自己的東西不能隨意拿取,必須尊重物品主人的權利。同時,父母也要以身作則,不要隨意動孩子的東西,在以身作則的作法下,才能建立良好的家庭關係和溝通基礎。以下有兩個小劇場,是關於物品歸屬感認知:

第一個小劇場 弟弟翻哥哥的書包

今天下午,老大睡午覺起床之後,發現他的書包被翻亂了。他知道是小弟弟幹的,於是氣得跑去找小弟弟算帳。

"你為什麼翻我的書包?"老大生氣地問道。

"我只是想找點好玩的東西玩一下",小弟弟解釋道。

"那又怎麼樣?這是我的書包,你沒有權利翻它!"老大不依不饒地說。

"你不讓我玩,我就打你啊!"小弟弟氣得揮拳向老大打去。

老大也生氣了,他一把推開小弟弟,兩個人打成一團,咚咚咚的聲音傳遍整個房間。他們互相推搡打鬥,最終兩個人都受了些傷。

後來,他們的媽媽聽到了聲音,跑進來看到他們打成一團,便馬上制止了他們的行為。她先讓他們冷靜下來,然後問他們發生了什麼事情。

兩個孩子都向媽媽抱怨,然而媽媽告訴他們,他們兩個都做錯了。老大不應該用暴力來對付小弟弟,而小弟弟也應該尊重老大的物品。

"兩個人都應該向對方道歉,並且保證以後不會再發生這樣的事情。" 媽媽說。

最後,老大和小弟弟都向對方道歉,並承諾以後不再打架。


第二個小劇場 超市買東西

小明和媽媽一起去超市購物,小明看到了許多漂亮的東西,他開始亂拿亂摸,還一度想把一個巧克力棒塞進自己的口袋裡。

媽媽:「小明,你不能亂拿超市的東西,要先付錢才能帶走。」

小明:「為什麼呢?」

媽媽:「因為這些東西是超市放在架上要拿來賣人的,我們要花錢才能帶回家,不能亂摸亂拿。」

小明:「好的,我知道了。」

媽媽:「如果你想買東西,要先問我,媽媽同意的話,媽媽會付錢,我們才來帶走。」

小明:「嗯,好。」

學習尊重物品和遵守規則在任何地方都是很重要的。家庭教育中建立物品的歸屬感對小孩子來說更是重要。起初,孩子可能不明白所有東西都不能隨意拿來玩,但是當他們明確知道哪些東西屬於自己,哪些屬於其他人時,就能避免爭端和衝突。父母可以教育孩子尊重他人物品,不隨意觸碰,更不能隨便拿走或翻動別人的東西。這樣的教育有助於孩子們學會避免浪費金錢和食物,以及尊重他人的權利和財產。

同時,父母也應該讓孩子知道自己的物品要放在自己的空間裡,這樣能夠建立私人物品的概念,讓孩子學會保護自己的隱私和財產,並且明白每個物品的價值,這樣才能成為一個負責任的人。透過這樣的家庭教育,孩子們能夠學會尊重別人的物品、珍惜自己的物品,培養良好的價值觀,成為更好的人。

建立物品的歸屬感可以透過以下方法:

1.讓孩子自己整理自己的物品,例如:書包、書桌和玩具箱等。讓孩子自己負責自己的物品,讓他們知道哪些是自己的,哪些不是自己的。

2.區分物品的使用權,例如:將公共區域的物品和私人物品區分開來,這樣孩子就能夠更清楚地知道哪些東西是共用的,哪些是自己的。

3.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需求,例如:讓孩子挑選自己喜歡的物品,這樣能夠建立他們的物品歸屬感,並且更加珍惜自己的東西。

總之呢,在家庭中父母要協助孩子建立物品歸屬感和私人物品概念,讓孩子能夠學習到如何尊重他人、保護自己,這些都是成長中必不可少的價值觀,並且要孩子學會能夠更好地管理珍惜自己的物品,這樣一來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爭執和衝突,也能夠培養他們的責任感和尊重他人的意識。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月菲的沙發
42會員
463內容數
真實世界比想像的世界更難以想像,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世界觀,微觀或宏觀?將一切串聯起來
月菲的沙發的其他內容
2024/09/04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情緒不穩和放手的教育方式常常交織在一起,為孩子帶來複雜的挑戰。孩子在應對父母的情緒波動時,必須學會自我獨立,而這樣的成長過程既能培養他們的堅強,也可能讓他們感到孤立。本文探討如何在這樣的環境中找到平衡,並提供應對父母情緒影響的建議,促進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長。
Thumbnail
2024/09/04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情緒不穩和放手的教育方式常常交織在一起,為孩子帶來複雜的挑戰。孩子在應對父母的情緒波動時,必須學會自我獨立,而這樣的成長過程既能培養他們的堅強,也可能讓他們感到孤立。本文探討如何在這樣的環境中找到平衡,並提供應對父母情緒影響的建議,促進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長。
Thumbnail
2024/07/05
父母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經常會因為表達與情緒的表達不良而造成關係惡劣。有的時候,明明是關心,可是卻口出惡言,讓對方的心情變得更差,雙方的關係距離更加疏遠。舉例來說,當孩子做錯事時,父母可能因為擔心或失望,語氣變得急躁,甚至帶有責備的口吻。這樣的表達方式,雖然初衷是好的,卻容易讓孩子感到被否定和不被
Thumbnail
2024/07/05
父母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經常會因為表達與情緒的表達不良而造成關係惡劣。有的時候,明明是關心,可是卻口出惡言,讓對方的心情變得更差,雙方的關係距離更加疏遠。舉例來說,當孩子做錯事時,父母可能因為擔心或失望,語氣變得急躁,甚至帶有責備的口吻。這樣的表達方式,雖然初衷是好的,卻容易讓孩子感到被否定和不被
Thumbnail
2024/03/05
單純又直接的想為孩子好,沒有用,直接又暴力的作法,只會得到更直接又暴力的反彈效果,可是,要怎麼做,才能得到我們想要的結果呢?每一個孩子的反應都不一樣,做為家長在教導自己孩子的時候,該怎麼調整,該怎麼做呢? 要培養孩子,我們需要用心溝通,用愛和理解去引導。溫柔的話語和體貼的舉止,能夠深深觸動他們純淨
Thumbnail
2024/03/05
單純又直接的想為孩子好,沒有用,直接又暴力的作法,只會得到更直接又暴力的反彈效果,可是,要怎麼做,才能得到我們想要的結果呢?每一個孩子的反應都不一樣,做為家長在教導自己孩子的時候,該怎麼調整,該怎麼做呢? 要培養孩子,我們需要用心溝通,用愛和理解去引導。溫柔的話語和體貼的舉止,能夠深深觸動他們純淨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前兩天假期,除了依照慣例帶孩子出門參與活動之外,看不慣家裡玩具一團亂的先生展開了再一次的收納整理行動。 在整理的過程中,小孩是全程參與的,先生也會一邊問孩子這個東西還要不要?倘若還需要的話要如何處理? 很多時候都是這樣的,平時沒有在玩的玩具一旦面臨取捨,就會油然而生捨不得丟棄的心情,就好比我們試圖要
Thumbnail
前兩天假期,除了依照慣例帶孩子出門參與活動之外,看不慣家裡玩具一團亂的先生展開了再一次的收納整理行動。 在整理的過程中,小孩是全程參與的,先生也會一邊問孩子這個東西還要不要?倘若還需要的話要如何處理? 很多時候都是這樣的,平時沒有在玩的玩具一旦面臨取捨,就會油然而生捨不得丟棄的心情,就好比我們試圖要
Thumbnail
修正孩子的打人行為方法不難,難的是,在每次事件的衝擊下,不管是接到老師打給我的電話,說他在學校又打人了。還是我在家中一次次看著弟弟被兇,錯愕且無辜的表情,我都要先記得回到自己安靜的中心、連結自己,不被我的自我懷疑打敗,相信用愛出發跟他溝通的教養方式,效果也許很慢,但這樣的關係品質才是我想要的。
Thumbnail
修正孩子的打人行為方法不難,難的是,在每次事件的衝擊下,不管是接到老師打給我的電話,說他在學校又打人了。還是我在家中一次次看著弟弟被兇,錯愕且無辜的表情,我都要先記得回到自己安靜的中心、連結自己,不被我的自我懷疑打敗,相信用愛出發跟他溝通的教養方式,效果也許很慢,但這樣的關係品質才是我想要的。
Thumbnail
人生的劇本怎麼走,由你自己決定。是要上演八點檔灑狗血的劇碼?還是溫馨家庭喜劇?決定權都在自己手上。或許半路上會殺出破壞劇本走向的程咬金,但人生本來就充滿了各種不可預期的事情,只要大方向確定了,結局自然也相去不遠。
Thumbnail
人生的劇本怎麼走,由你自己決定。是要上演八點檔灑狗血的劇碼?還是溫馨家庭喜劇?決定權都在自己手上。或許半路上會殺出破壞劇本走向的程咬金,但人生本來就充滿了各種不可預期的事情,只要大方向確定了,結局自然也相去不遠。
Thumbnail
這次的文章內容,是第二次團體時會與成員討論與分享的部分,提供給大家閱讀與參考,希望大家喜歡。 此次課程地圖如下: 分享親子故事:親子心靈對話的三要二不的原則。 分析行為功能:獲取注意、尋求/逃避事物、感官滿足 促進正向行為:肯定的言語、替代性行為
Thumbnail
這次的文章內容,是第二次團體時會與成員討論與分享的部分,提供給大家閱讀與參考,希望大家喜歡。 此次課程地圖如下: 分享親子故事:親子心靈對話的三要二不的原則。 分析行為功能:獲取注意、尋求/逃避事物、感官滿足 促進正向行為:肯定的言語、替代性行為
Thumbnail
近幾天臉書上瘋傳一則老婆私自將老公玩具送人,讓老公直接氣到離婚的事件,反覆看了內文後,讓我不禁重新反思這類的議題。
Thumbnail
近幾天臉書上瘋傳一則老婆私自將老公玩具送人,讓老公直接氣到離婚的事件,反覆看了內文後,讓我不禁重新反思這類的議題。
Thumbnail
某天晚上在整理書桌,準備稍後的線上會議時,突然發現我桌上的收納層架不見了,疑惑之餘,還發現原本放在收納架裡的東西,被亂七八糟的塞在旁邊的文件裡。
Thumbnail
某天晚上在整理書桌,準備稍後的線上會議時,突然發現我桌上的收納層架不見了,疑惑之餘,還發現原本放在收納架裡的東西,被亂七八糟的塞在旁邊的文件裡。
Thumbnail
許多爸爸媽媽都會趁著這時給孩子機會教育, 要求孩子讓出自己的東西,讓孩子學會什麼是『分享』, 不肯讓步就是”小氣”、”自私”,但其實這樣對孩子是很不公平的! 家長急著糾正孩子的行為,卻忘記他的感受, 今天作伴帶大家來理解不同年齡層的小朋友想法是什麼, 還有該用什麼樣方式去引導呢?
Thumbnail
許多爸爸媽媽都會趁著這時給孩子機會教育, 要求孩子讓出自己的東西,讓孩子學會什麼是『分享』, 不肯讓步就是”小氣”、”自私”,但其實這樣對孩子是很不公平的! 家長急著糾正孩子的行為,卻忘記他的感受, 今天作伴帶大家來理解不同年齡層的小朋友想法是什麼, 還有該用什麼樣方式去引導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