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隊引導法之ORID焦點討論法:教我如何引導團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因為目前在工作中擔任主管的角色,有很多的機會需要協助團隊進行工作整理、會議討論、議題討論,多需要集思廣益進行產出或是共識。
如何引導團隊一起進行思考、對話,進而有所產出獲共識,確實是挺不容易的。不容易的情境有很多,像是討論時人多嘴雜、多數人沉默不知道怎麼了、有些人出神不知道去哪裡了、只有資深的表達、遲遲沒有結論、主管決定等等。
因此,我認為如何透過有效的引導,讓每一個人在會議或討論中都可以積極地參與、投入、感受到尊重、接納,進而願意投入更多,非主管的一言堂與決定,才是我所重視的。於是我參與了文化事業辦理的團隊引導之焦點討論法的培訓學習。

  以下為是我參與團隊引導法之ORID焦點討論引導的3點學習

ORID是一個人類自然思考的流程。

它可以在任何情境下使用,非常的生活,它是一系列的問題,目的在於引導一個團體往更新更深層理解的方向思考,使一個團體可以一起往前。其中ORID 的意思是將提問分成客觀性(Objective)、反映反應(Reflective)、詮釋性(Interpretive)、決定性(Decisional)等4個層次的溝通方式,透過 ORID焦點討論法,讓討論能透過引導適當聚焦。因此如何練習以ORID的提問,對引導者、主管是重要的,提問是需要經過設計的。

ORID焦點討論非閒聊

ORID重視成果。需要我們思考的是帶領團隊想要得到的具體目標是什麼、以及團體需要體驗的又是什麼(意圖)。以及進行ORID的注意事項,如:在進行引導團體討論的開場,如何讓團隊清楚為什麼要有這對話、目的是什麼、成果將如何被運用、對團隊的幫助是什麼相當重要。另外在參與式情境,空間佈置以協助團體體驗分為,使對話容易進行。更重要的是開放性提問(非是非題),不期待或特定已知的答案仔細聆聽參與者的回應,因此提問要能夠是有創造力的。ORID的流程度,設計問題使討論過程能輕鬆地進行,從客觀資訊到感受與情緒,到新的洞見/學習,到如何應用。最後聚焦於具體成果即是討論的目的,同時保持開放的可能讓個別成員決定討論的產出。

放手,允許他成為一個人

   我的體悟是帶領者往往總是期待會議的結果是依著自己的期待進行,反而越是控制與干涉,反而會越讓參與者無法成為他自己。當參與者無法成為他自己就越無法表達自己的想法,更是感受不到自己在這會議中能給予團隊什麼樣的貢獻。因此,對我身為主管或是引導者而言也提醒著我,放手是不否認、不改變他人,而是允許、接受,結果不是我能一手掌握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振穎的異想世界
16會員
27內容數
您好,我叫陳振穎,同時我也是一位青少年社工師/認證NLP專業執行師/社工專協督導認證/教練學院結業教練/家族治療師培訓累計165小時。這裡是我的生活、專業、工作、學習的札記。
振穎的異想世界的其他內容
2025/01/07
這本書在說作者比約恩的人生旅程,以及他一個人如何過得更自由、更有意義的生活。我想人生本來就充滿許多的不確定性,面對未知的事情多會有恐懼、害怕等,如何能坦然的面對未知也是所有人都有的困惑。生活當很多人也一直處在恐懼不安的緊繃狀態,可能是父母、老師、督導、主管等角色,有的人一味地控制或有的人
Thumbnail
2025/01/07
這本書在說作者比約恩的人生旅程,以及他一個人如何過得更自由、更有意義的生活。我想人生本來就充滿許多的不確定性,面對未知的事情多會有恐懼、害怕等,如何能坦然的面對未知也是所有人都有的困惑。生活當很多人也一直處在恐懼不安的緊繃狀態,可能是父母、老師、督導、主管等角色,有的人一味地控制或有的人
Thumbnail
2024/10/28
說到青少年,我也想邀請大家心裡回想一下我們當年還是青少年時候的自己喜歡怎樣的一個大人?
Thumbnail
2024/10/28
說到青少年,我也想邀請大家心裡回想一下我們當年還是青少年時候的自己喜歡怎樣的一個大人?
Thumbnail
2024/10/22
現在的人怎麼那麼難管?問題怎麼那麼多?這也不會那也不會?要講多少遍?怎麼那麼被動、那麼玻璃心?事情怎麼那麼多,還是處理不完?時間永遠都不夠用。 我想以上的場景,對於曾擔任主管或督導的你一定也是相當熟悉。我回顧自己擔任主管的這幾年,也多有類似以上的情形,把領導與管理混為一談,搞得自己滿是疲憊。
Thumbnail
2024/10/22
現在的人怎麼那麼難管?問題怎麼那麼多?這也不會那也不會?要講多少遍?怎麼那麼被動、那麼玻璃心?事情怎麼那麼多,還是處理不完?時間永遠都不夠用。 我想以上的場景,對於曾擔任主管或督導的你一定也是相當熟悉。我回顧自己擔任主管的這幾年,也多有類似以上的情形,把領導與管理混為一談,搞得自己滿是疲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作為管理者,同事拿著專案問題來尋找幫助時, 你會選擇直接給建議,還是引導同事他們思考解決方案呢? 此時,主管會想,幫他解決只要5分鐘,若由他自行處理,先不管猴年馬月才能完成,若出狀況,會需要更多時間來善後。 但主管考量在三後,為了讓同事能獨立解決問題,當下決定不給予建議,畢竟,成長
Thumbnail
作為管理者,同事拿著專案問題來尋找幫助時, 你會選擇直接給建議,還是引導同事他們思考解決方案呢? 此時,主管會想,幫他解決只要5分鐘,若由他自行處理,先不管猴年馬月才能完成,若出狀況,會需要更多時間來善後。 但主管考量在三後,為了讓同事能獨立解決問題,當下決定不給予建議,畢竟,成長
Thumbnail
專案經理在專案管理中與不同角色進行溝通和談判的藝術。通過定期會議和主動傾聽建立團隊信任,定期更新和展示同理心管理客戶期望,雙贏思維和充分準備協調三方合作夥伴,以及數據驅動的簡潔匯報獲得高層支持。案例展示靈活應用這些策略,確保專案按時按質完成。
Thumbnail
專案經理在專案管理中與不同角色進行溝通和談判的藝術。通過定期會議和主動傾聽建立團隊信任,定期更新和展示同理心管理客戶期望,雙贏思維和充分準備協調三方合作夥伴,以及數據驅動的簡潔匯報獲得高層支持。案例展示靈活應用這些策略,確保專案按時按質完成。
Thumbnail
在職場中,良好的溝通對於團隊合作至關重要。本書教導如何運用焦點討論法(ORID),引導會議,形成有意義的對話,並取得共識。學習如何提問,以及運用 ORID 四個層次的方法,能協助團隊更好地溝通、傾聽和做出決定。本書提供了 100 種不同類型情境的會議問題範例,是一本值得放在辦公室作為溝通工具的書籍。
Thumbnail
在職場中,良好的溝通對於團隊合作至關重要。本書教導如何運用焦點討論法(ORID),引導會議,形成有意義的對話,並取得共識。學習如何提問,以及運用 ORID 四個層次的方法,能協助團隊更好地溝通、傾聽和做出決定。本書提供了 100 種不同類型情境的會議問題範例,是一本值得放在辦公室作為溝通工具的書籍。
Thumbnail
這本書介紹了教練式領導的價值以及如何運用 GROW 模型幫助個人或團隊設定目標並制定行動計劃。通過引導成員覺察細節和提升負責感,激勵他們自動自發地做事。許多個人豐富的領導經驗在文章中提及,可供對領導技巧感興趣的人參考。
Thumbnail
這本書介紹了教練式領導的價值以及如何運用 GROW 模型幫助個人或團隊設定目標並制定行動計劃。通過引導成員覺察細節和提升負責感,激勵他們自動自發地做事。許多個人豐富的領導經驗在文章中提及,可供對領導技巧感興趣的人參考。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建立高效的工作團隊所需的要素,從激勵和溝通到目標設定和團隊文化。團隊中最有影響力的人通常是真誠且善於聆聽的人,而不一定是經理或領導者。透過激勵、測試、測試再測試和克服人為障礙的過程,可以建立一支高效的團隊文化,這對團隊的成功至關重要。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建立高效的工作團隊所需的要素,從激勵和溝通到目標設定和團隊文化。團隊中最有影響力的人通常是真誠且善於聆聽的人,而不一定是經理或領導者。透過激勵、測試、測試再測試和克服人為障礙的過程,可以建立一支高效的團隊文化,這對團隊的成功至關重要。
Thumbnail
在現今競爭激烈的商業環境下,建立一個高效合作的團隊能夠促進創新,提升工作效率,並最終推動企業實現商業目標。因此,團隊協作課程成為了企業培訓計畫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因此,本文將深入探討團隊合作的重要性,以及掌握團隊協作的5大策略。
Thumbnail
在現今競爭激烈的商業環境下,建立一個高效合作的團隊能夠促進創新,提升工作效率,並最終推動企業實現商業目標。因此,團隊協作課程成為了企業培訓計畫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因此,本文將深入探討團隊合作的重要性,以及掌握團隊協作的5大策略。
Thumbnail
本文適合誰看 1.在工作中經常需要在不同利害關係人之間穿梭進行說服工作的工作者。 2.想要在溝通當中展現出自己是擁有說服力的人。 3.想要提升向上管理能力的人。
Thumbnail
本文適合誰看 1.在工作中經常需要在不同利害關係人之間穿梭進行說服工作的工作者。 2.想要在溝通當中展現出自己是擁有說服力的人。 3.想要提升向上管理能力的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