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向督導的專業之路

2023/03/14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今天社工專協邀請一位日本的教授大谷京子來分享「日本社工的督導現況與交流」
日本教授提及在日本整體的社工人員以年輕人居多,但離職率也高,對督導的期待也日益增加,提到他們的資深社工其實也是缺乏督導經驗、督導技巧不明確、沒自信、不知該如何開始督導,於是她就開始了對督導的研究,近年日本的督導其實也是剛起步。
日本也是有社工師、認定社工師、高級認定社工師、心理衛生社工師,都有不同被要求的職能,在日本要成為督導是需要10年的時間,反觀我們台灣,相較10年來的少,甚至也較少針對督導的培訓,但另我驚訝的是日本多是個別督導,沒有內部督導,多是外部督導,提及會成為督導多是自己的決定,並非像台灣就是有位置就補上或是被推上等等,所以自己決定要自我成長、自我提升、進修是自己的事情,認為不應該是公司提供,她們日本多是需要自己花費,在非上班時間去受訓或找人外督,這點我也是相當認同,覺得自己的個人成長本就是出於自己的意願與想要才去做學習與精進,非強迫或安排的。
社工職能階梯
以下是日本分享社工不同年資的職能階梯:
1-2年社工:理解「接受建議並與同伴一起增強能力」的必要性。
3-5年的社工:有能力指導實習、回應晚輩的問題。
6-10年的社工:可以獨立執行實習指導、能夠在一定的架構內指導晚輩、能參與同儕督導、參與專業團體。
11年以上的社工:建立機構內外的培訓體制、有能力培養督導、在專業團體扮演核心角色、管理者、專家、研究等。
以上也是可以協助我們身為督導依不同社工年資,去了解其所需要具備的能力去做培訓或養成。
好的/資深的社工,並不會成為好的督導
讓我想起3年多前自己開始當督導時的茫然、邊摸邊學、很沒安全感、這樣做對嗎?這樣問對嗎?儘管自己有社工年資,但跟督導別人著實是很不同的事。我也蠻認同日本教授提到的是好的社工、資深社工並不會成為好的督導、督導的資歷也不會增加督導的技能,而是兩件事情!因為督導是需要具備很多的能力,像是評估、介入、協調、培養社工的能力、持續提升專業的能力等,更要明確的評估受督者,依據受督者的需求,站的位置也會不一樣,因為每一位受督者都是不一樣的。當然教授也提醒作為主管不能只在意風險,否則社工不會成長。我想想確實,因為太在意風險,反而讓社工更沒有嘗試的機會。
社工世代的不同,熱忱落差大
這點我也蠻有感覺得,記得以前領過不太會變動的社工薪資,與夥伴可以為了陪伴青少年在街頭陪伴的經驗,後來社工薪資制度的調整與一例一休,往好處想社工的權益有被看見了,但就變成是一分工作,與過往的有使命著實不我同,今天透過日本教授的分享,發現原來現在的年輕社工樣貌不管是日本或是台灣都一樣,早期的社工制度不完善,所以相對熱情也較高、願意付出,現今的環境社工制度也較過往完善許多,就會覺得只要處理事務就可以,當然熱情也會減少許多。
理解與對話
說到現今年輕的新進社工,教授提及前1-3年,確實是真的很多不知道、看過很多書、幻想成為理想社工,但什麼都不會,覺得前輩都好厲害,不知道要問什麼,讓我發現原來他們心理是那麼地糾結、痛苦,現實遇到的確實也是如此,覺得好貼切,我們資深社工或督導總用自己的以為或期待放在對方身上,認為對方應該要….應該要…..,我不相信……….。教授點出其實社工對社工也是很嚴格的!我也感到驚訝,覺得好像如此,都會覺得你不是社工嗎?怎麼這個也不會?那個別都不知?而造成彼此關係越來越遠,所以作為督導是需要對社工有多一點的理解與對話。
個督體驗到愉悅感很重要
我也認為督導的過程愉悅感很重要,若在督導歷程一味的在糾正對方、想要改變對方、覺得對方怎麼那樣等,行政、教育、支持的功能不平衡,造成傷害著實是很不好的,若受督者感受到這樣的愉悅感、能一起笑,將來受督者也能成為那樣的督導。然而什麼是好督導?當然不是自己說了算,而是要問受督者的反饋。
對於督導技巧則不加以陳述,我認為督導跟教練很像,這也是我會想學習教練的原因,很看重人這件事,不會介入,以對方為主陪伴對方,透過傾聽、提問、探詢,展現對你的信任和支持,協助你從不同的觀點看待生命議題,達到你要的目的。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3會員
    21內容數
    您好,我叫陳振穎,同時我也是一位青少年社工師/認證NLP專業執行師/社工專協督導認證/教練學院結業教練/家族治療師培訓累計165小時。這裡是我的生活、專業、工作、學習的札記。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