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事情變得簡單:引導技術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raw-image


引導是什麼?是主導嗎?還是造著自己的意思就是引導?什麼場合適合引導?誰需要引導?我想接下來就來講講這兩天的學習收穫與感觸。
引導失靈:不容易

先來談談是什麼契機讓我想上這門引導課,主要是因爲我覺得人與人的對話,很不容易,開會總會有動力的影響、立場的影響,但團隊怎麼樣可以好好對話到有共識,已是不容易了,社工也期待被在乎、理論上議題也得前進,如何讓自己再更客觀地透過提問或引導的方式,讓我的社工夥伴們感到自然、輕鬆地去思考、整理,而有所產出與收穫,也是我更在乎的。

引導要有你、有我

於是,我今年初就已報名了宋豪軒老師這兩天的引導技術的課程,我覺得挺有收穫的、感觸的,同時也給了我一些提醒在引導上的提醒,在協助一群人順利討論對他們而言重要的話題,在溝通的過程中能「打開耳朵聽」、「真誠的理解」彼此,一起建立共識,我印象深刻的是要專注彼此關心的利益,而不是立場,就讓我想到我們人常常在溝通或表達的時候很常以自己的立場在與別人說話,我認為我覺得有的時候好像要爭個對錯、好與不好、或是你死我活;更多的時候我們也以為自己常常在問問題,覺得我在讓對方反思阿,但卻因為方式不對變成了質問或是變成想要改變對方,其實往往是傷害了雙方的關係而不自知;另一個是真誠的尊重,這詞看起來很簡單,你有想過我們平常做到的尊重是什麼嗎?是允許對方與你不同的尊重,還是要對方順從才是尊重呢?這些心法是需要放在心上的。同時很喜歡老師這兩天用引導技術或是體驗的方式在授課,讓我理解到原來引導技術是可以讓複雜的東西變得容易,甚至還能一起共創。

引導:從無、到有、到多、到深、到好的過程

這兩天不斷地體驗引導技術、流程規劃,從設定焦點問題、到成果目標、體驗目標,一個未知的議題由淺入深的引導共創與討論,如何引導團體,從無到有、到多、到深、再到好的歷程,我才發現原來常常不管是在討論或是會議,好像一有議題我們就會期待要快速思考到結果,卻忘記前面也沒有機會讓大家擴展或發散思考,加上每個人思考所處的階段不一樣,因此難以往下走,印象最深的是思考的歷程四階段:收集線索、整理理解、分析洞見、發想選項、產出結果,一段從發散思考到彼此震盪整理、深入、收斂到最後產出。

引導技術圖象化

老師用石頭湯的故事告訴我們什麼是引導技術,並將它圖像化,這兩天上完引導課,而我對引導技術的圖象,是引導有其架構與技巧,引導師身上有其技術,目的在於除了協助團隊一起找到答案外,也會關注成員的狀態,引發團隊思考目前的處境,一起從模糊、複雜的情形,去思考、釐清、整理,最後找到答案的過程,引導師從來不是主角,但卻扮演很重要的角色。未來期許自己開始嘗試在自己的讀書會或是工作中。

raw-image

回覆轉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振心之語|被看見,是療癒的開始
18會員
36內容數
嗨,我是振穎。一路走來,我在社工、督導到教練的角色中,看見好多故事:家庭的拉扯、青少年的心聲、團隊的挑戰。也因為這些經歷,我更相信——被看見,就是療癒的開始。這裡是【振心之語】,我想和你聊聊 NLP、教練、家族治療,以及那些關於成長與關係的小啟發。希望透過文字陪你走過卡住的時候,也一起看見更多可能。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這段文字探討了如何在教練和新學員之間運用引導的技巧,作者以「探索學員記憶/經驗」與「培養學員觀念」為例,講述其中的引導技巧。最後,作者指出引導的應用不僅僅適用於教練和學員之間,也可以在各種情境中確保思緒和行動的流暢性。
Thumbnail
這段文字探討了如何在教練和新學員之間運用引導的技巧,作者以「探索學員記憶/經驗」與「培養學員觀念」為例,講述其中的引導技巧。最後,作者指出引導的應用不僅僅適用於教練和學員之間,也可以在各種情境中確保思緒和行動的流暢性。
Thumbnail
《 #甚麼是教練式領導 》 #教練式領導,是一種領導風格和方法, 強調發揮領導者與團隊成員之間的合作關係, 通過提問、回應和引導,幫助團隊成員發現自己的潛力、解決問題、制定目標, 並激發他們的學習和成長。 相比於傳統的指令式領導, 教練式領導更加注重個人的發展和自主性, 鼓勵團隊成員主動參與和貢獻。
Thumbnail
《 #甚麼是教練式領導 》 #教練式領導,是一種領導風格和方法, 強調發揮領導者與團隊成員之間的合作關係, 通過提問、回應和引導,幫助團隊成員發現自己的潛力、解決問題、制定目標, 並激發他們的學習和成長。 相比於傳統的指令式領導, 教練式領導更加注重個人的發展和自主性, 鼓勵團隊成員主動參與和貢獻。
Thumbnail
引導是什麼?是主導嗎?還是造著自己的意思就是引導?什麼場合適合引導?誰需要引導?我想接下來就來講講這兩天的學習收穫與感觸。 引導失靈:不容易
Thumbnail
引導是什麼?是主導嗎?還是造著自己的意思就是引導?什麼場合適合引導?誰需要引導?我想接下來就來講講這兩天的學習收穫與感觸。 引導失靈:不容易
Thumbnail
三個臭皮匠真的勝過一個諸葛亮嗎? 大家千萬別忘了這個前提,就是【你要懂得團隊引導】 否則聚集了一群人不但沒有創造出1+1>2的群體智慧,反而更容易陷入【集體失智】的迷航列車之中。 這點,我回想以前職場會議中的場景,真的上述狀況的發生次數兩隻手指頭都數不完(慘~><) 記得曾經在一場公司對外活動平台系
Thumbnail
三個臭皮匠真的勝過一個諸葛亮嗎? 大家千萬別忘了這個前提,就是【你要懂得團隊引導】 否則聚集了一群人不但沒有創造出1+1>2的群體智慧,反而更容易陷入【集體失智】的迷航列車之中。 這點,我回想以前職場會議中的場景,真的上述狀況的發生次數兩隻手指頭都數不完(慘~><) 記得曾經在一場公司對外活動平台系
Thumbnail
本身非常熱愛閱讀及寫筆記,寫筆記的過程中發現「思考力」是筆記能否產生價值的關鍵,這兩年開始專注尋找可以複製的思考力公式。 我今天想來跟大家分享邏輯結構營中的關鍵:提問力
Thumbnail
本身非常熱愛閱讀及寫筆記,寫筆記的過程中發現「思考力」是筆記能否產生價值的關鍵,這兩年開始專注尋找可以複製的思考力公式。 我今天想來跟大家分享邏輯結構營中的關鍵:提問力
Thumbnail
為促進教師專業成長,老師們多在寒暑假,參加學校主辦或自己報名參加的各式培訓課程,以獲得新的教學策略、教學實踐案例、教案設計、輔導技巧等,豐富專業知能,回饋給自己的學生。參加培訓後的收穫程度,關聯講師上課的教學方式、課程設計、引導對話、理論與實務結合等,是不是真正能讓學習者是不是真正「帶走」?
Thumbnail
為促進教師專業成長,老師們多在寒暑假,參加學校主辦或自己報名參加的各式培訓課程,以獲得新的教學策略、教學實踐案例、教案設計、輔導技巧等,豐富專業知能,回饋給自己的學生。參加培訓後的收穫程度,關聯講師上課的教學方式、課程設計、引導對話、理論與實務結合等,是不是真正能讓學習者是不是真正「帶走」?
Thumbnail
我在今年二月份接了一個開課Case,以業界講師身份,到大學開了一門課「溝通領導表達力」。 對這些關鍵詞,我的解讀是:人透過溝通,建立與強化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而領導力是進階溝通能力、加上人格特質與良善作為所形成;至於表達力
Thumbnail
我在今年二月份接了一個開課Case,以業界講師身份,到大學開了一門課「溝通領導表達力」。 對這些關鍵詞,我的解讀是:人透過溝通,建立與強化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而領導力是進階溝通能力、加上人格特質與良善作為所形成;至於表達力
Thumbnail
組織必須仰賴團隊、眾人的力量成事,幾乎已是老生常談。然而,大多數企業領導人或主管在帶領團隊時,經常忽略了自己究竟是「讓團隊發揮集體力量、完成任務」,還是習慣由上而下「交代團隊完成任務」?
Thumbnail
組織必須仰賴團隊、眾人的力量成事,幾乎已是老生常談。然而,大多數企業領導人或主管在帶領團隊時,經常忽略了自己究竟是「讓團隊發揮集體力量、完成任務」,還是習慣由上而下「交代團隊完成任務」?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