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常旅行,但我不是買紀念品的大戶。有幾個主因,一方面是經濟能力有限,二方面是自己本來好像就對物質欲望不高,另一方面是也覺得不想做沒必要的物質消費。也因此我會不禁去覺察自己對於物質需求的渴望和動機。儘管少買,但我多少會在一個讓我有感動的地方,買一些對我有紀念價值的紀念品,甚至送一些身邊重視的人(怪不得要叫紀念品XD)。
記得讓我對殺價開始有感觸是在2013–2014年左右在瓜地馬拉,那段在中美洲的半年,我待最久的便是瓜地馬拉,約有3–4個月左右,不是原定計畫,但剛好結識到一些當地的人,覺得可以多待一會。
瓜地馬拉有個滿有名的城鎮叫Chichicastenango (中譯: 奇奇卡斯特南戈), 當地人都簡稱Chichi,在每週四和週日,有著瓜地馬拉最大的瑪雅傳統市集,吸引該國各地的人來擺攤或在路上販售手工藝品、食物、食材、日常用品等,各種能想到的東西基本上都可在這找到。除了是不少遊客觀光並買紀念品的景點,也是當地人購買生活生活所需用品等的地方。
2018年我再次回去瓜國拜訪朋友,雖待得短暫,但因剛好遇上週日,還是一大早搭chicken bus(俗稱的野雞車,是從美國或加拿大淘汰的二手交通車,是中美多數國家的”公車”),出發前往Chichi。
Chichicastenango每周四和周日有著瓜地馬拉最大的瑪雅傳統市集
記得那天穿梭在市集時,經過一個販售手工製馬雅服飾的攤,一個看起來沒超過二十歲的男孩小販,正在和兩個約四到五十歲左右有著美式英文腔的女子介紹產品。其中一個女人手上拿著一件暗色系的類似罩衫或披風的服飾,她看起來頗喜歡的,而她們正在和這小販殺價。當我經過時無意間聽到他們的對話…
白人女客人:可以再便宜嗎?
當地男小販:多少?你們開個價
白人女客人:10元!好嗎?
當地男小販:美元嗎?(他的樣子看起來是還勉強可接受)
白人女客人:不!10瓜地馬拉格查爾(10 Quetzales,換算約台幣40元)
當地男小販:(面有難色)ㄜ⋯不行啦!
因為當時人多,我不斷被推著移動,所以也不知道他們後續對話的發展怎麼樣。只不過當下聽到這段小對話時,內心小劇場激動不已,也讓我思索我們對物質及服務的價值認定依據在哪…
價格(price)不等同於價值(value)
買賣間的殺價似乎是人之常情,因為那是買方和賣方在探索某物品和服務對彼此來說的價值,並進一步推敲雙方可接受的價格範圍的過程。
我意識到自己到大家所謂的發展中國家時,內心便會無意識地期待/認定那裡的消費水平和價格理所當然會比較便宜,這也間接影響到我對一個商品或服務所認定的價值,我的願付價格(願意負擔的價格)也就變低。
我反問自己:為什麼他們的產品和服務,只值得比較低的價格?難道是他們的產品和服務比較沒有價值嗎?
為什麼同樣產品或服務在已開發和開發中國家的價格會有如此大的差異?或許有些東西,在已開發國家多添增了些附加價值(added value),無論是品牌價值,或是創造/創作/設計者的經驗累積所呈現的嘔心瀝血。但有些東西幾乎是一模一樣(或有時根本是一模一樣),為什麼有些國家值比較高的價格、但有些卻較低?我們可能會解釋,因為在價格較高的國家,人力成本較高,所以產品服務的成本較高,販售的價格也就相對提高。但若再問,為什麼有些國家的工資值比較高?有些國家的人力成本卻低呢?
目前我接受理解有這現象,但內心還無法可以完全去理解與認同這種差異帶來的背景和背後意義。因為在我心裡,他們的傳統文化和生活是有著世代流傳保留下來的時間價值,我打從心裡的喜愛,且認為他們一直以來所擁有及保有的,帶有純粹的美,而我也非常希望他們持續堅定相信他們所保留下來的價值和重要性,甚至我希望自己能將這些分享給更多人知道。
然而,當時的我,心理上感到矛盾,甚至存在著一點隱性的罪惡感:儘管我在心靈精神層面上認同這些的價值,但在經濟物質層面上能願付價格卻沒有相對應的上升太多,在有些情況甚至反而下降。但這心境狀態,在後來學習永續時,也讓我慢慢接納和理解這心理狀態,因為永續產品和解決方案,也常面臨到類似的現象,就是消費者在理念上對(永續的)產品或服務表示支持和肯定,但這些肯定還不足以轉化為願付價格的提升而去購買。
我們常看價格,但價格卻有時不能反映價值
講到價格,就回歸到我們現在身處的市場機制。社會中的每樣東西,都在市場上被賦予某種價格,或許因此我們往往看的產品或服務的價格,包括工作的薪資,某種程度上,薪資就是我們在勞動力市場被貼的價格,用我們的時間、腦力、心力和勞動力換取的某個價格。
但市場的「價格(price)」不見得一定能完全地反映「價值(value)」。有些價值較高,但在社會/市場上被設定的價格卻比它價值來得低,這時我們會說是「低估(undervalued)」。而有時東西價值卻反而比設定的價格來得還高,也就是我們會說的「高估(overvalued)」。
而我認為「價格」和「價值」之間最大的差異在於,「價格」是外界的人如何看待一個產品或服務的數字;而「價值」則是一個產品或服務所帶出給外面人的效果和意義,也就是它的本質。所以「價格」是由外往內的認定,而「價值」則是內在自有,並往外散發。所以當我們過度專注在追逐創造更高「價格」,卻不注重「價值」時,彷彿是在尋求外面的認同和肯定我們的意義,但事實是我們每個人本身就有「獨一無二的價值」,這不需要社會或其他人給予就已經存在了。
反思到購買產品或服務。當我們在掙扎、思索是否要買的探索過程,也是在挖掘這些在我們眼中所認定的價值和在及多少,也才會形成最後決策值不值得負擔的「價格」。
後來我也漸漸在面對這種決策時,更去思索要購買的這產品或服務,對我來說的價值和意義,而當我多想到這點,有時便對「我比別人多花一點錢買同樣一件東西」這種感受比較快能夠釋懷。因為當我決定要購買它時,已經想清楚我認為這個東西值得擁有這個價錢,因為我認為它有這「價值」。
將眼光、時間、精力花在「有價值」的事物
若把「價值」的思維,更擴大放進人生的每個選擇和決定時,或許我們在每天不斷忙碌進行的生活中,可以停留下腳步,溫柔地問自己:「我花多少時間、精力在「有永久價值」的事物上呢?」我們是否在生活中,有不斷給予自己內心足夠時間和空間的餘裕,去容納生活每件小事的「價值」所要帶給我們人生的美好和幸福呢?
將專注放在「價值」不是一種超能力,而只是一種適度讓自己慢下來的心境態度及生活步調。
願我們時時提醒自己:慢下腳步,騰出心思,才有空間容納自己對生活的感悟力和感知力的提升,而隨之帶來的內心豐富及滿足感,便會帶來生活不同層次的慢慢浮現。
這幾年常常偶然想起爸爸在我大學時送給我以下的這段話,當時的我只能以字句上去思考理解這段話的智慧:
「…生活似乎是即將要開始。但是,生活的道路上總是佈滿障礙,需要一步一步的經歷挫折,需要完成一些工作,需要付出時間,需要付出金錢,這樣生活才能開始。最後我開始明白,這些障礙就是生活。…這個想法讓我認識到,沒有一條道路是通向幸福的,這條路本身就是幸福!」
【馬太福音 6:21】因為你的財寶在哪裡,你的心也在哪裡。
感謝上帝,帶領過去的十幾年,讓我現在應該算年輕的人生階段,內心可以感悟理解這段人生哲學。你呢?
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