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失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前幾日,收到客戶傳來的訊息,
他在決策上的失誤,令他其中一個客戶踩了法律紅線,造成損失,
客戶十分生氣,並且提出終止合作關係。
他將客戶的訊息傳了給我,
可以透過文字感受到對方的憤怒。

聽了他的錄音,可以感受到那是在反省之後傳送過來的,
很沮喪、很挫敗,


他的重點不在承認失敗,因為他已認知到自己失敗了,
他更想知道的是,
失敗之後,該怎麼面對,然後再次前進。

我說:「我猜想,你目前的狀態維持在「承認」,還未到「接受」,
因為失敗太不舒服了,那個過程太不好了,你把自己的失敗當做「你很壞」來解讀,所以你認知到失敗,但是還未能接受失敗」

他說:「是的,我很難接受,我覺得我害了他⋯」

人不能「承認」失敗,
是因為我們總把失敗=我壞。
但是,如果失敗是因為來自於人壞,
這樣的人,其實從一開始就不會承認失敗,
會盡力的將責任推卸,就為了證明自己很好。
能夠「接受」失敗的人,
只是習慣性的將責任歸咎自己,
太過於不舒服,
而無法接受。

如果成功是100分,
承認失敗大概是30分,
接受失敗就是0分,到谷底。
在谷底時,內在真正接受時,其實情緒反而相對穩定,
因為接受一切創造出來的結果後,
你所想的就不再是「如何面對」,而是「之後該怎麼辦」,
到了谷底,你才會將焦點放在「未來」,
這才會是另外一個起點的開始。

所以,誠心的去接受這個過程,
收下這個結果,
這個結果,不能回應你的好壞,
只回應著在這件事的過程中,
有諸多還未學成的事,
將自己置於谷底,反思過程,
然後要再一次的起步,走通新的路。
一個真正反省檢討自己的人,
並非一直鞭打自己而已,
鞭打自己,並沒有負起責任,
而是透過鞭打自己的過程中,稍微減少愧疚。
而負責任,是能在之後的行動中做出調整、看到成長,
如此,這一切的挫敗就只是學習的過程。

這個失敗它永遠都會存在,
但是隨著時間過去,
也許會感恩有這個機會,
讓你反思,並且帶領自己去到更好的地方。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莉莉安的沙龍
30會員
48內容數
透過十多年來連續創業的歷程,以及指引創業者於創業路程中完成創業目標的使命,透過文字希望能協助更多追尋夢想的人在創業的道路上更順意。
莉莉安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2/22
那些在你眼中已經十分成功的人, 真正支持他們持續在自己行業裡投入自己的行動,持續賺錢, 也是因為背後有一個更深層的人生願景想達成。
Thumbnail
2023/02/22
那些在你眼中已經十分成功的人, 真正支持他們持續在自己行業裡投入自己的行動,持續賺錢, 也是因為背後有一個更深層的人生願景想達成。
Thumbnail
2023/02/19
挑戰一直都在, 變動也一直都在, 我們無法控制世界狀態, 但我們能向自己學習,領導自己, 這是讓所有領導者度過每一個難關的基本能力, 也是讓事業長久發展的必要能力。
Thumbnail
2023/02/19
挑戰一直都在, 變動也一直都在, 我們無法控制世界狀態, 但我們能向自己學習,領導自己, 這是讓所有領導者度過每一個難關的基本能力, 也是讓事業長久發展的必要能力。
Thumbnail
2022/11/19
也許老闆們,CEO們已經覺得自己完全投入了, 但是,如果多方觀察, 通常會發現, 自己投入的是「事業」, 而非投入在「團隊」, 「#事業」是「#我」的延伸, 「#團隊」才是「#我們」, 領導者的眼界與角度,完全決定了你會如何對待你眼前這群人
Thumbnail
2022/11/19
也許老闆們,CEO們已經覺得自己完全投入了, 但是,如果多方觀察, 通常會發現, 自己投入的是「事業」, 而非投入在「團隊」, 「#事業」是「#我」的延伸, 「#團隊」才是「#我們」, 領導者的眼界與角度,完全決定了你會如何對待你眼前這群人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當人遇到挫折時,很容易就陷入自怨自艾的情境: 為什麼別人都不會遇到這種事? 我遇到這種事,其他人也別想會好過!         然而,遇到這樣的情形,難不成周圍的人也要在那邊跟著比慘嗎?看誰最慘,然後最慘的那位贏了又如何? 反而該感到開心嗎?因為被認證是最慘的。其實這樣的心態,大部
Thumbnail
  當人遇到挫折時,很容易就陷入自怨自艾的情境: 為什麼別人都不會遇到這種事? 我遇到這種事,其他人也別想會好過!         然而,遇到這樣的情形,難不成周圍的人也要在那邊跟著比慘嗎?看誰最慘,然後最慘的那位贏了又如何? 反而該感到開心嗎?因為被認證是最慘的。其實這樣的心態,大部
Thumbnail
友:摯友 失敗重挫後 自暴自棄, 要怎麼勸他 改變和振作? 我:換位思考, 如果你就是當事人,現在的我就是這麼爛! 這時候,你希望聽到什麼樣的話? 友:安慰、信心、尊嚴。 我:更換一下, 安慰->同理、 信心->支持 、 尊嚴->陪伴。 人在垮掉的時候,也不能給他
Thumbnail
友:摯友 失敗重挫後 自暴自棄, 要怎麼勸他 改變和振作? 我:換位思考, 如果你就是當事人,現在的我就是這麼爛! 這時候,你希望聽到什麼樣的話? 友:安慰、信心、尊嚴。 我:更換一下, 安慰->同理、 信心->支持 、 尊嚴->陪伴。 人在垮掉的時候,也不能給他
Thumbnail
在面對負面事件與情緒掙扎時,我們常常會感到沮喪與無助。本文探討如何跳脫自我情緒控訴,並理解復原歷程是個螺旋向上的過程,透過同理自己,我們可以啟動改變,逐漸走出情緒的困擾。
Thumbnail
在面對負面事件與情緒掙扎時,我們常常會感到沮喪與無助。本文探討如何跳脫自我情緒控訴,並理解復原歷程是個螺旋向上的過程,透過同理自己,我們可以啟動改變,逐漸走出情緒的困擾。
Thumbnail
很多人有這種「奇怪」的經驗:  明明是對方不講理在先,吵完架之後,卻一直難過地在反芻「是不是我也做錯什麼」、「我剛剛如果換個方式講,他也不會這麼生氣」、「一定我也有哪裡不對,我也要改」。 聽起來很「善良」、很「自我覺察」吧!
Thumbnail
很多人有這種「奇怪」的經驗:  明明是對方不講理在先,吵完架之後,卻一直難過地在反芻「是不是我也做錯什麼」、「我剛剛如果換個方式講,他也不會這麼生氣」、「一定我也有哪裡不對,我也要改」。 聽起來很「善良」、很「自我覺察」吧!
Thumbnail
 :你不僅害怕失敗,你也害怕成功! :...... :坦然面對失敗,這事並不容易。 :那可以怎麼做?
Thumbnail
 :你不僅害怕失敗,你也害怕成功! :...... :坦然面對失敗,這事並不容易。 :那可以怎麼做?
Thumbnail
與其害怕而去~後悔不做 不如做了以後~再後悔 如果不去做永遠不知道會成功或失敗 所以去做了 即使失敗了 至少努力過 不要讓自己留下太多遺憾。
Thumbnail
與其害怕而去~後悔不做 不如做了以後~再後悔 如果不去做永遠不知道會成功或失敗 所以去做了 即使失敗了 至少努力過 不要讓自己留下太多遺憾。
Thumbnail
另一個自己更誠實
Thumbnail
另一個自己更誠實
Thumbnail
一個失敗者對我說 他這一生註定寂寞 我只微笑保持沉默 他問你怎如此冷漠 工作上他唯唯諾諾 行事保守不思突破 小心翼翼避免犯錯 難怪帳戶餘額不多 生活上他得過且過 連假日都不離狗窩 他嫌外面人擠車多 還得擔心病毒傳播 感情上他太過自我 情緒直接不想做作 女友眼看難成老婆 轉身離開留下詩作 題名 「謝謝
Thumbnail
一個失敗者對我說 他這一生註定寂寞 我只微笑保持沉默 他問你怎如此冷漠 工作上他唯唯諾諾 行事保守不思突破 小心翼翼避免犯錯 難怪帳戶餘額不多 生活上他得過且過 連假日都不離狗窩 他嫌外面人擠車多 還得擔心病毒傳播 感情上他太過自我 情緒直接不想做作 女友眼看難成老婆 轉身離開留下詩作 題名 「謝謝
Thumbnail
你知嗎,在這一刻我仍然想跟你說一句:「對不起。」 《節錄》 往後再多的愧疚, 也不能填補那份空隙, 即使還欠她一句: 「對不起。」
Thumbnail
你知嗎,在這一刻我仍然想跟你說一句:「對不起。」 《節錄》 往後再多的愧疚, 也不能填補那份空隙, 即使還欠她一句: 「對不起。」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