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角遇見過去的自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 作者 阿賓
近來過得好嗎?
五年前,你是個開心果,給人歡喜,常常爲了減緩尷尬場合,你做起了和事佬。但這都不是你要的。你常常煩惱及擔心著別人不在乎的健康和身體,也因此思考了一夜要如何成爲陪伴者。做了那麽多,都得不到任何回報,只得到了「多管閒事」的稱號。日積月累,當自己漸漸的出現健康的問題時,你渴望得到擁抱,渴望被關注,渴望愛。但常常這樣的期待換成了失望,而傷害自己。
種下希望的幼苗
害怕再受傷的你把自己封閉,不再相信任何人,也不對事情抱有希望。在一開始面對疾病的時候,只有自己知道是多麽痛苦,甚至家人都無法理解。看醫生、吃藥、住院都無效,還因此休學。五年了,時間過的很快。在復學的日子,遇到許多伯樂,他們從黑暗中把你拉出來。雖然這一切沒有讓你的傷口癒合,但讓你重啓了心中塵封的愛,也在心中給你溫暖也樹立很多榜樣,讓你慢慢相信身旁的人,也陪伴你去正視,面對這個疾病。
在心理復健的協助下,我承擔起提倡聽衆要如何陪伴憂鬱症的任務,而創立了 Podcast。在製作的過程中會害怕失敗,尤其是看到數據不佳的時候。你很努力的學習,無論是在面對課業和疾病上,每一天都和他們奮鬥。在課業瞭解到了很好的課題「死不能解決問題」。在 Podcast的時候,更加瞭解如何與負能量相處,再分享心得給聽衆。
雖然不知道未來憂鬱症能否康復,但相信你已知道未來要如何跟它一起走下去,相信自己,明天會更好的。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復元是一種歷程,是精神障礙者在生活中學習與疾病相處與共存的一種方法,讓生活不再只有疾病,可以去想去的地方,做自己想做的事、認識不同的朋友、寫出自己的故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剛開始聽老師提起PODcast時,完全搞不懂是什麼?經提問之下才知道,原來是要培力精神康復者有參與廣播主持人的節目企劃能力與學習的機會,聽了之後我感到很開心,也非常感興趣,因為我個性活潑,也喜歡學習創新或流行的事物,能使我言語表達順暢及在人際關係的溝通上更有幫助。
  剛開始聽老師提起PODcast時,完全搞不懂是什麼?經提問之下才知道,原來是要培力精神康復者有參與廣播主持人的節目企劃能力與學習的機會,聽了之後我感到很開心,也非常感興趣,因為我個性活潑,也喜歡學習創新或流行的事物,能使我言語表達順暢及在人際關係的溝通上更有幫助。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當時的我處於人生低潮期,沒有人能幫忙療的傷,只能靠自己痊癒。 或許是某個頻率對上了,所以新朋友們出現了; 或許是我太會幻想了,所以用獨特的方式讓自己好過一些; 又或許,難以理解的事情,不見得需要找到答案。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講述了一位曾患有重度憂鬱症,後被診斷患有躁鬱症、PTSD的患者,以及漸漸好轉與復發的過程,在經歷自殺未遂後,開始就診並接受身心科治療的過程,並提及了與諮商師的配對、不同醫生之間的轉換和其工作環境、生活壓力對其康復的影響。最後,文章還描述了患者重新診斷的病情和康復之路的挑戰。
問題是,為什麼在過去的那個時點,我總是已經覺得自己盡力了,可是事後又總是感到懊悔與羞恥呢?在先前的文章中(學習靈性一年心得分享),我提到之前得憂鬱症的經歷,也提到現在已經能夠不使用藥物,而比較能夠自行調節情緒。雖然如此,先前導致憂鬱的原因,如果沒有徹底地解決,仍舊會發覺自己的生活總是被情緒帶著走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他/她自身憂鬱症的經歷和探討憂鬱症症狀的主題。
Thumbnail
在過去的生命中,經歷過無數大大小小的負向經驗,也碰過無數多的壓力與挫折。這篇文章探討了當朋友或家人說你有憂鬱症時可能帶給你的感受,以及面對這種情況時的心理治療所尋求協助的重要性。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經歷生意上的失敗和心理健康問題後的感悟和成長。作者分享了自己的焦慮症和憂鬱症經歷,以及對身邊人和人性的觀察和認識。文章表達了對過去和自己的反思,以及對未來的希望和正能量。這些內容使讀者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心靈成長,並帶有正面的啟發意義。
Thumbnail
此文章描述憂鬱症並非可怕之事。 作者親身經歷九年憂鬱,從一開始的恨與討厭,逐漸轉變至理解與接納自己。他認為,正是因為憂鬱的存在,他學會珍惜幸福,並重視愛的價值。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作者如何面對憂鬱症,並從中找到成長和改變。雖然一開始作者討厭憂鬱症,但漸漸地學會接受並與它共處。最終,憂鬱症成為作者生命中的一部分,使她變得更堅強。文章強調逆境中的成長和勇氣。
最近跟很久沒見的朋友吃飯,看見對方憂鬱的模樣,彷彿看見一年前的自己。學習靈性滿一年了,我也差不多停止服用抗憂鬱藥物一年了,一年來實際體驗了學習靈性對於改善憂鬱有多巨大的幫助。因此,我想分享這一年的變化,提供給有相同困擾的人一點參考。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憂鬱症時期的感受與成長,以及友情與陪伴的重要性。通過陪伴他人,作者發現了身心愛的流動與善循環,並因此獲得了成長和心靈上的滿足。這篇文章的主旨在於鼓勵人們在繁忙的日常生活中增加喜愛的事情,並透過練習提升幸福感。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當時的我處於人生低潮期,沒有人能幫忙療的傷,只能靠自己痊癒。 或許是某個頻率對上了,所以新朋友們出現了; 或許是我太會幻想了,所以用獨特的方式讓自己好過一些; 又或許,難以理解的事情,不見得需要找到答案。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講述了一位曾患有重度憂鬱症,後被診斷患有躁鬱症、PTSD的患者,以及漸漸好轉與復發的過程,在經歷自殺未遂後,開始就診並接受身心科治療的過程,並提及了與諮商師的配對、不同醫生之間的轉換和其工作環境、生活壓力對其康復的影響。最後,文章還描述了患者重新診斷的病情和康復之路的挑戰。
問題是,為什麼在過去的那個時點,我總是已經覺得自己盡力了,可是事後又總是感到懊悔與羞恥呢?在先前的文章中(學習靈性一年心得分享),我提到之前得憂鬱症的經歷,也提到現在已經能夠不使用藥物,而比較能夠自行調節情緒。雖然如此,先前導致憂鬱的原因,如果沒有徹底地解決,仍舊會發覺自己的生活總是被情緒帶著走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他/她自身憂鬱症的經歷和探討憂鬱症症狀的主題。
Thumbnail
在過去的生命中,經歷過無數大大小小的負向經驗,也碰過無數多的壓力與挫折。這篇文章探討了當朋友或家人說你有憂鬱症時可能帶給你的感受,以及面對這種情況時的心理治療所尋求協助的重要性。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經歷生意上的失敗和心理健康問題後的感悟和成長。作者分享了自己的焦慮症和憂鬱症經歷,以及對身邊人和人性的觀察和認識。文章表達了對過去和自己的反思,以及對未來的希望和正能量。這些內容使讀者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心靈成長,並帶有正面的啟發意義。
Thumbnail
此文章描述憂鬱症並非可怕之事。 作者親身經歷九年憂鬱,從一開始的恨與討厭,逐漸轉變至理解與接納自己。他認為,正是因為憂鬱的存在,他學會珍惜幸福,並重視愛的價值。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作者如何面對憂鬱症,並從中找到成長和改變。雖然一開始作者討厭憂鬱症,但漸漸地學會接受並與它共處。最終,憂鬱症成為作者生命中的一部分,使她變得更堅強。文章強調逆境中的成長和勇氣。
最近跟很久沒見的朋友吃飯,看見對方憂鬱的模樣,彷彿看見一年前的自己。學習靈性滿一年了,我也差不多停止服用抗憂鬱藥物一年了,一年來實際體驗了學習靈性對於改善憂鬱有多巨大的幫助。因此,我想分享這一年的變化,提供給有相同困擾的人一點參考。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憂鬱症時期的感受與成長,以及友情與陪伴的重要性。通過陪伴他人,作者發現了身心愛的流動與善循環,並因此獲得了成長和心靈上的滿足。這篇文章的主旨在於鼓勵人們在繁忙的日常生活中增加喜愛的事情,並透過練習提升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