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憂鬱,叫用明朝的劍斬清朝的官──未覺察之環境轉變的無聲侵害│《高懸夜空的殘月》書評

更新於 2024/12/06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太多太多因憂鬱症狀而來諮商的個案,幾乎都有的共同心態,就是「我好廢」!

沒辦法像其他人一般勝任工作,代表自己能力不足,我好廢。
別人下班都在見朋友或上課進修,但我只能疲憊地回家看劇,我好廢。
別人四十歲已經事業有成、結婚生子、有車有房,我甚麼都沒有達成,我廢到不行!

各種「我好廢」都是過度的自我歸因,忽略客觀與現實的部份!

我們必須認知到,人是環境的生物[社會學的觀點],更是(跟這些環境之間的)關係裡的生物[關係取向精神分析的觀點]!

有時候越自我歸因,其實越無助於回應及解答所面對的問題,甚至讓人問錯問題、答非所問。

這很無奈,華人文化長期以來把問題都歸咎至個人頭上,彷彿成敗僅僅取決於意志或努力等單一因素。就像是以往許多父母認為孩子成績不好,就一定是他懶惰,但往往長大後才發現,原來是學習障礙、ADD、ADHD、亞斯(自閉光譜),或當時受到霸凌、性侵害等問題所造成的。

環境轉變對人的影響是很巨大的,就像一場 Covid 就讓許多人生活方式改變,還變不回來。而即便許多人在努力適應,也總是有人適應不來,或以為自己能適應,但副作用也隨之到來。好比人們最初覺得遠距上班很棒,但逐漸發現生活與工作的邊界模糊而失控,失去與(好)同事互動又令人更感孤獨。

在過去幾年,我固定跟台北某大學的學生生涯發展中心合作,只要時間配合得上,我都會到校跟大專學生做諮詢。雖然這種一次性的諮詢主軸在生涯職業的思考,但往往帶著心理諮商的視角去看去談,我會發現許多大學生的困擾都來自「環境轉變的不適應」而不自知,並多少導致身心健康的疑慮了!

為何不少大學生都在期中期末考期間崩潰呢?不只是因為成績壓力,背後引爆的是一堆長期沒有說出口,甚至未被個人所覺察的因素:

離開高中原有的舒適圈後,無法融入新群體;
從學校給你安排好課表,到自己要為課程安排與負責;
沒有打工經驗又害怕踏出第一步,對比同儕的自立時原來會感到自卑;
需要打工才能維持開銷,但也已經耗損了專注學業的神智;
從一開始就沒有考上心儀的科系,以為自己能撐過去,但其實越唸越失去動力;
原本喜歡的科系,唸著唸著發現自己不是料子、寫不出像樣的論文的焦慮……

我看過很多中南部學生都覺得北部人相對冷漠,更遑論許多是從偏鄉來的學生,在成長過程中所受到的環境刺激,就完全不同於城市裡的!即使大家說著同樣的語言,但互動起來的眉角,就是非語言能言傳的。

人們變得沒有食慾、作息紊亂、失去動力、打工遲到、缺席課堂、期中退選、關在房間……重點是,面對逐步失序的生活,人們卻恐慌於不知道到底發生什麼事了!那些因為不適應環境改變卻未能言傳的焦慮、自卑、憂鬱,又往往被一句「我好廢」所掩蓋。

raw-image

這讓我想起最近唸到的小說,由日本作者窪美所著的《高懸夜空的殘月》,當中第一個故事〈金寶濃湯罐頭〉講述一位來自三線城市的女大學生小澪,如願來到閃閃發亮的東京唸大學,她不只要唸服裝設計,更要趕上東京那些時尚又美麗的學姊與同學,卻最終「生活在這座城市讓自己痛苦不已」!

下面我整理出三個小澪面對到,而我也在大學生們身上看到的環境轉變帶來的無聲侵害:

  1. 空間環境的轉變。從老家自在的空間,來到狹隘的小套房或宿舍裡,還得時刻注意自己的生活作息有沒有影響到旁人,或反過來被影響時亦只能默默忍受。
  2. 文化環境的轉變。從樸素的鄉下地區長大,那些打扮、講話、行頭等,在都市裡得面對各種難免的人與人之間的比較,一方面激起自卑心態,一方面也費勁地好能融入同儕。
  3. 內心環境的轉變。生活及學業過不好,卻不敢告知家人朋友,其實源於不想認輸、不敢造成別人麻煩、害怕被瞧不起、不想辜負他人期待的心情。最終得了憂鬱症,又繼續自我貶損,更害怕別人用異樣的目光看待自己,才變得越來越封閉自我。


這種自覺或不自覺地對大城市的追逐,繼而迷失,其實隨時發生在你與我之中。人們往往以為痛苦來自「我好廢」,但其實原因錯綜複雜,甚至有許多是來自「環境轉變」的不適。用自體心理學的話,這些痛苦是人們失去了感到與自體有共鳴的環境(文化、語言、互動風格)所引發的。

進入大學的環境轉變是巨烈的,人們經常理所當然地認為自己能順利渡過,才忽略了這些轉變的無聲影響,使得人們很難意識到單靠過去的所學,是無法應對的──我們得轉變

當然,人生遠長,許多階段或職涯的改變都是環境對人的小考驗,而最近很夯的「中年危機」議題,某程度也是同一道理──我們過去建立的、以為理所當然的東西已經使不上力,我們需要轉變

而憂鬱與卡關,往往在於我們用著過時的思維去面對今天的挑戰,「用明朝的劍去斬清朝的官」(出自電影《九品芝麻官》)

但就像小說所說:不是每個人都這麼冷漠的!如果有甚麼轉變,就是得學會向身邊人求助,放下適應不了一件事就等同自己能力不足這種扁平的推論,以及放下去依靠、發問、求助他人的羞恥感與不配感。

我們對自我的要求都太高,高到看不見身邊就存在著可能能夠幫助我們的人與事。如果真的生病了,就像小澪的心理師對她說,穩定吃藥,堅持諮商,一段時間以後,相信事情一定會有曙光。

raw-image

※本文同步轉貼至臉書「哈理斯的精神分析躺椅

※追蹤我的 IG 及 Threads:harris_apres.couch

※若有心理諮商需求與相關疑問,可聯絡伯特利敦南身心診所,或電郵至【psy.couch.harris@gmail.com】

相對於大眾常吃的速食心理學或心靈雞湯,作為一位苦口良藥的諮商心理師,我希望以臨床經驗和精神分析的獨到見解,帶你們前往自身潛意識的幽微,看見感情世界的慾望、愛恨、孤獨與戰爭......一起看見情感的潛意識法則。彷彿用一束黑暗,讓過於明亮時無法現身的微光,化作夜空的星光。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這篇文章探討了職場面對的焦慮與挑戰,尤其是來自同事的負面影響及自我感受的確立。透過分析職場中的人際互動,我們瞭解討厭的人往往反映我們需要發展的內在力量,以及如何提升自信以減少負面情緒的影響。本文還提供了模仿他人作為一種自我探索與成長的策略,幫助讀者在職場中更好地適應與調整。
本文探討在心理諮商中,個案的心理學知識背景如何影響治療效果。雖然佛洛伊德認為過多的知識可能妨礙個案全心投入,但實際上,有些個案利用心理學概念整理情緒,使其在諮商中受益。與此同時,本文也強調在當代社會中,通常難以遇到完全不瞭解心理學的個案。這要求心理師在治療過程中以開放且謹慎的態度面對不同背景的個案。
在當今迅速變化的社會中,我們常因追求效率與成功而忽略了心靈的需求。本文探討了在忙碌生活中找尋自我價值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工作、家庭與友誼之間找到平衡。生活不應該只是忙碌的逃避,還應該是心靈的安放之地。
深入探討宮崎駿動畫《霍爾的移動城堡》中主角蘇菲的容貌變化及其背後的心理學。透過精細的心理分析,揭示蘇菲如何在自戀與愛情之間探索自我價值、克服自卑,最終實現自我救贖與成長。作者連結蘇菲與霍爾之間的情感互動,分析他們如何透過彼此的愛來解除各自的魔咒。這篇文章將引導讀者思考自我認同與愛的關係。
回顧《霍爾的移動城堡》,我們不僅能享受壯麗的魔法世界與音樂,還能在角色中看到自戀心理的深刻探討。蘇菲和霍爾的故事象徵著自戀力量不足與過度主導之間的矛盾,反映出隱藏在表象下的情感傷痛與治癒之道。透過臨床經驗,本文剖析兩者的互補,並探討如何在情感中重新找回自我。這樣的療癒美學值得深入思考與反省。
雞湯安慰藥喝多了,暫時止痛,卻抑制成長未來。心理學家認為,要放下空洞口號,認清現實,對未來抱有希望,這才是真正帶來改變的思維。文章提到了史托克戴爾悖論以及自傲者的認知偏誤,並鼓勵人們以一起找方法的態度去回應對方。同時,作者分享了值得研究的生活藝術並推薦韓國人際溝通專家吳秀香的著作
這篇文章探討了職場面對的焦慮與挑戰,尤其是來自同事的負面影響及自我感受的確立。透過分析職場中的人際互動,我們瞭解討厭的人往往反映我們需要發展的內在力量,以及如何提升自信以減少負面情緒的影響。本文還提供了模仿他人作為一種自我探索與成長的策略,幫助讀者在職場中更好地適應與調整。
本文探討在心理諮商中,個案的心理學知識背景如何影響治療效果。雖然佛洛伊德認為過多的知識可能妨礙個案全心投入,但實際上,有些個案利用心理學概念整理情緒,使其在諮商中受益。與此同時,本文也強調在當代社會中,通常難以遇到完全不瞭解心理學的個案。這要求心理師在治療過程中以開放且謹慎的態度面對不同背景的個案。
在當今迅速變化的社會中,我們常因追求效率與成功而忽略了心靈的需求。本文探討了在忙碌生活中找尋自我價值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工作、家庭與友誼之間找到平衡。生活不應該只是忙碌的逃避,還應該是心靈的安放之地。
深入探討宮崎駿動畫《霍爾的移動城堡》中主角蘇菲的容貌變化及其背後的心理學。透過精細的心理分析,揭示蘇菲如何在自戀與愛情之間探索自我價值、克服自卑,最終實現自我救贖與成長。作者連結蘇菲與霍爾之間的情感互動,分析他們如何透過彼此的愛來解除各自的魔咒。這篇文章將引導讀者思考自我認同與愛的關係。
回顧《霍爾的移動城堡》,我們不僅能享受壯麗的魔法世界與音樂,還能在角色中看到自戀心理的深刻探討。蘇菲和霍爾的故事象徵著自戀力量不足與過度主導之間的矛盾,反映出隱藏在表象下的情感傷痛與治癒之道。透過臨床經驗,本文剖析兩者的互補,並探討如何在情感中重新找回自我。這樣的療癒美學值得深入思考與反省。
雞湯安慰藥喝多了,暫時止痛,卻抑制成長未來。心理學家認為,要放下空洞口號,認清現實,對未來抱有希望,這才是真正帶來改變的思維。文章提到了史托克戴爾悖論以及自傲者的認知偏誤,並鼓勵人們以一起找方法的態度去回應對方。同時,作者分享了值得研究的生活藝術並推薦韓國人際溝通專家吳秀香的著作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Thumbnail
憂鬱症常常被形容為心理感冒了,有時候卻也痛苦到想要傷害自己!所以要怎麼評估自己是不是需要幫忙呢?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當工作壓力減輕後,人們常常陷入焦慮、糾結的情緒,導致無法真正放鬆的問題。作者透過自身經歷,探討了自己的焦慮情緒來源以及如何釐清這些情緒。在文章結尾作者表達了對讀者的祝福。
Thumbnail
學會適當的情緒管理不僅有助於應對工作和生活中的挑戰,還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自己和尋求幫助。這篇文章將分享一個人在壓力下的情緒轉變以及學會尋求心理諮商的過程。通過這個故事,我們可以明白情緒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面對壓力和情緒困擾。
Thumbnail
很長一段時間處於一種脾氣暴躁的狀態。嘗試過自由書寫,卻沒有實質的改善。 經過好長一段時間的自我覺察後才發現根本的原因。 因為自己是用一種負面消極的自由書寫。誤以為自我檢討就能放下,徹底改變自己的壞脾氣。 習慣自我消化情緒的人,要注意在腦海中與自己交談的方式。單純的寫下當下的心情及引發的原因,不
Thumbnail
憂鬱症,已有愈來愈多文獻證實,是生理病。 因「大腦化學物質失調」。 而在我看來,他既是心理、也是生理病。 畢竟,身心也是相連。 他還是有著根源(種子),需要找出並對峙。 然而,通常,還是經歷過的人最清楚, 那個身體的「狀態」。 甚至看過有些案例:
Thumbnail
我不確定自己的憂鬱程度,是否到了所謂的憂鬱症?最近的心情,像天氣一樣陰晴不定。明明昨天心情還算開朗,天氣也很好。今天的心情,卻隨著灰暗的天空,突然變得憂鬱。 也許太用力想活著了。太用力想把燈籠椒的中間部分拔出來,結果種子噴灑出來。太用力想讓自己在方格子重新站起來,結果還是被自己的無能為力打趴在地。
Thumbnail
從憂鬱的低谷,我找到了一本改變固有看法的書!曾經深陷憂鬱的漩渦,試過各式抗憂鬱藥物,卻發現始終難以擺脫陰霾?或許我們需要深入探討憂鬱症的真正成因,以及藥物以外的解決方案。這本書讓我徹底改變了對憂鬱的看法,重新找回光明與平衡的關鍵或許就在這裡!
Thumbnail
有憂鬱傾向或憂鬱症的朋友們,很容易自我批判、自我攻擊,覺得自己狀況不佳造成他人困擾,感到內疚自責。這篇簡單分享一個練習:用友善的眼光看待自己。我們需要養成新習慣,取代舊習慣,而習慣的養成需要一段時間,我們需要準備一本筆記本,從三個點練習重新看待自己的方式。 像我常常忙完一天工作,回家後明明應該休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Thumbnail
憂鬱症常常被形容為心理感冒了,有時候卻也痛苦到想要傷害自己!所以要怎麼評估自己是不是需要幫忙呢?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當工作壓力減輕後,人們常常陷入焦慮、糾結的情緒,導致無法真正放鬆的問題。作者透過自身經歷,探討了自己的焦慮情緒來源以及如何釐清這些情緒。在文章結尾作者表達了對讀者的祝福。
Thumbnail
學會適當的情緒管理不僅有助於應對工作和生活中的挑戰,還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自己和尋求幫助。這篇文章將分享一個人在壓力下的情緒轉變以及學會尋求心理諮商的過程。通過這個故事,我們可以明白情緒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面對壓力和情緒困擾。
Thumbnail
很長一段時間處於一種脾氣暴躁的狀態。嘗試過自由書寫,卻沒有實質的改善。 經過好長一段時間的自我覺察後才發現根本的原因。 因為自己是用一種負面消極的自由書寫。誤以為自我檢討就能放下,徹底改變自己的壞脾氣。 習慣自我消化情緒的人,要注意在腦海中與自己交談的方式。單純的寫下當下的心情及引發的原因,不
Thumbnail
憂鬱症,已有愈來愈多文獻證實,是生理病。 因「大腦化學物質失調」。 而在我看來,他既是心理、也是生理病。 畢竟,身心也是相連。 他還是有著根源(種子),需要找出並對峙。 然而,通常,還是經歷過的人最清楚, 那個身體的「狀態」。 甚至看過有些案例:
Thumbnail
我不確定自己的憂鬱程度,是否到了所謂的憂鬱症?最近的心情,像天氣一樣陰晴不定。明明昨天心情還算開朗,天氣也很好。今天的心情,卻隨著灰暗的天空,突然變得憂鬱。 也許太用力想活著了。太用力想把燈籠椒的中間部分拔出來,結果種子噴灑出來。太用力想讓自己在方格子重新站起來,結果還是被自己的無能為力打趴在地。
Thumbnail
從憂鬱的低谷,我找到了一本改變固有看法的書!曾經深陷憂鬱的漩渦,試過各式抗憂鬱藥物,卻發現始終難以擺脫陰霾?或許我們需要深入探討憂鬱症的真正成因,以及藥物以外的解決方案。這本書讓我徹底改變了對憂鬱的看法,重新找回光明與平衡的關鍵或許就在這裡!
Thumbnail
有憂鬱傾向或憂鬱症的朋友們,很容易自我批判、自我攻擊,覺得自己狀況不佳造成他人困擾,感到內疚自責。這篇簡單分享一個練習:用友善的眼光看待自己。我們需要養成新習慣,取代舊習慣,而習慣的養成需要一段時間,我們需要準備一本筆記本,從三個點練習重新看待自己的方式。 像我常常忙完一天工作,回家後明明應該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