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憂鬱,叫用明朝的劍斬清朝的官──未覺察之環境轉變的無聲侵害│《高懸夜空的殘月》書評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太多太多因憂鬱症狀而來諮商的個案,幾乎都有的共同心態,就是「我好廢」!

沒辦法像其他人一般勝任工作,代表自己能力不足,我好廢。
別人下班都在見朋友或上課進修,但我只能疲憊地回家看劇,我好廢。
別人四十歲已經事業有成、結婚生子、有車有房,我甚麼都沒有達成,我廢到不行!

各種「我好廢」都是過度的自我歸因,忽略客觀與現實的部份!

我們必須認知到,人是環境的生物[社會學的觀點],更是(跟這些環境之間的)關係裡的生物[關係取向精神分析的觀點]!

有時候越自我歸因,其實越無助於回應及解答所面對的問題,甚至讓人問錯問題、答非所問。

這很無奈,華人文化長期以來把問題都歸咎至個人頭上,彷彿成敗僅僅取決於意志或努力等單一因素。就像是以往許多父母認為孩子成績不好,就一定是他懶惰,但往往長大後才發現,原來是學習障礙、ADD、ADHD、亞斯(自閉光譜),或當時受到霸凌、性侵害等問題所造成的。

環境轉變對人的影響是很巨大的,就像一場 Covid 就讓許多人生活方式改變,還變不回來。而即便許多人在努力適應,也總是有人適應不來,或以為自己能適應,但副作用也隨之到來。好比人們最初覺得遠距上班很棒,但逐漸發現生活與工作的邊界模糊而失控,失去與(好)同事互動又令人更感孤獨。

在過去幾年,我固定跟台北某大學的學生生涯發展中心合作,只要時間配合得上,我都會到校跟大專學生做諮詢。雖然這種一次性的諮詢主軸在生涯職業的思考,但往往帶著心理諮商的視角去看去談,我會發現許多大學生的困擾都來自「環境轉變的不適應」而不自知,並多少導致身心健康的疑慮了!

為何不少大學生都在期中期末考期間崩潰呢?不只是因為成績壓力,背後引爆的是一堆長期沒有說出口,甚至未被個人所覺察的因素:

離開高中原有的舒適圈後,無法融入新群體;
從學校給你安排好課表,到自己要為課程安排與負責;
沒有打工經驗又害怕踏出第一步,對比同儕的自立時原來會感到自卑;
需要打工才能維持開銷,但也已經耗損了專注學業的神智;
從一開始就沒有考上心儀的科系,以為自己能撐過去,但其實越唸越失去動力;
原本喜歡的科系,唸著唸著發現自己不是料子、寫不出像樣的論文的焦慮……

我看過很多中南部學生都覺得北部人相對冷漠,更遑論許多是從偏鄉來的學生,在成長過程中所受到的環境刺激,就完全不同於城市裡的!即使大家說著同樣的語言,但互動起來的眉角,就是非語言能言傳的。

人們變得沒有食慾、作息紊亂、失去動力、打工遲到、缺席課堂、期中退選、關在房間……重點是,面對逐步失序的生活,人們卻恐慌於不知道到底發生什麼事了!那些因為不適應環境改變卻未能言傳的焦慮、自卑、憂鬱,又往往被一句「我好廢」所掩蓋。

raw-image

這讓我想起最近唸到的小說,由日本作者窪美所著的《高懸夜空的殘月》,當中第一個故事〈金寶濃湯罐頭〉講述一位來自三線城市的女大學生小澪,如願來到閃閃發亮的東京唸大學,她不只要唸服裝設計,更要趕上東京那些時尚又美麗的學姊與同學,卻最終「生活在這座城市讓自己痛苦不已」!

下面我整理出三個小澪面對到,而我也在大學生們身上看到的環境轉變帶來的無聲侵害:

  1. 空間環境的轉變。從老家自在的空間,來到狹隘的小套房或宿舍裡,還得時刻注意自己的生活作息有沒有影響到旁人,或反過來被影響時亦只能默默忍受。
  2. 文化環境的轉變。從樸素的鄉下地區長大,那些打扮、講話、行頭等,在都市裡得面對各種難免的人與人之間的比較,一方面激起自卑心態,一方面也費勁地好能融入同儕。
  3. 內心環境的轉變。生活及學業過不好,卻不敢告知家人朋友,其實源於不想認輸、不敢造成別人麻煩、害怕被瞧不起、不想辜負他人期待的心情。最終得了憂鬱症,又繼續自我貶損,更害怕別人用異樣的目光看待自己,才變得越來越封閉自我。


這種自覺或不自覺地對大城市的追逐,繼而迷失,其實隨時發生在你與我之中。人們往往以為痛苦來自「我好廢」,但其實原因錯綜複雜,甚至有許多是來自「環境轉變」的不適。用自體心理學的話,這些痛苦是人們失去了感到與自體有共鳴的環境(文化、語言、互動風格)所引發的。

進入大學的環境轉變是巨烈的,人們經常理所當然地認為自己能順利渡過,才忽略了這些轉變的無聲影響,使得人們很難意識到單靠過去的所學,是無法應對的──我們得轉變

當然,人生遠長,許多階段或職涯的改變都是環境對人的小考驗,而最近很夯的「中年危機」議題,某程度也是同一道理──我們過去建立的、以為理所當然的東西已經使不上力,我們需要轉變

而憂鬱與卡關,往往在於我們用著過時的思維去面對今天的挑戰,「用明朝的劍去斬清朝的官」(出自電影《九品芝麻官》)

但就像小說所說:不是每個人都這麼冷漠的!如果有甚麼轉變,就是得學會向身邊人求助,放下適應不了一件事就等同自己能力不足這種扁平的推論,以及放下去依靠、發問、求助他人的羞恥感與不配感。

我們對自我的要求都太高,高到看不見身邊就存在著可能能夠幫助我們的人與事。如果真的生病了,就像小澪的心理師對她說,穩定吃藥,堅持諮商,一段時間以後,相信事情一定會有曙光。

raw-image

※本文同步轉貼至臉書「哈理斯的精神分析躺椅

※追蹤我的 IG 及 Threads:harris_apres.couch

※若有心理諮商需求與相關疑問,可聯絡伯特利敦南身心診所,或電郵至【psy.couch.harris@gmail.com】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哈理斯的精神分析躺椅的沙龍
1.3K會員
184內容數
相對於大眾常吃的速食心理學或心靈雞湯,作為一位苦口良藥的諮商心理師,我希望以臨床經驗和精神分析的獨到見解,帶你們前往自身潛意識的幽微,看見感情世界的慾望、愛恨、孤獨與戰爭......一起看見情感的潛意識法則。彷彿用一束黑暗,讓過於明亮時無法現身的微光,化作夜空的星光。
2025/04/15
心理師反思人類心理演化的不完美,探討童年經驗對人格發展的影響,並以依戀理論解釋心理治療的長遠效益。文章結合生物演化、發展心理學和精神分析的觀點,闡述人類心理的脆弱與韌性,以及情感經驗在生命意義中的重要性。
Thumbnail
2025/04/15
心理師反思人類心理演化的不完美,探討童年經驗對人格發展的影響,並以依戀理論解釋心理治療的長遠效益。文章結合生物演化、發展心理學和精神分析的觀點,闡述人類心理的脆弱與韌性,以及情感經驗在生命意義中的重要性。
Thumbnail
2025/03/24
藉由動畫《吉伊卡哇》與《風之谷》的對比,探討吉伊卡哇的世界觀,以及角色在「夠好的環境」中如何面對挫折與成長,並分析友誼在克服創傷與個體差異中的重要性。
Thumbnail
2025/03/24
藉由動畫《吉伊卡哇》與《風之谷》的對比,探討吉伊卡哇的世界觀,以及角色在「夠好的環境」中如何面對挫折與成長,並分析友誼在克服創傷與個體差異中的重要性。
Thumbnail
2025/03/09
《風之谷》不只是一部動畫電影,更像是人類心靈的地圖。本文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將腐海比喻為創傷後的心靈缺陷,王蟲則為心理防衛機制。各種簡化的療癒方法如同火與槍,難以治本。真正的療癒在於與創傷共存,在「假我」的防衛下,尋找到「真我」的重新萌芽。
Thumbnail
2025/03/09
《風之谷》不只是一部動畫電影,更像是人類心靈的地圖。本文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將腐海比喻為創傷後的心靈缺陷,王蟲則為心理防衛機制。各種簡化的療癒方法如同火與槍,難以治本。真正的療癒在於與創傷共存,在「假我」的防衛下,尋找到「真我」的重新萌芽。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許多人因憂鬱症狀前來諮商,常常將自己標籤為「我好廢」,忽略了環境變遷對心理健康的深刻影響。本文探討了文化、空間及內心環境的轉變,及其帶來的適應挑戰,並強調在面對心理困擾時,應該放下自我批評,學會向他人尋求支持,逐步渡過危機,找到自我和心理穩定的曙光。
Thumbnail
許多人因憂鬱症狀前來諮商,常常將自己標籤為「我好廢」,忽略了環境變遷對心理健康的深刻影響。本文探討了文化、空間及內心環境的轉變,及其帶來的適應挑戰,並強調在面對心理困擾時,應該放下自我批評,學會向他人尋求支持,逐步渡過危機,找到自我和心理穩定的曙光。
Thumbnail
「你們知道嗎?我那時候腦中唯一的想法就是我很沒用,完全被自己爛到了。」看在陽明交大讀書第五年的林子涬(化名),說話語氣給人溫暖又好親近的氛圍,反而令人格外心疼憂鬱症發病的她將會多煎熬。 同儕較勁、人際關係、家庭溝通⋯⋯,大學生在小型社會裡生活,青黃不接的年紀使人特別迷惘。面對時空變化、面對壓力產生
Thumbnail
「你們知道嗎?我那時候腦中唯一的想法就是我很沒用,完全被自己爛到了。」看在陽明交大讀書第五年的林子涬(化名),說話語氣給人溫暖又好親近的氛圍,反而令人格外心疼憂鬱症發病的她將會多煎熬。 同儕較勁、人際關係、家庭溝通⋯⋯,大學生在小型社會裡生活,青黃不接的年紀使人特別迷惘。面對時空變化、面對壓力產生
Thumbnail
2022-06-19 有人說他曾經試著在換學校的時候當作換環境,一切能重來,但後來發現最後的結果會差不多。很真實的體悟分享。 💦 人是感性加理性的生物,這大家基本上都同意。但是「我們現在在理性討論,所以就應該把人當作理性的生物」這個推論是從根本上錯誤的。 💦 其實超過半數的人會直覺的說對。
Thumbnail
2022-06-19 有人說他曾經試著在換學校的時候當作換環境,一切能重來,但後來發現最後的結果會差不多。很真實的體悟分享。 💦 人是感性加理性的生物,這大家基本上都同意。但是「我們現在在理性討論,所以就應該把人當作理性的生物」這個推論是從根本上錯誤的。 💦 其實超過半數的人會直覺的說對。
Thumbnail
誰也說不清這樣的情況怎麼找上自己的。 長期家庭相處的壓力、對於自己的高度期待、特定事件的誘發。突然,某一天失眠的夜晚,或是某一刻難以說明的疏離感,給了一點點提示。 啊,我好像有點不太一樣了。 你開始借助一些方式改善難以捉摸的情況。 在嘗試過好幾輪、不同的排列組合後,你發現這些都不管用。沒辦法的。
Thumbnail
誰也說不清這樣的情況怎麼找上自己的。 長期家庭相處的壓力、對於自己的高度期待、特定事件的誘發。突然,某一天失眠的夜晚,或是某一刻難以說明的疏離感,給了一點點提示。 啊,我好像有點不太一樣了。 你開始借助一些方式改善難以捉摸的情況。 在嘗試過好幾輪、不同的排列組合後,你發現這些都不管用。沒辦法的。
Thumbnail
連續兩集我分別提到男生/女生都有過的狀況,不是只是想批判,就是確實,外在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很重大,但並不是把自己的生活就放給水流,然後還問說:為什麼這水是髒的?
Thumbnail
連續兩集我分別提到男生/女生都有過的狀況,不是只是想批判,就是確實,外在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很重大,但並不是把自己的生活就放給水流,然後還問說:為什麼這水是髒的?
Thumbnail
憂鬱並沒有把理智吞沒,但理智的存在卻讓人愈加痛苦。因為你明知道你有很多方法可以拯救自己,卻只能眼睜睜無能為力地看著自己越陷越深。最後,似乎只剩下不如「一了百了」的念頭在內心喧囂、滋長.........。 所以不如就這樣一了百了,嗎?
Thumbnail
憂鬱並沒有把理智吞沒,但理智的存在卻讓人愈加痛苦。因為你明知道你有很多方法可以拯救自己,卻只能眼睜睜無能為力地看著自己越陷越深。最後,似乎只剩下不如「一了百了」的念頭在內心喧囂、滋長.........。 所以不如就這樣一了百了,嗎?
Thumbnail
不是很想用學霸這兩個字,看起來太自以為是了,況且我讀的也不是主流認定的好學校。 我只是想製造一種反差,告訴你躁鬱症的形狀,這種形狀是,你可以看到一個人在團體裡備受信任、能力突出、最後還拿了全班平均第一的獎畢業;但同樣一個人,她在大四的最後一個學期無法上學、她選了很多很興趣的通識,最後只能全部退掉、她
Thumbnail
不是很想用學霸這兩個字,看起來太自以為是了,況且我讀的也不是主流認定的好學校。 我只是想製造一種反差,告訴你躁鬱症的形狀,這種形狀是,你可以看到一個人在團體裡備受信任、能力突出、最後還拿了全班平均第一的獎畢業;但同樣一個人,她在大四的最後一個學期無法上學、她選了很多很興趣的通識,最後只能全部退掉、她
Thumbnail
在這個快速轉動的時代,每個人沒有一兩個特殊技能好像不行,想想我們上一代還推崇著日本的職人精神;一輩子只做好一件事,這一世代卻開始流行起斜槓青年,平常當個普通上班族,下班還要化身為攝影師、文字創作者、甜點師甚至是youtuber。 每個人都變得很忙碌,忙的成就自己,忙得急於向這個世界證明,我是有能耐的
Thumbnail
在這個快速轉動的時代,每個人沒有一兩個特殊技能好像不行,想想我們上一代還推崇著日本的職人精神;一輩子只做好一件事,這一世代卻開始流行起斜槓青年,平常當個普通上班族,下班還要化身為攝影師、文字創作者、甜點師甚至是youtuber。 每個人都變得很忙碌,忙的成就自己,忙得急於向這個世界證明,我是有能耐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