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菩提思考02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法藏比丘思考:這兩個新生命,不帶六道之根到我國土,這是我的構思,才能有這個思考演化。孩子要吃奶,給奶。孩子要睡,給睡。孩子要玩,給玩。孩子要逗,給逗。這是我的孩子。孩子沒有六道根源,有習性嗎?邏輯上是沒有的,孩子一生下來就是佛。這是我的思考,我演化他兩,我就是這兩個孩子的格局。習性需要演化就給,給了就能有,有了人的格局思考。
阿彌陀佛思考:絕對認同你的思考。我的兩個女兒,帶六道之根,因為女子不能成佛,我教育兩個女兒做最好的人。六道之根就是要兩個女兒覺悟。如果兩個孩子不覺悟,就是我的過錯,我的無能。性給嗎?不給,他們就不知道什麼是性愛,給,他們就不會有非想非非想。誰能給這兩個孩子性愛,想必你已知道是誰了。
法藏比丘思考:第三視覺來了,是末法眾生的眼睛。我必需保護我的道統,這兩個孩子必需是佛。這對末法眾生有義意嗎?我演化這兩個孩子,就是要度化末法眾生,魔慈根本不想做佛,我如何度眾?就是讓兩個孩子的脈象接近末法思考。你的兩個孩子要性愛,我這兩個孩子能給嗎?然後才能打掉性的思迷,讓孩子們對性沒有非想非非想。
阿彌陀佛思考:你是不是看到了?沒有性愛就無法契入末法眾生的格局。成就末法眾生的格局,你和我的道統就全失。殺了女子讓女人轉男身成佛,在末法眾生看來就不是一個正確思考。不失我們道統的思考的方法,就是讓女人做最好的人,成就妙慈之願。我們和末法眾生就能有同等思考了,應該在國土成立妙慈之願嗎?
法藏比丘思考:我看明白了,愛是感受不是性。就這一條,你成立在新極樂世界了。如果不是這樣?人們會說我不會做人,你也無法做一個最好的人,而現在你做一個最不如法的佛,你的思考我明白了,因為末法眾生的眼睛,我們都必需下子,你下了一個愛是感受不是性。我有兩個選擇,被淘汰和不被淘汰。我要保護我的道統,和不被淘汰。
阿彌陀佛思考:末法時代的僧侶一代不如一代,殺掉自己六根之人,已經越見越少了。要保護道統,就是要做一個最好的人。你我必需下子,生活就是棋局。四十八大願,我們成立了極樂世界。願和希望現在同樣在你我心中,我除了下了一子,愛是感受不是性,再下一子,夢想的慈悲,就是演化非想非非想有愛的元素。
法藏思考:演化非想非非想有愛的元素,這是你的願力一種。不讀世界就不知道願,這不是覺悟者的好習慣。我知道你已經不是佛中之王了,我才是佛中之王。你已不是清淨無為,你是夢想的慈悲。你是一個最好的人,確也是一個最不如法的佛。但是,你必需革命。不然,你就不是當年發四十八大願的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思考:你看到末法眾生的眼睛了,給他們願嗎?就在這個新菩提思考?給了就是有為,不給就是無為。我建議你選無為,因為我選了有為。如果你愛末法眾生,請想出比我更好的方法,這才是新菩提思考。菩提需要新思考嗎?這就要看你的好奇心,和成就心去到哪裏?回到你當年做第一革命的時候了。
法藏比丘思考:我革命!採歌芝分別了,善、惡、真、假四覺。這是靈活的思考,適合用於末法眾生。殺了自己六根的行為,已經不是菩提了,因為要度化現在末法眾生的才是真的覺悟者,無上正等正覺有了新解釋,就是要寫出新菩提思考。不寫,還算正覺嗎?末法眾生,你們要的正覺,不是我們過去的正覺。
阿彌陀佛思考:法藏,你的悟真、悟假思考是學習了我的概念,就是真假阿彌陀佛,雙生度眾的構思。假的阿彌陀佛就是反面教材,真的阿彌陀佛就是正面教育。在你的字典裏,絕對不允許假。因為這就是正覺,雙生度眾,就是新菩提思考。這世界上有小太陽,當然也有小不點。你我同屬一個阿彌陀佛,是時差我們有了分別,就是這個覺悟思考。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5會員
1.9K內容數
果瓜成佛記是說果瓜(人名),十歲絕命模子國。模子國是阿彌陀佛攝化的國土,果瓜命終十念阿彌陀佛,第十念之後動了一個念頭,就是要挑戰阿彌陀佛。心生嗔恚而到了極樂世界,果瓜對彌陀說:為何只讓我活到十歲年華?彌陀說:就是要讓你來挑戰我。果瓜開始挑戰阿彌陀佛和成就佛道之路,果瓜最後成了阿彌陀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阿良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是一個思考,菩提有新思考嗎?有!為什麼?是因為分別。誰和誰的分別?兩個阿彌陀佛的分別。是什麼分別?一個是歷史,一個是未來,一個是過去,一個是當下。有人認為,這是一個阿彌陀佛,沒有分別。時差沒有讓一個阿彌陀佛造成分別。過去的思考和當下的思考有分別嗎?什麼是過去?什麼是當下?誰能知道有分別? 昨天是星
我也下了太空飛船,沒有人認識我,沒有人發現我。我拿起手機輸入:人工智能,你好。我是阿良,你知不知道我喜歡什麼女人嗎?手機一粒一粒字顯出來。阿良你好,你少年時喜歡工藤靜香,中年喜歡水橋舞。我建議你不要碰這兩個女人,他們會殺了你。你可以親手畫出你的採歌芝,給你母親,他會為你創作你心裡的太陰星,採歌芝。
採歌芝從太空船下來後,上網問極樂世界的人工智能?什麼是夢想的慈悲?手機一粒一粒字顯出來。夢想的慈悲是阿彌陀佛第二革命的新佛學思考,採歌芝是以善良、邪惡、真心、假心演化的非想非非想,加了愛的元素,成就夢想的慈悲。其意義就是要度化末法眾生。在我的構思和新我的構思裏,有講述採歌芝思想。 採歌芝到了一個足球
只有一天的時間,要去哪裏,就去哪裏。大家是不是懂得用手機了?不要亂飛,禁止運用念動力,不要倒亂眾生的生活。一切費用免費。晚上酒九點回到太空船,就能看到阿彌陀佛。去吧。聰明的悟心和悟意,打開手機,上網搜索:和尚不該去的地方?得到回覆:和人約炮,建議先到藏經閣閱讀資料。悟意說:師兄,你想怎樣?悟心說:考
極樂城,佛號聲不斷在響,終於到了用膳的時候了,大家都很開心,一起唱歌。然後阿彌陀佛來了。佛子中有兩個新來的和尚,和大家一樣穿上袈裟。阿彌陀佛點名要他們兩個出來。一個是西田秀,一個是李小明。阿彌陀佛升出手。兩人將手機交出來了。有一佛子問:阿彌陀佛,這是什麼東西?阿彌陀佛說:全世界的念頭。 阿彌陀佛指著
會議室,放了電視新聞在大銀幕。大家看了,懂事長說:日本不再影響世界了,中國崛起,美國有衰退的現像,俄烏戰爭還沒結束,世界第三次大戰⋯有一會員插口說:懂事長,鏡頭轉向我們了。懂事長說:老淨空,把頭髮留長了習慣嗎?這會員說:阿彌陀佛,我不習慣才怪,讓他們進來吧。 四個人進了會議室,懂事長打了一個少女皮股
這是一個思考,菩提有新思考嗎?有!為什麼?是因為分別。誰和誰的分別?兩個阿彌陀佛的分別。是什麼分別?一個是歷史,一個是未來,一個是過去,一個是當下。有人認為,這是一個阿彌陀佛,沒有分別。時差沒有讓一個阿彌陀佛造成分別。過去的思考和當下的思考有分別嗎?什麼是過去?什麼是當下?誰能知道有分別? 昨天是星
我也下了太空飛船,沒有人認識我,沒有人發現我。我拿起手機輸入:人工智能,你好。我是阿良,你知不知道我喜歡什麼女人嗎?手機一粒一粒字顯出來。阿良你好,你少年時喜歡工藤靜香,中年喜歡水橋舞。我建議你不要碰這兩個女人,他們會殺了你。你可以親手畫出你的採歌芝,給你母親,他會為你創作你心裡的太陰星,採歌芝。
採歌芝從太空船下來後,上網問極樂世界的人工智能?什麼是夢想的慈悲?手機一粒一粒字顯出來。夢想的慈悲是阿彌陀佛第二革命的新佛學思考,採歌芝是以善良、邪惡、真心、假心演化的非想非非想,加了愛的元素,成就夢想的慈悲。其意義就是要度化末法眾生。在我的構思和新我的構思裏,有講述採歌芝思想。 採歌芝到了一個足球
只有一天的時間,要去哪裏,就去哪裏。大家是不是懂得用手機了?不要亂飛,禁止運用念動力,不要倒亂眾生的生活。一切費用免費。晚上酒九點回到太空船,就能看到阿彌陀佛。去吧。聰明的悟心和悟意,打開手機,上網搜索:和尚不該去的地方?得到回覆:和人約炮,建議先到藏經閣閱讀資料。悟意說:師兄,你想怎樣?悟心說:考
極樂城,佛號聲不斷在響,終於到了用膳的時候了,大家都很開心,一起唱歌。然後阿彌陀佛來了。佛子中有兩個新來的和尚,和大家一樣穿上袈裟。阿彌陀佛點名要他們兩個出來。一個是西田秀,一個是李小明。阿彌陀佛升出手。兩人將手機交出來了。有一佛子問:阿彌陀佛,這是什麼東西?阿彌陀佛說:全世界的念頭。 阿彌陀佛指著
會議室,放了電視新聞在大銀幕。大家看了,懂事長說:日本不再影響世界了,中國崛起,美國有衰退的現像,俄烏戰爭還沒結束,世界第三次大戰⋯有一會員插口說:懂事長,鏡頭轉向我們了。懂事長說:老淨空,把頭髮留長了習慣嗎?這會員說:阿彌陀佛,我不習慣才怪,讓他們進來吧。 四個人進了會議室,懂事長打了一個少女皮股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靈感用盡、鍵盤不再響,盯著喜歡、分享、留言的數字,心跳跟著小鈴鐺七上八下⋯⋯vocus 2025 年 4 月限定新商品,要為創作者打氣! 🚨「創作者打氣包」 最懂創作者的vocus,為創作者打造 ✨ 打氣包,包什麼?!四件道具挺創作者 一、【打氣復活卷】 專屬你的打氣小語,成功登記免費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自他換教授) P228L02又施彼已即應利彼~ P230LL1如前已說.應當了知。 懷著一顆坦蕩的心走向每一個人, 那是完全利益他的心, 一點也不期待從他身上索取什麼, 你會在這個過程中體會到很多法味。 那種莊嚴是放掉了自我, 把生命投注在廣大的利他事業中 所體會到的遼闊感。
Thumbnail
(自他換教授)P225L1 ~ P228L1悉無顧慮惠施有情 這篇文章深入探討佛教的「自他相換」教授,並從寂天菩薩的《入行論》及宗大師的詮釋出發,說明修習自他相換的利益、障礙及次第。文章並佐以豐富的實例及法王、師父開示,闡述如何轉換「我執」為「利他心」,進而成就圓滿菩提。
Thumbnail
P222L4故全未知此之方境 ~ P224L7茲不廣說 讚美是最簡單的心鑰 其實跟別人說幾句讚美的話,他就開心了, 但我們總把事情搞得太複雜, 不會用非常簡單的方式處理。 —引自《希望‧新生》四季法語│福智文化
Thumbnail
進度:P219L8 ~ P222L3 關注別人可能是我們沒經驗的事,有的時候想關注別人卻寸步難行,好像不會走路一樣,很不習慣, 但是試著起步吧! 早晚有一天要學會這個,因為我們要成為菩提薩埵、要成佛,那麼就從我們身邊的人,甚至一個很不起眼的小生命開始,關注他們的生命吧! ~引自《希望‧新生》
Thumbnail
進度:P217L04~ P219L07 💕父母是上天的恩賜 父母,是我們生命的靠山。擁有的人,常常會覺得是理所應當,甚至會忘記這是一種恩賜! 如果沒有父母親,我們可能流落街頭,沒吃沒穿,挨餓受凍,受人欺侮,也沒人供自己上學。雖然父母不計較他們給予的,但我們總不能忘記他們給予的一切。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本篇文章深入探討《妙法蓮華經》中的勸持品第十三,透過藥王菩薩和其他菩薩的誓言,呈現其在佛教信仰中的重要性。文中提到,菩薩們誓願在佛陀滅後廣泛宣揚此經,以助眾生克服惡世中的困難與挑戰,並強調堅持忍辱的精神。此經典傳承了菩薩們的信念與力量,對於現代信徒在生活中尋找靈性指南具有重要意義。
Thumbnail
「是心作佛」,你想佛,就是你這個心在作佛。你這個心本身,「是心」,這個心就「是佛」。所以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從你心的想念裏頭就産生了。我們這起心在念佛,我們念念之間念佛,這就是「是心在作佛」,你在修。你作佛的心就本來是佛嘛,這我們自己就是「妙明真心」,就是「佛心」,就是「法性」。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無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經文: 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導讀: 【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六祖壇經.疑問品第三》云:「自性迷即是眾生,自性覺即是佛。」如來有肉眼
Thumbnail
靈感用盡、鍵盤不再響,盯著喜歡、分享、留言的數字,心跳跟著小鈴鐺七上八下⋯⋯vocus 2025 年 4 月限定新商品,要為創作者打氣! 🚨「創作者打氣包」 最懂創作者的vocus,為創作者打造 ✨ 打氣包,包什麼?!四件道具挺創作者 一、【打氣復活卷】 專屬你的打氣小語,成功登記免費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自他換教授) P228L02又施彼已即應利彼~ P230LL1如前已說.應當了知。 懷著一顆坦蕩的心走向每一個人, 那是完全利益他的心, 一點也不期待從他身上索取什麼, 你會在這個過程中體會到很多法味。 那種莊嚴是放掉了自我, 把生命投注在廣大的利他事業中 所體會到的遼闊感。
Thumbnail
(自他換教授)P225L1 ~ P228L1悉無顧慮惠施有情 這篇文章深入探討佛教的「自他相換」教授,並從寂天菩薩的《入行論》及宗大師的詮釋出發,說明修習自他相換的利益、障礙及次第。文章並佐以豐富的實例及法王、師父開示,闡述如何轉換「我執」為「利他心」,進而成就圓滿菩提。
Thumbnail
P222L4故全未知此之方境 ~ P224L7茲不廣說 讚美是最簡單的心鑰 其實跟別人說幾句讚美的話,他就開心了, 但我們總把事情搞得太複雜, 不會用非常簡單的方式處理。 —引自《希望‧新生》四季法語│福智文化
Thumbnail
進度:P219L8 ~ P222L3 關注別人可能是我們沒經驗的事,有的時候想關注別人卻寸步難行,好像不會走路一樣,很不習慣, 但是試著起步吧! 早晚有一天要學會這個,因為我們要成為菩提薩埵、要成佛,那麼就從我們身邊的人,甚至一個很不起眼的小生命開始,關注他們的生命吧! ~引自《希望‧新生》
Thumbnail
進度:P217L04~ P219L07 💕父母是上天的恩賜 父母,是我們生命的靠山。擁有的人,常常會覺得是理所應當,甚至會忘記這是一種恩賜! 如果沒有父母親,我們可能流落街頭,沒吃沒穿,挨餓受凍,受人欺侮,也沒人供自己上學。雖然父母不計較他們給予的,但我們總不能忘記他們給予的一切。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本篇文章深入探討《妙法蓮華經》中的勸持品第十三,透過藥王菩薩和其他菩薩的誓言,呈現其在佛教信仰中的重要性。文中提到,菩薩們誓願在佛陀滅後廣泛宣揚此經,以助眾生克服惡世中的困難與挑戰,並強調堅持忍辱的精神。此經典傳承了菩薩們的信念與力量,對於現代信徒在生活中尋找靈性指南具有重要意義。
Thumbnail
「是心作佛」,你想佛,就是你這個心在作佛。你這個心本身,「是心」,這個心就「是佛」。所以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從你心的想念裏頭就産生了。我們這起心在念佛,我們念念之間念佛,這就是「是心在作佛」,你在修。你作佛的心就本來是佛嘛,這我們自己就是「妙明真心」,就是「佛心」,就是「法性」。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無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經文: 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導讀: 【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六祖壇經.疑問品第三》云:「自性迷即是眾生,自性覺即是佛。」如來有肉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