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次) 性別平等運動路線與課程教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性別平等運動的背後,其實涉及了不同的理論基礎,其彼此之間的互動,也不如表面上的平靜與一致。
例如,以強調「性解放」(Sexual liberation)為訴求,和以強調「性保護」(婦權派)為訴求的兩個陣營的論述之間,就存在很多差異與衝突。
相關知識,請參見:
卡維波的〈「婦權派」與「性權派」的兩條女性主義路線在台灣。〉
http://intermargins.net/repression/theory/difference.htm
王曉丹的〈女性主義實踐為何漏接了房思琪?(一):從「婦權政治」與「性權政治」談起》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70154

「性解放」強調,透過解放教育來破除人們對於「性的迷思」、「性的污名化」、以及接露在傳統社會中壓抑人們不能夠隨意在公開場合談「性」的社會壓力,並致力於展現「性自主權」,具備享受「性愉悅」的知能;其以提倡「多性別流動主體」或「情慾流動」的現象的意義。就教育上的實施而言,這種觀點鼓勵學生作性探索:除了認識自己的生殖器觀和性向之外;積極教導學生如何正確使用保險套、指套、製作口交膜、使用水性潤滑液、使用情趣或SM道具;或是引發學生思考「墮胎是一項合法、合理的選擇」的關懷倫理觀點....等教學活動,都是被視為有正向教育意義的,並值得性別平等教育未來努力的方向。
*note. 大部分「性解放」團體認為其訴求的與追求濫交、人獸、戀童、亂倫等毫無節制的性行為之「性開放」是不同的;固然有一群尋求「積極性開放」的團體;然而也有另一群「反色情女性主義者」認為,許多「性產業、媒體渲染下的性、男性主導的性價值觀」仍是在自由的假象下仍處於壓制結構的霸權約束與再製。

「性保護」則不那麼基進,而是強調透過性別平等與性侵害防護等相關法規的立法及教育推廣,建立起社會安全網絡,使人們免於遭受性別歧視、性侵害、性霸凌...等威脅(包含對師生戀等超越倫理界線的防線)。就教育的實施而言,相較「性/性別/性傾向」之外,其較少訴求「性慾」等層面的問題,而盡力關注於「法規」與「保護」的著力點。
--------------------------------
1.請問,檢視《議題融入手冊》中有關「性別平等教育」的七大學習主題「生理性別、性傾向、性別特質與性別認同多樣性的尊重」、「性別角色的突破與性別歧視的消除」、「身體自主權的尊重與維護」、「性騷擾、性侵害、性霸凌的防治」、「性別與多元文化」、「語言、文字與符號的性別意涵分析」、「科技、資訊與媒體的性別識讀」、「性別權益與公共參與」、「性別權力關係與互動」;你認為是否較偏向上述「性保護」陣營的主張?理由為何?

2. 承上,若你第一題的答案是肯定的,基於當前小學生普遍早熟,也容易接觸成人世界有關性的訊息,許多高年級學生甚至可能還有與國中生談起感情,或是開始自慰的行為。你認為就國民小學階段的課程與教學,未來是否有必要納入「性解放」所主張的內容?而又是哪些內容你覺得是適宜的?為什麼?



(一)請問《議題融入手冊》中有關「性別平等教育」的七大學習主題是否較偏向上述「性保護」陣營的主張?理由為何?

對我而言,兩種派別並非一體兩面,而是可以相互融合,如同老師提供的兩篇文章,可以發現兩種派別所探討的議題面向不太相同,也可以看出立場擁立者對於對立立場的論述較為激進而不全面。差異簡述如下。

  • 性保護
  1. 又稱婦權派,支持者有顧燕翎。
  2. 關注法規、性別弱勢者的保障、性騷擾、強暴與家務分工。
  3. 主張性別身分只有一個。
  • 性解放
  1. 又稱性權派,支持者有卡維波
  2. 關注女性情慾的自由發展、性工作的解放與除罪化;
  3. 不認同性別身分單一


由上述可知,性別平等議題融入教學應該較偏向性保護,因為

1.主題架構比較偏向認識自己、瞭解性別差異,這些較偏向尊重自己與他人的不同,並了解如何維護自己的權利。

2.課程主題內探討不平等現象。不平等一詞常用在性別歧視、性侵害與性霸凌,性保護便是在有強弱勢之分的時代而提倡。

3.性別平等議題內涵較少提及情慾與性工作的解放。

(二)承上,若你第一題的答案是肯定的,基於當前小學生普遍早熟,也容易接觸成人世界有關性的訊息,許多高年級學生甚至可能還有與國中生談起感情,或是開始自慰的行為。你認為就國民小學階段的課程與教學,未來是否有必要納入「性解放」所主張的內容?而又是哪些內容你覺得是適宜的?為什麼?

性解放內容置於國小課程有其必要性,理由有二:

首先,資訊發展但假訊息充斥網路環境,孩童會產生對性的迷思。瑞典多年前即以繪本方式對學齡前兒童教導完整的性教育,包含自慰、性行為、避孕和流產,因此有許多機會教育正確的性觀念。

第二,學齡階段孩童普遍比以往更早熟。記得國中時,老師曾教導我們認識第二性徵的變化、了解情欲的正常表現並介紹性器官構造與保險套使用方式,目前普遍早熟,更需要提前在國小時便能了解。

儘管現今華人社會中難以達到,但我認為在國小階段可以漸進式推行,以圖畫或漫畫教導完整的性教育,包含自慰、性行為、避孕和流產,並且討論與性議題相關的任何問題,透過性解放破除對性的迷思。而在談論性解放的同時,也須多加宣導性保護的觀念。性教育不只與性行為相關,從認識身體、身體自主到理解性慾都很重要,兩性期的孩子在價值觀上還未成熟,拿捏不當可能反傷害自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天上的一片雲的沙龍
9會員
34內容數
對議題提出一些個人見解與想法~完成學校學分之餘,也將課程的議題統整記錄,期待在未來有所啟發~
2023/05/05
「全球暖化」是當前「環境教育」相關的重要課題。1. 請問,你比較贊同上述哪一種說法?理由為何? 2. 如果你是教師,可以透過哪些課程內容與教學活動的安排,帶領學生探討「環境教育」所涉及到「科學上的衝突爭議」的問題?
2023/05/05
「全球暖化」是當前「環境教育」相關的重要課題。1. 請問,你比較贊同上述哪一種說法?理由為何? 2. 如果你是教師,可以透過哪些課程內容與教學活動的安排,帶領學生探討「環境教育」所涉及到「科學上的衝突爭議」的問題?
2023/04/28
試從「人權教育」的觀點,進而思考身為一位教師而言,可以規劃哪些能夠引導學生針對「流行卡通動畫中,有關似乎違反人現象的情節」所進行的課程教學活動?(請構想簡單的單元課程主題+單元課程目標+學習經驗之安排,以及能引發學生批判思考的三個「問題」。
2023/04/28
試從「人權教育」的觀點,進而思考身為一位教師而言,可以規劃哪些能夠引導學生針對「流行卡通動畫中,有關似乎違反人現象的情節」所進行的課程教學活動?(請構想簡單的單元課程主題+單元課程目標+學習經驗之安排,以及能引發學生批判思考的三個「問題」。
2023/04/14
隨著全球化時代的來臨,多元文化不僅限於國內不同族群的文化差異與衝擊,新移民(外配或移工)的到來,也牽動著臺灣多元文化教育在課程教學安排的新挑戰。 就文章敘述,您較認同哪種觀點?是否有其他多元文化課程設計的想法或作法?
2023/04/14
隨著全球化時代的來臨,多元文化不僅限於國內不同族群的文化差異與衝擊,新移民(外配或移工)的到來,也牽動著臺灣多元文化教育在課程教學安排的新挑戰。 就文章敘述,您較認同哪種觀點?是否有其他多元文化課程設計的想法或作法?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每個人都應該確立自己的價值觀,以及認同每個人都應享有同等的人權,而且要了解家庭和社區對自我認知的影響。我們都應該把這些思想融入日常生活,讓每個人都能夠享受到平等的尊嚴和平等的機會。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為社會帶來更多的正面影響!
Thumbnail
每個人都應該確立自己的價值觀,以及認同每個人都應享有同等的人權,而且要了解家庭和社區對自我認知的影響。我們都應該把這些思想融入日常生活,讓每個人都能夠享受到平等的尊嚴和平等的機會。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為社會帶來更多的正面影響!
Thumbnail
這個問題我想了很久,尤其是當我自己第一次接觸女性主義時,也確實想過: 為何要強調「女性」,而不是強調「性別」就好? 尤其是,當我出生時,早就有各式各樣的性別平等法案、婦女保障名額……我確實不懂女性到底還有什麼需要爭取的,還需要什麼「特權」。
Thumbnail
這個問題我想了很久,尤其是當我自己第一次接觸女性主義時,也確實想過: 為何要強調「女性」,而不是強調「性別」就好? 尤其是,當我出生時,早就有各式各樣的性別平等法案、婦女保障名額……我確實不懂女性到底還有什麼需要爭取的,還需要什麼「特權」。
Thumbnail
上個月花了不少時間看完貓頭鷹出版社的《女性主義理論與流變》。讀完後想寫心得文,但仔細想想,要結合自己作為生理男性的體驗,才是這篇「心得」比較良好的體裁。
Thumbnail
上個月花了不少時間看完貓頭鷹出版社的《女性主義理論與流變》。讀完後想寫心得文,但仔細想想,要結合自己作為生理男性的體驗,才是這篇「心得」比較良好的體裁。
Thumbnail
完整的性教育應該是提供多元的性信息,客觀指陳各種性型態的利弊,不只教人如何「失貞」,也教人如何「守貞」;不只教人如何「安全洩欲」,亦教人如何「尊嚴禁欲」。質言之,就是承認每個人「各有其性」,我們應該「因材施教」,對每種傾向提供現階段被認為對個人及社會最理想的信息。
Thumbnail
完整的性教育應該是提供多元的性信息,客觀指陳各種性型態的利弊,不只教人如何「失貞」,也教人如何「守貞」;不只教人如何「安全洩欲」,亦教人如何「尊嚴禁欲」。質言之,就是承認每個人「各有其性」,我們應該「因材施教」,對每種傾向提供現階段被認為對個人及社會最理想的信息。
Thumbnail
性平是個新的概念。 從 “平”望文生義,會認為是一種平權的主張。尤其對於同性戀者,他們在性取向上有別於異性戀,對相同性別的人反而會產生慾望。他們同樣是人,應當有同樣的權利,這是平等且不應該歧視的。而要斷絕歧視,最好的方式當然是該從教育著手。(教育怎麼不是一種洗腦?)因此我們對於中小學要開
Thumbnail
性平是個新的概念。 從 “平”望文生義,會認為是一種平權的主張。尤其對於同性戀者,他們在性取向上有別於異性戀,對相同性別的人反而會產生慾望。他們同樣是人,應當有同樣的權利,這是平等且不應該歧視的。而要斷絕歧視,最好的方式當然是該從教育著手。(教育怎麼不是一種洗腦?)因此我們對於中小學要開
Thumbnail
最近的性別圈爆發了一件我覺得有點好笑的事情,就是有個擁核的意見領袖由於在網路上發表一些揶揄北一女女學生的留言,因此引起了性別圈內外網友的圍剿。  為什麼我覺得這個事情有點好笑?是因為這件事從特定政治立場的女權口中講出來是有點荒謬的事情,因為某特定政治立場的“女權”無論是男是女自己本身也是金玉其外敗
Thumbnail
最近的性別圈爆發了一件我覺得有點好笑的事情,就是有個擁核的意見領袖由於在網路上發表一些揶揄北一女女學生的留言,因此引起了性別圈內外網友的圍剿。  為什麼我覺得這個事情有點好笑?是因為這件事從特定政治立場的女權口中講出來是有點荒謬的事情,因為某特定政治立場的“女權”無論是男是女自己本身也是金玉其外敗
Thumbnail
歡迎至我的網誌觀看全文,比較好閱讀 很榮幸能被高雄市政府社會局與高雄市婦女館邀請,在2020年9月26日於高雄市婦女館演講廳發表【當我們談論情感教育,我們談論情感教育什麼?】
Thumbnail
歡迎至我的網誌觀看全文,比較好閱讀 很榮幸能被高雄市政府社會局與高雄市婦女館邀請,在2020年9月26日於高雄市婦女館演講廳發表【當我們談論情感教育,我們談論情感教育什麼?】
Thumbnail
因為之前有問過要不要寫這個主題,有些人想要知道我的看法,所以我幾經思考以後我還是寫了,因為這個主題其實不好寫——真的沒有很多意見領袖口中說得那麼好寫。只是這個主題跟我的人生經歷有蠻多的交織,對我來說還蠻有感觸的,所以忍不住還是寫幾句話囉嗦一下。
Thumbnail
因為之前有問過要不要寫這個主題,有些人想要知道我的看法,所以我幾經思考以後我還是寫了,因為這個主題其實不好寫——真的沒有很多意見領袖口中說得那麼好寫。只是這個主題跟我的人生經歷有蠻多的交織,對我來說還蠻有感觸的,所以忍不住還是寫幾句話囉嗦一下。
Thumbnail
背景 在1960年代末期,新左派運動風起雲湧之際,許多女性參加過學生運動、黑人民權運動或婦權運動。但有感於新左派漸漸成為老左派,多關注在階級、種族、越戰等議題,否定性別分工、家庭、婚姻、生育等個人議題,且女性在組織中不被看重,甚至被要求提供勞務與性服務。女性不滿只有父權運動倡議與男性平等,而要求根
Thumbnail
背景 在1960年代末期,新左派運動風起雲湧之際,許多女性參加過學生運動、黑人民權運動或婦權運動。但有感於新左派漸漸成為老左派,多關注在階級、種族、越戰等議題,否定性別分工、家庭、婚姻、生育等個人議題,且女性在組織中不被看重,甚至被要求提供勞務與性服務。女性不滿只有父權運動倡議與男性平等,而要求根
Thumbnail
背景 源於17、18世紀的啟蒙運動,在乎基本權像是自由、理性、平等、人權。自由主義女性主義尋求公領域體制內的改革,希望能有和男性平等的權利,而不是私領域的重組。因為當時的思想家像是盧梭、洛克雖然倡議情感為主的伴侶關係,但看不見婚姻中男權對女性的壓迫,站在己身的立場,男性的觀點成為權威的論述,當時的
Thumbnail
背景 源於17、18世紀的啟蒙運動,在乎基本權像是自由、理性、平等、人權。自由主義女性主義尋求公領域體制內的改革,希望能有和男性平等的權利,而不是私領域的重組。因為當時的思想家像是盧梭、洛克雖然倡議情感為主的伴侶關係,但看不見婚姻中男權對女性的壓迫,站在己身的立場,男性的觀點成為權威的論述,當時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