販賣「安心感」通常是詐騙

2023/04/12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DCARD有上面各種怪奇的詐騙方法,以及許多人看了同樣的詐騙方法後,事後還是一樣被騙。
推薦個股名牌的分析師,與自信滿滿地鐵口直斷股市動向的老師等到底是靠什麼維生呢?他們肩負重大使命——販售安心給投資人。
詐騙,也可以用一句話來說明「販賣安心感」。
似曾相識嗎?
因為常常在聽到,投資詐騙不外乎「保證獲利」。就因為「保證獲利」是橫跨古今,保證有用的騙術。
無論新聞報了多少次,只要聽到「保證獲利」,就會集體高潮。
「保證獲利」除了販賣安心感外,特別適合詐欺不想負責任的人,以及自以為聰明的人。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不想負責任,所以希望對方保證獲利。因為不想要負責任,所以希望醫師、律師保證成功。
此種不負責任的態度,常常出現在未來不確定性較高的領域。不過,不負責任的人也不會管不確定性高不高,反正只要有人保證結果成功就好了。
而自以為聰明的人,會過度自信。心裡想著「我怎麼可能被騙」,所以即便看過了一模一樣的詐欺手法,還是會上當。
我們要警覺,在風險未知、不確定高的領域,越是販售「安心」的人,越有可能是詐騙。
人行動的時候都需要理由,但是如果把理由交給說故事的股市名嘴或老師的話,離被騙也就不遠了。
承擔自己的責任,或自我毀滅,只有這兩條路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4會員
103內容數
你心中的犯罪者是甚麼形象呢?窮凶極惡、面目猙獰、狡詐、邪惡? 在處理案件的日常生活中似乎不是如此。犯罪者進到刑事程序中變成了被告,面臨國家的追訴時的反應,是如此的人性。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