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到了某個時間點,我開始對[人]不再感到好奇,抑或是開始停止好奇的慾望,放棄了打探與交流、交心或社交。

或許是發現大部份的社交之於自己都是避免尷尬的交流,你並不真的想了解、我也不真的想深交;或許是不走運的遇到了太多包裝好的人設,你並不真心真意、我也不願虛耗光陰,所以還是回歸自然,各自安好、互不打擾。
倏地回憶起某段不算愉快的友誼,雖然結果是子非吾友的割席分坐,但卻意外接觸到了蠻有意思的佛學思維。

[靜坐常思己過,閒談不論人非。]是印光大師的其中一個中心思想,我無法如出家眾那樣斷六根修行,我仍想走在愛恨交織、苦悲與喜樂交錯的路上,但我感恩這句話帶給我的幫助,讓我的安穩生活有了起頭、讓我的心得到了釋放。

總是過度信任初見面的人、覺得對方一切都好是自己的老毛病,D幾年來看著我一次次吃虧,也一次次的告訴我[人終究是人。],優缺并具、善惡難辨。

某天開始,我不再對人感到好奇,我無法分辨真偽,即使是真,我也無法代替你承受你的悲傷、無法替你走一段;即使是假,我也分不清。所以保持一段美的距離,因著距離我們維持著友好的禮貌與尊重;因著距離我們維持著仍舊朦朧的美好印象,

因著距離,我們親近。

2023.03.17於台北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人水的沙龍
6會員
63內容數
願有緣的某個你因著它們得到某種程度的安慰。
人水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8/10
「沒有一個人是禁得起分析的,能夠試著了解,已是不容易了。」—三毛 「我想這就是世代的差異吧。」我看著D說,邊喝了一口從店裡帶回來的啤酒,啊!真的是好讚,一解上班的陰鬱
Thumbnail
2023/08/10
「沒有一個人是禁得起分析的,能夠試著了解,已是不容易了。」—三毛 「我想這就是世代的差異吧。」我看著D說,邊喝了一口從店裡帶回來的啤酒,啊!真的是好讚,一解上班的陰鬱
Thumbnail
2023/08/04
「吶,我們逃離台北吧。」睡前,D冷不防的說了這一句。 「好啊,我們走吧。」我沒有猶豫。
Thumbnail
2023/08/04
「吶,我們逃離台北吧。」睡前,D冷不防的說了這一句。 「好啊,我們走吧。」我沒有猶豫。
Thumbnail
2023/07/31
幾天前刷牙時發現原本微黃的牙齒白了些,才想起自己左手兩指間的氤氳已近乎消失在生活裡三年了,回想起那個見友人總是邊叼著紅火星邊說話、邊被燻的瞇眼的日子,恍如隔世。 —「戒」是一個帥氣的說法,也是合乎大家期待的字,但就只是感覺沒有這麼需要了— 「創作」、「社交」…曾經為了持續的點燃,也想過許多
Thumbnail
2023/07/31
幾天前刷牙時發現原本微黃的牙齒白了些,才想起自己左手兩指間的氤氳已近乎消失在生活裡三年了,回想起那個見友人總是邊叼著紅火星邊說話、邊被燻的瞇眼的日子,恍如隔世。 —「戒」是一個帥氣的說法,也是合乎大家期待的字,但就只是感覺沒有這麼需要了— 「創作」、「社交」…曾經為了持續的點燃,也想過許多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分享最近對於人際關係的想法 從去年開始我一連串的參加各種知識性團體 有些人跟他相處你會覺得自己很棒 有些人跟他相處你會各種煩躁跟自我懷疑 當慢慢覺得關係成為第二個模式就遠離 倒不是說為他人對自己的批評指教辯解,而是這是事實嗎?如果不是那也不必耗費周章的去解釋在被扭曲的解讀(尤其是你多年來的朋友)
Thumbnail
分享最近對於人際關係的想法 從去年開始我一連串的參加各種知識性團體 有些人跟他相處你會覺得自己很棒 有些人跟他相處你會各種煩躁跟自我懷疑 當慢慢覺得關係成為第二個模式就遠離 倒不是說為他人對自己的批評指教辯解,而是這是事實嗎?如果不是那也不必耗費周章的去解釋在被扭曲的解讀(尤其是你多年來的朋友)
Thumbnail
就在對方一陣嘻笑後,我忽然覺得他是個寂寞的人,於是我跟著笑了笑。
Thumbnail
就在對方一陣嘻笑後,我忽然覺得他是個寂寞的人,於是我跟著笑了笑。
Thumbnail
某天開始,我不再對人感到好奇,我無法分辨真偽,即使是真,我也無法代替你承受你的悲傷、無法替你走一段;即使是假,我也分不清。所以保持一段美的距離,因著距離我們維持著友好的禮貌與尊重;因著距離我們維持著仍舊朦朧的美好印象
Thumbnail
某天開始,我不再對人感到好奇,我無法分辨真偽,即使是真,我也無法代替你承受你的悲傷、無法替你走一段;即使是假,我也分不清。所以保持一段美的距離,因著距離我們維持著友好的禮貌與尊重;因著距離我們維持著仍舊朦朧的美好印象
Thumbnail
你是否也漸漸發現認識多年的朋友,你已經無法像從前那樣熱絡的談天說地呢?隨著每個人的生活有各自的發展,思想的頻率也發生變化,過往美好的情誼似乎難以為繼了,所謂的相遇逐漸變得尷尬,但又礙於過往的情懷,只好勉強繼續當朋友? 朋友之間的友誼靠的是共性,還有思想同頻才能有火花有深度,過去幾年我逐漸發現有些朋友
Thumbnail
你是否也漸漸發現認識多年的朋友,你已經無法像從前那樣熱絡的談天說地呢?隨著每個人的生活有各自的發展,思想的頻率也發生變化,過往美好的情誼似乎難以為繼了,所謂的相遇逐漸變得尷尬,但又礙於過往的情懷,只好勉強繼續當朋友? 朋友之間的友誼靠的是共性,還有思想同頻才能有火花有深度,過去幾年我逐漸發現有些朋友
Thumbnail
我發現我是一個很找不到跟別人有共鳴的人。 為什麼會這麼說呢,我很常會突然會問旁邊的人很奇特的問題。 朋友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吃飽太閒。 久而久之,很多問題我只能問自己,因為發現就算問了其他人,得到的答案好像都觸動不到我,或許是因為那不是我經歷的事情吧。 好疲倦,好厭倦 愜意,又舒服。
Thumbnail
我發現我是一個很找不到跟別人有共鳴的人。 為什麼會這麼說呢,我很常會突然會問旁邊的人很奇特的問題。 朋友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吃飽太閒。 久而久之,很多問題我只能問自己,因為發現就算問了其他人,得到的答案好像都觸動不到我,或許是因為那不是我經歷的事情吧。 好疲倦,好厭倦 愜意,又舒服。
Thumbnail
你問我,為什麼有的人可以天天跟你話家常, 然後突然有一天就不再跟你聊了,完全沒預警。 我說,這不是很正常嗎?新鮮感和好奇心沒了。
Thumbnail
你問我,為什麼有的人可以天天跟你話家常, 然後突然有一天就不再跟你聊了,完全沒預警。 我說,這不是很正常嗎?新鮮感和好奇心沒了。
Thumbnail
以和為貴,是以心中的和平為貴,而不是表面的和平。 我以前很少和誰真正鬧翻,更別說絕交了。在走上靈修的道路後便更少與人交惡,因為我認為若我看誰不順眼,多半出自於陰影投射,是往內探索修正信念的線索。這個信念後續發展成「如果跟誰翻臉決裂,其實是自己有問題」,而我不想當有問題的人,便在潛移默化中將「跟朋友鬧
Thumbnail
以和為貴,是以心中的和平為貴,而不是表面的和平。 我以前很少和誰真正鬧翻,更別說絕交了。在走上靈修的道路後便更少與人交惡,因為我認為若我看誰不順眼,多半出自於陰影投射,是往內探索修正信念的線索。這個信念後續發展成「如果跟誰翻臉決裂,其實是自己有問題」,而我不想當有問題的人,便在潛移默化中將「跟朋友鬧
Thumbnail
 人與人之間,就是不斷的相遇、相知、相惜,然後分離。   過年前,約了過年後見,只記得記錄在行事曆上,然後空下時間來,過年後,在約定了的當天,你不在意的說著「我以為是明天,但我明天突然有事」,似乎感受到了不在乎、不重視,突然的低潮來襲,我們還要再見嗎? (移動探路客2021.02.18文章)
Thumbnail
 人與人之間,就是不斷的相遇、相知、相惜,然後分離。   過年前,約了過年後見,只記得記錄在行事曆上,然後空下時間來,過年後,在約定了的當天,你不在意的說著「我以為是明天,但我明天突然有事」,似乎感受到了不在乎、不重視,突然的低潮來襲,我們還要再見嗎? (移動探路客2021.02.18文章)
Thumbnail
我對於人際關係看得很淡,與某個人能否成為朋友不會太在意,或是某個朋友不再來往也不會難過太久。並不是我冷血無情,只是年歲漸長,慢慢理解很多人事物強求不來,尤其是關乎到另一個人的事情,我們更是勉強不來,並不是一廂情願就能有好的結果
Thumbnail
我對於人際關係看得很淡,與某個人能否成為朋友不會太在意,或是某個朋友不再來往也不會難過太久。並不是我冷血無情,只是年歲漸長,慢慢理解很多人事物強求不來,尤其是關乎到另一個人的事情,我們更是勉強不來,並不是一廂情願就能有好的結果
Thumbnail
沒有誰需要取悅,也沒有哪段關係需要細心維護,只有對內心的感受有所交代即可。漸漸地,我不再參與聚會、不再勉強應約,這並不是出於一種對社會價值的叛逆,僅僅只是內心的嚮往與需求。
Thumbnail
沒有誰需要取悅,也沒有哪段關係需要細心維護,只有對內心的感受有所交代即可。漸漸地,我不再參與聚會、不再勉強應約,這並不是出於一種對社會價值的叛逆,僅僅只是內心的嚮往與需求。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