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實驗,超狂的 100 天「被拒絕」計畫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勇敢問「為什麼」,在 Yes 與 No 間尋找可能、另闢蹊徑

15 分鐘的 TED 演講,道盡我們的每個人生縮影

想起幾年前剛從大學畢業,那時毫無頭緒自己適合什麼、或者要做什麼工作,每天一睜開眼就是坐在電腦前狂投履歷,作為一個缺乏經驗的新鮮人,在歷經初出社會的面試洗禮,收到不下百封的感謝信及無聲卡,似乎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
相較認清缺乏經驗的事實,更讓人無法接受的是毫無理由所吃的各種閉門羹,彷彿過去以「自信」為抵押開出的支票全數跳票,失望於別人也失信於自己。現在回頭看當時的抗壓真的是幼幼班等級,幸好偶然點到的一個 TED 演說適時的點亮當時的黑暗,讓我能在充分反思後、重新出發。

「被拒絕挑戰」發跡於對生活現況的質疑、及自我潛能的期許

What I Learned from 100 Days of Rejection》是由一位華裔美國人_蔣甲(Jia Jiang)描述自己中年大探險的故事。在美國求學、成長的他畢業後如願進入世界 500 強企業工作,人人稱羨的背後,是感到自我矛盾與停滯不前的自己,總覺得人生好像哪裡卡住了?
As an entrepreneur, I was presented with an investment opportunity. The rejection of being turned down really hurt me. I feel I was stuck, I feel I was stagnant. -《 Jia Jiang》
剛創業時,我在一個募資會議上被直接拒絕,那次的經驗使我非常難過,我深感自己停滯不前、毫無進步 - 《蔣甲》
疑惑的他在網路上無意間看到一個:拒絕療程(Rejection Therapy)的計畫,概念是透過自己列下的瘋狂清單,一個月內每天都獲得一個被拒絕的經驗,他覺得這個計畫棒呆了,而且既然要做,就直接做個 100 天吧!

挑戰開端:向陌生人借 100 美金

作為被拒絕計畫的重大開端,設定一個足夠困難的目標是首要之務,在一個風和日麗的午後,蔣甲架設好胸前的 GoPro 、深吸好幾口氣後,拖著彷彿邁向刑場的沈重步伐,緩慢而顫抖的往一個陌生男子走去。
這名陌生男子看似是大樓警衛,正坐在一張圓桌旁啜飲著咖啡,蔣甲走近後鼓起勇氣與顫抖的聲音問:「先生您好,請問能跟您借 100 塊錢嗎?」男子皺著眉頭看向他說:「不行…為什麼?」蔣甲一看事態不對趕緊道謝後,便連滾帶爬地離開。
陌生男子起初雖拒絕,但也給出解釋機會(Why)
初嚐敗果的蔣甲一邊重複播放胸前的錄影,一邊將自己置身剛才的情境,他發現那名男子雖然果斷拒絕,但後續其實有透過追問原因(Why),給自己解釋的機會,獲得啟發的蔣甲決定,無論接下來的挑戰如何艱辛,他都不再逃跑(Stay Engaged)
I felt like this is a microcosm of my life. Every time I felt the slightest rejection, I would run as fast as I could.-《 Jia Jiang》
總覺得這個經驗(被婉拒借錢)就是我的人生縮影,每當我感到絲毫的拒絕徵兆,總會下意識的逃跑 — 《蔣甲》

請店員客製「奧運形狀」甜甜圈

帶著全新領悟的蔣甲接著踏入 Krispy Kreme(連鎖甜甜圈店),對店員說希望能買到一個奧運形狀的甜甜圈(把五個不同顏色的甜甜圈連在一起),正當他做好被拒絕的心裡準備時,出乎意料地,店員拿出紙筆開始詳細的跟他討論設計細節,15 分鐘後,客製甜甜圈熱騰騰送到他手上。
當喜出望外的蔣甲正打算去櫃檯結帳時,當時 Krispy Kreme 店員的 Jackie 更提出要把這個甜甜圈免費送給他,雖然這次的挑戰以「失敗」收場,但也在讓人感受到溫暖的同時,瞭解提出瘋狂請求的無限可能。

勇敢問「為什麼」,在 Yes 與 No 間尋找其他可能

來到被拒絕計畫的重大轉捩點,這天蔣甲的挑戰是要將手上的盆栽種在陌生人的庭院中,把車停妥後他抱著盆栽來到一戶人家門前,應門的是個中年男子,在聽完蔣甲的請求後他猶豫了下答到:「噢,很遺憾地不行」
身經百戰的蔣甲不疾不徐的說:「可否請問為什麼呢?」原來是男子家中有養隻會把庭院任何植物都挖出來的狗,為了不浪費蔣甲的好意才婉拒他,但男子想到住在對街的鄰居 Connie 非常喜歡植物,建議蔣甲可以去問問。
就這樣,挑戰雖然在第一戶人家被拒絕了,但在展現同理心與瞭解原因(Why)後,反而得到轉介而實踐最終的目標,這是蔣甲在挑戰過程的最大收穫:勇敢問「為什麼」。
If I get rejected, I can turn No into Yes, and the magic word is “Why”-《 Jia Jiang》
當我操受拒絕時,我有能力將拒絕變成同意,其中的關鍵就是問「為什麼」 — 《蔣甲》

我們無法逃避被拒絕,但能用幽默與正向作為註解

當遭逢他人拒絕、或收到任何否定的回應,我們往往傾向迴避,或是長詩間沈浸在負面情緒中,這些反應再正常不過,因為就心理學來看,這是人類的自我保護機制,確保以足夠的空間與時間,重整自己的步調。
雖然無法避免被拒絕,以及之後連帶的心理反應,但我們能做的是在開始沮喪前經由瞭解背後原因,讓行動(Action)而非拒絕(Rejection)來定義成敗,透過被拒絕後的通關密語:為什麼(Why)扭轉局勢

TED 演講後記與淺談個人觀察

這則 TED 演說在 2017 年發佈,不久後我注意到它被台灣其中一個網路媒體轉發,相較 YouTube 底下的稱讚,及對歐美觀眾所造成的啟發,台灣的轉發底下則是負面評論居多。
「有夠不要臉」「這在台灣早就被罵翻」「為了私心造成服務人員困擾」等的負面留言不在少數,其實這是一個有趣的社會現象,揭露了中西文化間對自我探詢與造成他人困擾間模糊界線的認知差異。
從「被拒絕挑戰」可觀察到東西文化間的差異
我認為蔣甲確實在挑戰過程中,提出很多看似無理的要求,但這些要求皆不對當事人造成任何傷害,而且他所尋求的既然是「被拒絕」的經驗,拒絕便是當事人可選擇的回覆方式之一,因此若以他對店員造成的「困擾」以及他對世界造成的「影響」,孰輕孰重每個觀眾自有判斷。
《100 天被拒絕挑戰》後蔣甲在網路上聲名大噪,各大媒體、電視台、網路報導爭相採訪,他的《被拒絕挑戰 3:請店員客製奧運形狀甜甜圈》在上傳 YouTube 一個月內突破 500 萬次觀看,時任 Krispy Kreme 的店員 Jackie 更在事後受到表揚成為店經理。
蔣甲現在是全職作家、演說家,著有《被拒絕的勇氣》與《沒有永遠的拒絕,你只是暫時不被接受》等書,致力於傳遞他的被拒絕心路歷程,甚至成立科技公司,期望透過數位工具輔助,幫助更多人脫離被拒絕的內心恐懼。

相關書籍分享《被拒絕的勇氣》

作者:蔣甲
出版社:平安文化
出版日期:2016/06/27
    jcc___
    jcc___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