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要的和你想的一樣嗎? 關於填志願,給自然組學子們的一封信

2023/04/16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對大多數人而言,選擇就讀的科系將影響未來的職涯發展,學子們通常能從學校與家長那裡取得一些想法,或者在網路上參考一些過來人的經驗。
然而,經過反覆思考的最終決定與現實世界的落差卻難以量化。沒有經歷過的事,我們往往很難依靠現有的資訊去做出將影響生涯規劃的決定。
「如果,當時的我有現在對這個現實的認知哪怕多一點點,我會擁有截然不同的人生路線嗎?」
或許,你的學校所認為的,學生應該選的系所跟我的一樣。
學校鼓吹醫科、理工科,但他們忽視了學子的個人特質,更不會把畢業生的未來納入考量
身旁的同學們大多對於理工方面的科系感興趣,我也因而決定了我的未來去向。在這裡,我想說的是: 你我可都是身旁同學中的一份子。因為他們如此認為,所以我也如此以為。這似乎是個合理又安全的決定,是嗎?
你想要的和你想的一樣嗎?
學生時代的探索實質上與現實層面存在不小的落差,作為一個體驗過整個求學歷程與社會洗禮的人,我希望能提供一些自身經歷與觀點供學子們參考。
1. 選讀理工科系的大學生
高中時,我們對於大學的想像可能是: 玩社團、談戀愛、沒人管…
休閒娛樂或怎麼生活是個人的自由,但參考我周邊的同學在這大學四到五年的案例,真實的狀況可能是: 重修、考研、延畢…
如果你確定要讀理工科系,那你基本會碰到數學。我數學課業最繁重時,一學期內要同時修習微積分、線性代數、工程數學,這三門課程。你可以討厭它們,但你也必須接納它們,並深刻體驗何謂學海無涯。
再來是人際關係方面,我本身算是個邊緣人。大學前期的課餘時間經常在圖書館,就為了不要被當掉;後期則是待在實驗室,那是一段暗無天日的日子。對,就跟字面上的一樣,暗無天日,選組與選教授真的真的很重要。
2. 選讀理工科系的研究生
由於系上一半以上的同學都會繼續就讀研究所,所以我也跟著去了。研究所很大程度決定了未來就業的類型,不過在談就業之前,你得先捱過二到四年的實驗室生活,它也很大程度是水深火熱的。實驗、報告、趕論文,只是基本,更多的是重做、重報、重寫。過程中無時無刻都想放棄,可是卻又沒有放棄的膽識。
我認為這段時間是步入職場前最後有「同學」這個概念的階段了,如果你還有學生這個身分,且周圍同儕算是好相處,那的確值得珍惜。以我個人的經驗,在一個高壓的環境下,碩士生之間的相處方式可以很兩極化: 第一種是彼此算要好但仍保有一定距離,第二種則是態度極度不友善。
3. 職場
進入職場,嗯,那是個截然不同的世界。
一個孤寂的夜晚,我在公司發信息試圖聯繫久未碰面的友人。等到我已回到住所,在結束一天工作後終於有時間放鬆身心、滑滑手機時,就在進到晚間十一點前的一分鐘,朋友才回信說他剛下班。
努力讀書,進入一個學系,扛住壓力、忍受寂寞,進入一個研究所,再努力讀書,扛住壓力、忍受寂寞,然後進入一個更高壓更辛勞的困境,扛住壓力、忍受寂寞?
工作無時無刻不感到窒息,也無時無刻都想放棄,可是為了生存,卻又沒了放棄的本錢。
所以,你想要的和你想的有一樣嗎?
我並不是在勸退想要進入理工科系就讀的學生,只是希望我在當年選擇時有人能夠告訴我,讓我提早知道進入這個境地後會面臨的一切。
不得不說,當年的見識短淺真的很可怕。
學生時代對未來的想像很美好、很單純。憑著努力掙來的分數考上了大學,選了一個名子看起來高大上的科系,然後再憑著努力取得漂亮的成績,就自信心爆棚地認為自己能夠掌控一切。我們能做出選擇,但真正有權利選擇的其實是學校、是企業,並不是你。
如果你選填志願的動機是因為你對這個科系很有興趣,那你仍然需要再思考一下。
一個設計系的大學生在自己的休閒時間裡已經再也不想看到繪圖用具了,即便繪畫是他中學時的愛好,那個有空就會拿起畫筆盡情創作的曾經已經回不去了。
一個以往對寫程式很有興趣,會利用課餘時間鑽研並樂在其中的人,也無法在成天的工作中獲得當年那個內心的滿足。
興趣可以成為工作,然後你會被迫執行你的興趣,直到你再也不想多看它一眼。
很有自己的想法的人或許會認為活著就是為了改變世界,然而,當你真的為這個世界創造出有價值的事物時,沒有人會感謝你。多數情況下,你仍是某個教授底下沒沒無聞的碩班生、某個師傅身邊隨傳隨到的學徒、某個企業中一個可有可無的工程師。
到頭來,我們會為了生存,任由這個世界改變自己。
任何選擇都會決定自己的未來,不論到時你樂不樂意接受。你可以多聽多看多問,取得老師、家人的經驗,但同時,你也值得多自己思考,因為任何給你建議的人都無法為你負全責!
你真的有興趣? 還是只是因為他人的期望或就業考量? 你現在這麼想,但你未來真的不會哪天突然希望自己當初不會做這個決定?
人生的路百百條,但沒有一條是能往回走的。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