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持續受邀到大學裡演講,分享結合教育科技產業、學術、教育界的相關經驗和觀點,感受到校園中依然充滿著青春活力與未來希望。不過也發現有許多同學對於工作、職場、升學、出國等話題不僅是好奇,同時對自己正學習的內容與培養的能力,在現在與未來的價值,多少都有些迷惘。
這裡摘錄一部分學生的問題,跟大家分享我的一點回應。(文字有進行適度調整)
1. 因應現在的科技產業發展,您會推薦畢業後出國念碩士嗎?
有兩個問題可以先思考一下(1)為什麼需要出國?(2)為什麼需要碩士?
是因為覺得自己專業不足嗎?想跟的專家在國外嗎?想提升語言能力?還是覺得大家都要讀碩士所以自己也應該去?或是其他原因?有沒有其他選擇?等等...,重要的是,你的 核心動機 是什麼。
就我自己的經驗和觀察來說,指導者>相關資源>校名(每個人的選擇與考量都不相同哦),主要原因是研究所以上的訓練比較像是師徒制,跟大學修課、累積學分、做專題畢業的方式很不一樣,指導者對你的影響範圍可以很大,包括對領域的知識/態度/技能/素養、求學過程的感受與成長、甚至未來的就業機會和、對社會或人生的觀點等方面。
如果不知道為什麼要那麼做,讀起來反而不是享受,有些人甚至會覺得是種折磨。所以,先反問一下自己剛剛的問題,明確一下自己的動機,也許答案就呼之欲出了。
2. 我們學系中有A、B兩個專業,我是選B,我自知能力沒有非常出色,但是覺得學到的東西比較實用。然而我覺得自己在這個專業裡沒有到太頂尖,但又不到太差 (有點進退兩難)。對於未來的方向有些迷惘,請問博士有沒有甚麼高見可供參考?
有時候能讓我們脫穎而出的機會或優勢,不一定是在單一方面的表現上,而是綜合的特殊性與能力。
就我的認識,貴系裡這兩個專業主軸不太一樣,但彼此又有些相關,甚至是相輔相成的。不過除了修課、專題等學校提供的訓練和資源,可以反思一下,自己日常生活中有沒有其他有興趣或比較擅長的事情?如果自己想不起來,可以問問身邊的人,他們平常想到什麼很容易聯想到你、想找你討論或請教你?什麼事情你做起來就是比別人有效率、而且表現更好一些?
找出那些特質和能力,結合一下在學校所學,其實每個人都會不太一樣。如果覺得自己在大學裡沒有特別專精的方向,也可以把大學當作基礎,在研究所或工作時抓幾個主題方向持續深入探索。如果目前還沒把一招練到超強,那至少有三條路:繼續練這招、換練另一招、練組合招式。親身嘗試、驗證過了才知道外界如何回饋、自己有何感受、後續往哪前進。
我在演講中有分享到「喜歡的事當副業,擅長的事當正職」,如果你發現自己喜歡的事情又剛好是擅長的事情,那就恭喜你了 :)
3. 未來也想從事科技業方面的工作,但是不希望是整天寫程式,我還是比較喜歡跟人有交流、溝通,有哪些是博士認為必要的專業技能嗎?
在科技業中,不是只有研發團隊,還有 銷售、行銷、產品、服務、營運、人資、研究、財務、顧問 等職能豐富又相異的部門,每個公司會因為 領域、市場、資本、文化、組織結構、發展階段 等原因有所差異。
如果想多接觸人、與人互動,可以先多了解科技業中對外部門(例如:業務銷售、行銷推廣、客戶營運、諮詢顧問等)相關資料,如果想提前做些準備,除了曾經在演講中提到的「問題解決能力、說寫表達能力、自主學習能力」,還有幾個方面的知識能力可以多注意一下(不只這些,但這些已經很夠長時間學習、練習了)。
- 心理知識: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學,要和人有效交流、達到目的,基本的學理知識與案例有助於自己在經驗不足時思考、判斷如何做。但更重要的是,真誠的互動與感受。
- 商業思維:公司為什麼會存在?是如何存活下來的?有什麼優勢與劣勢?客戶市場在哪裡?如何達成目標?自己現在可以/未來可以/也許需要扮演什麼角色?下一步怎麼佈局?
- 換位思考:如果你是老闆/主管/同事/下屬/客戶/用戶/競爭對手...,你會怎麼看某件事情?會做什麼決定?採取什麼行動?如何建立更好的機制與策略?還有沒有其他選擇?
-----
對未來的迷惘,是我們都曾有過的經歷。也許,也 不只曾經,而是各個世代現在正面臨的挑戰。
( ̄(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