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好累,被生活中許多面向所困住,有一堆讀不完的書,考不完的試,我成了自己人生的囚犯。」
我們時常會想出許多很棒的構想,等著我們去執行,很多夢想,等著我們去實現。但往往安於舒適圈而不敢前進;或者,過度積極,試著完成所有的事情,讓自己窒礙難行,陷入泥沼。
我們會訂定學習計畫,是為了做出自我改變,渴望成為更好的自己。
但很多人的學習計畫之所以會失敗,是因為無法有效執行,而之所以無法執行
,是因為擬定計劃之初,在三個面向發生了致命失誤:
1. 理智面:目標模糊不清,且無法評量自己是否達成,因為沒有訂定具體的成果標準。
2. 情感面:精疲力盡,沒有動力。
3. 環境面:沒有清楚的情境(路徑)供你前進。
有許多策略可以提高計畫執行的成功率,我們不妨可以仿效在企業中行之有年的「OKR 目標設計法」,它不但具有清楚的架構,也能改善這三個面向。
以下是使用攻略,慢慢享用喔!
OKR
🔸OKR 是一套目標管理架構,是「目標」 (Objective)和「關鍵結果」(Key Results)的縮寫詞。這套架構可以促進目標的專注,同時保有改變計畫的彈性,進而激發潛能,突破自我。
🔸「目標」與「關鍵結果」是目標設定的原則與實踐,也是願景與執行。
目標比較偏向理想和遠見,關鍵結果比較貼近現實、以度量為導向,通常涉及一個或多個明確的指標數字。
🔸好的 OKR 應包含三個要素:一個目標 (Objective)和一個以上的關鍵結果(Key Results),再外加第三個元素:行動方案(Initiatives)。
📕三個步驟,擬定有效的學習計畫
步驟一:客製化更聰明目標
🎯目標
🔸目標代表「方向」,它是你開放式地圖上的某個目的地,能夠回答你這個問題:「 我現在應該要去哪裡?」
🔸精心策劃的更聰明(SMARTER)目標 ,能給予清楚的方向、激勵自己。這些目標通常和我們期望的更大目的緊密相連(如:使命、價值)。
🔸讓少變成巧:季度OKR 理想的數量介於3~5組,這樣的系統才能幫助你聚焦,成功的學習者,懂得專注處理少數會形成重大影響的事。
⏰目標的大小層級及執行期間:
🔸登月目標:通常所需的時間比較長,例如:一年以上。範例:學測四科考滿級分、高二上學期成為隊上的先發控球後衛(籃球)。
🔸中期目標:需要 六週以上~一季。範例:第二次模擬考四科滿級分、第一次段考校排前五名、高一下學期成為隊上的第一替補控球後衛
🔸衝刺(短期)目標:例如:一週~六週。範例:段考科目考頂標、小考頂標、成為隊隊輪替的球員之一。
⚠️小提醒:
🔸OKR系統的目標以「短、中期目標」的時間限制,效果最佳。因為推動實際工作的是為期較短的短線目標,可以較快驗收成果,並收到回饋。不過,目標期限的長短沒有絕對值,能依個人狀況調整。但務必盡量符合更聰明目標的七大特質。
🔸 你不是要發射太空梭,比較像是開一部車,不需要過度未雨綢繆,事先擬定好詳細的執行步驟,還列出各種可能的結果。你只需要在遇到障礙與意外時,適時重新調整路徑(調整你的行動),並繼續前進。
🔸為了增加目標達成的成功率,可以將一個與目標相關的「視覺提示」隨身攜帶或擺放在你的專屬學習空間。 如:想考取大學的照片、塗鴉描繪自己正在做夢想中的事、某種代表信物、有寫上目標或勵志語言的便利貼。
✅自我檢查:
重要性:🔲🔲🔲
為「目標」標示重要性,顯示該目標對於長期目標是否有效、有關聯。
步驟二:設定關鍵結果
🎁關鍵結果( Key Results)
🔸關鍵結果表達可衡量的里程碑,能用來評估、測量是否有達到目標。它能夠回答這個問題:「我怎麼知道我到達目標了?」,一旦實現將有利於達成目標。
🔸關鍵結果應該要簡潔、明確,可以測量,並寫下真實的日期,通常包含具體的數字、指標來評估目標是否成功。
🔸如果目標設定恰當,再搭配三至五項的關鍵結果,通常就足以達標。但都必須具有挑戰性。
⚠️小提醒:
🔸必須描述結果而非活動:關鍵結果不是你要做的事,而是描述這些活動最終造成的作用。例如:「整理出三次模擬試題的錯誤筆記,以找出學習盲點」,而不是「寫完三次模擬考試題」。
🔸必須含有完成工作的證據(產物)。這種證據必須容易取得發現,並具有可信度。如:筆記、已公布的數值指標報告(如:評量成績)、文件連結。
🔸完成所有關鍵結果時,必須同時達成目標,否則就稱不上一組 OKR。若發生此情況,請增加或修改關鍵結果,直到它們全都達成,就能確保目標可以達成。
步驟三:執行行動方案
【啟動 VS 行動】
啟動時,你會設定良好的 OKR,制定計畫、策略,這都很棒,但並無法產出結果。反觀,行動才是可以產出結果的行為。
因此,為了增進學業成績而花費一整天找了10種讀書方法,那是啟動;實際使用康乃爾筆記、番茄鐘工作法讀書45分鐘,這是行動。
不要因為想要找到改變的最棒計畫,就只停留在思想面上,而不採取行動,這只是一種想要延後失敗的心態。
🧰行動方案(Initiatives)
思考造成現況與目標有落差的原因為何,並設法擬定可運作的階段性步驟。
自問:「我如何讓改變實現?」、「有哪些特定的事我可先做?」、「其他成功的人是怎樣克服這樣的困境?」要把行動方案想像成「贏的策略」,而不是「不要輸的策略」。
關鍵是這些行動能夠重複實行,而非完美。最傑出的成果常常出自「量」的累積,多次反覆嘗試不同的方法,像個修補匠從錯誤中修正,在過程中反而精進了自我。
✅概念釐清
🔸行動方案描述你執行哪些工作推動自己完成關鍵成果。它能夠回答這個問題:「我將要做什麼來幫助自己到達目標?」
🔸行動方案通常是你相信有效的專案或活動,它會顯著地影響你的關鍵成果。
🔸行動方案與成功沒有直接的相關,要成功達成目標決定於你的關鍵成果的進展。若能達成 70%以上的關鍵成果,通常已經是蠻不錯的結果了。
📈任務習慣化
🔸在行動方案底下,通常會有具體可執行的階段性步驟,可以稱為「任務」( tasks),有些若能將其習慣化,透過每日微小的改變,將能造成大影響。
🔸習慣型任務的養成取決於頻率,而非時間:人的大腦具有可塑性,重複一個行為愈多次,大腦的結構會為了更有效率地執行那個行為而重塑。重複就是一種改變。因此,「要花多久才能建立一個新習慣?」並不重要,大家應該要問:「要花多少次?」才能讓一項習慣自動化,我們必須確實採取足夠次數的任務。
🔸讓行動輕而易舉:最小努力原則
我們要在鬥志旺盛時思考行動方案,而不是在脆弱時仰賴有限的意志力。當決定性的瞬間到來時,為了應付各種突發狀況,最好使用「如果......就......」或是「當......就......」來發想對策。並事先做好「環境安排」,設計一個讓有益的行動盡可能輕而易舉的環境,消除任何可能的阻力。以下有三類撇步:
1️⃣消除誘惑
不要把手機放在書房,才能貫徹「減少讀書滑手機」的目標、丟掉家中所垃圾食品,這樣才能貫徹只吃有益健康食物的目標。⠀
2️⃣自動化
善用科技,手機排程「停用時間」,時間一到自動停用 APP,遠離螢幕、隔天想早起運動,直接穿著運動服睡覺,鞋子放床邊、想減肥時,用比較小的碗裝飯菜。
3️⃣外包
請「固執的」家人在讀書時保管你的手機,重設你的社群軟體密碼,等你讀後玩後,再告訴你新密碼。
根據兩分鐘法則,任務可以「簡單」地開始,發生的可能性才高。覺得任務很困難,把它縮減成兩分鐘版本,如:
- 考上理想大學(非常困難)➡️ 每科都頂標(困難) ➡️用功讀書三小時(中等)➡️ 用功讀書10分鐘(容易)➡️ 翻開筆記(非常容易)
- 出書➡️寫一個章節➡️每日寫一段,見好就收
養成一個習慣後,才能去優化這個習慣,不斷地增強難度。量變最終會造成質變。
📕【OKR 範例】
⭐️願景:
我想考上陽明醫檢系,並成為醫檢師。
🚀目標:
六週後的第一次段考,生物科考頂標。
🎁關鍵結果:
1. 課堂中主動提問與發言,專注參與課堂的討論。
2. 整理出視覺化的課堂筆記,如:塗鴉筆記,以提升理解與記憶。
3. 每週六上午九點複習當週的課堂筆記,並加深加廣、去蕪存菁。
4. 完成講義、習作與考卷的的題目,找出學習盲點,整理錯誤筆記。
5. 讀書時使用蕃茄鐘工作法,成功專注至少三個循環。
🧰行動方案
1. 上課前閱覽課本,找出不懂的一個問題,上課提問。
2. 打開一本專屬的筆記,畫出康乃爾的三條線,將一個概念的5W2H 用視覺圖像記錄下來。如:什麼是細胞分裂、如何細胞分裂、為何要細胞分裂等。
3. 塗鴉筆記:從「畫一個圈」並「命名」開始。
4. 設定手機讀書時間到時自動提醒,直接開始專注,先練習專注25分鐘,休息5分鐘。之後再提升專注時間。
🖍 動手練習
OKR 目標設計是個人化的過程,大家不妨設計一份,不斷地調整改善,找出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
進階作法:
將自己設計的計畫,分享給朋友,請他們成為你的學習夥伴,並幫你檢查。 你也能找我,我會盡力幫你看計畫,並提供回饋與實用的建議喔!
結語:一連串的學習小實驗
雖然在本篇文章中,我一直用「計畫」這個字眼,但我更喜歡用「實驗」。
因為這更符合精實成長的思維,更強調測試、修正與調整。
如果你已經有一個好的構想(夢想或願景),別忘了,它並不值錢。
一個好的構想,還要重複地出色執行,它才會價值連城。
精心安排一連串的學習小實驗,將會為你創造改變,甚至創造奇蹟。
你可以從設計 OKR 開始。
📚參考資料
- 《最棒的一年》
- 《OKR 做重要的事》
- 《原子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