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願相信它是幸福的天賦:《禮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很久沒有看過如此「簡單」的散文。

《禮物》/宋文郁著/木馬文化

《禮物》/宋文郁著/木馬文化

  簡單並未帶有價值優劣的垂直分野,它可以是種很單純的感受,是閱讀過程中感受到流暢明白、倍感親切的午後散步:沒有走到太遠的地方,但讀者仍可滿足於所見過的那些景色。它同時也是種形式上的抗衡,在競相軍備的文學場域,沒有兩三處詰屈聱牙不敢稱自己是作者,被稱呼會寫作的代價好像就是得要犧牲掉那些讀不懂的大量群眾。然在《禮物》裡甚至未見一處生難僻字,它想說的,大半都沒有特別藏起來。

  宋文郁的《禮物》有兩種面向的簡單,一是如上所言,其用字遣詞平淡樸實,在那些描寫回憶的篇章裡面,讀者得以近距離觀看所書寫的事物,那是作者前半生念茲在茲、對她疼愛照護,卻又陷於精神疾病的舅舅:他會帶著小姪女一起觀看螳螂、會送給她在日間病房所做的果凍蠟燭,但飽受躁鬱症所影響的心靈,也在家庭與社會中造成令人難受的拉扯。家庭離異、親戚病症,目睹各種異質性的童年必然有其痛苦,何其幸運的是,目睹痛苦的經驗成為另外一種養份,成了癒藥而非毒素,讓她想「成為能夠感知他人痛苦的人」。

  儘管人們說文學總是與雞蛋站在同一側,仍然好奇最剛開始,人的心智開始面臨不適與粗糙時是怎麼保持耐心,試圖去拆解它、講述它、以至於撫慰那些摩擦後的滲紅?如同〈世界的裂縫〉一篇提及,和朋友共同到台南台江內海出遊,導遊隨手抓起一隻河豚給遊客傳閱,她卻發現河豚的一隻眼睛破掉了,留著粉晶色的透明液體。在和朋友出遊的歡欣回憶裡,誰會記得尖針般刺在手掌裡的小小苦澀呢?

  尤其喜歡〈瑪格麗特說〉,探討到文字與權力之間的流動。白紙黑字,書寫其實是對外在事物評價的一種權柄,你可以定義你所看見的任何事物,而無關乎終極的正確或合理性,是以,當我們試圖想要以書寫方式關心你所在意的人之前,作者的地位會先凌駕於被書寫者,切實清晰的垂直權力關係。而篇中作者和男友抱著好玩心態學的手語,意外在和聽障者買花時發揮作用,那時作者方察覺到,文字和語言之間存在的縫隙。

「那讓我們清楚意識到自己的脆弱……掌握定義和詮釋的權力令人感到安全,但有些事情,是必須先去純然感受的。」

  說《禮物》的文字貴於真摯,倒不如是這些書寫何其年輕,那些篇章大部份的結果都掛著問號,不知道為什麼這個世界有著各種裂縫、不知道升學主義的終極意義是什麼、不知道未來自己會長成什麼樣子的大人。形式所承載的感悟既簡單,卻也純粹晶燦,大部分人必然也曾問過這些問題,遺憾的是,我忘記自己到底怎麼回答。

  認為某事某物是年輕的,似乎有種以老賣老的酸腐味,但事實是,老者無法假設大象不在房間裡,無法假裝布幕後面沒有更大的攝影棚。知道的東西就是知道,所以長大後的書寫更顯得迂迴彎繞,想要解釋太多,文字遂變得笨重叨絮。白話一句,年輕具有正當的、不會被非議的輕盈,我認為那是一種非常珍貴的特質。

  雖然這跟書中舅舅送的玩具車是不同的概念,但還是想談談「禮物」這件事。如果收到了某項東西,覺得喜歡或者有用處、那會是禮物、祝福或天賦;但如果你不喜歡,那就會變成負擔、累贅,或更嚴重一點會成為詛咒。我們從來沒辦法決定他人要交付我們什麼,好或壞都要概括承受。做個實驗,若世界如果依據「會不會在意河豚眼睛」而分成兩類人,會在意的人會比較辛苦,會看到很多令人不愉快的霧濛汙點,但同時,那也會是幸運的,汙漬擦乾淨後,有可能看到其他人沒辦法看見的漫漫星光。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三峽的貓-avatar-img
2024/07/16
最後一段寫的真好,我也很喜歡這本散文。
avatar-img
給個問號的沙龍
36會員
60內容數
關於文學、歷史、哲學、社科的種種思考,試圖從堆疊的文字中找到需要被思考的問號。
給個問號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05
  《樂土在上》是劉芷妤繼《女神自助餐》之後,再一次對於當下時代的文學反饋,故事描述以臺灣為藍圖的鯨島被祖國侵略後,施行一連串文化改造措施,致使鯨島成為以樂值為唯一皈依的烏托邦樂土。樂土在上,這句美好頌詞揭櫫了政府希望人民如何看待自我處境,可越發甜蜜的糖,通常帶來越發疼痛的牙。
2025/04/05
  《樂土在上》是劉芷妤繼《女神自助餐》之後,再一次對於當下時代的文學反饋,故事描述以臺灣為藍圖的鯨島被祖國侵略後,施行一連串文化改造措施,致使鯨島成為以樂值為唯一皈依的烏托邦樂土。樂土在上,這句美好頌詞揭櫫了政府希望人民如何看待自我處境,可越發甜蜜的糖,通常帶來越發疼痛的牙。
2024/07/15
  死亡,是古往今來人類無法逃離的永恆困境,所有生命不管再如何長壽,最終都會走向乾癟、虛弱以至於腐敗。正因為死亡代表著對於在世的割裂,它大多時候都乘載著某種負面形象,陰森恐怖的骷髏頭、代表不祥的黑袍、可以將人攔腰斬斷的鐮刀……人們大多避談死亡,這事畢竟總帶著一些淚水和遺憾。
Thumbnail
2024/07/15
  死亡,是古往今來人類無法逃離的永恆困境,所有生命不管再如何長壽,最終都會走向乾癟、虛弱以至於腐敗。正因為死亡代表著對於在世的割裂,它大多時候都乘載著某種負面形象,陰森恐怖的骷髏頭、代表不祥的黑袍、可以將人攔腰斬斷的鐮刀……人們大多避談死亡,這事畢竟總帶著一些淚水和遺憾。
Thumbnail
2024/07/13
「很大程度上來說,《黃色臉孔》是個恐怖故事,有關身處一個激烈競爭的產業中,所感受到的孤獨。」(頁382)     《黃色臉孔》(Yellowface)是個恐怖故事。   一如上述,這是作者匡靈秀(R. F. Kuang)於後記所說的第一句話。若你只讀過簡介,可能會感受到有些言過其實。
Thumbnail
2024/07/13
「很大程度上來說,《黃色臉孔》是個恐怖故事,有關身處一個激烈競爭的產業中,所感受到的孤獨。」(頁382)     《黃色臉孔》(Yellowface)是個恐怖故事。   一如上述,這是作者匡靈秀(R. F. Kuang)於後記所說的第一句話。若你只讀過簡介,可能會感受到有些言過其實。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何謂文學的藝術性?此書有解。
Thumbnail
何謂文學的藝術性?此書有解。
Thumbnail
  很久沒有看過如此「簡單」的散文。   簡單並未帶有價值優劣的垂直分野,它可以是種很單純的感受,是閱讀過程中感受到流暢明白、倍感親切的午後散步:沒有走到太遠的地方,但讀者仍可滿足於所見過的那些景色。
Thumbnail
  很久沒有看過如此「簡單」的散文。   簡單並未帶有價值優劣的垂直分野,它可以是種很單純的感受,是閱讀過程中感受到流暢明白、倍感親切的午後散步:沒有走到太遠的地方,但讀者仍可滿足於所見過的那些景色。
Thumbnail
此文重貼是恭喜玟珒拿到今年的台灣文學金典獎!寫書評都覺得沾光。
Thumbnail
此文重貼是恭喜玟珒拿到今年的台灣文學金典獎!寫書評都覺得沾光。
Thumbnail
整理書櫃,發現錢鍾書的《寫在人生邊上》夾在層板邊,書已變黄,陣陣防蟲樟木香,打開一看,每頁書邊寫著密密麻麻筆記。《寫在人生邊上》,全書篇幅不多,十篇散文談十個問題,每篇都趣味無窮,充滿睿智,應該是高中時長假期讀書報告的指定讀本。
Thumbnail
整理書櫃,發現錢鍾書的《寫在人生邊上》夾在層板邊,書已變黄,陣陣防蟲樟木香,打開一看,每頁書邊寫著密密麻麻筆記。《寫在人生邊上》,全書篇幅不多,十篇散文談十個問題,每篇都趣味無窮,充滿睿智,應該是高中時長假期讀書報告的指定讀本。
Thumbnail
愛是可以比較的嗎?詩人感傷地寫「一把愛情,鏽了/鏽了,還在手上」,也許可以這麼解釋──無論多麼卑微,在詩中都能見到詩人仍對未來抱持的一絲絲希望。但這種希望,是否在另一方面,反而讓身處情愛關係中弱勢的一方,更加絕望與無能為力呢?不將這些說破,是詩人最後的溫柔。
Thumbnail
愛是可以比較的嗎?詩人感傷地寫「一把愛情,鏽了/鏽了,還在手上」,也許可以這麼解釋──無論多麼卑微,在詩中都能見到詩人仍對未來抱持的一絲絲希望。但這種希望,是否在另一方面,反而讓身處情愛關係中弱勢的一方,更加絕望與無能為力呢?不將這些說破,是詩人最後的溫柔。
Thumbnail
名為玫瑰的母親,歷經越南戰亂,帶著年幼的兒子小狗、小狗的祖母蘭,輾轉來到美國。母親逃的了戰禍、小狗卻逃不了如影隨形的硝煙殘火。於是作者化身為故事中的小狗,提筆寫下關於母親的故事、關於愛與暴力、種族與同性、倖存與短暫卻燦爛的故事。
Thumbnail
名為玫瑰的母親,歷經越南戰亂,帶著年幼的兒子小狗、小狗的祖母蘭,輾轉來到美國。母親逃的了戰禍、小狗卻逃不了如影隨形的硝煙殘火。於是作者化身為故事中的小狗,提筆寫下關於母親的故事、關於愛與暴力、種族與同性、倖存與短暫卻燦爛的故事。
Thumbnail
文/吳文君(閱讀盪鞦韆主筆) 「美有時候靠近『善』一點,有時候靠近『真』一點,有時候它們彼此推開,有時又像是扶住彼此的一面牆,得互相倚靠才不會坍塌,得互相溫暖才不會碎成塵埃。沒有人能真正釐清它們的關係,就像沒有人能夠到達地心,或情人的心底。這些力量的總合,我們稱之為藝術的力量。」——吳明益(201
Thumbnail
文/吳文君(閱讀盪鞦韆主筆) 「美有時候靠近『善』一點,有時候靠近『真』一點,有時候它們彼此推開,有時又像是扶住彼此的一面牆,得互相倚靠才不會坍塌,得互相溫暖才不會碎成塵埃。沒有人能真正釐清它們的關係,就像沒有人能夠到達地心,或情人的心底。這些力量的總合,我們稱之為藝術的力量。」——吳明益(201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