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不學詩,無以言」脈絡下的引詩思考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前些日子,我的臉書牆上重現了朱學恆對於蔡英文「學問」的嘲諷:
兩位總統的字的風格果真截然不同
把這則故事重述一遍的是杜承哲醫師。他就這首詩的創作背景,說明馬英九所引「一片冰心在玉壺」不倫不類,扭曲了王昌齡的原意。
身為國文老師,看到「局外人」對於古典文學願意進行討論,自然感到開心(雖他的目的只是要嘲諷一番),但其中有一點我並不認同。杜醫師在文章的結尾提到「我倒是覺得,不要繼續讓孩子這樣不求甚解,能體會創作者的情境與內涵,才是讓孩子讀書的目的。」這句話大致是對的,我相當認同讀書應該要斤斤計較,不應該囫圇吞棗,但「體會創作者的情境與內涵」一說,那就是值得討論的一件事了:作品到底要不要去管作者到底怎麼想?

知人論世vs.文本細讀

傳統的國文教學當中,「知人論世」與「文本細讀」的兩大陣營都各有擁護者。知人論世派主張應該要貼緊作者的心境、時代背景、創作動機等外緣因素,在解讀的時候才不會張冠李戴,一意孤行。像是解讀陶淵明〈桃花源記〉的時候,就不能只看到文本當中創造出了一個桃花源的美好世界,需結合了東晉時期戰亂背景,才能看到文本更深刻的意義:避秦思想與「猛志逸四海」的儒家入世情懷。
而文本細讀派則主張應該就文本讀文本,文本的細節才是一切的基礎,所有作者有說的、沒說的,都在字裡行間中展現,讀者需要逐字逐句的尋索意義,把文本最大化、把作者最小化,讀者就像是偵探一樣,不斷帶給文本新的生命。例如在解讀〈髻〉的時候,不用去理會琦君的家庭背景:文中的父母不是親生父母,而是大伯與大伯母;也毋需確認作者寫這篇文章的時代對於妻妾的想法,只需就母親與姨娘互動的畫面、物件的描述、動作的聚焦等細節研讀。至於琦君是不是要維護母親、批判姨娘,還是呈現出她記憶中的家庭,那些都不在討論的範圍之中。
很明顯的,杜醫師走的是「知人論世」這一派,在引用他人的作品之前,讀者應該要極盡所能地了解作者要表達的情志與意圖,才不致「讀錯了作品」,失了作者的美意。
除了以上的方法之外,在「傳統」(對,就是傳統)的解讀當中,還有一種由《詩經》流傳下來、記錄於《左傳》中「引《詩》、賦《詩》」作為外交辭令的傳統。

「斷章取義」的引用

在《左傳》的紀錄中,引《詩》言志的場合屢見不鮮,而在這些語境當中,《詩》的作用是彰顯自己語意上的豐富程度,以及表明「我們的文化等級相當」。而這當然是一種斷章取義的結果,而馬英九此舉,我認為可視為一種符合古典語境、不符合現代要求的斷章取義。
當然,在知人論世與文本細讀的框架下,要怎麼解讀王昌齡的詩作就是個人的理解。但就馬英九此一舉動來看,我認為他的「斷章取義」是符合古典的脈絡。馬英九對於中國古典文學的學習與深度,有一定的水準,因此這樣子的解讀他的行為,雖不中亦不遠矣。

那麼發生了什麼事

如果馬英九的引用是符合引《詩》的傳統,他的斷章取義也是有意識下的行為,那麼為何他還會遭受嘲諷?我想可以歸結到以下兩個原因:

對古典文學的鄙夷

近年來,在本土意識以及個人過往學習經驗受到重視的現在,許多人在回顧中學時期學習國文的慘痛經驗,以及「土地」與「古典」斷裂的隔閡感,提出攻訐、嘲諷、貶低等負面的評價。誠然,那些屬於「中國古典」文學的內容,本就與這塊土地上的經驗扞格,因此這樣的批評似乎貼切肯紊。可就臺灣文學的脈絡來看,現今躍上檯面的是日治時期之後的新文學,而在那時流竄於文人之間的漢詩,甚至是明、清時的古典詩詞,所得到的關注也只寥寥幾眼。或許是作品數量不多與品質不佳,也或許是相較於新文學,解讀古典文學的門檻較高,但就我的觀察而言,我認為這或許是來自論者限於過往經驗,對於古典所採取的態度。

對本土意識的高舉

在抱持著對古典文學不佳的印象下,自然轉向用現代的語言寫現代經驗的現代文學。本土意識我認為應該與古典脈絡不相衝突,甚至古典當中的語彙、經驗可以作為現代的養分。可臺灣是一個這麼微妙的存在,臺灣文化中自然有很大一部分的中國古典文學,可在本土意識的催化下,「文化中國」與「政治中國」混為一談,提到臺灣意識不能夠摻有中國意識,否則不夠純正。

結語

對於馬英九的作法,我想是因為眾人對引《詩》的傳統不熟稔,又或者是打從心底的覺得這種古典的作法很迂腐、不符合臺灣價值。我的用意絕非替馬英九抱屈。自然,或許他懷有「眾人皆醉我獨醒」的使命感,認為在古典文學式微的時候,我應該站出來維護傳統。但若是這樣,反倒適得其反了。
這篇文字代表我對此事有話想說,但說不清楚卻也代表著我對這件事的想法很幼稚,無法精準表達,可就是覺得有那麼點我應該為古典發點聲,即便不那麼合時宜。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此刻的她是針、老客人是線,將他們的情份織就成一張網;觀眾眼淚是這張網上的珍珠,除了點綴,也被好好的接住了。 臺灣女性的形象微縮在阿蕊身上,之後被投影到了電影院中的每個人身上。
關照他人的感受,是件基礎但極為重要的事。
在踏入職場之前,周遭的前輩們都如此諄諄教誨著: 工作最難的,不是工作內容本身,而是跟同事、上司、下屬、不同部門間的人際關係。 一直以來,我是個耳根子偏硬的人,頗有自己的想法;但我同時又是個注重禮節的人,對於長輩的教誨,不會當面質疑或否定,而是左耳進右耳出。
一個疑惑的開端 如果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培育對社會有用、能解決問題、具有跨領域綜整能力人才為第一要務,有效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創造高教價值,讓學生有所感受『被社會需要』並樂於學習。」(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那麼她前一階段的高級中等教育呢?
一邊惡補相關知識的同時,一邊看著周遭的高中生,腦袋跑出的是多數高中生對此事漠然的態度,再加上108課綱總一直讓我有「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的感受,而最近也一直聽到「某某國家也是十八歲就有完整公民權」等。 這些種種交雜在一起,讓我現階段不支持十八歲公民權。
總的來說,想看張孝全可以進場看大螢幕,畢竟國民老公放大來看還是很優質,剩下的可以等Netflix,到時候還可以快轉。
此刻的她是針、老客人是線,將他們的情份織就成一張網;觀眾眼淚是這張網上的珍珠,除了點綴,也被好好的接住了。 臺灣女性的形象微縮在阿蕊身上,之後被投影到了電影院中的每個人身上。
關照他人的感受,是件基礎但極為重要的事。
在踏入職場之前,周遭的前輩們都如此諄諄教誨著: 工作最難的,不是工作內容本身,而是跟同事、上司、下屬、不同部門間的人際關係。 一直以來,我是個耳根子偏硬的人,頗有自己的想法;但我同時又是個注重禮節的人,對於長輩的教誨,不會當面質疑或否定,而是左耳進右耳出。
一個疑惑的開端 如果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培育對社會有用、能解決問題、具有跨領域綜整能力人才為第一要務,有效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創造高教價值,讓學生有所感受『被社會需要』並樂於學習。」(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那麼她前一階段的高級中等教育呢?
一邊惡補相關知識的同時,一邊看著周遭的高中生,腦袋跑出的是多數高中生對此事漠然的態度,再加上108課綱總一直讓我有「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的感受,而最近也一直聽到「某某國家也是十八歲就有完整公民權」等。 這些種種交雜在一起,讓我現階段不支持十八歲公民權。
總的來說,想看張孝全可以進場看大螢幕,畢竟國民老公放大來看還是很優質,剩下的可以等Netflix,到時候還可以快轉。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未來沒有穩定的工作,只有穩定的人。沒有人能準確預測未來哪些工作會消失、被AI取代。過去十年來最熱門的職業當數「軟體工程師」了,人人都嚮往去到矽谷科技公司,所以過去一年多來矽谷裁員潮令人不勝唏噓。 我可以預見的是,未來潮流會更迭的更頻繁、快速,與其追隨潮流,再被新的潮流淹沒,不如培養創業家精神。
Thumbnail
今天邊運動邊聽這集 podcast,做一下重點整理,紀錄喜歡的句子跟觀念。 學習四步驟:學 ➡️ 說 ➡寫 ➡️ 畫
Thumbnail
新年一年開始,我們訂下豐富目標,但為何許多成為未完成項目?原因可能在於忽略將行動轉為習慣。我在閱讀「背後操控行為決定,你卻不知道的慣性思維」深入探討「事後諸葛」現象,揭示過度仰賴過去經驗的盲點。也透過「厭惡剝奪效應」,探討損失恐懼如何影響個人和企業決策,現在就來一起談談我閱讀後的3項收穫吧!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金融巨鱷索羅斯的思維,希望你我都能透過他的思想,完善自己的投資方式。
Thumbnail
看到一篇新聞「台中一中大學分發放榜 高分關鍵:遠離3C」,筆者真心覺得學弟很厲害,在這個時代竟然有辦法遠離手機,就連最近的筆者開完庭也是忍不住打手遊放鬆一下...
Thumbnail
生活中所有的(大小)改變,都源自於行動力。唯有用心將想改變處,融入日常生活中,才能親身體驗,原來改變生活中的小習慣們,的確有助於我們邁向自己想過的生活路途。
Thumbnail
每個人都會有迷航或迷惘時,多年前閱讀《生命不斷對你訴說的是……:歐普拉覺醒的勇氣》(The Wisdom of Sundays:Life-Changing Insights and Inspirational Conversations)這本書,幫助我找回自己的靈魂,掌握不囚於困境或不困於己心之鑰。
Thumbnail
最近遇到一些說起來沒啥但實際上卻又亂我之心多煩憂的事,我知道人生不如意十常八九但又覺得為什麼我就會遇到這些渾事,每當這時我就會想起電影同學麥娜絲(Classmates Minus)裡的那句名言: 我做任何事都很認真,但任何事情都不如意。
①インターネット上には、自分の本当の名前を出さないで意見や情報を載せることができます。そこにはよい面がある一方で、問題が起きることもあります。 インターネット上に自分の本当の名前を出さないで意見や情報を載せることの利点と問題点を説明し、あなたの意見を書いてください。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未來沒有穩定的工作,只有穩定的人。沒有人能準確預測未來哪些工作會消失、被AI取代。過去十年來最熱門的職業當數「軟體工程師」了,人人都嚮往去到矽谷科技公司,所以過去一年多來矽谷裁員潮令人不勝唏噓。 我可以預見的是,未來潮流會更迭的更頻繁、快速,與其追隨潮流,再被新的潮流淹沒,不如培養創業家精神。
Thumbnail
今天邊運動邊聽這集 podcast,做一下重點整理,紀錄喜歡的句子跟觀念。 學習四步驟:學 ➡️ 說 ➡寫 ➡️ 畫
Thumbnail
新年一年開始,我們訂下豐富目標,但為何許多成為未完成項目?原因可能在於忽略將行動轉為習慣。我在閱讀「背後操控行為決定,你卻不知道的慣性思維」深入探討「事後諸葛」現象,揭示過度仰賴過去經驗的盲點。也透過「厭惡剝奪效應」,探討損失恐懼如何影響個人和企業決策,現在就來一起談談我閱讀後的3項收穫吧!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金融巨鱷索羅斯的思維,希望你我都能透過他的思想,完善自己的投資方式。
Thumbnail
看到一篇新聞「台中一中大學分發放榜 高分關鍵:遠離3C」,筆者真心覺得學弟很厲害,在這個時代竟然有辦法遠離手機,就連最近的筆者開完庭也是忍不住打手遊放鬆一下...
Thumbnail
生活中所有的(大小)改變,都源自於行動力。唯有用心將想改變處,融入日常生活中,才能親身體驗,原來改變生活中的小習慣們,的確有助於我們邁向自己想過的生活路途。
Thumbnail
每個人都會有迷航或迷惘時,多年前閱讀《生命不斷對你訴說的是……:歐普拉覺醒的勇氣》(The Wisdom of Sundays:Life-Changing Insights and Inspirational Conversations)這本書,幫助我找回自己的靈魂,掌握不囚於困境或不困於己心之鑰。
Thumbnail
最近遇到一些說起來沒啥但實際上卻又亂我之心多煩憂的事,我知道人生不如意十常八九但又覺得為什麼我就會遇到這些渾事,每當這時我就會想起電影同學麥娜絲(Classmates Minus)裡的那句名言: 我做任何事都很認真,但任何事情都不如意。
①インターネット上には、自分の本当の名前を出さないで意見や情報を載せることができます。そこにはよい面がある一方で、問題が起きることもあります。 インターネット上に自分の本当の名前を出さないで意見や情報を載せることの利点と問題点を説明し、あなたの意見を書いてくださ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