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不學詩,無以言」脈絡下的引詩思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前些日子,我的臉書牆上重現了朱學恆對於蔡英文「學問」的嘲諷:
兩位總統的字的風格果真截然不同
把這則故事重述一遍的是杜承哲醫師。他就這首詩的創作背景,說明馬英九所引「一片冰心在玉壺」不倫不類,扭曲了王昌齡的原意。
身為國文老師,看到「局外人」對於古典文學願意進行討論,自然感到開心(雖他的目的只是要嘲諷一番),但其中有一點我並不認同。杜醫師在文章的結尾提到「我倒是覺得,不要繼續讓孩子這樣不求甚解,能體會創作者的情境與內涵,才是讓孩子讀書的目的。」這句話大致是對的,我相當認同讀書應該要斤斤計較,不應該囫圇吞棗,但「體會創作者的情境與內涵」一說,那就是值得討論的一件事了:作品到底要不要去管作者到底怎麼想?

知人論世vs.文本細讀

傳統的國文教學當中,「知人論世」與「文本細讀」的兩大陣營都各有擁護者。知人論世派主張應該要貼緊作者的心境、時代背景、創作動機等外緣因素,在解讀的時候才不會張冠李戴,一意孤行。像是解讀陶淵明〈桃花源記〉的時候,就不能只看到文本當中創造出了一個桃花源的美好世界,需結合了東晉時期戰亂背景,才能看到文本更深刻的意義:避秦思想與「猛志逸四海」的儒家入世情懷。
而文本細讀派則主張應該就文本讀文本,文本的細節才是一切的基礎,所有作者有說的、沒說的,都在字裡行間中展現,讀者需要逐字逐句的尋索意義,把文本最大化、把作者最小化,讀者就像是偵探一樣,不斷帶給文本新的生命。例如在解讀〈髻〉的時候,不用去理會琦君的家庭背景:文中的父母不是親生父母,而是大伯與大伯母;也毋需確認作者寫這篇文章的時代對於妻妾的想法,只需就母親與姨娘互動的畫面、物件的描述、動作的聚焦等細節研讀。至於琦君是不是要維護母親、批判姨娘,還是呈現出她記憶中的家庭,那些都不在討論的範圍之中。
很明顯的,杜醫師走的是「知人論世」這一派,在引用他人的作品之前,讀者應該要極盡所能地了解作者要表達的情志與意圖,才不致「讀錯了作品」,失了作者的美意。
除了以上的方法之外,在「傳統」(對,就是傳統)的解讀當中,還有一種由《詩經》流傳下來、記錄於《左傳》中「引《詩》、賦《詩》」作為外交辭令的傳統。

「斷章取義」的引用

在《左傳》的紀錄中,引《詩》言志的場合屢見不鮮,而在這些語境當中,《詩》的作用是彰顯自己語意上的豐富程度,以及表明「我們的文化等級相當」。而這當然是一種斷章取義的結果,而馬英九此舉,我認為可視為一種符合古典語境、不符合現代要求的斷章取義。
當然,在知人論世與文本細讀的框架下,要怎麼解讀王昌齡的詩作就是個人的理解。但就馬英九此一舉動來看,我認為他的「斷章取義」是符合古典的脈絡。馬英九對於中國古典文學的學習與深度,有一定的水準,因此這樣子的解讀他的行為,雖不中亦不遠矣。

那麼發生了什麼事

如果馬英九的引用是符合引《詩》的傳統,他的斷章取義也是有意識下的行為,那麼為何他還會遭受嘲諷?我想可以歸結到以下兩個原因:

對古典文學的鄙夷

近年來,在本土意識以及個人過往學習經驗受到重視的現在,許多人在回顧中學時期學習國文的慘痛經驗,以及「土地」與「古典」斷裂的隔閡感,提出攻訐、嘲諷、貶低等負面的評價。誠然,那些屬於「中國古典」文學的內容,本就與這塊土地上的經驗扞格,因此這樣的批評似乎貼切肯紊。可就臺灣文學的脈絡來看,現今躍上檯面的是日治時期之後的新文學,而在那時流竄於文人之間的漢詩,甚至是明、清時的古典詩詞,所得到的關注也只寥寥幾眼。或許是作品數量不多與品質不佳,也或許是相較於新文學,解讀古典文學的門檻較高,但就我的觀察而言,我認為這或許是來自論者限於過往經驗,對於古典所採取的態度。

對本土意識的高舉

在抱持著對古典文學不佳的印象下,自然轉向用現代的語言寫現代經驗的現代文學。本土意識我認為應該與古典脈絡不相衝突,甚至古典當中的語彙、經驗可以作為現代的養分。可臺灣是一個這麼微妙的存在,臺灣文化中自然有很大一部分的中國古典文學,可在本土意識的催化下,「文化中國」與「政治中國」混為一談,提到臺灣意識不能夠摻有中國意識,否則不夠純正。

結語

對於馬英九的作法,我想是因為眾人對引《詩》的傳統不熟稔,又或者是打從心底的覺得這種古典的作法很迂腐、不符合臺灣價值。我的用意絕非替馬英九抱屈。自然,或許他懷有「眾人皆醉我獨醒」的使命感,認為在古典文學式微的時候,我應該站出來維護傳統。但若是這樣,反倒適得其反了。
這篇文字代表我對此事有話想說,但說不清楚卻也代表著我對這件事的想法很幼稚,無法精準表達,可就是覺得有那麼點我應該為古典發點聲,即便不那麼合時宜。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此刻的她是針、老客人是線,將他們的情份織就成一張網;觀眾眼淚是這張網上的珍珠,除了點綴,也被好好的接住了。 臺灣女性的形象微縮在阿蕊身上,之後被投影到了電影院中的每個人身上。
關照他人的感受,是件基礎但極為重要的事。
在踏入職場之前,周遭的前輩們都如此諄諄教誨著: 工作最難的,不是工作內容本身,而是跟同事、上司、下屬、不同部門間的人際關係。 一直以來,我是個耳根子偏硬的人,頗有自己的想法;但我同時又是個注重禮節的人,對於長輩的教誨,不會當面質疑或否定,而是左耳進右耳出。
一個疑惑的開端 如果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培育對社會有用、能解決問題、具有跨領域綜整能力人才為第一要務,有效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創造高教價值,讓學生有所感受『被社會需要』並樂於學習。」(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那麼她前一階段的高級中等教育呢?
一邊惡補相關知識的同時,一邊看著周遭的高中生,腦袋跑出的是多數高中生對此事漠然的態度,再加上108課綱總一直讓我有「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的感受,而最近也一直聽到「某某國家也是十八歲就有完整公民權」等。 這些種種交雜在一起,讓我現階段不支持十八歲公民權。
總的來說,想看張孝全可以進場看大螢幕,畢竟國民老公放大來看還是很優質,剩下的可以等Netflix,到時候還可以快轉。
此刻的她是針、老客人是線,將他們的情份織就成一張網;觀眾眼淚是這張網上的珍珠,除了點綴,也被好好的接住了。 臺灣女性的形象微縮在阿蕊身上,之後被投影到了電影院中的每個人身上。
關照他人的感受,是件基礎但極為重要的事。
在踏入職場之前,周遭的前輩們都如此諄諄教誨著: 工作最難的,不是工作內容本身,而是跟同事、上司、下屬、不同部門間的人際關係。 一直以來,我是個耳根子偏硬的人,頗有自己的想法;但我同時又是個注重禮節的人,對於長輩的教誨,不會當面質疑或否定,而是左耳進右耳出。
一個疑惑的開端 如果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培育對社會有用、能解決問題、具有跨領域綜整能力人才為第一要務,有效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創造高教價值,讓學生有所感受『被社會需要』並樂於學習。」(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那麼她前一階段的高級中等教育呢?
一邊惡補相關知識的同時,一邊看著周遭的高中生,腦袋跑出的是多數高中生對此事漠然的態度,再加上108課綱總一直讓我有「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的感受,而最近也一直聽到「某某國家也是十八歲就有完整公民權」等。 這些種種交雜在一起,讓我現階段不支持十八歲公民權。
總的來說,想看張孝全可以進場看大螢幕,畢竟國民老公放大來看還是很優質,剩下的可以等Netflix,到時候還可以快轉。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關一位研究員搜索山洞多年始終遍尋不著,直到有天黃昏,他扶著石壁慢慢往前,摸著摸著發覺不對勁,這凹凸不平滑的手感,是個「四」字。「有字啊!」......因為有字便有記錄,有紀錄就有歷史與故事,在漫長的一生中,當你終於摸到了先祖的證明、歷史的證明,那會是多麼的感動,就像摸到甲骨文而興奮的沈愷一樣。
Thumbnail
國文老師批評臺灣108課綱刪減文言文的比重,本集許律師將從課綱爭議檢視教育與法律的關係,並從歷史的角度談臺灣課綱的沿革。討論課綱調整是純粹政治問題還是涉及法律問題,並探討課程綱要的發展及對教育問題的全面性考察。
Thumbnail
陳生:天心,有個文哲所座談會:「經學史學化的反省與開展」。 天心:有興趣,聽范XX講空話反省反省。范就是文哲所裡大力主張經學不應該史學化的人,但是她自己研究出土文獻為主,美其名古文經。
Thumbnail
陳生:天心,你看:劉怡君的《援經入律——《唐律疏議》立法樞軸與詮釋進路》,這就是我上次和你說的經學具體運用的研究之一。
Thumbnail
陳生:歷史系的人就是笑我們在做讀書心得,他們說我們就是翻譯,寫一下說什麼罷了。
Thumbnail
陳生:孫(教授)在本週和我們說某個老師(陳研究員)說中央沒有做經學的。孫不認同,陳堅持。陳認為思想非經學。感覺陳把清學當經學。
Thumbnail
  本文打算以當代的視角,簡介王昌齡《長信秋詞五首》絕句,看王昌齡如何化身為班婕妤,代言她的怨情,如何將她的委屈虛擬再現,提升「宮怨詩」的藝術境界,並如何在有限的字句中,展現深度的美感。
Thumbnail
出塞二首·其一 唐代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這兩句詩是杜甫詩歌中具有代表性的名句,展現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思想情懷。詩人以秦漢盛世為背景,對比現世的戰亂紛爭,抒發了對和平的渴望和對強大領導者的期盼。詩中所蘊含的家國情懷和愛國主義精神,至今仍具有強
Thumbnail
回歸質樸,老詩詞與新創作會有什麼火花?請看這裡。 雜詩三首·其二 唐代王維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這詩表達了詩人對故鄉的思念之情。他久居異鄉,突然遇見一位來自故鄉的朋友,心中自然充滿了對故鄉的關切。他急切地想知道故鄉的近況,於是便問道:“你從故鄉來,應該知道故鄉
「哇,原來是喜歡論語的朋友呀。你知道『齊景公問政』嗎?」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關一位研究員搜索山洞多年始終遍尋不著,直到有天黃昏,他扶著石壁慢慢往前,摸著摸著發覺不對勁,這凹凸不平滑的手感,是個「四」字。「有字啊!」......因為有字便有記錄,有紀錄就有歷史與故事,在漫長的一生中,當你終於摸到了先祖的證明、歷史的證明,那會是多麼的感動,就像摸到甲骨文而興奮的沈愷一樣。
Thumbnail
國文老師批評臺灣108課綱刪減文言文的比重,本集許律師將從課綱爭議檢視教育與法律的關係,並從歷史的角度談臺灣課綱的沿革。討論課綱調整是純粹政治問題還是涉及法律問題,並探討課程綱要的發展及對教育問題的全面性考察。
Thumbnail
陳生:天心,有個文哲所座談會:「經學史學化的反省與開展」。 天心:有興趣,聽范XX講空話反省反省。范就是文哲所裡大力主張經學不應該史學化的人,但是她自己研究出土文獻為主,美其名古文經。
Thumbnail
陳生:天心,你看:劉怡君的《援經入律——《唐律疏議》立法樞軸與詮釋進路》,這就是我上次和你說的經學具體運用的研究之一。
Thumbnail
陳生:歷史系的人就是笑我們在做讀書心得,他們說我們就是翻譯,寫一下說什麼罷了。
Thumbnail
陳生:孫(教授)在本週和我們說某個老師(陳研究員)說中央沒有做經學的。孫不認同,陳堅持。陳認為思想非經學。感覺陳把清學當經學。
Thumbnail
  本文打算以當代的視角,簡介王昌齡《長信秋詞五首》絕句,看王昌齡如何化身為班婕妤,代言她的怨情,如何將她的委屈虛擬再現,提升「宮怨詩」的藝術境界,並如何在有限的字句中,展現深度的美感。
Thumbnail
出塞二首·其一 唐代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這兩句詩是杜甫詩歌中具有代表性的名句,展現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思想情懷。詩人以秦漢盛世為背景,對比現世的戰亂紛爭,抒發了對和平的渴望和對強大領導者的期盼。詩中所蘊含的家國情懷和愛國主義精神,至今仍具有強
Thumbnail
回歸質樸,老詩詞與新創作會有什麼火花?請看這裡。 雜詩三首·其二 唐代王維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這詩表達了詩人對故鄉的思念之情。他久居異鄉,突然遇見一位來自故鄉的朋友,心中自然充滿了對故鄉的關切。他急切地想知道故鄉的近況,於是便問道:“你從故鄉來,應該知道故鄉
「哇,原來是喜歡論語的朋友呀。你知道『齊景公問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