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是個大圓,每個人都在圓中間,中文是其半徑,
半徑有多長,圓才能畫多大,半徑一旦崩潰,便不成圓了。
---余光中
貳部曲:起向高樓撞曉鐘
2005年12月商周出版,收錄名家余秋雨、金盛華、王鼎鈞、白先勇、張曉風、陸以正、王財貴、林安梧、李素真、林黛嫚、余光中、南懷瑾、杜忠誥、黃碧端、樸月、劉墉、洪蘭、徐國能之作。
参部曲:鐵肩擔道義
2007年5月商周出版,收錄名家余秋雨、王鼎鈞、洪蘭、傅佩榮、梁桂珍、馬英九、李素真、簡媜、公孫策、焦元溥、南懷瑾、孫震、邱秀芷、張曉風、曾志朗、沈謙、劉墉、王財貴大作。
這是冷門書,在圖書館一找就借到了,沒人跟我搶。花了一週時間讀完,有歡喜、有難過。
如獲至寶的感覺令我欣喜,美好文化無法傳承又令我憂心。
年少時就很喜歡張曉風、簡媜的作品,劉墉、洪蘭的文章也看了不少,優美的文字與合乎生活經驗的散文,除了讓身心輕盈也吸收前輩的經驗智慧,就像大力水手卜派吃了菠菜罐頭一樣。
其實,我是比較喜歡淺白軟性的文字,說理論述類的,得花上很長很長的時間才看的完,久了也就幾乎不碰了。就業後因為工作需求,看的也多半跟商業財經有關,理性思路越來越清晰,那些悲春傷秋的文學早丟到牆角去,也不覺有什麼不好。直到人生路上跌跌撞撞後,發現從前囫圇吞棗應付考試的論孟思想、古文經要,在環境沒有改變下,竟為我闢出另番天地來(所謂心改境改是也)。
好的老師的確是重要的,學習路上有人諄諄引導,有怎樣的好處不須我說。讀畢二十堂國文課名家國文課三本書,彷彿上了許多啟蒙課,雖未曾與明師蒙面,卻已因書結緣。我會在先生們的帶領下,一窺中華文化殿堂之美,將來,也帶著晴晴顏顏結伴同行。
此三本書可以成為進修國文之入門階,衍伸到各名家著作,讀余光中文章猶如學作文,聽南懷瑾談歷史人生、劉墉教我們寫文說話準則--掌握 "人地事時物" 重點 、還有其他先生給的私房書單:論語、孟子、老子、莊子、唐詩、四書、易經、詩經......。
把經史子集列入自己的書單吧, 那怕一本都好,陪著孩子讀的弟子規、三字經也行。經典雖似高不可攀,其實,距離你我並不遠。...經典不是死板的教條,它是一種隨機的指點,經典不是拿來壓迫人的,而是人人心靈自我開啟向上一機的參照範本。離開經典,即是阻絕了心靈通向智慧的管道。經典之作不僅構成民族精神之傳統,而且提供給全人類心靈以無限之啟發。(王財貴)
韓國人主張孔子、李時珍、屈原、朱元璋等人是韓國人,外人都知道中華文化的可貴,難道我們不知道嗎?
補充新聞~
不重國文 孔子不如讓給韓國
更新日期:2010/05/05 00:07 呂淑姮
【記者呂淑姮台北報導】搶救國文教育聯盟4日召開記者會,聯盟成員同聲譴責,教改多年來將國文教育「去精存蕪」,以各種冠冕堂皇的理由實施台灣版的「文化小革命」。
日韓更重論語
聯盟副召集人張曉風從生活經驗談起。她說,有次家人看韓劇,劇中懷孕的媳婦正在念《論語》給寶寶聽,讓孩子從胎教就接觸經典。張曉風說,這雖然只是短短的一幕,但是日本、韓國,對《論語》的重視是超出我們想像的。
「韓國人說『孔子是韓國人』的時候引起輿論反擊,但反過來想,台灣有重視過《論語》或者國文嗎?」張曉風苦笑,如果教育部再不正視國文課時數減少的問題,學生再不念古文,乾脆讓孔子去當韓國人算了。
媒體錯用中文
張曉風也點名編劇和新聞媒體,她認為,媒體是學生在課堂之外最常接觸的媒介,也是中文運用的示範,但新聞媒體錯字不少:「每個小時都可以看到。」誤用也很多,例如「無時無刻在想你」其實應是「無時無刻不在想你」才正確。
張曉風說,企業主總愛問應徵者英文能力的高低,決定是否錄用,她建議可以換成「中文程度好不好」這個條件,她笑說,中文程度好、溝通能力佳,才是優秀員工應該具備的素質。
中山女中老師李素真說,聯盟連續6年開記者會,年年都要求教育部重視國文課時數問題,如今國小國語課從每周10節降為5節,國中國文課總課時數減少1/3、高中每周從6節減為4節。時數越少、學生程度越糟,只有靠少數重視國文的家長私下為孩子補強。
李素真比較兩岸國語文課程:「中國的高中生在畢業時,已經能背180首詩、詞、曲,40篇古文;台灣的學生能背多少?不知道。」她說,國語文是百科之母,台灣卻反其道而行,讓其它科目和國語文並重,導致有些學生連數學題目的語文描述都看不懂。
斬斷文化根本
東吳大學物理系教授劉源俊每年教大一學生,覺得學生中文程度越來越差,看不懂考卷的人反倒是老師:「我還要去問學生,他的答案到底在寫些什麼。」
他批評台灣教改讓學子不知不覺歷經了「文化小革命」,自己斬斷文化的根本,還沾沾自喜。學生上課不看課本,回家都看參考書,「為了參加考試而讀的書。」
劉源俊說,早期中國的大學教授會組團來台,他們認為台灣是有文化素養的地方,但現在台灣學生的程度已被人看不起。他更批評北縣的英語活化課程:「簡直是太沒知識的縣長,沒道理的政策!國語文教育才是一切教育的基礎。」劉源俊認為,國文沒學好,學外國語文只會兩頭落空。
聯盟共同發起人、知名專欄作家公孫策說,台灣的優勢應是中文才對,教改卻讓優美豐厚的中文底蘊變得七零八落,削弱競爭力,其他科目也沒有變強,他說:「把孩子越教越笨的教育政策是種罪惡。」
搶救國文教育聯盟呼籲,教育部應將中國文化基本教材《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列為必修科目,國文課時數應增加或恢復到原有時數,別讓台灣的高中生國文程度,輸給中國的國中生甚至小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