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放鬆》

更新 發佈閱讀 1 分鐘

追蹤胡展誥心理諮商師的貼文和作品應該超過一年了。最近的新書《刻意放鬆》,顧名思義,談的是放鬆這件事。

放鬆其實在生活中並非慣性,有時需要放鬆時,卻擔心自己過於鬆懈,最後造成自己太過緊繃。因此,書中作者提出了對於「放鬆」這件事的定義:平靜。接納、接住任何情緒感受。這也是書中花了很多篇幅談的「覺察」(相信對於接觸過薩提爾心理學的讀者並不陌生)。

這本書談了自我覺察及正向思考等算不陌生的主題。但對於一些句子,還是有了共鳴,覺得頗有力量。

#關於正向思考

正向思考指的是「拓展觀點,以更寬宏的視野看見本來就存在的正向因子。」

「你所經歷的傷痛,沒有誰有權力要往好處想;但同樣的,假如你不願放下,也沒有人能夠幫得了你。」(但是放下,並非指要忽視與逃避,而是覺察後的接納與調整。)

「我們的價值,不全然取決於我們的表現結果,還包括自己一直以來的努力、堅持、勇氣、善意。」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彼得生活歷險記的沙龍
0會員
2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現代人的生活繁忙,我們就像是拼命地在滾輪上奔馳的倉鼠一樣,陷入無止盡的忙碌循環之中。而這本書,正好可以陪伴這樣的你我,提醒我們好好地按下暫停鍵,仔細地去聆聽自己內心的聲音,透過有意識地練習放鬆,找回內在的平靜。
Thumbnail
現代人的生活繁忙,我們就像是拼命地在滾輪上奔馳的倉鼠一樣,陷入無止盡的忙碌循環之中。而這本書,正好可以陪伴這樣的你我,提醒我們好好地按下暫停鍵,仔細地去聆聽自己內心的聲音,透過有意識地練習放鬆,找回內在的平靜。
Thumbnail
從丰先生半推半強迫的幫我預約了心理諮商以後,我開始了解自己的某些行為,看似沒有
Thumbnail
從丰先生半推半強迫的幫我預約了心理諮商以後,我開始了解自己的某些行為,看似沒有
Thumbnail
刻意放鬆丨胡展誥 ✏️出版社:遠流出版 ✏️出版日期:2023 / 03 / 31 ✏️類別:自我成長 那些我一直以為很難教的大人, 原來只是一群累壞了的大孩子…
Thumbnail
刻意放鬆丨胡展誥 ✏️出版社:遠流出版 ✏️出版日期:2023 / 03 / 31 ✏️類別:自我成長 那些我一直以為很難教的大人, 原來只是一群累壞了的大孩子…
Thumbnail
主題:刻意放鬆新書分享會 講者:胡展誥 老師 很多時候我們過勞時, 我們不知道已經過勞, 如何判斷呢? 1.封閉自己 2.無法學習新東西 3.不耐煩、不想聽 我們都需要學習兩種事情: 1.覺察身心狀態與需求 2.有意識地選擇合適的放鬆策略 並且看見當下需要的是什麼? 放鬆是由內而外的, 並且是能夠
Thumbnail
主題:刻意放鬆新書分享會 講者:胡展誥 老師 很多時候我們過勞時, 我們不知道已經過勞, 如何判斷呢? 1.封閉自己 2.無法學習新東西 3.不耐煩、不想聽 我們都需要學習兩種事情: 1.覺察身心狀態與需求 2.有意識地選擇合適的放鬆策略 並且看見當下需要的是什麼? 放鬆是由內而外的, 並且是能夠
Thumbnail
追蹤胡展誥心理諮商師的貼文和作品應該超過一年了。最近的新書《刻意放鬆》,顧名思義,談的是放鬆這件事。
Thumbnail
追蹤胡展誥心理諮商師的貼文和作品應該超過一年了。最近的新書《刻意放鬆》,顧名思義,談的是放鬆這件事。
Thumbnail
這本其實不厚,不到兩百頁,只是我慢慢地看,也不是天天看,所以直到今天才完讀。 就我自己看完的感覺,它融合了正念和《當下的力量》的概念,以及部分心理學,讓我覺得最大的亮點,是「我們不用『修復』內在那些所謂的負面情緒」。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翻翻看,每章結尾都有作者寫的一首詩,有些還挺令人深思的。
Thumbnail
這本其實不厚,不到兩百頁,只是我慢慢地看,也不是天天看,所以直到今天才完讀。 就我自己看完的感覺,它融合了正念和《當下的力量》的概念,以及部分心理學,讓我覺得最大的亮點,是「我們不用『修復』內在那些所謂的負面情緒」。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翻翻看,每章結尾都有作者寫的一首詩,有些還挺令人深思的。
Thumbnail
在刺激與反應的中間, 存在三個重要的角色: 壓抑, 宣洩和接納 順著書本的引導, 慢慢地從認識壓抑到除了這種方式之外, 可以有不同的選擇, 例如: 接納, 一種使用價值觀當作基礎的處理方式
Thumbnail
在刺激與反應的中間, 存在三個重要的角色: 壓抑, 宣洩和接納 順著書本的引導, 慢慢地從認識壓抑到除了這種方式之外, 可以有不同的選擇, 例如: 接納, 一種使用價值觀當作基礎的處理方式
Thumbnail
當你改變看待事物的方式,你看待的事物就會發生改變。 我一直都很喜歡身心靈相關書籍,覺得就像音樂、畫作一樣;身心靈對情緒的不同的詮釋,就像藝術一樣,陶冶我們的性情,找到個人可以接受的說明與解釋,就像戴上不同特色的眼鏡看世界。 如果你內心沒
Thumbnail
當你改變看待事物的方式,你看待的事物就會發生改變。 我一直都很喜歡身心靈相關書籍,覺得就像音樂、畫作一樣;身心靈對情緒的不同的詮釋,就像藝術一樣,陶冶我們的性情,找到個人可以接受的說明與解釋,就像戴上不同特色的眼鏡看世界。 如果你內心沒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