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40】效率太高反而被更多工作懲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過去是能者多勞,現在則是「能者過勞」?其實工作效率高,反而更有機會幫自己多留白、獲得充電空間。
曾聽過幾位分別在學術界和產業界闖蕩的資深前輩們,曾在一些場合和才剛出社會的我分享:「我們熱愛工作很好,全力追夢也很棒,但不需要太拼,記得把時間給自己和家人朋友。」
每位都可以說是在自己領域的高手、領導者,不過在達到許多同行都稱羨的成就後,都講了類似的話。
慢慢來,比較快。
在資方眼裡,如果你在短時間內能產出更多有效的成果,表示你比別人好用。不過從工作者的角度來看,適度示弱刻意聚焦,可以讓自己走得更遠更穩。長期來說,這也能帶給公司團隊更大成果效益,如果他們能懂得長期佈局、珍惜人才的底層邏輯的話。
Less is more.

關於適度示弱

這裡不是鼓勵大家從此就開始偷懶、兩手一攤擺爛,成為薪水小偷,而是用時間成本的角度來看,如果你有能力在越短的時間內完成更多事情,表示你的單位價值比其他人更高。
這也不代表你要把每分每秒都燃燒殆盡,而是增加自己能喘口氣、刻意留白的時間來回血、來充電,讓下一次的衝刺效果更好,進入良性循環。
只是記得提醒自己,每個人每天就 24 小時 (或 1440 分鐘),能注意力又被各種資訊訊息、活動任務切割得支離破碎,讓能全神貫注的黃金時間又更短了。
我們也是人,每天做牛做馬、燃燒殆盡後才方休,長期下來其實對自己、對團隊有時候不見得是好事。
就像動畫「鬼滅之刃」裡的主角群和人類中戰鬥力最強的「柱級」劍士,當開啟臉上的斑紋印記時,短時間內能大幅提升能力和戰力,所向披靡。但根據漫畫設定,開啟斑紋的劍士通常活不過 25 歲,簡單來說就是向自己的未來借命。
雖然只是漫畫中也許是誇飾了些,但某程度來說也很寫實。

關於刻意聚焦

把時間填滿滿,讓自己整天忙忙碌碌其實比較容易,要讓自己氣定神閒、從容不迫地把事情一件一件專注解決反而難得多。
現代社會的人太容易分心、太想一次做很多事情、太想短時間內完成太多目標。
試試一個方法:一次專注一件事情 (do one thing at a time),一天完成一個目標 (achieve an objective in one single day)。
一開始練習時,每天早上 (或前一天晚上) 先寫下 3 件今天 (明天) 要達成的事情,整天最大的目標就是完成這 3 件事情。如果有突發事件或發現設定選擇有誤,讓自己最多只能替換 1 件,以後就會越定越準。
這會讓自己有預期的身心準備、更有目標感、刻意讓自己的心力時間聚焦在特定事情上,聚精會神地完成設定的小目標,每天得到小成就感,再逐步往更有挑戰、更複雜的目標前進。
如果已經駕輕就熟,就可以試試看設定你每天的 one thing。問題來了,那該要如何決定這一件事情呢?
什麼事情你做了會讓其他事情變得簡單或是變得不必要?(What's the one thing you can do, such that by doing it, everything else will be easier or unnecessary?)
《The One Thing》by Gary Keller
那就是它了!
適度示弱 + 刻意聚焦,讓自己試試一個禮拜,看會有什麼心得感受 : )

---
如果你正面對職場事業上的挑戰困難,歡迎追蹤、寫信給我,或直接預約免費諮詢會議,看看是否能協助到現在的你 : )

vocus / Facebook / shawnsunlin@gmail.com / 預約諮詢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Work smarter and live life your way!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整體來說,BD、Sales、Marketing 團隊都是為了推銷產品/服務/解決方案這個大方向而努力,不過工作方法和具體目標則有不同的聚焦點。BD 尋找機會和建立關係,Sales 推銷產品和爭取訂單,Marketing 制定和執行推廣計劃。
一個隨時可以開始的簡單方法,讓我們快速找到自己的優勢能力或特質 → 雙軸定位法
心態影響了選擇,選擇左右了行動,行動產生了結果,結果又回過頭來強化了心態
其實小公司的優點特色,常常剛好是大公司常見的難題。反過來說,大公司的優勢特點,恰好也經常是小公司的限制。 不論是大公司還是小公司,重要的是如何思考和規劃職場人生 😉
工作的本質,也許就是透過幫助他人,來獲取合理的報酬,並在過程中實現自我吧 : )
年資長了,我們也老了。但在這個時代,年資能幫我們換來多少飯吃呢?
整體來說,BD、Sales、Marketing 團隊都是為了推銷產品/服務/解決方案這個大方向而努力,不過工作方法和具體目標則有不同的聚焦點。BD 尋找機會和建立關係,Sales 推銷產品和爭取訂單,Marketing 制定和執行推廣計劃。
一個隨時可以開始的簡單方法,讓我們快速找到自己的優勢能力或特質 → 雙軸定位法
心態影響了選擇,選擇左右了行動,行動產生了結果,結果又回過頭來強化了心態
其實小公司的優點特色,常常剛好是大公司常見的難題。反過來說,大公司的優勢特點,恰好也經常是小公司的限制。 不論是大公司還是小公司,重要的是如何思考和規劃職場人生 😉
工作的本質,也許就是透過幫助他人,來獲取合理的報酬,並在過程中實現自我吧 : )
年資長了,我們也老了。但在這個時代,年資能幫我們換來多少飯吃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在現今快節奏的生活中,多工作業常被視為提高效率的方式。然而,大腦無法同時處理多個需要認知能力的任務,只能進行任務切換。研究顯示,多工反而使得每項任務的效率降低,因此,專注於單一任務可能更能提升生活和工作的效率,讓我們擺脫多工迷思吧!
Thumbnail
你還在想盡辦法,要在一天當中,擠出更多的時間工作嗎? 但親愛的,最高效的工作,並不是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工作填滿,而是把自己的狀態調整到最好,然後最高效的在兩個小時內,完成最關鍵的工作! 《每天最重要的2小時》的作者喬許.戴維斯博士認為,人類並不像機器,可以持續工作、不中斷休息片刻。並不是
Thumbnail
在這個快節奏的世界裡,我們都渴望能夠更高效地工作和生活。你是否曾經好奇過,為什麼有些人似乎總能事半功倍?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我最近採用的4個習慣,這些習慣不僅大幅提升了我的工作效率,還改善了我的生活質量。
Thumbnail
以下文章包含: (1)為什麼我們總是分心? (2)如何建立深度工作力的能力? (3)透過「生產力冥想」的練習找回專注力!
Thumbnail
大家好,今天想與大家分享一個重要主題:如何增加執行力。 會想分享主題是有些人問過我,覺得我好像做了很多事情,到底怎麼管理時間,到底怎麼那麼有執行力的,其實我是一個蠻懶的人,但也因為這樣我喜歡研究怎麼更有效完成事情,這樣才能做更多事情或是有時間偷個懶。
這篇文章適合那些希望提高工作效率的知識工作者, 通過間歇工作法, 你能有效利用時間, 保持高效狀態。 我將分享我每天完成300分鐘深度專注工作的秘密。 ▋步驟1 - 設定明確的目標 在開始50分鐘的深度工作之前, 我會先確定這50分鐘內的具體目標產出。
我應該要先試著模擬來規劃一天的工作生活,配合精力曲線塞進一天的135任務,並在工作到一定的時間點強迫讓自己休息跟伸展,人很容易一工作就停不下來,但這樣傷身消耗體力快,很可能就像老師在結論裡說的:「我們要讓自己能夠選擇提早退休,而不是不得不提早退休」
Thumbnail
你會不會覺得每天都被事情追的跑呢?《生時間》一書告訴我們時間管理其實很簡單, 就是專注在我們覺得有價值的事物上。方法很簡單,只要三個步驟: 「精華」「雷射」「反省」,人人都可以上手,讓你可以「每天生時間做一件有價值的事」。
Thumbnail
以前在訂定每周或每日的工作計畫,總是把項目排得滿滿當當。彷彿時間能夠被清楚地塊狀切割,但卻忽略了,每一項任務之間,還有轉換成本。 可能包含注意力的轉換需要的時間、精神收斂需要的能量,還有進入到不同工作情境的時刻,或許也需要不同的情緒狀態。 隨著年紀漸長,現在不太喜歡在一天之中處理太多事情或見到太
Thumbnail
每天生活都快節奏,如何提高工作效率成為了很多人關心的問題。這篇文章教你如何計畫每一天,為代辦事項安排輕重緩急,以及拒絕瞎忙,每天完成最優先事項。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在現今快節奏的生活中,多工作業常被視為提高效率的方式。然而,大腦無法同時處理多個需要認知能力的任務,只能進行任務切換。研究顯示,多工反而使得每項任務的效率降低,因此,專注於單一任務可能更能提升生活和工作的效率,讓我們擺脫多工迷思吧!
Thumbnail
你還在想盡辦法,要在一天當中,擠出更多的時間工作嗎? 但親愛的,最高效的工作,並不是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工作填滿,而是把自己的狀態調整到最好,然後最高效的在兩個小時內,完成最關鍵的工作! 《每天最重要的2小時》的作者喬許.戴維斯博士認為,人類並不像機器,可以持續工作、不中斷休息片刻。並不是
Thumbnail
在這個快節奏的世界裡,我們都渴望能夠更高效地工作和生活。你是否曾經好奇過,為什麼有些人似乎總能事半功倍?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我最近採用的4個習慣,這些習慣不僅大幅提升了我的工作效率,還改善了我的生活質量。
Thumbnail
以下文章包含: (1)為什麼我們總是分心? (2)如何建立深度工作力的能力? (3)透過「生產力冥想」的練習找回專注力!
Thumbnail
大家好,今天想與大家分享一個重要主題:如何增加執行力。 會想分享主題是有些人問過我,覺得我好像做了很多事情,到底怎麼管理時間,到底怎麼那麼有執行力的,其實我是一個蠻懶的人,但也因為這樣我喜歡研究怎麼更有效完成事情,這樣才能做更多事情或是有時間偷個懶。
這篇文章適合那些希望提高工作效率的知識工作者, 通過間歇工作法, 你能有效利用時間, 保持高效狀態。 我將分享我每天完成300分鐘深度專注工作的秘密。 ▋步驟1 - 設定明確的目標 在開始50分鐘的深度工作之前, 我會先確定這50分鐘內的具體目標產出。
我應該要先試著模擬來規劃一天的工作生活,配合精力曲線塞進一天的135任務,並在工作到一定的時間點強迫讓自己休息跟伸展,人很容易一工作就停不下來,但這樣傷身消耗體力快,很可能就像老師在結論裡說的:「我們要讓自己能夠選擇提早退休,而不是不得不提早退休」
Thumbnail
你會不會覺得每天都被事情追的跑呢?《生時間》一書告訴我們時間管理其實很簡單, 就是專注在我們覺得有價值的事物上。方法很簡單,只要三個步驟: 「精華」「雷射」「反省」,人人都可以上手,讓你可以「每天生時間做一件有價值的事」。
Thumbnail
以前在訂定每周或每日的工作計畫,總是把項目排得滿滿當當。彷彿時間能夠被清楚地塊狀切割,但卻忽略了,每一項任務之間,還有轉換成本。 可能包含注意力的轉換需要的時間、精神收斂需要的能量,還有進入到不同工作情境的時刻,或許也需要不同的情緒狀態。 隨著年紀漸長,現在不太喜歡在一天之中處理太多事情或見到太
Thumbnail
每天生活都快節奏,如何提高工作效率成為了很多人關心的問題。這篇文章教你如何計畫每一天,為代辦事項安排輕重緩急,以及拒絕瞎忙,每天完成最優先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