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因為之前房間有租給一位女教授,幫忙介紹了一位條件很好的對象,也因此結婚了,後來去了其他縣市生活,沒想到10幾年後離婚了~最近又回到我們家短暫住了兩個月,因為生病請了一位外傭,媽媽也因此得到意外的幫手,幫忙打理家裡,協助處理一些重活的工作,所以媽媽有時候也會多給他水果或是配菜讓他吃好一點。
人之間的互動,就是這樣的互相交換,來增進感情,家裡有人送來水果,媽媽就會分一些給教授,那天外傭得到鄰居的一個芭樂,她也興高采烈的分一塊大塊的給媽媽,特別要補充的是~這個外傭還不會中文,媽媽也不會講印尼話,但是兩個人沒透過翻譯軟體就可以用肢體語言溝通,就這樣生活了兩個月。
教授要離開的這天,我剛好在家,一早外傭拿行李下來的時候,看到媽媽就抱著要告別,兩人瞬間眼眶泛淚,有趣的是,我們早上去高雄一趟,回到家還來得及送他們上車告別,那時候又有空檔,外傭再度跟媽媽擁抱一次,再度眼光泛淚。
前段文章提到的分離是死別的分離,這篇提到的是生離的分別,因為這次教授她離開北上後,病情隨著時間累積只會讓她更不方便移動,所以要等到我們抽空去看她才比較有可能,說實話~要真的安排見面的機會真的不多,很可能這次分開就是這輩子都不再有機會見面了~
前面都哭成這樣,那更不要說準備上車的那瞬間了~
比嫁女兒還誇張~那依依不捨的樣子,彷彿要送去會被虐待的後母家,想抵死不從的委屈。媽媽和她抱了良久,反倒是教授在車上等著要說掰掰~就很像是外出沒多就要回來的那種揮手致意。兩種截然不同的情愫,反映了溝通不需要精準的外語,關心不用擔心不會表達~肢體語言可以呈現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