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雜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余英時回憶錄》提到:「『五四』作為一個知識或文化革新運動發生在中國現代史的特殊轉折點上,其精神源頭在西方。」

余先生從大處著眼看「廣義的五四」,而我順著這樣的思路,再由大及小談其中一個面向與現今台灣的關係。畢竟,當時從晚清一路以來對西方的排拒、吸收、轉化,以及相應對自身的張揚(乃至張狂)、反省、困惑、質疑,直到今日的台灣,都還是現在進行式,與過往有著程度不一的相似性。

幾年前的五月四日,搶救國文教育聯盟還召開記者會要捍衛古文。就語言文化的層面說,這不能不讓人想起白話文運動時期白話、文言之爭,只是用語「溫良恭儉讓」太多了。前人可是一方將使用「白話」視為「退化」:「須知此事全屬天演。革命時代學說萬千。然而施之人間,優者自存,劣者自敗。雖千陳獨秀、萬胡適、錢玄同豈能劫持其柄?」另一方則大罵對手是「餘孽」、「謬種」:「此十八妖魔輩,尊古蔑今,咬文嚼字,稱霸文壇......既非創造才,胸中又無物,其伎倆惟在倣古欺人,直無一字有存在之價值。雖著作等身,與其時之社會文明進化無絲毫關係。」

細看雙方用語,會發現白話∕文言之爭不能簡單以先進∕守舊一刀切,因為標舉文言之寶貴的不是別人,正是翻譯《天演論》的嚴復。而嚴復以物競天擇「優者自存,劣者自敗」來看待文言文前景,從後見之明來看,既顯得尷尬,又有幾分道理。一方面,文言的確是「敗」了。白話文已成為書寫的典範(paradigm)。這代表,經年累月下來,白話中文吸納文言文與外文的詞彙、語法,給了書寫者無比開闊的空間。同時,書寫者也累積了以白話文處理各色議題的經驗、能力,並且形成種種規矩與默契。這不只是白話文便於普及,而是白話文本身就是文化的創新與集大成。文言文支持者喜歡說:文言是白話的基礎。但別忘了,白話文才是主體。

另一方面,文言作為一種語文元素,已與白話綢繆難分;作為一種文化遺澤,更存有其長久的價值。如今以本土化的思維來區隔親疏遠近,但同樣得嚴肅地思考,如何去承繼封存於文言中的台灣生活體驗。這些,也許是如〈東番記〉所保留的漢人所見原住民習俗。也許是舊詩、古文(包括「賦」這種更不為當代讀者熟悉的文體)所記載的居台感懷。又如,提及賴和,一般著眼其人白話文學創作,但懶雲先生也寫文言散文,更有如學者施懿琳所言,「以真性情寫作的漢詩」。那位戲稱他「看來不過庸夫相」的賴和好友陳虛谷便稱許道:「平生慣作性靈詩。珠玉連篇不費思。藝苑但聞誇小說。世間畢竟少真知。」

即以母語復振的角度看,眼下政府雙語國家政策之弊,也可從前人於本土、西方的思索中得其針砭,儘管這不代表全盤接受其說法。視嚴復如師如友,也一樣堅持以文言寫作的呂碧城就認為:「苟因溝通學術交換文明起見,英文固亦必需。若社會間矜為時髦,以不解英文為恥,則所見殊誤。」至於何以「殊誤」,固不必如呂碧城那般以「國恥」立論,然則強勢外來文化藉語文排擠置換在地語文及文化,卻是相通的。必須強調,兩相異文化不會只有排擠置換,還有並存偕行,更有融合開創。雙語政策的問題也不在文化本身,而在政策的體制化效應鞏固了外來高於本土的語文及文化位階。

當然,將「五四」視作結合前導與後續活動的宏觀發展,就不會只有語言文化這一層,也必然如余英時先生所說,是「未完成」的。「民主」與「科學」是五四留給後世「最重要的遺產」。我想,余先生最念茲在茲的,尤其是二者中的「民主」雖已「入籍」中國,卻「時時有取消國籍、遣返西方的呼聲」。而無論是取徑語言文化或科學、民主的面向,「從『未完成』的角度說,『五四』作為一場波瀾壯闊的文化運動,不但具有豐富的歷史意義,而且在今天仍放射出親切的現實意義。」


民國一百一十二年五月四日於嘉義鵲枝寫譯樓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南鵲的沙龍
31會員
187內容數
觀今不忘古,讀史亦論今。篇章散見報刊。
南鵲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8/20
邱旭伶《台灣藝妲風華》真可套用西方一句妙語:本書寫得又好,又見原創,只是寫得好的地方並非原創,原創的地方寫得不好。
Thumbnail
2024/08/20
邱旭伶《台灣藝妲風華》真可套用西方一句妙語:本書寫得又好,又見原創,只是寫得好的地方並非原創,原創的地方寫得不好。
Thumbnail
2024/08/11
在迪士尼「白雪公主」真人版宣布主演名單後,我就注意到有批評聲浪。​
Thumbnail
2024/08/11
在迪士尼「白雪公主」真人版宣布主演名單後,我就注意到有批評聲浪。​
Thumbnail
2024/08/02
讀《舊唐書.后妃傳》至肅宗張皇后,覺得頗有幾點可說。
Thumbnail
2024/08/02
讀《舊唐書.后妃傳》至肅宗張皇后,覺得頗有幾點可說。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從『未完成』的角度說,『五四』……在今天仍放射出親切的現實意義。」
Thumbnail
「從『未完成』的角度說,『五四』……在今天仍放射出親切的現實意義。」
Thumbnail
文化到底是什麼?我想一般人都只能說得模模糊糊。其實無法說全,無法說完整,就是文化。它包含著你吃喝拉撒睡的一切細節,這些細節的源頭來處,我統稱它叫文化。
Thumbnail
文化到底是什麼?我想一般人都只能說得模模糊糊。其實無法說全,無法說完整,就是文化。它包含著你吃喝拉撒睡的一切細節,這些細節的源頭來處,我統稱它叫文化。
Thumbnail
其實,白話文的傳統幾乎與中國文學史一樣悠久
Thumbnail
其實,白話文的傳統幾乎與中國文學史一樣悠久
Thumbnail
白話文霸權下,您應該知道的文言文價值究竟是什麼? 且看內文為您娓娓道來!
Thumbnail
白話文霸權下,您應該知道的文言文價值究竟是什麼? 且看內文為您娓娓道來!
Thumbnail
對比今天剩下鎗斧威嚇、倚仗鏡頭監控才撐得住的「文化自大」,相去甚遠,夏蟲那可語冰?
Thumbnail
對比今天剩下鎗斧威嚇、倚仗鏡頭監控才撐得住的「文化自大」,相去甚遠,夏蟲那可語冰?
Thumbnail
戰後台灣文壇幾由來自中國的中文作家佔據,其書寫又多以中國大陸為背景,脫離台灣人生活基調,在這種的隔離感下,我興起找尋台灣1920年代起的文學樣貌。
Thumbnail
戰後台灣文壇幾由來自中國的中文作家佔據,其書寫又多以中國大陸為背景,脫離台灣人生活基調,在這種的隔離感下,我興起找尋台灣1920年代起的文學樣貌。
Thumbnail
龔鵬程在「台灣文學四十年」這篇文章提到的台灣文學史問題,我將他書中的話拼湊起來,做成幾千字的摘錄,給大家看看。有些問題在中文、台文,以及其他系所師生這幾十年來的努力之下,已經得到很大的改善,不過仍有些問題需要持續努力或是警惕。
Thumbnail
龔鵬程在「台灣文學四十年」這篇文章提到的台灣文學史問題,我將他書中的話拼湊起來,做成幾千字的摘錄,給大家看看。有些問題在中文、台文,以及其他系所師生這幾十年來的努力之下,已經得到很大的改善,不過仍有些問題需要持續努力或是警惕。
Thumbnail
至今為止,「五四」運動已經過89年了。然而,現在我們中國人面對未來卻仍然感到非常困惑與焦慮,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混亂,而未來卻是非常模糊的。我們的內心,充滿了不安定與恐懼,我們的生命暗淡而無意義。在這樣一種情形下,在西元2008年這個時點上,我們回望「五四」,我們應該再次要問,「五四」究竟是一場什麼樣
Thumbnail
至今為止,「五四」運動已經過89年了。然而,現在我們中國人面對未來卻仍然感到非常困惑與焦慮,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混亂,而未來卻是非常模糊的。我們的內心,充滿了不安定與恐懼,我們的生命暗淡而無意義。在這樣一種情形下,在西元2008年這個時點上,我們回望「五四」,我們應該再次要問,「五四」究竟是一場什麼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