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其一生都在尋找社會化與個體化的平衡 ──《被討厭的勇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建議配樂:Ieta

因為自己我行我素的個性以及無腦的發言時常不自覺惹人厭,在不同人的攻擊和討厭累積之下已經到了不知該以什麼樣貌去面對他人的窘境,而這本書的出現像太陽般自然而然平靜照入無底黑洞,給了我一絲希望。
這抓人眼球的書名理所當然的從眾多書中脫穎而出,讓人不自覺好奇作者他究竟想說什麼?為什麼需要有這份勇氣?被人喜愛不才是最好的選擇與輕鬆的道路嗎?有誰不願意受人喜愛呢?當下的我是這麼想的。
直到看見本書第三夜的部分,它摧毀了一直以來我所堅信的有毒信念。

我眼中的《被討厭的勇氣》

作者講述阿德勒心理學的中心思想,阿德勒認為心理創傷是因為有所目的才會產生,當事人會利用創傷去逃避、洗腦自己接受鬱悶難受的現況,而非積極正向的將過去經驗當成養分並作為內在驅動力去成就理想的自己;以此為基礎,阿德勒認為人際關係最終是以社會意識為目標進行,亦即把他人當成夥伴並且讓自己感到歸屬感,而這該如何做到呢?
首先要先接納自己,也就是坦然的接受原本的自己,不斷的尋找方法進化、更新一步步朝向理想的自己,最終成就自己。
接著是無條件信任他人,對方要不要背叛我們是他的課題,並非我們去控制對方做出不要背叛的決定,我們能做的也只有盡力去調整改善對他人的付出、互動方式以及說話溝通技巧,做好自己份內該做的事情,別把別人的人生作業拿來寫了。
最後是貢獻他人,這裡的目的僅僅只是為了感受到“我”的價值而做,非自我犧牲!就像我們與家人們彼此分擔家事,感受自己與對方的付出讓家裡環境更加整潔乾淨,而非盲目、一股腦子完成家中所有瑣碎的事務,不和家人們嘗試溝通、討論事情如何分配比較有效率,最後變成一個人將一切利用一整天剩餘的時間一肩扛起,心中滿腹委屈根本無法感受到自己的價值,甚至還會內心暗自埋怨家人們為何將一切甩鍋給自己去做,這很明顯並非我們所想要的結果。
光是看到這裡,我從未察覺且深信不移的信念幾乎粉碎個精光,從“因為怕被人傷害或傷害到別人所以盡量不要和人互動”到“努力成為一位即使被人討厭也問心無愧的人”,跳脫不斷反芻思考、洗腦恐嚇自己不要改變但又對生活感到痛苦的弔詭狀態,開始積極主動尋找如何調整更新自己的思維及方法。也正是因為這樣,我開始對心靈成長類型的書籍產生極大興趣。
該篇章也提到否定取得他人的認同,這又打破了我的另一個有害信念。

《被討厭的勇氣》第三夜──割捨別人的課題:

阿德勒提出了課題分離的概念,他認為要先將“取得他人認同”的想法捨棄,為了不被對方討厭(目的)而滿足他人慾望(手段),這其實只是用著自己的人生在過他人的生活罷了,此時也需要注意,他人也是完全不需要為了自己的期望過生活。
回到課題分離,當一件事情發生,究竟哪些範圍是自己應該去更新調整的,就需要由自己去分辨清楚,他人的課題請千萬不要插手解決處理,那是對方應該做的人生功課,就像我們學生時期沒有人會主動幫對方寫作業的,對吧?
(不過我以前真的有看過有人去做這件事,看了這本書以後我想他大概是為了得到對方的喜愛才主動去做的,但這真的是好的行為嗎?)
對我而言,從小到大被教育要聽話要乖巧才是好孩子,從沒反思過這麼做的好處與壞處是什麼,於是就這麼潛移默化的成為了一個沒什麼想法的人,只要叫我做什麼我就做甚麼,幾乎不會拒絕或是思考對方的目的是甚麼,若是同學、朋友的話那更是不可能拒絕,最後變成了一個在某些人眼裡是可以隨意佔便宜、隨意對待的對象,那是重視“我的功能”而非“我本人”,意識到這點時內心多少是有些崩潰的,不過看了這本書後就被治癒了,它的存在像是為暴風雨中迷失方向的船隻指引方向的燈塔般,讓我開始訓練自己將生活中的大小事拿來嘗試課題分離,何處是我應該尋找方法讓自己進步去靠近理想的我,剩下的是對方應該去學習的,絕對不要去插手。這也許是最佳正解,也許是我該以此做為生活的態度。
或許課題分離太過抽象難懂,那麼我來舉個例子吧。
當我和母親吵架時,我會練習思考這件事哪個部分自己需要調整,例如情緒雖然是工具可以為我將事情的結局導向自己想要的結果,但它是最破壞關係和心情、身體的選項,有沒有甚麼更溫和的方法呢?以此為問題開始去蒐集資料。而母親那方未察覺到她不願放手讓孩子自由成長的人生作業我無法幫她完成,我能做的只有提醒她有這個狀態,只能靠她自己的意願以及所接觸到的資訊來調整她的做事風格,而我相信這對她而言是很困難的,畢竟書中也有提到一個人要改變自己的個性需要花上自己的歲數除以二的時間,雖然現實令人崩潰,但不可否認的是,只要想改變一定都有機會。

穩住自己才能不斷的接住墜落的自己

其實看完這本書我有個想法,那就是人們都是渴望愛的,所以才需要他人的認同以及溫柔的對待,而幸運的人他終其一生不出意外都會是安全型人格,會是情緒穩定可以給予愛與接受愛,但一部分人是忙於賺錢餬口或是成就自我,對於愛或許認為它是投資報酬率最低、最花時間又看不見成效如何的東西,於是我們所使用愛的方式變的有些詭異或是變態,(在我的成長過程中曾看過有母親喜歡以自己的愛作為獎勵,看著孩子們內鬥爭寵還以此為樂)若是能先由這本書打好穩定的心理韌性,再加上自己對於個性上的一些調整雕塑,我想大家都能越來越接近理想的自己。
而我終其一生大概都會不斷的去尋找社會化與個體化的平衡,不卑不亢地生活下去。

最後我想說,被討厭的勇氣是需要的,但並非成為討人厭的人,而是在合理範圍內做自己、愛自己是很重要的事情,套用一部我很喜歡的韓劇《我的出走日記》裡的台詞:不假裝幸福,不假裝不幸,誠實的面對自己。

美貞與子敬在困境中從沒有真的插手介入對方的人生作業裡,只是不斷地給予對方愛,而他們最後也蛻變成更加理想的自己。
原創短文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這篇文章分享了對於《被討厭的勇氣》一書的深入思考和解讀。書中探討了佛洛伊德的決定論和阿德勒的目的論兩種心理學觀點,強調如何擁抱矛盾的思想以提升幸福感。文中還提到課題分離的概念,並反思自我付出與他人期望之間的關係,呼籲每個人都應視他人為夥伴,並在當下找到勇氣,創造快樂的每一刻。
Thumbnail
日本暢銷書《被討厭的勇氣》中提到,「所謂的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有人討厭你,正是你行使自由、依照自己的生活方針過日子的標記。」許多人在意他人眼光,害怕被他人討厭,殊不知這「害怕被討厭」的心態,反成為綑綁自己的枷鎖,而漸漸忘記自己最真實的面貌。 有人認為害怕被討厭源於認為自己不夠好的自卑感,事實上,
近期閱讀"被討厭的勇氣",這本相見恨晚?或說是剛剛好在對的時間遇見的一本書 書中透過對話的方式闡述阿德勒心理學的核心,也點開了我對於人生任務的逃避 ....阿德勒斷言[人類的煩惱,全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節錄自"被討厭的勇氣"p.75 .....阿德勒將這些過程中所產生的人際關係分為[工
Thumbnail
《被討厭的勇氣》深入探討心理學理論,鼓勵人勇於追求自己的價值觀和信念,並探討內在和高級的幸福。本文介紹了阿德勒心理學理論對人際關係的看法及如何實現內在的幸福。
Thumbnail
《被討厭的勇氣》以一位哲學家和年輕人對話的形式探討阿德勒心理學,強調人生是我們自己選擇的,主張改變思維角度以獲得幸福。文章內容包括決定論&目的論、課題分離、獲得勇氣、接納自我等主題,說明改變思維勇於追求幸福的重要性。
Thumbnail
阿德勒心理學就是勇氣的心理學,你之所以不幸,不是過去或環境造成的,更不是因為能力不足,只是勇氣不夠而已,換句話說就是「缺乏變得幸福的勇氣」。
(一)否定心理創傷 (二)煩惱全來自人際關係 (三)割捨別人的課題 (四)活在當下 (五)結論
Thumbnail
生命除了處理個人的課題,最與生活切切相關的即是人際關係的經營,阿德勒曾說「人類所有的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被討厭的勇氣》給予人們勇氣成為自己,接受自己被討厭的事實,對於與人相處也給予了課題分離的重要分界,這也是本影響我非常深的書,人際關係尤關著健康的心靈,而通過人際關係,可以建立強大的內心支柱。
Thumbnail
心理類知名暢銷書。透過哲學家與年輕人兩方的對談,由淺入深地探討心理學三巨頭之一阿德勒的思想。顛覆一般普遍的認知,提出「人生目的論、否定心理創傷、所有的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等想法,透過課題分離來創造幸福人生。
被討厭的勇氣整體來說他在說如何把決定權交在自己手上,他否定過去創傷經驗對現在自己的影響、自卑感是在為自己找藉口以及課題分離,如何不讓別人的行為影響自己的心態。 課題分離 這本書對我影響最深的是課題分離,書裡最一開始先探討怎樣是自由的人生,如何讓人生變得簡單,於是他給了一個前提是「人類大部分的煩惱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這篇文章分享了對於《被討厭的勇氣》一書的深入思考和解讀。書中探討了佛洛伊德的決定論和阿德勒的目的論兩種心理學觀點,強調如何擁抱矛盾的思想以提升幸福感。文中還提到課題分離的概念,並反思自我付出與他人期望之間的關係,呼籲每個人都應視他人為夥伴,並在當下找到勇氣,創造快樂的每一刻。
Thumbnail
日本暢銷書《被討厭的勇氣》中提到,「所謂的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有人討厭你,正是你行使自由、依照自己的生活方針過日子的標記。」許多人在意他人眼光,害怕被他人討厭,殊不知這「害怕被討厭」的心態,反成為綑綁自己的枷鎖,而漸漸忘記自己最真實的面貌。 有人認為害怕被討厭源於認為自己不夠好的自卑感,事實上,
近期閱讀"被討厭的勇氣",這本相見恨晚?或說是剛剛好在對的時間遇見的一本書 書中透過對話的方式闡述阿德勒心理學的核心,也點開了我對於人生任務的逃避 ....阿德勒斷言[人類的煩惱,全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節錄自"被討厭的勇氣"p.75 .....阿德勒將這些過程中所產生的人際關係分為[工
Thumbnail
《被討厭的勇氣》深入探討心理學理論,鼓勵人勇於追求自己的價值觀和信念,並探討內在和高級的幸福。本文介紹了阿德勒心理學理論對人際關係的看法及如何實現內在的幸福。
Thumbnail
《被討厭的勇氣》以一位哲學家和年輕人對話的形式探討阿德勒心理學,強調人生是我們自己選擇的,主張改變思維角度以獲得幸福。文章內容包括決定論&目的論、課題分離、獲得勇氣、接納自我等主題,說明改變思維勇於追求幸福的重要性。
Thumbnail
阿德勒心理學就是勇氣的心理學,你之所以不幸,不是過去或環境造成的,更不是因為能力不足,只是勇氣不夠而已,換句話說就是「缺乏變得幸福的勇氣」。
(一)否定心理創傷 (二)煩惱全來自人際關係 (三)割捨別人的課題 (四)活在當下 (五)結論
Thumbnail
生命除了處理個人的課題,最與生活切切相關的即是人際關係的經營,阿德勒曾說「人類所有的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被討厭的勇氣》給予人們勇氣成為自己,接受自己被討厭的事實,對於與人相處也給予了課題分離的重要分界,這也是本影響我非常深的書,人際關係尤關著健康的心靈,而通過人際關係,可以建立強大的內心支柱。
Thumbnail
心理類知名暢銷書。透過哲學家與年輕人兩方的對談,由淺入深地探討心理學三巨頭之一阿德勒的思想。顛覆一般普遍的認知,提出「人生目的論、否定心理創傷、所有的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等想法,透過課題分離來創造幸福人生。
被討厭的勇氣整體來說他在說如何把決定權交在自己手上,他否定過去創傷經驗對現在自己的影響、自卑感是在為自己找藉口以及課題分離,如何不讓別人的行為影響自己的心態。 課題分離 這本書對我影響最深的是課題分離,書裡最一開始先探討怎樣是自由的人生,如何讓人生變得簡單,於是他給了一個前提是「人類大部分的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