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本來就是拿來浪費的啊
avatar-img
鄭書羽

時間本來就是拿來浪費的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某個週末晚上,正結束一天風塵準備睡覺的時候,突然朋友傳訊息來道:「幹今天在家廢了一整天,完全不知道在幹嘛。」

而我那天剛好格外充實,沒辦法,我有強迫症,前文有寫到。

便回:「哦沒事啦,我也頂多早上讀了三小時書,下午去健身,晚上又幹了個妹。」

大概就是互相羨慕的狀態。

只有浪費掉的時間是自己的

人生的意義就是沒有意義,每個人都終將一死,但追求人生意義這件事情,卻有意義。

既然如此,當你廢了一天都沒幹嘛的時候,或許就是你心裡最傾向的選擇。

畢竟你現在馬不停蹄在做的工作,為的是生活的逼不得已,還是自己開心?如果是前者,終究還是為了別人。

那麼你躺在那裡沒事做,就很有意義。

目前的時間分配與反思

這半年的中長期目標是考到多益金色,於是加入讀英文的行程,每天的時間扣掉睡覺吃飯洗澡通勤等雜事外,大抵分配如下:

讀英文 ( 約 4~5 小時 ) > 讀其他書 ( 約 2~3 小時 ) > 健身 ( 約 40 分鐘 ) > 教書 ( 約30 分鐘 ) > 法務工作 ( 約 20 分鐘 ) > 寫文章 ( 約 10 分鐘 ) 。

※註:部分事情為一周兩、三次的頻率,故攤列為平均每日耗時計算。

以前看著別人在浪費時間的時候總有一點看不慣,大範圍且完整的時間對我來說是稀缺資源,我會把各種工作塞進去,並馬不停蹄地一個接著一個,塞得滿滿。

於是看到有些朋友把這樣大把資源用在躺在沙發打手機遊戲、或者上串流平台隨意看看有什麼劇可以追的時候,看了總覺得幹,好浪費。如果這時間給我,我必定是拿來工作或讀書。

現在老了一點才明白這就只是人生的不同選擇方向而已,我見世人多愚昧,料世人見我應如是。

因為我工作的原因早就離「被生活所逼」很遠了,只是賺錢對我來說便是樂趣,讀書也是樂趣所在,便非一定要用上面的知識改變什麼。是以不是缺錢,這個月持股漲到都可以天天上會所還加跳跳糖了。

但還是不會把辭呈遞出去並選擇在家軟爛,那不是我,而你會也只是我們浪費時間不一樣。

但我們都是在浪費時間,

工作、戀愛、學業、家庭、興趣、夢想、無所事事,都一樣地浪費時間,

時間本來就是拿來浪費的,

這個我們就都一樣。

raw-image



avatar-img
鄭書羽
6.9K會員
311內容數
愛情、職場、社會、親情、理財等事中的黑暗面,不能講的現實,有能者看了懷疑自己,無能者看了罵我社會亂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鄭書羽 的其他內容
前陣子處理車禍問題,決定先對對方提起刑事過失傷害訴訟,意圖以刑逼民,用「有前科」的風險逼迫對方賠償,使其想要認賠直接成立和解換取刑事撤告。 又,退而言之,透過刑事訴訟附帶提起民事,還可以先省了裁判費。於是遞狀到地檢署後,很理所當然地被移交調解,是時我才第一次跟對方打到照面。 調解後發現這位被告似乎完
人會有認知頻寬,在匱乏的時候產生隧道效應,依照你的匱乏程度產生只專注於你所匱乏的事物的效果。 同時,在匱乏消弭之前,把其他的事物都推出隧道之外。 正向用途比如你報告的死線快到了,便容易爆發出前所未有的專注度,並用極高效率把報告完成,以成功避免掉缺交報告的負面結果。
我也很左過,年輕嘛。年輕時候不左是沒有良心,年長以後還左是沒有腦袋。 也很相信什麼愛與和平、友善和包容、尊重與關懷。政治正確。而你現在看我的文,超級右派、文中充滿了各種歧視,刻板印象,傲慢與偏見 。 現在的我信奉實力為王,有錢有權講話就是大聲,同時不認為頂層階級的人是本質邪惡,而是扛著天的阿特拉斯。
這就是一個很簡單的經濟學原理,如果我有這個能力我就去外商了。外商挖角開的薪水都是 +40% 起跳的,我通常都是忍痛拒絕,非不願也,實不能也。 人家開的職缺要求都有寫要英文精通。但我履歷上寫的是英文中等,沒放多益成績 結果發現這樣外商人資還是會寄挖角信,可能產生了朦朧的美感吧?
年輕的時候不要穩定、不要保守,在理財操作上就應該大膽衝一波,反正你現在資產很少,時間很多,有很多的機會可以試錯。若這個時候就按照穩定的路線,一輩子能賺的錢就是有限,沒辦法達到致富的程度。想要階級往上三級跳,讓自己成為更有資產的族群,就必須在年輕的時候大膽投資,大膽投機,爭取往上暴衝的機會。
每當這種家長來問我的時候,我就問,你他媽,自己讀過了沒有? 你自己都沒讀過,你怎麼知道這東西經典,經典在哪裡,小孩一定要讀的理由在哪裡?小孩讀了有什麼收穫? 不要問給小孩讀什麼有幫助,要問你自己讀什麼會對小孩的成長有幫助。 我只回答這種問題。 而我今天特別回答這個要不要讀經典名著的經典問題。
前陣子處理車禍問題,決定先對對方提起刑事過失傷害訴訟,意圖以刑逼民,用「有前科」的風險逼迫對方賠償,使其想要認賠直接成立和解換取刑事撤告。 又,退而言之,透過刑事訴訟附帶提起民事,還可以先省了裁判費。於是遞狀到地檢署後,很理所當然地被移交調解,是時我才第一次跟對方打到照面。 調解後發現這位被告似乎完
人會有認知頻寬,在匱乏的時候產生隧道效應,依照你的匱乏程度產生只專注於你所匱乏的事物的效果。 同時,在匱乏消弭之前,把其他的事物都推出隧道之外。 正向用途比如你報告的死線快到了,便容易爆發出前所未有的專注度,並用極高效率把報告完成,以成功避免掉缺交報告的負面結果。
我也很左過,年輕嘛。年輕時候不左是沒有良心,年長以後還左是沒有腦袋。 也很相信什麼愛與和平、友善和包容、尊重與關懷。政治正確。而你現在看我的文,超級右派、文中充滿了各種歧視,刻板印象,傲慢與偏見 。 現在的我信奉實力為王,有錢有權講話就是大聲,同時不認為頂層階級的人是本質邪惡,而是扛著天的阿特拉斯。
這就是一個很簡單的經濟學原理,如果我有這個能力我就去外商了。外商挖角開的薪水都是 +40% 起跳的,我通常都是忍痛拒絕,非不願也,實不能也。 人家開的職缺要求都有寫要英文精通。但我履歷上寫的是英文中等,沒放多益成績 結果發現這樣外商人資還是會寄挖角信,可能產生了朦朧的美感吧?
年輕的時候不要穩定、不要保守,在理財操作上就應該大膽衝一波,反正你現在資產很少,時間很多,有很多的機會可以試錯。若這個時候就按照穩定的路線,一輩子能賺的錢就是有限,沒辦法達到致富的程度。想要階級往上三級跳,讓自己成為更有資產的族群,就必須在年輕的時候大膽投資,大膽投機,爭取往上暴衝的機會。
每當這種家長來問我的時候,我就問,你他媽,自己讀過了沒有? 你自己都沒讀過,你怎麼知道這東西經典,經典在哪裡,小孩一定要讀的理由在哪裡?小孩讀了有什麼收穫? 不要問給小孩讀什麼有幫助,要問你自己讀什麼會對小孩的成長有幫助。 我只回答這種問題。 而我今天特別回答這個要不要讀經典名著的經典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