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妻與子/操守於正行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原著:善戒尼師

raw-image

護養妻子與孩子也是真吉祥,佛陀說這是在家人的責任。 佛陀沒要求每個人都出家。 所有的丈夫應該對妻子忠誠、體貼、尊重,不可以另尋他歡。 如果丈夫對太太忠誠體貼尊重,太太也能以這種態度來回報,那麼就會家庭和睦其樂融融。 如果丈夫不忠,外面另有女人,會使家庭破碎,孩子不但會失去對父親的尊敬,還會導致三觀錯誤,有樣學樣,模仿父親的不良行為,遺留許多後遺症。

夫妻之間最重要的是相互尊重、保持忠誠,這樣才能不斷鞏固相互的信任,然後又能互相扶持,這樣家庭生活就會越來越美滿,每個家人都能得到照顧,共同得到越來越多的吉祥。

佛陀在《長部》31經《善生經》中教導了居士對孩子和妻子的責任和義務:

父母對孩子的責任:

1. 勸阻作惡;

2. 引導向善;

3. 給予教育,使有一技之長;

4. 幫助尋找適宜的伴侶『注1』;

5. 適當時候分予家財。

『注1』現在的時代追求自由戀愛,所以這一條可能不適用。

丈夫對妻子的義務:

1. 敬重;

2. 有禮;

3. 忠誠;

4. 在家中給予主權;

5. 贈予裝飾品(女人愛美,贈予裝飾品可以討她歡心)。

愛護孩子包括培育他們優良的品德,一旦他們犯錯,要及時指正。 在經典上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隱士,當他經過一個地方的時候,有一個小孩子譏笑他、嘲弄他,這個隱士也不生氣,但是他提醒小孩的父親要訓導這個孩子,因為這小孩子太沒有教養。 但那位父親並不以為意,把隱士的提醒當成耳邊風。 二十年後,隱士來到同樣的地方,看到一個年輕人被吊死在樹上,一個母親在旁邊哭,這個年輕人就是當初嘲笑隱士的小孩子。

raw-image

《法句經》中記載了給孤獨長者善巧教導兒子的故事。 雖然父母和姐姐們是入流聖者,給孤獨長者的小兒子卡拉(Kala)卻個性乖張,對佛法毫無興趣。 給孤獨長者悲悯兒子,不想讓他帶著邪知邪見而墮入惡道。 他了解兒子最大的興趣在於金錢,便善巧地對他說:「你去寺廟受持八關齋戒,去一天我就給你一兩黃金。 」卡拉非常高興地去了。

雖然他在寺廟守了一天八關齋戒,但心思卻完全沒有放在佛法上。
給孤獨長者看出這點,改天又和他說:「你今天去寺廟聽佛陀講法,如果能夠記住,回來說給我聽,我給你十兩黃金。 」

這下子卡拉必須要認真聽佛陀說法了。 因為會有十兩黃金的獎勵,他聽得非常用心,終於契入佛法,當下證得須陀洹道果,和父親一樣成為了入流聖者。 這個時候他有慚有愧,也不再向父親索取黃金了。

給孤獨長者覺得很奇怪,一向貪財的兒子怎麼不要黃金了呢?

佛陀對他說:「今天你兒子得到的,比起大地所有的財產、天堂和一切梵天所有的財產,都還要殊勝啊! 」

一統大地者,得生天上者,

一切世界主,不及入流勝。

《法句經》178偈

所以,愛護孩子不僅是滿足他成長的需要,還要指出他們的錯誤,教導孩子遠離邪惡,去掉不良的嗜好。

還要讓孩子受教育,學一門好的手藝,因為懂得一門手藝也是最大的吉祥。

raw-image

正行是在思想、言語和行為上遵守道德。 這就要求我們先知道什麼是道德的行為。 通過聽聞正法,我們能分辨什麼是善,什麼是惡。 但我們不是聖者,難免仍會犯錯,因此培育正念來保護自己的心顯得那麼重要。 無論我們做什麼,盡量保持正念,清楚地了知自己的起心動念。

如貪欲生起了,知道貪欲心是不善法,提起正念覺知它,然後如理思惟貪欲心是不善的,把心傾向觀照貪欲心的(滅去、滅去)。 如果貪欲心就此滅去,我們就不會造惡業,就能操守於正行。 就算不善的心沒有滅去,也能減緩它的力道。 對生起的嗔恨心、妒忌心等煩惱也是一樣用同樣的方法處理。 有了正念護心,我們才會被保護,不造惡業。

要達到操守於正行,花一點時間在禪修上,是培育正念不可缺的環節。 一個太忙而無法禪修的人,就是心死了。 (忙)字拆解開就是心亡。 有正念,可以從貪、瞋、邪見中暫時解脫,避開不真實、誹謗、辱駡和輕浮的言論,以及殺戮、偷盜、賭博、販毒等惡行和邪淫的行為。

這樣就不會因過失而被聖者責備,不會讓自己的家族蒙羞,不會因為自責而產生強烈的痛苦,也不違反國法,這會為我們帶來內心的喜悅、平靜、無悔,擁有好的人際關係。

作為人,在未證到涅槃之前,我們都需要這些善業來支持我們生在人界或天界。 因為這些善業的支持,我們有機會遇到善知識,才能夠修習佛法,最後證到涅槃的快樂,解脫整個輪迴生老病死的痛苦。 所以操守於正行是最大的吉祥。

本書 | 合集

👉 點擊查看:往期內容

善戒尼師 | 個人簡介

👉 點擊查看:善戒尼師簡介

善戒尼師 | 書籍

👉 點擊查看:書籍結緣












本書 | 合集


👉 點擊查看:往期內容


善戒尼師 | 個人簡介

👉 點擊查看:善戒尼師簡介

善戒尼師 | 書籍

👉 點擊查看:書籍結緣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普賢行、觀音慈、地藏願的沙龍
13會員
174內容數
夯寶寶學佛,是我的學習心得。身心轉換提升幸福資糧,來自於佛法的滋潤,法滋潤源自於身口意實踐佛法,夯寶寶邀你一起來體證碰得到的佛法,祝你開心
2023/05/27
這段開示來自2019年的時候尊者在悉尼的現場開示,隨喜悉尼法友的邀請和悉心準備,在這段開示中,您如果能仔細收聽學習,會清楚很多僧俗互動時的注意事項,能夠避免很多過失,也會因為懂道理後,可以造更多護持僧團的善業。 出家人主動提出幫忙,這樣沒問題,不算役使。當居士在處理寺院事務的時候,不要去指使出家人做
Thumbnail
2023/05/27
這段開示來自2019年的時候尊者在悉尼的現場開示,隨喜悉尼法友的邀請和悉心準備,在這段開示中,您如果能仔細收聽學習,會清楚很多僧俗互動時的注意事項,能夠避免很多過失,也會因為懂道理後,可以造更多護持僧團的善業。 出家人主動提出幫忙,這樣沒問題,不算役使。當居士在處理寺院事務的時候,不要去指使出家人做
Thumbnail
2023/05/26
2017.7.13 良因法師 劄記 蓮池大師: 有聰明人,以禪宗與儒典和會,此不惟慧解圓融,亦引進諸淺識者,不復以儒謗釋,其意固甚美矣。 雖然,據粗言細語,皆第一義①,則誠然誠然。 若按文析理,窮深極微,則翻成戲論,已入門者,又不可不知也。 【注釋】 ①第一義:佛教稱究竟圓滿的真理為「第一義」
Thumbnail
2023/05/26
2017.7.13 良因法師 劄記 蓮池大師: 有聰明人,以禪宗與儒典和會,此不惟慧解圓融,亦引進諸淺識者,不復以儒謗釋,其意固甚美矣。 雖然,據粗言細語,皆第一義①,則誠然誠然。 若按文析理,窮深極微,則翻成戲論,已入門者,又不可不知也。 【注釋】 ①第一義:佛教稱究竟圓滿的真理為「第一義」
Thumbnail
2023/05/20
常聽人說:「受苦時作消業想。」 那我們省思,受苦能消業的前提是什麼? 是不是只要受苦,就是消業? 受苦時能夠消業,前提是什麼。 我們來看,三界六道輪迴中的眾生都是以苦為本,而諸佛菩薩又是以苦為師。一樣的苦,為什麼會有兩樣的看待呢? 這就是我們發心不同導致的。也就是說,受苦能夠消業,它的前提就是看我
Thumbnail
2023/05/20
常聽人說:「受苦時作消業想。」 那我們省思,受苦能消業的前提是什麼? 是不是只要受苦,就是消業? 受苦時能夠消業,前提是什麼。 我們來看,三界六道輪迴中的眾生都是以苦為本,而諸佛菩薩又是以苦為師。一樣的苦,為什麼會有兩樣的看待呢? 這就是我們發心不同導致的。也就是說,受苦能夠消業,它的前提就是看我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原著:善戒尼師 護養妻子與孩子也是真吉祥,佛陀說這是在家人的責任。 佛陀沒要求每個人都出家。 所有的丈夫應該對妻子忠誠、體貼、尊重,不可以另尋他歡。 如果丈夫對太太忠誠體貼尊重,太太也能以這種態度來回報,那麼就會家庭和睦其樂融融。 如果丈夫不忠,外面另有女人,會使家庭破碎,孩子不但會失去對父親的
Thumbnail
原著:善戒尼師 護養妻子與孩子也是真吉祥,佛陀說這是在家人的責任。 佛陀沒要求每個人都出家。 所有的丈夫應該對妻子忠誠、體貼、尊重,不可以另尋他歡。 如果丈夫對太太忠誠體貼尊重,太太也能以這種態度來回報,那麼就會家庭和睦其樂融融。 如果丈夫不忠,外面另有女人,會使家庭破碎,孩子不但會失去對父親的
Thumbnail
※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及下一代都能日日生活順遂、心想事成、幸福美滿,夢想、事業、財富都能成功實現,這是結果。 但是如何做到呢?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想要實現自己幸福人生願望,就必須從自己及下一代努力學做好人、善人,這才是人真正能幸福的原因!要學做好人、善人,第一件要做到的事,就是要學懂及實踐《弟子規
Thumbnail
※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及下一代都能日日生活順遂、心想事成、幸福美滿,夢想、事業、財富都能成功實現,這是結果。 但是如何做到呢?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想要實現自己幸福人生願望,就必須從自己及下一代努力學做好人、善人,這才是人真正能幸福的原因!要學做好人、善人,第一件要做到的事,就是要學懂及實踐《弟子規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六祖壇經》:「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世間種種的因緣,無論是親情、愛情、權利、名位,甚或是善緣、惡緣,都處在因果關係中盤互交結,所謂「化」小愛為大愛,不是叫人摒棄這些小愛,而是以慈悲為懷,去圓滿身邊的每一段關係後推己及人,普及大眾,所以佛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六祖壇經》:「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世間種種的因緣,無論是親情、愛情、權利、名位,甚或是善緣、惡緣,都處在因果關係中盤互交結,所謂「化」小愛為大愛,不是叫人摒棄這些小愛,而是以慈悲為懷,去圓滿身邊的每一段關係後推己及人,普及大眾,所以佛
Thumbnail
家庭教育・胎幼善教 (五) 大修和尚 慈沁工作小組共成 具此四德,而後再加以知因識果,信願念佛。則將來出嫁後,必能儀型閨ㄍㄨㄟ閫ㄎㄨㄣˇ〔為女子效法對象〕,師範女流。相夫教子,俱成賢善。若此女者,豈不為祖宗之光!今之世道,亂至極點,皆因舉世不知教女之所致也。 〈三編上冊 復王悟塵居士書一〉
Thumbnail
家庭教育・胎幼善教 (五) 大修和尚 慈沁工作小組共成 具此四德,而後再加以知因識果,信願念佛。則將來出嫁後,必能儀型閨ㄍㄨㄟ閫ㄎㄨㄣˇ〔為女子效法對象〕,師範女流。相夫教子,俱成賢善。若此女者,豈不為祖宗之光!今之世道,亂至極點,皆因舉世不知教女之所致也。 〈三編上冊 復王悟塵居士書一〉
Thumbnail
家庭教育・胎幼善教 (四) 大修和尚 慈沁工作小組共成 ◎教子女當于根本上著手,所謂根本者,即孝親濟眾,忍辱篤行。以身為教,以德為範。如鎔金銅,傾入模中。模直則直,模曲則曲。大小厚薄,未入模之先,已可預知,況出模乎! 〈正編上冊 復永嘉某居士書五〉 〈續編上冊 復吳慧濟居士書〉
Thumbnail
家庭教育・胎幼善教 (四) 大修和尚 慈沁工作小組共成 ◎教子女當于根本上著手,所謂根本者,即孝親濟眾,忍辱篤行。以身為教,以德為範。如鎔金銅,傾入模中。模直則直,模曲則曲。大小厚薄,未入模之先,已可預知,況出模乎! 〈正編上冊 復永嘉某居士書五〉 〈續編上冊 復吳慧濟居士書〉
Thumbnail
兒女教育・教導之徑 大修和尚 慈沁工作小組共成 ◎須知欲子女賢善,非積德積功、利人利物不可。且勿謂我無錢財,不能積德利人。須知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遇父言慈、遇子言孝、遇兄言友、遇弟言恭,凡遇一切人,令各盡己職。
Thumbnail
兒女教育・教導之徑 大修和尚 慈沁工作小組共成 ◎須知欲子女賢善,非積德積功、利人利物不可。且勿謂我無錢財,不能積德利人。須知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遇父言慈、遇子言孝、遇兄言友、遇弟言恭,凡遇一切人,令各盡己職。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我有四個孩子,人家說自己的孩子不管有多醜、多不好,還是會視如珍寶般的疼愛。但我對大兒子並沒有喜愛的感覺,從小就沒有特別關注他,因為他和其他的孩子相比,較難帶、較愛哭,也很會搞破壞。家裡常常被弄得一團亂,連帶著我也被先生罵,所以更不喜歡他了。   在遇到精舍、誦經修行之前,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我有四個孩子,人家說自己的孩子不管有多醜、多不好,還是會視如珍寶般的疼愛。但我對大兒子並沒有喜愛的感覺,從小就沒有特別關注他,因為他和其他的孩子相比,較難帶、較愛哭,也很會搞破壞。家裡常常被弄得一團亂,連帶著我也被先生罵,所以更不喜歡他了。   在遇到精舍、誦經修行之前,
Thumbnail
行菩薩道能成就功德法財,我們世間對有錢的人,稱為「富翁」,在佛法裡,得到很大的佛法受用,建立很多的功德者,則稱為「法財長者」。法財的建立是要以六度在日常生活中行菩薩道,就像釋迦牟尼佛住世時,他每日的生活,都是在六度中建立福慧兩足尊的功德法財。 《金剛經》上描述釋迦牟尼佛的日常生活是:『食時
Thumbnail
行菩薩道能成就功德法財,我們世間對有錢的人,稱為「富翁」,在佛法裡,得到很大的佛法受用,建立很多的功德者,則稱為「法財長者」。法財的建立是要以六度在日常生活中行菩薩道,就像釋迦牟尼佛住世時,他每日的生活,都是在六度中建立福慧兩足尊的功德法財。 《金剛經》上描述釋迦牟尼佛的日常生活是:『食時
Thumbnail
以下文章為一有緣人分享:   自從上個月爲女兒補福德資糧《金剛經》、《藥師經》、《地藏經》各128部,加補16部經文迴向圓滿後,事隔4周,佛菩薩再次開示女兒需補福德資糧《金剛經》、《藥師經》、《地藏經》各128遍,當下令我很驚訝。
Thumbnail
以下文章為一有緣人分享:   自從上個月爲女兒補福德資糧《金剛經》、《藥師經》、《地藏經》各128部,加補16部經文迴向圓滿後,事隔4周,佛菩薩再次開示女兒需補福德資糧《金剛經》、《藥師經》、《地藏經》各128遍,當下令我很驚訝。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