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不該是「追逐」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很多人應該都會有這樣的感覺,國中的時候,看國小數學特別容易。
但是,明明自己在加減乘除和圖像規律什麼的,小一到小六的數學考試也沒全部滿分,怎麼一上國中,就莫名其妙「精通」了?
這箇中定有什麼事發生了,但我們並沒有特別重視的!
簡單來說,所謂的課業表現是指:「學習者自身的認知運思發展狀態」減去「課業進度內容的認知狀態」,若為正值,表示學習者的課業表現不錯,正值越高越卓越。反之,負值就是學習者趕不上或者講授課程內容者有表達問題。
因為我們會把所有的責任都歸因於學習者身上,總是覺得學生不夠努力,又或者是外部歸因於老師不會教。
於是整個市場的意見就分為兩派,有一派的人就覺得說學生應該要進入家教系統,配合學生的個別狀況進行指導狀況就會改善。另一派就是覺得要去上名師的課程,認為名師一定是能夠藥到病除。
然而在心理學上面的研究,人的發展尤其是認知其實是有進程。只是說這個進程狀況因為不同的國家以及文化而有所差異,但總體來說,我們目前所設計的課程內容在認知理解上,就是塞得太滿了,而且在認知的複雜度上也不屬於大部分孩子所能夠進行記憶、理解、應用、分析、評鑒,那麼這樣子的課程設計本身就是失敗的。
我們要知道,國民義務教育階段並不是要分出高下,而是要讓大家能夠擁有一些基本能力,這就是需要考量到學習者的狀況,沒有一個孩子值得被落後。
在義務教育階段,學習的目標不是要分辨出差異,而是要在各種的學習目標上,讓社會上各種的差異能夠因為這樣的學習過程都能夠生活在一起,這才是他真正的目的,簡而言之打造共同體這個目標,才是真正義務教育的本質,也符合我們現在的社會正義需求。
因此,我們不用跟著誰的腳步走,不要去怪孩子,也不要去怪老師,孩子自己的生理發展有他自己的軌跡,隨著時間成熟了,他的腦袋就能夠理解到那裡,就這麼簡單,不用過度擔心,反倒我們的重點,做家長的,一定要守護好自己的心,不要過度干涉孩子,也不要介入不必要的價值判斷。
有一句話說得好:能夠毁了下一代的,永遠是上一代!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對鳥而言,蟲是食物,「有用」所以捕食之。對特定生命而言,還好肚子會吃飽,否則一切的有用絕對被橫掃殆盡。 換言之,對生命來說,有用這個標籤就是等著被利用,不得好死。 但對人呢?
對鳥而言,蟲是食物,「有用」所以捕食之。對特定生命而言,還好肚子會吃飽,否則一切的有用絕對被橫掃殆盡。 換言之,對生命來說,有用這個標籤就是等著被利用,不得好死。 但對人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從小學開始 從小學開始,學習的路就充滿了各種困惑。對我來說,無論怎麼努力,成績總是難以達到自己和他人期望的水平。從成績的壓力,到對未來的迷茫,這一路的學習似乎一直在尋找一條正確的方法。但直到後來,走進了社會,才慢慢意識到,學習不僅是為了應付考試或成績,更多的是一種生活的技能,一種改變自己的方式。
Thumbnail
傳統教育體系過於強調分數和學歷,缺乏自主學習和探索的機會,使大學生普遍對未來感到迷惘。 想跳脫迷惘,應尊重生命軌跡差異,培養多元學習習慣,才能在變遷快速的社會中找到定位。
Thumbnail
在孩子學習的過程中,我從來不會告訴他「分數不重要 」相反的,我會提醒他,分數相當重要,不是要他追求滿分,而是我發現太多人「粗心」來包裝不足。對我而言不懂就是不會,那不是粗心。 題目看錯,就代表語文能力仍有待加強,那就是某種能力沒有達標。這不是不能用粗心當藉口就結束的一回合。
Thumbnail
前陣子聽了台大教授葉丙成在Podcast上,談到現在的教育制度已經遠遠跟不上世界變化的速度,其中的關鍵除了老師以外,更重要的是家長們 身為一個父親,對於葉教授所說的「轉換父母對教育的KPI」深有同感,很多爸媽總覺得人生的決勝點在孩子的18歲,只要讓孩子考上一間好的大學,當父母的KPI就達成了
學校教育是教了很多,但獨漏了教我們這個最重要的賺錢技能,父母最大的課題,是陪伴他們,而不是規劃他們的人生
Thumbnail
剛剛看到一篇文章在講,這些年來台灣教育改革,因為採計分制的改變,而從分分必較,改成等級制,讓家長與孩子不要這麼分分必較。透過這種模糊化的策略,讓第二三志願學校也可能收到第一志願的學生,打破「志願取向」的升學考試,也試圖改變每一分都那麼重要的想法。 . 這個好,還是不好呢?真的很難說啊。 .
Thumbnail
當前的教育體系,不論是在家庭還是學校,似乎都忽略了培養孩子基本能力的關鍵性。以文字語言能力為例,雖然許多人認識了許多字詞,卻難以流暢地撰寫最基本的文章;再者,邏輯思維能力方面,許多人的思緒總是紊亂不清。
Thumbnail
當家長在幫孩子選擇才藝課時,要仔細觀察孩子與生俱來的氣質,看他們活動量高低,生活的規律性或敏感度等等。不過說實話,要判斷孩子的性向與氣質趨向並不容易,很多時候是家長自己內心補償心理的投射或一廂情願的自以為是。所以,我們要讓孩子多方嚐識,也要讓他們有放棄的自由。
Thumbnail
  台灣的孩子在國際上的競賽評比優秀,但是那些考輸我們的國家的學生,在進入大學研究所後,創造力或研究能力似乎又比我們的孩子強!我想,這其間的落差,大概是我們的孩子從小就不斷在訓練之下變得非常會考試,能夠用最快速度解出標準答案,卻不能跳脫標準答案,找出答案以外的更多可能性。
Thumbnail
 聽到老師或家長只要孩子好好讀書考高分,不要「浪費」時間在「課外」活動上,我覺得非常可惜,因為那些「課外」,才是孩子真正該學習的課程啊!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從小學開始 從小學開始,學習的路就充滿了各種困惑。對我來說,無論怎麼努力,成績總是難以達到自己和他人期望的水平。從成績的壓力,到對未來的迷茫,這一路的學習似乎一直在尋找一條正確的方法。但直到後來,走進了社會,才慢慢意識到,學習不僅是為了應付考試或成績,更多的是一種生活的技能,一種改變自己的方式。
Thumbnail
傳統教育體系過於強調分數和學歷,缺乏自主學習和探索的機會,使大學生普遍對未來感到迷惘。 想跳脫迷惘,應尊重生命軌跡差異,培養多元學習習慣,才能在變遷快速的社會中找到定位。
Thumbnail
在孩子學習的過程中,我從來不會告訴他「分數不重要 」相反的,我會提醒他,分數相當重要,不是要他追求滿分,而是我發現太多人「粗心」來包裝不足。對我而言不懂就是不會,那不是粗心。 題目看錯,就代表語文能力仍有待加強,那就是某種能力沒有達標。這不是不能用粗心當藉口就結束的一回合。
Thumbnail
前陣子聽了台大教授葉丙成在Podcast上,談到現在的教育制度已經遠遠跟不上世界變化的速度,其中的關鍵除了老師以外,更重要的是家長們 身為一個父親,對於葉教授所說的「轉換父母對教育的KPI」深有同感,很多爸媽總覺得人生的決勝點在孩子的18歲,只要讓孩子考上一間好的大學,當父母的KPI就達成了
學校教育是教了很多,但獨漏了教我們這個最重要的賺錢技能,父母最大的課題,是陪伴他們,而不是規劃他們的人生
Thumbnail
剛剛看到一篇文章在講,這些年來台灣教育改革,因為採計分制的改變,而從分分必較,改成等級制,讓家長與孩子不要這麼分分必較。透過這種模糊化的策略,讓第二三志願學校也可能收到第一志願的學生,打破「志願取向」的升學考試,也試圖改變每一分都那麼重要的想法。 . 這個好,還是不好呢?真的很難說啊。 .
Thumbnail
當前的教育體系,不論是在家庭還是學校,似乎都忽略了培養孩子基本能力的關鍵性。以文字語言能力為例,雖然許多人認識了許多字詞,卻難以流暢地撰寫最基本的文章;再者,邏輯思維能力方面,許多人的思緒總是紊亂不清。
Thumbnail
當家長在幫孩子選擇才藝課時,要仔細觀察孩子與生俱來的氣質,看他們活動量高低,生活的規律性或敏感度等等。不過說實話,要判斷孩子的性向與氣質趨向並不容易,很多時候是家長自己內心補償心理的投射或一廂情願的自以為是。所以,我們要讓孩子多方嚐識,也要讓他們有放棄的自由。
Thumbnail
  台灣的孩子在國際上的競賽評比優秀,但是那些考輸我們的國家的學生,在進入大學研究所後,創造力或研究能力似乎又比我們的孩子強!我想,這其間的落差,大概是我們的孩子從小就不斷在訓練之下變得非常會考試,能夠用最快速度解出標準答案,卻不能跳脫標準答案,找出答案以外的更多可能性。
Thumbnail
 聽到老師或家長只要孩子好好讀書考高分,不要「浪費」時間在「課外」活動上,我覺得非常可惜,因為那些「課外」,才是孩子真正該學習的課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