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師看人選之人:權利、權力和自尊的奇妙糾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趁著空檔再把「人選之人」刷一遍,除了再次感受寫實的選舉感之外,我也一直再思考一個問題:在選舉中真的不能為自己的理念原則,毫無折損地活下去嗎?打折後的原則吞忍,是否已背離當初的理念?

劇中曾多次描述,為了選舉,所以理念可以打折,為的是將來的理念可以執行,例如林月真不表態廢死,因為廢死主張不利選舉,就不利將來不執行死刑;或是翁文雄一直要女兒翁文芳道歉,縱使對方侮辱她及她家,也要因選舉吞忍下去;或是高副用扣「選舉的戰犯」大帽子來阻擋亞靜性騷擾案;黨中央無法公開召開性評會處理性騷擾案⋯等,太多例子遇到選舉就扭曲了該做之事,折扣了該主張的原則,也相應地使人覺得該「應該這樣嗎?」、「我這樣做,還是完整的我嗎?」、「但我若堅持我的理念?會不會小題大做?」,於是乎支持廢死的大老質疑林月真的不表態,「到底是為了改革?還是權力?」

是的,事情遇到選舉就變了,但是「我們不要這樣就算了好不好?」

就分析層面來說,選舉是一種獲得權力的方法,在社會上獲得權力(power)就可以制定權利(right)並有能力保障權利。因此權力是一種可以控制支配的力量、是向外擴展的力量;而權利是一種私權,表現在一個人可以安全自由地表達展現自己想法並實施行為範疇,比如說言論自由、人身的身體界限、服裝頭髮樣式⋯等等,可以設定在一個物理及心理的空間上,自己是自由的、安全的、不被侵犯的。但這種自由安全不被侵犯的理念,卻需要透過權力來制定,才能讓權利發生並落實。所以權利的制定及發生並不是天上掉下來的,而是透過權力行使而來的,就心理學的分析上,個人權利的行使範疇與個人的內在自尊相關,也和在這個社會中生而為人的感覺有關,若被侵犯,將會對自己的自尊產生傷害、對自己身而為人的感覺感到不完整。比如說亞靜的性騷擾案,她的身體在我們社會人際中,本來就保障她不被人侵擾的權利,這個權利的原則理念,到哪裡都一樣,可是一遇到選舉,高副就用「大局為重」的高帽子,想讓她吞忍下去,按照心理學的分析,這會對亞靜的自尊及自己感覺產生損傷,甚至進一步減損自我價值,所以翁文方說:「⋯很多事情不能就這樣算了,如果這樣的話,人就會慢慢地死掉。」這是一種心理死亡,不少研究也開始證明心理的傷痛如同生理的傷痛,在大腦痛苦的區域上產生活化,人因此會變得極度自卑且行屍走肉。所以後來藉由翁文方的堅持,讓亞靜感覺到她被當一個人正常對待,讓她原本對世界的失望狀態中,重新燃起一點不同的樣子,或是希望的種子,這就是改變

雖然改變因為選舉考量不能一次到位而打了折扣,但劇中安排林月真的卡片說了這段話:「請等待這個社會追上妳們的那一天,我會為了這個目標前進。」這也說明了理想和現實是有段差距的,為了現實(選舉或社會氛圍⋯等)的考量,可能目前現階段只能夠逼近理想的層次。

因此理念打折扣的問題就成為如下表述:我堅持的理念雖然打了折扣,但自己心中是否因此墮落或是清楚明白這是階段性的妥協而不失去原有初衷。回到廢死大老問林月真的問題:「到底是為了改革?還是權力?只有妳心裏知道。」,換句話說,理念打折的意義,存在於自己心中的詮釋,只有自己能確定自己的理念是否已經折損了,雖然不能為理念而死這樣表現於外的行為(比如鄭南榕),但是心懷理念而不忘初衷,運用有效策略的自己也不失為更考慮現況的狀態。當使用其他的策略來達成目標,劇中亞靜用一些不能夠被認可的手段,來維護自己的權利,這幾乎已達成蝙蝠俠式的黑暗手段,雖然目標是對的,結果也是為了保有自己做為一般人的完整自我的感覺。

所以問題成為:為了達成保障權利,運用的手段是否一定要正當呢?或者為了追求權力以保障權利的安全施行,而使用不太正當的方法?比如,劇中家競威脅設計師不撤文就將把柄交給媒體;或是亞靜最後爆料給媒體她和蓉之間的對話截圖,雖然目標是善的,這方法是可以被容許的嗎?如果不被容許,按正常程序的方法是有效的嗎?我沒有答案。因為我不是學政治或法律的,我是學心理的,但是我知道在策略取向的家族治療中,策略只要有達到目的功能,都會被考慮使用。

我認為「人選之人-造浪者」內在並不是在描述選舉過程的點點滴滴。不如說是它藉由描述選舉過程的點點滴滴,讓我們思考現況中,權力、權利與自尊之間的奇妙糾結。

(相似內容亦發表在「關鍵評論網」)

追蹤「穗波心理師談情說愛」FB粉絲專頁

收聽「穗波心理師談情說愛」podcast(專門談愛的podcast )

點擊有劃底線的字即可連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穗波心理師」沙龍
228會員
421內容數
歡迎來到「穗波心理師」沙龍。這是一個「生活、家庭、愛與人生」的領域,關注親情、愛情、婚姻、家庭及人生議題,先祝福大家都能遇見幸福、圓滿伴侶關係及維繫家庭。 我是執業臨床心理師,歡迎對上述議題留言,讓我可以用心理學的概念與你討論,或提出建議。也可以在下方留言你介紹自己,讓我有機會更認識你、一起交流成長,人生路上不寂寞!
2025/03/29
這篇文章主要描述了穗波在中風後的復健之旅。穗波一開始對復健感到迷惘,認為復健是「人為的」回復,但後來理解到「習慣成自然」的道理,並且通過不斷重覆練習來建立新的神經廻路。穗波分享了日常復健的經歷,包括走路練習和寫作,並提到飼養小貓「麻吉」帶來的歡樂和激勵。
Thumbnail
2025/03/29
這篇文章主要描述了穗波在中風後的復健之旅。穗波一開始對復健感到迷惘,認為復健是「人為的」回復,但後來理解到「習慣成自然」的道理,並且通過不斷重覆練習來建立新的神經廻路。穗波分享了日常復健的經歷,包括走路練習和寫作,並提到飼養小貓「麻吉」帶來的歡樂和激勵。
Thumbnail
2025/03/07
文章述及了穗波在社區中復健的經歷和觀察。穗波描述了社區中各種人物的日常活動,包括清潔工、買菜的婦女、規律活動的老年人、遛狗的女孩等。穗波還提到了一隻名叫「小花」的貓,這隻貓給穗波的復健過程帶來了樂趣。此外,穗波分享了與鄰居交流的經驗,並提到了一些社區中的事件,如鄰居打小孩及之後清理辦公室的經歷。
Thumbnail
2025/03/07
文章述及了穗波在社區中復健的經歷和觀察。穗波描述了社區中各種人物的日常活動,包括清潔工、買菜的婦女、規律活動的老年人、遛狗的女孩等。穗波還提到了一隻名叫「小花」的貓,這隻貓給穗波的復健過程帶來了樂趣。此外,穗波分享了與鄰居交流的經驗,並提到了一些社區中的事件,如鄰居打小孩及之後清理辦公室的經歷。
Thumbnail
2025/02/07
本文描述作者中風後左手不靈活的經歷,以及在復健過程中遇到的挑戰和體悟。從初期手部功能的喪失,到學習如何避免代償動作,以及在社區鄰居的幫助下,逐步恢復行走能力。作者也分享了復健過程中,家人和看護的提醒與自身感受,反思了正向復健法的意義。
Thumbnail
2025/02/07
本文描述作者中風後左手不靈活的經歷,以及在復健過程中遇到的挑戰和體悟。從初期手部功能的喪失,到學習如何避免代償動作,以及在社區鄰居的幫助下,逐步恢復行走能力。作者也分享了復健過程中,家人和看護的提醒與自身感受,反思了正向復健法的意義。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是的,事情遇到選舉就變了,但是「我們不要這樣就算了好不好?」
Thumbnail
是的,事情遇到選舉就變了,但是「我們不要這樣就算了好不好?」
Thumbnail
一部以政治幕僚角度出發的職業人物劇(? 一部女性職場與家庭生活的性別平權劇(O 但有個疑問:「是哪個關鍵讓政治人物走歪?」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一部以政治幕僚角度出發的職業人物劇(? 一部女性職場與家庭生活的性別平權劇(O 但有個疑問:「是哪個關鍵讓政治人物走歪?」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女性當選總統真的就平權了嗎?女性政務官的比例不到一成。這代表以台灣目前的政治環境來看,我們離所謂的性別平權還有一大段距離。」
Thumbnail
「女性當選總統真的就平權了嗎?女性政務官的比例不到一成。這代表以台灣目前的政治環境來看,我們離所謂的性別平權還有一大段距離。」
Thumbnail
花了兩天追完了近期台灣的夯劇《人選之人—造浪者》,裡面對於「正義」的概念和劇情引發了我很多的想像。起初,我覺得這齣戲劇的結尾有點太過於正向,感覺是整部戲劇中美中不足的一個小瑕疵,總覺得傳達了一種千篇一律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童話式結局:我們只要做「好」人,站「對」邊,「錯」/「不好」的那一邊自然
Thumbnail
花了兩天追完了近期台灣的夯劇《人選之人—造浪者》,裡面對於「正義」的概念和劇情引發了我很多的想像。起初,我覺得這齣戲劇的結尾有點太過於正向,感覺是整部戲劇中美中不足的一個小瑕疵,總覺得傳達了一種千篇一律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童話式結局:我們只要做「好」人,站「對」邊,「錯」/「不好」的那一邊自然
Thumbnail
當所有劇評都在討論政治、職場和性別的時候,我想談執著。不過還是得從政治帶入啦,畢竟人家就是政治職人劇。
Thumbnail
當所有劇評都在討論政治、職場和性別的時候,我想談執著。不過還是得從政治帶入啦,畢竟人家就是政治職人劇。
Thumbnail
人選之人,我們不要就這樣算了好不好 亞靜逃離地獄的努力從這時候開始,王淨將亞靜刻劃的有稜有角,用力地演出,道盡了受害者的地獄生活。 「不要再覺得妳沒有資格為自己討回公道,已經夠了,已經夠了。」
Thumbnail
人選之人,我們不要就這樣算了好不好 亞靜逃離地獄的努力從這時候開始,王淨將亞靜刻劃的有稜有角,用力地演出,道盡了受害者的地獄生活。 「不要再覺得妳沒有資格為自己討回公道,已經夠了,已經夠了。」
Thumbnail
這是一部觀看起來很“舒服”的影集,為什麼用舒服來形容呢?因為它不像《黑暗榮耀》有沉重的內心折磨和心計的復仇,也沒有《模倣犯》痛心的失去和血腥的殺害,有的是基層員工的上班日常(包括練肖話、揣摩上意、職場性騷…)和家庭與工作之間的平衡點拿捏。
Thumbnail
這是一部觀看起來很“舒服”的影集,為什麼用舒服來形容呢?因為它不像《黑暗榮耀》有沉重的內心折磨和心計的復仇,也沒有《模倣犯》痛心的失去和血腥的殺害,有的是基層員工的上班日常(包括練肖話、揣摩上意、職場性騷…)和家庭與工作之間的平衡點拿捏。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