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念佛陀的九種德行– 明行足05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原創 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2021-12-23

raw-image

明行足

佛陀兼備圓滿的〔明〕〔行〕 可分三明或八明則有十五行。八明和十五行是每尊佛所具備的德行。

三明與八明

三明(tevijjā)是宿住隨念智、天眼智及漏盡智(前面已闡述)。
八明略述如下:

1. 觀智(Vipassanā ñāṇa)

佛陀如此了知:此身是色,由四種色所組成,由父母所生,由飯面所長養,是無常、塗抹、按摩、破壞、消散之法。而且心識也是依賴於此身,繫著於此身。色身和心識都是無常、苦和無我之法。
佛陀能隨時觀諸行的無常、苦、無我三相。這也是所有阿羅漢的永恆住所(satata vihāra)。除非佛陀作意取觀念為目標,他才知道這是男人、女人、眾生等。

2. 意所成神變 (Manomayā iddhi)

這是從心意變化出另一個同樣具一切肢體、諸根無缺的色身。佛陀能隨意念將身變化成百身、千身和萬身。
想成就〔意所成神變〕的禪修者先需進入第四禪,因為一切神通的基礎是第四禪。當他進入作為神通基礎的第四禪,出定後作決意:「讓我變化出一個和我一樣的身體。」在決意的同時,即出現一個和他的身體一樣的身體。當佛陀在三十三天教導「阿毗達摩」的時候,就是用意所成神變現出一位佛陀在天界繼續向他的母親說法,他自己的真身則去到北古盧洲(Uttarakuru)托缽。

3. 種種神變 (Iddhividhā)

佛陀擁有種種神變的能力:一身能變成多身,多身能變成一身; 顯現和隱匿;能無障礙地穿牆、穿壁、穿山,猶如在虛空行走;能自在地出沒於地中(遁地),猶如在水中般;能在水上行走不沉落,猶如走在地上;能在空中以跏躂而飛,猶如有翅膀之鳥;能以手觸摸、擦拭有大神力、大威力的月亮和太陽;乃至能自在到達梵天界。

4. 天耳 (Dibbasota)

佛陀能夠通過天耳聽到很遠之處人和天神的聲音。由於這種聽力是一般人的肉耳所不能聽到的,所以稱為清凈、超人的天耳。

5. 他心智 (Cetopariyañāṇa)

佛陀能夠以心辨別、了知其他人的心念,包括有情的證悟層次。
有一次,當佛陀坐在沙羅樹下,在名叫蘇帕卡(Subhaga)的叢林。當時,他的他心智看穿巴迦梵天神(Baka-Brahma)的心中生起邪惡的見解。巴迦梵天神這麼想:「這是常的,這是堅固的,這是永恆的,這是全部的,這是不滅法;確實,這裡沒有生、老、死、再生,也沒有其它比這更高的出離。」
當佛陀以自心了知巴迦梵天神的心後,猶如有力氣的男子能伸直彎曲的手臂,或彎曲伸直的手臂,佛陀以他的神變迅速地在蘇帕卡叢林的沙羅樹下消失,出現在梵天世界中,佛陀去見巴迦梵天神是為了糾正巴迦梵天神的邪見。

6. 宿住隨念智(Pubbenivāsānussatiñāṇa)

佛陀能夠憶念許多過去生,從一生到許多壞劫、許多成劫、許多壞成劫:在那裡有如此名、如此姓、如此容貌、如此食物、 經歷如此的苦與樂、如此壽命的限量,再從該處死後投生到這裡等。

7. 天眼 (Dibbacakkhu)

佛陀的天眼能見到有情的死時、生時,低賤、高貴,美麗、醜陋,幸福、不幸,能了知有情各自隨他們的業往生: 具足身、語、意惡行的眾生,身壞死後生於苦界、惡趣、地獄;具足身、語、意善行的眾生,身壞死後,生於善趣、天界。
天眼也包括〔死生智〕(sattānaṃ cutupapātañāṇa)即能夠知道三十一界的眾生的種種死與生,以及業果運作的規律。業果法則只是按照它自己的規律而運作, 不需要由某個最高創造者來主宰、操控。天眼還包括「未來分智」(anāgatamsañāna),即能夠知曉未來會發生的事情。

8. 漏盡智 (āsavakhayañāṇa)

佛陀通過證悟阿羅漢道智,滅盡所有四漏—欲漏、有漏、見漏和無明漏。 在所有神變中,漏盡智最殊勝。

佛陀極少施展神變

佛陀雖然擁有種種超人的神變,但卻極少應用,即使他在般涅槃前身體已非常虛弱(佛陀形容自己為一輛破車),但還是決定步行到拘屍那羅(Kusināra),選擇進入般涅槃的地方,同時也是為了度他最後一個弟子須跋陀(Subhadda)。

raw-image

在最後一次行化中,由於過度的虛弱與疾病,他不得不在二十五個地方休息。 佛陀顯示了他無限的悲心及堅強的意志力。

佛陀制戒禁止比丘
在居士面前施展神變

神變雖然吸引人,但卻不是終極目標,不懂得善加利用,反而會貽害終生。佛陀因此制戒不允許比丘在居士面前施展神通。起源來自賓頭盧尊者在王舍城應用神通騰空取下一位富人懸掛高處的栴檀木缽。那些錯過而未見尊者展現神通的王舍城人民,圍繞著尊者乞求他再次施展神通。他們熙熙攘攘,成群跟隨在賓頭盧尊者的身後,直至佛陀居住的竹林精舍。聽到眾人沸揚喧嘩之聲,佛陀才得知賓頭盧尊者的行為,於是呵責他為了一個卑微的木缽,向在家人展示神通。佛陀說這是不適當的行為,不是沙門的行為、是不清淨的行為,會讓尚未生起信心的人不生信心,已生起信心的人無法增益。 於是佛陀制戒:

「諸比丘! 不得向在家人顯示上人法的神通,示現者墮惡作。 」

佛陀見到比丘向在家人施展神通的過患,施展神通的比丘會得到許多居士的供養和崇拜,而比丘們可能也會因此變得傲慢和放逸,成為名聞利養的追隨者,提婆達多尊者就是很好的例子。 為了比丘們的利益,佛陀對比丘立下此戒。

raw-image

善戒尼師 | 個人簡介

👉 點擊查看:善戒尼師簡介

善戒尼師 | 書籍

👉 點擊查看:書籍結緣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鋼骨佛心的沙龍
77會員
641內容數
內含照因老和尚略傳及甘露法語上、下兩冊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緬懷老人家往日行儀,俾令見聞者普潤法雨。祈願老和尚早日倒駕慈航,廣度群品。
鋼骨佛心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6/20
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佛陀 Buddho 佛陀是指(覺悟)的意思。 因為他從解脫的究竟智慧中,覺悟一切所應知的,包括過去、現在與未來的一切,所以稱為(佛)。 五蘊的譬喻 (一)色蘊 (rūpa khandha) Rūpa稱為色,是因為它會被冷
Thumbnail
2023/06/20
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佛陀 Buddho 佛陀是指(覺悟)的意思。 因為他從解脫的究竟智慧中,覺悟一切所應知的,包括過去、現在與未來的一切,所以稱為(佛)。 五蘊的譬喻 (一)色蘊 (rūpa khandha) Rūpa稱為色,是因為它會被冷
Thumbnail
2023/06/18
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佛陀 Buddho 佛陀是指(覺悟)的意思。因為他從解脫的究竟智慧中,覺悟一切所應知的,包括過去、現在與未來的一切,所以稱為(佛)。 覺悟的內容 佛陀在菩提樹下的金剛寶座中,親自證悟一切真理。什麼真理?那便是在佛陀還未成
Thumbnail
2023/06/18
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佛陀 Buddho 佛陀是指(覺悟)的意思。因為他從解脫的究竟智慧中,覺悟一切所應知的,包括過去、現在與未來的一切,所以稱為(佛)。 覺悟的內容 佛陀在菩提樹下的金剛寶座中,親自證悟一切真理。什麼真理?那便是在佛陀還未成
Thumbnail
2023/06/17
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人天導師 Satthā Deva Manussānaṃ 佛陀是能帶領諸天神與諸人類度脫生死諸險難的導師。他以現世、來世的人天快樂和究竟解脫等種種適宜的方式來教導人類、天神以及梵天神,令他們捨棄易使人沉淪的五慾(色、聲、香、味
Thumbnail
2023/06/17
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人天導師 Satthā Deva Manussānaṃ 佛陀是能帶領諸天神與諸人類度脫生死諸險難的導師。他以現世、來世的人天快樂和究竟解脫等種種適宜的方式來教導人類、天神以及梵天神,令他們捨棄易使人沉淪的五慾(色、聲、香、味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觀未來眾生 (故)。復請世尊 (言)。惟願 (世尊) 為 (我等) 說修行無間。如 (前為) 諸菩薩摩訶薩 (所說)。修行者 (之) 大方便。
Thumbnail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觀未來眾生 (故)。復請世尊 (言)。惟願 (世尊) 為 (我等) 說修行無間。如 (前為) 諸菩薩摩訶薩 (所說)。修行者 (之) 大方便。
Thumbnail
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人天導師 Satthā Deva Manussānaṃ 佛陀是能帶領諸天神與諸人類度脫生死諸險難的導師。他以現世、來世的人天快樂和究竟解脫等種種適宜的方式來教導人類、天神以及梵天神,令他們捨棄易使人沉淪的五慾(色、聲、香、味
Thumbnail
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人天導師 Satthā Deva Manussānaṃ 佛陀是能帶領諸天神與諸人類度脫生死諸險難的導師。他以現世、來世的人天快樂和究竟解脫等種種適宜的方式來教導人類、天神以及梵天神,令他們捨棄易使人沉淪的五慾(色、聲、香、味
Thumbnail
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人天導師 Satthā Deva Manussānaṃ 佛陀是能帶領諸天神與諸人類度脫生死諸險難的導師。他以現世、來世的人天快樂和究竟解脫等種種適宜的方式來教導人類、天神以及梵天神,令他們捨棄易使人沉淪的五慾(色、聲、香、味
Thumbnail
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人天導師 Satthā Deva Manussānaṃ 佛陀是能帶領諸天神與諸人類度脫生死諸險難的導師。他以現世、來世的人天快樂和究竟解脫等種種適宜的方式來教導人類、天神以及梵天神,令他們捨棄易使人沉淪的五慾(色、聲、香、味
Thumbnail
「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佛子行道已。來世得作佛。」— 經偈云 夫祖佛正意,本顯一心。何必教中,更談陰界。 答 : 隨妄心而破妄境,謂顯人空。除異執而說異門,成法解脫。無有定法,故號之為阿耨菩提。病差藥消,如筏喻之。法尚應捨。
Thumbnail
「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佛子行道已。來世得作佛。」— 經偈云 夫祖佛正意,本顯一心。何必教中,更談陰界。 答 : 隨妄心而破妄境,謂顯人空。除異執而說異門,成法解脫。無有定法,故號之為阿耨菩提。病差藥消,如筏喻之。法尚應捨。
Thumbnail
「亦如夢中見。寤後即非有。妄見蘊等法。覺已本寂然。四大微塵聚。離心無所得。」— 密嚴經偈 第三能變者。唯識論頌云。次第三能變。差別有六種。了境為性相。善不善俱非。此三能變,是了別境識。自證分是了別性。見分是了別相。有覆有記。識以了境為自性。即復用彼為行相故。則了境者,是識自性。亦是行相。行相是用故。
Thumbnail
「亦如夢中見。寤後即非有。妄見蘊等法。覺已本寂然。四大微塵聚。離心無所得。」— 密嚴經偈 第三能變者。唯識論頌云。次第三能變。差別有六種。了境為性相。善不善俱非。此三能變,是了別境識。自證分是了別性。見分是了別相。有覆有記。識以了境為自性。即復用彼為行相故。則了境者,是識自性。亦是行相。行相是用故。
Thumbnail
原創 善戒法師 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2021-12-23 明行足 佛陀兼備圓滿的〔明〕與〔行〕。明 可分三明或八明,行則有十五行。八明和十五行是每尊佛所具備的德行。 三明與八明 三明(tevijjā)是宿住隨念智、天眼智及漏盡智(前面已闡述)。 八明略述如下: 1. 觀智(Vipassanā
Thumbnail
原創 善戒法師 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2021-12-23 明行足 佛陀兼備圓滿的〔明〕與〔行〕。明 可分三明或八明,行則有十五行。八明和十五行是每尊佛所具備的德行。 三明與八明 三明(tevijjā)是宿住隨念智、天眼智及漏盡智(前面已闡述)。 八明略述如下: 1. 觀智(Vipassanā
Thumbnail
「以一切法,皆從心起。一切分別,皆分別自心。心不見心。無相可得。」 夫身受心法。俱無自性,了不可得。即四念處。觀善不善法從心化生,即四正勤。心性靈通,隱顯自在,即四神足。信心堅固,湛若虛空,即五根五力。覺心不起,即七覺支。直了心性,邪正不干,即八正道。眼如乃至意如,心境虛融,即六神通。
Thumbnail
「以一切法,皆從心起。一切分別,皆分別自心。心不見心。無相可得。」 夫身受心法。俱無自性,了不可得。即四念處。觀善不善法從心化生,即四正勤。心性靈通,隱顯自在,即四神足。信心堅固,湛若虛空,即五根五力。覺心不起,即七覺支。直了心性,邪正不干,即八正道。眼如乃至意如,心境虛融,即六神通。
Thumbnail
佛言:「想念阿彌陀佛真金色身,光明徹照,端正無比,在心眼前。」 《觀念阿彌陀佛相海三昧功德法門》為淨土宗二祖, 善導大師集記,簡稱《觀念法門》。內容分為三大段: 示三昧行法、示念佛利益、示信謗損益。
Thumbnail
佛言:「想念阿彌陀佛真金色身,光明徹照,端正無比,在心眼前。」 《觀念阿彌陀佛相海三昧功德法門》為淨土宗二祖, 善導大師集記,簡稱《觀念法門》。內容分為三大段: 示三昧行法、示念佛利益、示信謗損益。
Thumbnail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Thumbnail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Thumbnail
法藏比丘又稟告世自在王佛:請佛慈悲,聽我宣說所發的殊勝大願,敬祈明察我所發的弘願,現在我就將四十八個大願,完全對佛說吧。
Thumbnail
法藏比丘又稟告世自在王佛:請佛慈悲,聽我宣說所發的殊勝大願,敬祈明察我所發的弘願,現在我就將四十八個大願,完全對佛說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