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印度到荷蘭:各國雙語教育政策比一比

更新於 2024/02/02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緣起:挑戰、借鏡、機會與反思

在討論台灣雙語教育政策的時候,時不時就會聽到有人說:「你看看哪個國家怎麼樣,人家就是這樣成功的。」有些人卻說:「這哪裡是成功了,明明失敗了!台灣不能往這樣的方向去!」
因著這些討論,所以產生了這篇文章,這篇文章我將討論幾個在討論雙語教育政策時,常常被抓出來討論的國家的雙語或多語政策,希望藉此提供了一個思考的方向,看看這樣的情況是否適用於台灣,以及我們能不能接受這樣的結果。
幾個常被拿來當作成功案例的國家,包括:印度、新加坡、香港、菲律賓、加拿大和荷蘭。我將這些國家依照它們本身的歷史和語言狀況,從複雜到單純依序排列。就先從最複雜的印度說起吧!

印度

放任主義的三語言政策:「首重學童的母語教育,後重英語學習。」
印度當前並無統一的國家語言,但印度人的母語有多達約19,500種,只計算一萬人以上所使用的母語121種,甚至整個國家,沒有一種共通的語言,就算是多人口使用的印度語,也僅佔全印度人口的40%左右,國家的官方語言更高達22種。
可以說,印度根本沒有雙語教育,他們被逼得只能採用「多語」教育!國際上,雖然印度人說英語的腔調及口音聞名全世界,但從國際英文檢定的成績來看,印度的英語能力絕對是名列前茅的,甚至有人認為英語能力是印度軟體產業成功的要素之一。
而印度現行的語言政策是「三語言方案」(Three Language Formula),所謂三種語言,指的是母語或者地區語言、印度語、和英文,但並不是要求所有學生都要會這三種語言,而是先注重學童的母語教育,後重英語學習。
感覺上印度的語言政策就主打一個放任狀態,因為語言太多了,不管採用哪個語言,都不公平,所以先以母語為主,但為了要溝通,所以要求共同語言,要嘛英文,要嘛印度語,自己選吧。

新加坡

從「講華語運動」到「以英語為主,華語為輔」
新加坡是個由華人、馬來人、印度人、澳洲人與英國人等移民人口組成,又曾為英國殖民地,所以英文一直是行政、法律、教育以及商業的語言,而在民間,則是多種方言並存的,有點類似印度的情況,但相較於印度的放任主義,新加坡開始推行「講華語運動」,漸漸地把眾多的方言漸漸地拉回到標準華語,但後來又漸漸改成推行「以英語為主,華語為輔」,尋求華語和英文的「雙語社會」。
也或許是這樣的轉變,對於新加坡人的語言狀態,也漸漸有:英文不好,華語也不好的窘迫情況。雖然有人說新加坡人是日常是Singlish,但其實是有辦法說正式的英語,才會導致有人認為新加坡人的英文不好的印象。但對於新加坡的雙語政策到底成功還是失敗,也一直都爭論不休。

香港

三文兩語的語言政策,卻不敵歷史,導致中文的失敗,成就了英文。
香港的情況,有英國殖民的歷史,因為父母多半出生於1997年之前的英國殖民時代,大多都有「重英輕普」的想法,他們自發的英文意識,讓許多孩子一出生就在一個被營造的英語環境下成長,加上香港父母多半是雙薪家庭,需要仰賴外籍女傭照顧孩子,因此許多香港孩童在女傭的照顧下,形塑了第二母語──菲式英語。
雖然香港在回歸之後,政府大力推動普通話,但香港人普遍有:中文就是粵語的觀念,所以在香港,華語的普及程度一直都不高,原本目標的三文兩語政策,實際上只有兩文兩語。

菲律賓

循序漸進,先學母語,然後從小學開始,漸漸進入English Only的校園環境
菲律賓的教育制度經過幾次改革,小學開始口說訓練,之後到寫作與閱讀,逐步的增加英文的學習時間,到了三年級開始,漸漸有科目以全英文授課,且隨著年級越高,全英文授課的科目也越來越多,到了中學,開始有文學,除了菲律賓語外,老師都是以全英文授課。行程在日常生活中講母語,但學校中以全英文授課,到了高等教育更是以英文為授課語言,課堂作業、報告都是英文,和學校行政單位、或授課老師通信,以及學校的正式文件也不例外,有的學校甚至會有學校有English Only的相關政策。

加拿大

「寧靜革命」:從人民開始的沉浸式雙語政策
加拿大的魁北克長久以來就是以法語為母語的人士居多,但早期仍然是英語為母語的人擁有更多的社會和經濟權力,英語也是商業活動主要的溝通語言,因此,法語為母語的人,會因為工作上的需要而學習英語,但平常仍是使用法語。
後來隨著以法語為母語的人士逐漸取得經濟與社會地位而展開了「寧靜革命」,漸漸地在魁北克,法語的地位已經遠遠超過英語,為此在當地以英語為母語的家長團體、教育當局及研究人員共同合作,針對以母語為英語的學生,透過以第二語言(法語)來學習其他學科,由國小、國中至高中逐年降低法語沈浸比例,以遞減方式學習法語,因為學生的母語是英語,在學校沈浸式的學習法語,並增進學生使用法語在學校內進行溝通的機會,使加拿大法語區的人同時具備英文和法文的使用能力。

荷蘭

致力於保護當地語言,卻因為環境與需求,意外創造出的雙語國家
荷蘭約有 90% ~ 93% 的人會說英語,是全世界母語非英語的國家中,英語普及程度名列前茅,但荷蘭政府卻從未明確頒布雙語政策,相反的,如同眾多的歐洲國家,荷蘭對英語抱持著警覺性,為了防範英語過度擴張,並保持荷蘭語的主導地位。
雖然從中學階段開始,英語仍是必修學分,國際學校與雙語學校在荷蘭雖然也相當流行,但這些學校在提供雙語教育的同時,主要學科仍是以荷蘭語教授,甚至有些大學還會因為使用過多英語授課而被調查,荷蘭一直以來,都是以多語制度作為語言政策的核心。
至於為什麼荷蘭人的英文這麼好,有語言學家認為是因為語支相同,讓荷蘭人學起英文更駕輕就熟,但和英語語支相同的也不只荷蘭,對於這樣的說法,有不少人抱持懷疑態度。也有人認為,荷蘭人的英文好,歸功於他們的歷史與生活環境:荷蘭以國際貿易為本的歷史脈絡,有著悠久的國際貿易和商業歷史,隨著英語成為全球商務語言,以國際貿易為本的荷蘭當然也不會落於人後,加上和英國離的近,生活上本就充斥著英文,所以就算在教育上,英文的地位不如荷蘭語,但仍然是僅次於荷蘭語和數學的核心學科。

回到台灣

我們現在在哪裡?未來要往哪裡去?
上面,討論了許多不同國家的狀況後,該回到台灣了!
就像是看地圖一樣,總該先找出我們現在所在的位置,以及我們想去的地方。
這一篇中,我想藉著介紹幾個雙語政策很出名的國家,來提出對台灣雙語教育政策的反思:目前的台灣,我們在哪裡?未來要往哪邊去?想要以誰作為範本?我們的路線應該怎麼規劃!
上面的例子中,印度、新加坡、菲律賓和香港的例子都是因為太多語言,或是有殖民的歷史,在人民已經習慣了以英文作為溝通語言的情況下,造就了英文成為公共場合的主流語言的環境。而加拿大與荷蘭,本身就是深受英文文化影響的國家。

台灣雙語政策:反思與挑戰

Q1. 我們與上述國家的差異?
也是上述例子中,與台灣最大的不同之處:對於上面這些國家來說,要取的英文師資,或者是目標語言的師資,都是相對容易的,且人民也對目標語言有相當的認識,知道這個目標語言在日常生活中的溝通本質。
但在台灣,英語師資是缺乏的,不是說我們沒有英語老師,而是缺乏英語口語能力很強的英語教師,人民也沒有習慣把英文當作公共場合的語言,也因此很直觀的來說,我們沒人沒環境,也就是說我們缺乏上述國家的優勢情形,那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怎麼創造這樣的氛圍環境呢?
Q2. 上述的差異,該如補足?
英語教學與使用英語進行學科教學是截然不同的專業,會說英文就會用英文教學的是個非常錯誤,卻又普遍被認可的認知。若教師的口語程度不夠好,會有難以解釋抽象概念,在引導學生進行高階思考時也容易遇到困難,而因此可能回到傳統的講授型教學(lecturebased teaching),教師也會不願意進行需要更多臨場口說技巧的活動,我們總不能假設只要老師在教授學科內容時只說英語,語言和知識就會在課堂上自動地獲得吧。
Q3. 從上述國家的例子,我們能學到什麼?
有人說新加坡為了與國際接軌放棄了母語,香港也遲遲無法跳脫舊有思維模式,也有人說香港與新加坡的雙語教育都是受到社會環境影響,在母語基礎沒打好的情況下就加入英文,對於他們來說是否是真正的「雙語」有諸多的爭議。
而印度、菲律賓、加拿大與荷蘭則是先保護了自己的語言後才逐步增加目標語言,那臺灣呢?台灣是準備學習香港與新加坡,做好放棄自己母語的打算?還是學習印度、菲律賓、加拿大與荷蘭,先保住台灣現有的主流語言後,在逐步增加英語的練習?

我想說的是:

雙語教育不僅僅是教授英語(或者外語),不管是國外,還是台灣的雙語教育,都有許多問題,有些是社會環境影響,有些是現行主流語言與英語的競爭,有的則是教師教育課程,更有些是學科知識與語言作出連結的教學訓練,學生在英語教學中可能遇到語言障礙,這些都需要政府、教師、學生與人民共同面對。而這些,都無法是一兩篇文章可以說清楚的。

最後

我是Yawen,在前輩們有意無意的引導下走上主修語言測驗的路,任職過台灣的某入學測驗中心,也任職過國際語言檢定的測驗中心,目前雖然已經沒有任職於測驗中心,但依然屬於教育產業,也時常關注教育相關的議題。
我覺得議題是需要討論才會更明朗,所以藉著寫方格子的機會,和大家交流。
我更新得不快,但你的支持會加快我更新的速度。
按下【愛心】讓我知道你喜歡我的文章。
按下【追蹤】或【贊助】,讓我知道你支持我繼續寫相關的文章。
如果你想要告訴我你的想法,或者和我討論,歡迎【留言】或【來信】
我的Mail:iamloyawen@gmail.com
我的Instagram:yawen.books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6會員
70內容數
這裡可能會聊聊教育議題 也可能會聊聊最近我蒐集到的故事 也可能會聊聊最近看到的書、電影或戲劇 不管是什麼主題,歡迎大家一起聊天討論!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Yawen 的其他內容
說到雙語教育,最常被提到的就是EMI和CLIL。 在討論雙語教育的時候,甚至有人喊出了高教以下用CLIL,大學開始用EMI。 但這樣的說法正確嗎? 台灣到底適合哪一種雙語教學? 參加完一本有關雙語教育的新書的發表會後的一點點想法。
統測全稱四技二專統一入學測驗,是高職生畢業進入科大的入學測驗,也因為高職科目眾多,光是英文,就有3份試卷。 這一篇分析,寫的是四技共同科目英文,是三份統測英文科試卷中,考生人數最多的。 本篇文章希望將學生作答的結果,提供給教學端一點想法,期望能收到教師的回應。
前情提要:這就是個腦洞的產物 但這是很認真的腦洞!內容包括:但到底素養是什麼? 素養導向命題又是什麼? 如果拿素養的標準來看托福雅思的題目,結果會是如何? 這樣比到底合理嗎? 又為什麼沒有人這麼比呢? 歡迎大家與我一起探討這個腦洞!
前一篇文章中,我提到被罵翻的雙語教學,點出了現行雙語教學政策的目標、教師們的反應、以及教師們的反應所點出的政策問題點。這一篇文章中,我將延續上篇提到的問題,試著提出我的建議與想法,內容包括: (1) 關於雙語政策的另一種解方? (2) 困難點? (3) 為何更適合?
日前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訴求廢止雙語政策,短短兩天就超過5000人附議。 到底雙語政策是什麼?打算怎麼實施?為什麼教師們這麼不滿?教師們的擔心在哪裡? 這一篇文章會提到的內容包括: (1)雙語國家政策的目標是什麼? (2) 教師們反對的是什麼? (3) 教師們的反對合理嗎?
學測考完了,成績也公布了,幾家歡樂幾家愁。 學生們忙著準備入學備審資料,老師們投入下一次的學測倒數,但命題團隊花了整整一年打磨修出來的題目傳達了什麼,是否有人關心過呢? 做為一個測驗主修的人,想就自己的觀點分享:在我看來,命題團隊藉著這份題目,傳達出什麼樣的訊息?
說到雙語教育,最常被提到的就是EMI和CLIL。 在討論雙語教育的時候,甚至有人喊出了高教以下用CLIL,大學開始用EMI。 但這樣的說法正確嗎? 台灣到底適合哪一種雙語教學? 參加完一本有關雙語教育的新書的發表會後的一點點想法。
統測全稱四技二專統一入學測驗,是高職生畢業進入科大的入學測驗,也因為高職科目眾多,光是英文,就有3份試卷。 這一篇分析,寫的是四技共同科目英文,是三份統測英文科試卷中,考生人數最多的。 本篇文章希望將學生作答的結果,提供給教學端一點想法,期望能收到教師的回應。
前情提要:這就是個腦洞的產物 但這是很認真的腦洞!內容包括:但到底素養是什麼? 素養導向命題又是什麼? 如果拿素養的標準來看托福雅思的題目,結果會是如何? 這樣比到底合理嗎? 又為什麼沒有人這麼比呢? 歡迎大家與我一起探討這個腦洞!
前一篇文章中,我提到被罵翻的雙語教學,點出了現行雙語教學政策的目標、教師們的反應、以及教師們的反應所點出的政策問題點。這一篇文章中,我將延續上篇提到的問題,試著提出我的建議與想法,內容包括: (1) 關於雙語政策的另一種解方? (2) 困難點? (3) 為何更適合?
日前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訴求廢止雙語政策,短短兩天就超過5000人附議。 到底雙語政策是什麼?打算怎麼實施?為什麼教師們這麼不滿?教師們的擔心在哪裡? 這一篇文章會提到的內容包括: (1)雙語國家政策的目標是什麼? (2) 教師們反對的是什麼? (3) 教師們的反對合理嗎?
學測考完了,成績也公布了,幾家歡樂幾家愁。 學生們忙著準備入學備審資料,老師們投入下一次的學測倒數,但命題團隊花了整整一年打磨修出來的題目傳達了什麼,是否有人關心過呢? 做為一個測驗主修的人,想就自己的觀點分享:在我看來,命題團隊藉著這份題目,傳達出什麼樣的訊息?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Thumbnail
印度全自助旅遊 無包車 九天八夜 印度奇異之旅 這九天彷彿經歷了什麼奇異之旅,腦袋不斷吸收超出認知外的事物,尤其對於人類的認識已經突破最大值。經過4年的等待,疫情前就確定好要去的印度,直到今年才終於實踐,這過程我做了無數的功課,也有很多很多心理準備,我確定自助過程會遇到什麼樣的事,我有自信可
#Mauro 印度的崛起,14億人口的金流? 不管是從印度國際線還是印度國內線,會看到電子看板上滿滿的航班表顯示要飛往的目的地;滿滿的當地人潮及世界各地旅客擠滿了航廈大廳。根據BBC報導,2023年印度航空業買下「千架飛機」,創下商業航空史上單筆最大採購協議。 . 「搭乘飛機不再是一種奢侈,
Thumbnail
印度的崛起,您也發現了嗎? 在去年11月份獨自走訪了印度,從香港直飛到印度約六個半小時,在同屬亞洲的印度市場,有什麼魅力呢? 根據Indiastat 2024/1/22資料顯示,印度人口達到14億2104萬人,勞動人口高達11億人,超越中國統計局2024/1/1資料顯示的14億967萬人,正式成
Thumbnail
整部電影裡,我們都不知道女主角的名字,女主角或許不必是特定的某個人,她可以是每一個印度女性,甚至,是遠在台灣的,或是世界各地的每個女性;我們永遠都需要掌握自己的力量,也永遠都值得被珍視與尊重,無論身處何種文化背景。誰說,廚房一定得是女人的地方呢?
前言:本文為綜合了《日經亞洲》雜誌四篇報導的重要資訊所寫成,在台積電的亞利桑那新廠剛舉行設備裝設完成慶祝典禮,美國總統和美國晶片業兩大巨頭超微和輝達的台裔CEO都親臨現場發表賀詞時,在這場重組全球晶片供應鏈的無硝煙戰爭中處於落後的前冠軍日本、從零開始的新玩家印度還有原本在過去十年急起直追卻接連被兩任
Thumbnail
衝著網路佳評和蟬連Netflix24天熱門電影排行榜冠軍的戰果,我看了《孟買女帝》。這部感動許多人的紅燈區勵志片,甚至有人為其抄錄名言,我卻看得空虛又莫名。《孟買女帝》美則美矣,可惜邏輯詭異讓人出戲,劇情翻轉無力太刻意。 例如 這些話真觸動你的心了嗎?
Thumbnail
#床事重要嗎? 前陣子連假的時候,在台北紅樓跟朋友小酌了下,雖然席間有男有女卻是場道地的姐妹聚會,所以酒過三巡大家聊天的尺度都很開。也不免談到床第之事。 此時突然有人想起在一旁默默喝酒的我,於是紛紛望向我問到:從印度占星能不能看出,兩人性事合不合?或是性能力如何?
我們正在集合正義的力量指責並制止邪惡勢力的擴張,你怎麼還在提那些與目前狀況無關的鳥事。現在的狀況是邪惡勢力正在展現它的邪惡,所有人都應該站起來、站出來,共同聲討這種犯罪的行為,你看看絕大部份的人都勇敢的站了出來,只有你們還在騎牆,還在猶豫,還在徘徊,你們不覺得可恥嗎?你們為什麼不站在正義的一方,
1987年,电影《红高粱》横空出世。这部融叙事与抒情、写实与写意于一体,充分发挥电影语言独特魅力的影片走红世界,也让华北的重要作物——高粱为世人所知。其实,高粱这种农作物,不只是北方独有,在中国南方也同样存在高粱。 远道而来的蜀黍 高粱进入中国,只是其生存的第一步,留在中国的历程就更有一番趣味。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Thumbnail
印度全自助旅遊 無包車 九天八夜 印度奇異之旅 這九天彷彿經歷了什麼奇異之旅,腦袋不斷吸收超出認知外的事物,尤其對於人類的認識已經突破最大值。經過4年的等待,疫情前就確定好要去的印度,直到今年才終於實踐,這過程我做了無數的功課,也有很多很多心理準備,我確定自助過程會遇到什麼樣的事,我有自信可
#Mauro 印度的崛起,14億人口的金流? 不管是從印度國際線還是印度國內線,會看到電子看板上滿滿的航班表顯示要飛往的目的地;滿滿的當地人潮及世界各地旅客擠滿了航廈大廳。根據BBC報導,2023年印度航空業買下「千架飛機」,創下商業航空史上單筆最大採購協議。 . 「搭乘飛機不再是一種奢侈,
Thumbnail
印度的崛起,您也發現了嗎? 在去年11月份獨自走訪了印度,從香港直飛到印度約六個半小時,在同屬亞洲的印度市場,有什麼魅力呢? 根據Indiastat 2024/1/22資料顯示,印度人口達到14億2104萬人,勞動人口高達11億人,超越中國統計局2024/1/1資料顯示的14億967萬人,正式成
Thumbnail
整部電影裡,我們都不知道女主角的名字,女主角或許不必是特定的某個人,她可以是每一個印度女性,甚至,是遠在台灣的,或是世界各地的每個女性;我們永遠都需要掌握自己的力量,也永遠都值得被珍視與尊重,無論身處何種文化背景。誰說,廚房一定得是女人的地方呢?
前言:本文為綜合了《日經亞洲》雜誌四篇報導的重要資訊所寫成,在台積電的亞利桑那新廠剛舉行設備裝設完成慶祝典禮,美國總統和美國晶片業兩大巨頭超微和輝達的台裔CEO都親臨現場發表賀詞時,在這場重組全球晶片供應鏈的無硝煙戰爭中處於落後的前冠軍日本、從零開始的新玩家印度還有原本在過去十年急起直追卻接連被兩任
Thumbnail
衝著網路佳評和蟬連Netflix24天熱門電影排行榜冠軍的戰果,我看了《孟買女帝》。這部感動許多人的紅燈區勵志片,甚至有人為其抄錄名言,我卻看得空虛又莫名。《孟買女帝》美則美矣,可惜邏輯詭異讓人出戲,劇情翻轉無力太刻意。 例如 這些話真觸動你的心了嗎?
Thumbnail
#床事重要嗎? 前陣子連假的時候,在台北紅樓跟朋友小酌了下,雖然席間有男有女卻是場道地的姐妹聚會,所以酒過三巡大家聊天的尺度都很開。也不免談到床第之事。 此時突然有人想起在一旁默默喝酒的我,於是紛紛望向我問到:從印度占星能不能看出,兩人性事合不合?或是性能力如何?
我們正在集合正義的力量指責並制止邪惡勢力的擴張,你怎麼還在提那些與目前狀況無關的鳥事。現在的狀況是邪惡勢力正在展現它的邪惡,所有人都應該站起來、站出來,共同聲討這種犯罪的行為,你看看絕大部份的人都勇敢的站了出來,只有你們還在騎牆,還在猶豫,還在徘徊,你們不覺得可恥嗎?你們為什麼不站在正義的一方,
1987年,电影《红高粱》横空出世。这部融叙事与抒情、写实与写意于一体,充分发挥电影语言独特魅力的影片走红世界,也让华北的重要作物——高粱为世人所知。其实,高粱这种农作物,不只是北方独有,在中国南方也同样存在高粱。 远道而来的蜀黍 高粱进入中国,只是其生存的第一步,留在中国的历程就更有一番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