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社群媒體成為造浪者】讀《向獨裁者說不》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在有了亞歷塞維奇或沙博爾夫斯基這樣的記者兼作家,書寫被噤聲、小人物的故事實則批判當權者的報導文學,我總是會莫名地被吸引,也對這樣的故事沒轍。
所以閱讀《向獨裁者說不》前,我所以為的是作者瑪麗亞.瑞薩如何對抗菲律賓杜特蒂政府的故事,然這本作者自述所謂的「獨裁者」居然超展開,直指了在國家政府的背後,還有一個看不見的獨裁政權,但我們都參與其中的社群:臉書

我對菲律賓的政治狀況著實不熟,印象只停留在很久以前杜特蒂剛上任總統時大力掃毒的鐵腕作風,甚至在台灣的新聞媒體也曾有讚賞之聲。然而瑪麗亞.瑞薩,這位菲律賓資深記者,大膽揭開了背後沒人敢講的國家真相。

raw-image

「為了真相,你願意犧牲到什麼地步?」

瑞薩擔任 CNN 記者近 20 年,後更創立了菲律賓前五大新聞媒體-拉普勒。雖然她以自述口吻講自己的故事,卻涉及到整個世界新聞媒體的發展走向。菲律賓是目前在網路及社群媒體上花費最多時間的一群人,97%的公民都在使用臉書,也造就了社群媒體能影響國家情勢甚至選舉的狀況。她揭穿了杜特蒂上任前後,團隊如何運用帳號農場來塑造假的從眾效應,你甚至會看到一位年輕的孩子,因為操作這樣的風向讓杜特蒂勝選,而覺得自己「就跟上帝一樣。」


當社群媒體成為造浪者

其實瑞薩自己的新聞媒體拉普勒,在初期也是靠社群媒體漸漸站穩腳步,然隨著他們越想揭開國家選舉真相,越被政府團隊攻擊的體無完膚,臉書在此時卻漠視這一切,因為想要增加點擊率,更將極端的言論送到各位的同溫層,演算法更加劇這樣的二分法,甚至任由詆毀瑞薩的假新聞推播,並逐漸成為大家以為的事實,讓杜特蒂成為第一位成功利用臉書贏得總統大位的人。

瑞薩與團隊透過長年調查的結果,公開了臉書所謂的演算法機制,你會發現所有的社群皆是載舟亦覆舟的關係。我依然想相信社群帶來的正面力量,但我們選擇要看什麼就更為重要了,人云亦云的跟風或偏激的假消息,提醒我們識讀的能力。但老實說中間在探討數據演化、資本主義社會、政治權力結構時我有點招架不住🙈(呼喊熟悉這塊的書帳朋友們!)

raw-image

但無妨,這些真相的背後,又何嘗不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所造就的故事?

瑞薩因為被政府盯上而不斷被起訴,累積刑期超過100年,各種威脅利誘折磨她的身體與心靈,她甚至要隨身穿防彈背心,你很難將菲律賓政府公告這位「最危險的女人」與她嬌小的身影連在一起。然而書中有一段我忍不住哽咽,就在她身心俱疲來到最高點時,在某個日常的一天,接到的不是又將她起訴的通知,而是來自奧斯陸,告知她獲得了2021年諾貝爾和平獎!身為記者隨時都能報導突發新聞的她本能地拿起紙筆,卻根本不知道要寫下什麼,這真實的反應讓我看見一位堅強的人、面對極權總能鏗鏘有力反駁的人,接到肯定後,反而如熬太久終於有了一絲曙光所感受到的釋放。


「比起事實,人們更願意去維護人脈。」

這是整本書中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瑞薩原文是指菲律賓上至政府,下至媒體或是居民日常,每一層關係間都藏著賄賂。然而放到我們的今日,在我們的職場與人際關係中又何嘗不是如此?上次才跟朋友聊到,現在有多少爆出來的性騷擾是因為權力不對等,而使受害者失去了當下發聲的機會?人脈在這個相對現實的環境下固然重要,可能被用來應付各種權力關係與跳板。但人脈並不能解釋「你是誰」。那個你自己心裡最真實的感受與擁護的真相,才真正是塑造你這個人的主因。
不要把手段當成目的了。

raw-image


《向獨裁者說不》著實是現在人手一機,留戀在社群上最好的一記警鐘,這類的書在社群上實在不好推(畢竟左打獨裁政權,右批社群機制,一不小心還會被說違反社群守則)但這更是這本書該存在的理由,如果我們所長期浸泡的社群,已然成為我們的真實,又為何不好好選擇並思考我們每一次的觀看與點擊呢?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畫說有一天|閱讀.文學.你我的故事
125會員
126內容數
紀錄最近看完,且好希望讓你們也知道的書。
2025/02/28
提到社會底層人物,或許第一印象是悲慘和壓抑?其實不然。史坦貝克所描寫的小人物,就如同你我一般的普通人,有日常的期待、未竟的目標、野心勃勃的計畫,甚至是一些微不足道但能滿足自我的快樂。這些人生百態,經由史坦貝克敏銳的觀察與靈動的筆觸,用同理心、偶爾幽默詼諧的方式呈現,讓這些角色鮮活立體,直抵人心。
Thumbnail
2025/02/28
提到社會底層人物,或許第一印象是悲慘和壓抑?其實不然。史坦貝克所描寫的小人物,就如同你我一般的普通人,有日常的期待、未竟的目標、野心勃勃的計畫,甚至是一些微不足道但能滿足自我的快樂。這些人生百態,經由史坦貝克敏銳的觀察與靈動的筆觸,用同理心、偶爾幽默詼諧的方式呈現,讓這些角色鮮活立體,直抵人心。
Thumbnail
2025/02/16
閱讀這本與品嚐美食的過程令我快樂,但同時又能在其中看見過去殖民地歷史,當中臺灣人一直存在卻又必須壓抑的自我認同,是在看起來愉悅的劇情中,不可忽視也糾結複雜的情感。
Thumbnail
2025/02/16
閱讀這本與品嚐美食的過程令我快樂,但同時又能在其中看見過去殖民地歷史,當中臺灣人一直存在卻又必須壓抑的自我認同,是在看起來愉悅的劇情中,不可忽視也糾結複雜的情感。
Thumbnail
2025/02/08
悲傷不是一個該「解決」問題,也不會因為失去了誰而可以被比較。大家常說時間久了要記得放下,但經歷過的人明白,放下並不是淡忘,而是心裡仍有一塊他的位置,換個方式活著,在你想到的時候,仍能伴你一起往前。
Thumbnail
2025/02/08
悲傷不是一個該「解決」問題,也不會因為失去了誰而可以被比較。大家常說時間久了要記得放下,但經歷過的人明白,放下並不是淡忘,而是心裡仍有一塊他的位置,換個方式活著,在你想到的時候,仍能伴你一起往前。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前言|媒體訊息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媒體已經成為塑造我們世界觀的關鍵力量。但是,當媒體本身變成金字塔頂端的思想控制工具,我們必須重新檢視它們的角色和影響。 這則故事將引領你穿越一個虛構的世界,揭示了媒體如何逐步掌控了大眾的思想,以及為什麼我們需要更多的思想多樣性。 媒體的崛起 艾莉斯,
Thumbnail
前言|媒體訊息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媒體已經成為塑造我們世界觀的關鍵力量。但是,當媒體本身變成金字塔頂端的思想控制工具,我們必須重新檢視它們的角色和影響。 這則故事將引領你穿越一個虛構的世界,揭示了媒體如何逐步掌控了大眾的思想,以及為什麼我們需要更多的思想多樣性。 媒體的崛起 艾莉斯,
Thumbnail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在今年8/9-8/10所舉辦的高中職逆食媒體素養營中,有幸受到邀請,坐在教室後方觀摩營隊上課,也聽了豐富的講座。 除了營隊本身精彩,如今高中生的想法和表達能力也讓我驚艷。
Thumbnail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在今年8/9-8/10所舉辦的高中職逆食媒體素養營中,有幸受到邀請,坐在教室後方觀摩營隊上課,也聽了豐富的講座。 除了營隊本身精彩,如今高中生的想法和表達能力也讓我驚艷。
Thumbnail
《向獨裁者說不》著實是現在人手一機,留戀在社群上最好的一記警鐘,這類的書在社群上實在不好推,但這更是這本書該存在的理由。如果我們所長期浸泡的社群,已然成為我們的真實,又為何不好好選擇並思考我們每一次的觀看與點擊呢?
Thumbnail
《向獨裁者說不》著實是現在人手一機,留戀在社群上最好的一記警鐘,這類的書在社群上實在不好推,但這更是這本書該存在的理由。如果我們所長期浸泡的社群,已然成為我們的真實,又為何不好好選擇並思考我們每一次的觀看與點擊呢?
Thumbnail
二〇一六年,菲律賓人民選出民粹強人杜特蒂(Rodrigo Duterte)為他們的總統,震撼了全世界;二〇二二年,已故獨裁者馬可仕之子小馬可仕(Ferdinand Marcos Jr.)以壓倒性票數領先對手,馬可仕家族在歷經三十六年後重回菲國主政,再次震撼了世界。
Thumbnail
二〇一六年,菲律賓人民選出民粹強人杜特蒂(Rodrigo Duterte)為他們的總統,震撼了全世界;二〇二二年,已故獨裁者馬可仕之子小馬可仕(Ferdinand Marcos Jr.)以壓倒性票數領先對手,馬可仕家族在歷經三十六年後重回菲國主政,再次震撼了世界。
Thumbnail
2018年《科學》期刊上的一篇論文成為日後討論社群媒體新聞傳播必然引用的文章,該論文指出,假新聞傳播的比真相更遠、更快、更廣,且被轉發的機率比真相高出七成。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當謊言繞過半個地球時,真相還在穿鞋子。」 我們到底還能相信誰?
Thumbnail
2018年《科學》期刊上的一篇論文成為日後討論社群媒體新聞傳播必然引用的文章,該論文指出,假新聞傳播的比真相更遠、更快、更廣,且被轉發的機率比真相高出七成。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當謊言繞過半個地球時,真相還在穿鞋子。」 我們到底還能相信誰?
Thumbnail
這是本很有意思,即使厚達四百多頁,卻能不知不覺看完的書。而且正好跟到了作者劉致昕六月底的線上新書發表,在收到書前就先聽到前面幾章的故事。
Thumbnail
這是本很有意思,即使厚達四百多頁,卻能不知不覺看完的書。而且正好跟到了作者劉致昕六月底的線上新書發表,在收到書前就先聽到前面幾章的故事。
Thumbnail
全世界在我們不知不覺中走到這個不論做甚麼都必須要快速的時代,就連資訊的傳播也一樣,科技資訊巨頭們,創造了不少平台,讓一般人也可以當任何資訊的傳播者!就連大嬸這幾個月在寫的一些文章, 也是受惠於這些新的平台...然而這篇文章大嬸要帶大家來探討關於西班牙是否有第四權,如果你就住在西班牙,千萬不要錯過了
Thumbnail
全世界在我們不知不覺中走到這個不論做甚麼都必須要快速的時代,就連資訊的傳播也一樣,科技資訊巨頭們,創造了不少平台,讓一般人也可以當任何資訊的傳播者!就連大嬸這幾個月在寫的一些文章, 也是受惠於這些新的平台...然而這篇文章大嬸要帶大家來探討關於西班牙是否有第四權,如果你就住在西班牙,千萬不要錯過了
Thumbnail
社群軟體,究竟是連結還是斷裂?理應增加討論空間,卻為何總是淪為各說各話的局面?隨著臉書出現後,公私領域的界線逐漸模糊,不只原本被視為私生活的一切,成為個人展演的內容,傳統報章雜誌的公領域討論功能,也逐漸被取代。然而,社會的溝通卻並未因此更加暢通,而是形成各式各樣的同溫層彼此攻訐。
Thumbnail
社群軟體,究竟是連結還是斷裂?理應增加討論空間,卻為何總是淪為各說各話的局面?隨著臉書出現後,公私領域的界線逐漸模糊,不只原本被視為私生活的一切,成為個人展演的內容,傳統報章雜誌的公領域討論功能,也逐漸被取代。然而,社會的溝通卻並未因此更加暢通,而是形成各式各樣的同溫層彼此攻訐。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