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一種可能,你跟我都是對的呢?】

更新於 2023/08/30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在我學過的各種命盤、星盤課程中,
同樣是由出生時間看個性的系統,
人類圖有一個很特別的概念
--個性與設計的一面。
(就是圖中紅色與黑色的部分。)

這是關於我們自己知道的自己,
以及容易出現在他人眼中的自己。

兩相對照後,
我意識到自己以往時常感到困擾的原因是什麼~
我所認知的自己與他人眼中的自己有落差,
我以為自己是很專注與自我的,
但在他人眼中卻是友善與可依靠的朋友,
也因此很長一段時間,我總是感到界線混亂。
我不明白為什麼總是有人來找我幫忙卻又不請自來的給我建議,
將原因標示出來對我提醒自己很有幫助~XDDD

這其實象徵著我的人緣與貴人不斷,
人們樂於向我分享其個人經驗,
可在我不足夠了解自己之前,
我只感受到煩躁。

****
這種自我概念的資訊不明,
在心理學中也有這樣的概念,
除了意識與潛意識的冰山理論外,
在描述「認識自己」的部分總是會提到「周哈里窗」,
由社會心理學家周瑟夫和哈里(音譯)提出,

講述了人的自我認知和他人對我們的認知之間有四種情況,
由意識和無意識為分界。

一、 自己和他人都知道的自己;
二、 他人知道但自己不知道的自己;
三、 自我有意識的在他人面前有保留,他人不知道的但自己知道的自己;
四、 他人與自己都不了解的自己,是潛意識運作的部份。

我們需要致力於增加第一部分,減少第四部份,
這樣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就可以簡單順暢很多。

OK!以上是教科書講的部分~
我當時看到的時候
只是覺得「嗯哼~有這些存在很理所當然阿、第一部份多一點當然會比較順暢阿,這什麼無關緊要的發現XDD」

但其實是我們生活中感到許多困境、不開心的主因。
我們常常忽略了自己第二、第四部份的比重,
否認自己行動裡反映的自身需求,
以為自己全~~~~~部都知道,
然後就會生氣、委屈他人對自己的誤解。

當反饋自己如此的人多了,
又可能陷入另一種自我懷疑中,
「難道我認知的自己不是真正的自己嗎?」
這一端的運作會轉而失去對自己的信心,
不再信任自己的判斷。

可是人是多面向的,
就像身體有前面、有背面,
前面的部份我們容易覺察,
即使我們看不到,後背也是我們的一部份。
我們可以從他人的描述中,理解自己的後背是什麼樣子。


◎很重要的備註:
>必須先有的概念--「我們有不夠了解自己的部分!」,請謹記~
>如果一開始對於他人的描述有很濃的抗拒,試著用假設語句。「假設他描述的是對的,那他眼中的我應該會是OOOO的人吧?」這樣來想像。
>多收集點他人的描述,看看他人眼中你的後背長什麼樣子~
>不用內疚或焦慮不知道自己的全貌,現在開始知道就好。
>人在知道之前,都是無知的,請放下對過去無知的自己的責備。
>每個人描述你後背的感受與形容都有他們自己的角度,那是他們的心得,不用糾正與干涉,你只是為了收集資訊而已。
    avatar-img
    22會員
    97內容數
    就算在人生的路上, 所有人都徬徨漂泊,但只要互相分享自己走過的那部分旅途, 我們就可以慢慢完整地圖。 那麼,就不會怕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漂泊者廣場 的其他內容
    首先關於創傷, 廣義來說是受到打擊,其痛苦經驗足以留下持續的傷害。 我需要先解釋這個部分, 的確有些比較共同的原因會造成創傷, (像是重大事故、親友過世、強暴或霸凌.....) 但其他原因也可能對我們造成創傷, 有些原因對其他人來說甚至還是微不足道到很好笑的事情, 比喻來說, 有些人骨折、腦震盪
    如果出門,在前往目的地的時候, 會遇到很多紅綠燈, 這些紅綠燈給每個要前往自己目的地的人有了互相等待的共識。 在我們的生活中, 關於自己的目的與他人的目的相撞的時候, 等待的時機卻是自己要斟酌的。 **** 擅長「人情世故」的人,可以熟練的掌控等待的時機。 很多強調正直的孩子很抗拒明白人情世故
    關於【當你真心渴望某樣東西時,整個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完成】這件事—結論來說,這句話是確實會發生的。 但關鍵點在於【真心渴望】, 很多時候人們並不是真的知道自己真心渴望什麼, 只是在那個真心話周邊講些以為可以成為替代的東西。 像是有些時候許願要有很多錢, 但其實真心想要的卻可能是-- >避免低人
    即使是同樣的人在不同的環境,也會看起來有不同的感覺。 這並不是人錯了、或是環境錯了,只是單純形成這個樣子而已。
    這是一種因為對自己過去所做或是沒做的行為感到懊惱後悔的沉重枷鎖。是的,罪惡感是一種枷鎖般的感受,它會讓我們在「此時什麼都不做」、或是走上自我毀滅的方式以懲罰自己。 有些人會反向大肆攻擊他人、刻意將自己孤立,使自己沉淪並且讓旁人無法提供協助;有些人則會因為內疚而做很多友善他人的舉動,不斷給予、讓他人對
    這是一種特別無法忽視的情緒,是一種「少了什麼」的感受,你不一定知道是缺了什麼,但卻會感到一種很空洞的憂傷、很想補足它。這是一種充滿驅動力的情緒,它會推動你去尋找能補上的東西。你可能會以為是缺少錢、缺少成就、缺少身分價值、或是缺少另一個人愛你,然後拼命想辦法擁有以填補這個空洞。
    首先關於創傷, 廣義來說是受到打擊,其痛苦經驗足以留下持續的傷害。 我需要先解釋這個部分, 的確有些比較共同的原因會造成創傷, (像是重大事故、親友過世、強暴或霸凌.....) 但其他原因也可能對我們造成創傷, 有些原因對其他人來說甚至還是微不足道到很好笑的事情, 比喻來說, 有些人骨折、腦震盪
    如果出門,在前往目的地的時候, 會遇到很多紅綠燈, 這些紅綠燈給每個要前往自己目的地的人有了互相等待的共識。 在我們的生活中, 關於自己的目的與他人的目的相撞的時候, 等待的時機卻是自己要斟酌的。 **** 擅長「人情世故」的人,可以熟練的掌控等待的時機。 很多強調正直的孩子很抗拒明白人情世故
    關於【當你真心渴望某樣東西時,整個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完成】這件事—結論來說,這句話是確實會發生的。 但關鍵點在於【真心渴望】, 很多時候人們並不是真的知道自己真心渴望什麼, 只是在那個真心話周邊講些以為可以成為替代的東西。 像是有些時候許願要有很多錢, 但其實真心想要的卻可能是-- >避免低人
    即使是同樣的人在不同的環境,也會看起來有不同的感覺。 這並不是人錯了、或是環境錯了,只是單純形成這個樣子而已。
    這是一種因為對自己過去所做或是沒做的行為感到懊惱後悔的沉重枷鎖。是的,罪惡感是一種枷鎖般的感受,它會讓我們在「此時什麼都不做」、或是走上自我毀滅的方式以懲罰自己。 有些人會反向大肆攻擊他人、刻意將自己孤立,使自己沉淪並且讓旁人無法提供協助;有些人則會因為內疚而做很多友善他人的舉動,不斷給予、讓他人對
    這是一種特別無法忽視的情緒,是一種「少了什麼」的感受,你不一定知道是缺了什麼,但卻會感到一種很空洞的憂傷、很想補足它。這是一種充滿驅動力的情緒,它會推動你去尋找能補上的東西。你可能會以為是缺少錢、缺少成就、缺少身分價值、或是缺少另一個人愛你,然後拼命想辦法擁有以填補這個空洞。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我在網路的一篇文章中有提到,有自閉症者因為抓寶而提升社交能力,目前在想,不是因為抓寶,而是因為一種可能。 就是,動機。 同樣的原理 有一次我和我母親討論,有提到,因為抓寶而運動。 我有提出,就算我沒有抓寶,不也可以到戶外運動? 所以我覺得,充其量,和動機,有關係。 沒有抓寶的主動去社交,才是自我成長
    曾經在影片中的採訪,馬瑄霈(自閉症者黃翊景之母)有提到說,不能要求所有人都體諒自閉症者,因為在這環境下對自閉症者也不好。 我想,其意思是,自閉症者在友善的環境,容易沒有肯勤學的心了。 當然,從某角度來說,有道理。因為,所有人體諒自閉症者,就容易造成〝走偏〞的情況。 我想,也有的讀者認為,是馬瑄霈想太
    Thumbnail
    忙碌追逐人生的同時,你在意的是什麼? 是旁人讚賞的榮耀,還是站在世界的頂端俯視周邊的低處? 或是眾人羨慕的眼光,還是不用在意錢怎麼花? 承襲著以前的思維,在30歲以前我所想要的是工作上的地位、多還要更多的薪水、穩定的愛情(然後進入婚姻)、和諧的人際關係,還有某種不可取代的地位(笑~)。 承襲著以前的
    最近每當我恐懼時,我都會問自己這句話。 事情可能會有另外一種可能,我以為它不存在,是因為我害怕挑戰它。
    Thumbnail
    澳洲路邊 你說,我的個性就是這麼直接,講話就是這麼直接,我不喜歡拐彎抹角,但是阿,我必須說如果在一個不適合的狀況下,你的直接,可能造成別人的麻煩。 我舉個例子好了,當你跟一位夥伴憶起共事時,你們彼此互相配合,互相體諒,你可能包容著他的一些個性使然的問題,而他也包容著你個性直接的你。 但是有一天,
    Thumbnail
    曉宇那個時候,真的好想跟照顧她的醫生和護理師說:「你們不要救我了,拜託就這樣讓我走了吧!我好累,我真的好累了!」 她想過千百遍利用身邊的各種治療工具,趁著大家不注意,把自己弄死就算了!可是卻悲哀的發現,自己虛弱到連捏起一條點滴管都有困難,發現的當下,她居然笑了!原來自己連想死的力量都沒有⋯⋯
    Thumbnail
    專注於科普文創與創意企劃,分享主題策展與知識跨界的冷門職場見聞!開始聽我娓娓道來吧!
    Thumbnail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當你從國小、國中、高中到大學,父母希望你每天的目標就是好好讀書,而你也很乖巧地想滿足父母對你課業上的期待,於是你開始想辦法在每一次的考題中填入標準的答案、想辦法記下一些你不是這麼認同的觀念、想辦法在只有一次機會的學測中展現最好的一面;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我在網路的一篇文章中有提到,有自閉症者因為抓寶而提升社交能力,目前在想,不是因為抓寶,而是因為一種可能。 就是,動機。 同樣的原理 有一次我和我母親討論,有提到,因為抓寶而運動。 我有提出,就算我沒有抓寶,不也可以到戶外運動? 所以我覺得,充其量,和動機,有關係。 沒有抓寶的主動去社交,才是自我成長
    曾經在影片中的採訪,馬瑄霈(自閉症者黃翊景之母)有提到說,不能要求所有人都體諒自閉症者,因為在這環境下對自閉症者也不好。 我想,其意思是,自閉症者在友善的環境,容易沒有肯勤學的心了。 當然,從某角度來說,有道理。因為,所有人體諒自閉症者,就容易造成〝走偏〞的情況。 我想,也有的讀者認為,是馬瑄霈想太
    Thumbnail
    忙碌追逐人生的同時,你在意的是什麼? 是旁人讚賞的榮耀,還是站在世界的頂端俯視周邊的低處? 或是眾人羨慕的眼光,還是不用在意錢怎麼花? 承襲著以前的思維,在30歲以前我所想要的是工作上的地位、多還要更多的薪水、穩定的愛情(然後進入婚姻)、和諧的人際關係,還有某種不可取代的地位(笑~)。 承襲著以前的
    最近每當我恐懼時,我都會問自己這句話。 事情可能會有另外一種可能,我以為它不存在,是因為我害怕挑戰它。
    Thumbnail
    澳洲路邊 你說,我的個性就是這麼直接,講話就是這麼直接,我不喜歡拐彎抹角,但是阿,我必須說如果在一個不適合的狀況下,你的直接,可能造成別人的麻煩。 我舉個例子好了,當你跟一位夥伴憶起共事時,你們彼此互相配合,互相體諒,你可能包容著他的一些個性使然的問題,而他也包容著你個性直接的你。 但是有一天,
    Thumbnail
    曉宇那個時候,真的好想跟照顧她的醫生和護理師說:「你們不要救我了,拜託就這樣讓我走了吧!我好累,我真的好累了!」 她想過千百遍利用身邊的各種治療工具,趁著大家不注意,把自己弄死就算了!可是卻悲哀的發現,自己虛弱到連捏起一條點滴管都有困難,發現的當下,她居然笑了!原來自己連想死的力量都沒有⋯⋯
    Thumbnail
    專注於科普文創與創意企劃,分享主題策展與知識跨界的冷門職場見聞!開始聽我娓娓道來吧!
    Thumbnail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當你從國小、國中、高中到大學,父母希望你每天的目標就是好好讀書,而你也很乖巧地想滿足父母對你課業上的期待,於是你開始想辦法在每一次的考題中填入標準的答案、想辦法記下一些你不是這麼認同的觀念、想辦法在只有一次機會的學測中展現最好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