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喜閱樹Podcast節目
【
閱寫越快樂】EP.7 文字整理
|節目主持|
梁虹瑩老師、陳冠穎老師
關心孩子教育的家長們,會發現近年來「閱讀」的重要性不斷被強調,可能會因此擔心這樣的狀況……
孩子雖然有閱讀習慣,但在閱讀上很偏食,應該怎麼辦?
關於這個問題,冠穎老師邀請家長們先靜下來思考,覺得閱讀偏食這件事是一個狀態或問題?
如果是現階段的狀態,那麼可以允許孩子先待在「這裡」,有機會再慢慢前進就好;但若當作是一個要去「解決」的問題,可能會感覺到焦慮和緊張,身為大人的我們可以先調整心態。梁老師也請家長回過來思考:既然覺得焦慮,代表你對孩子的閱讀狀況有所期待,例如忍不住擔心孩子愛看的那些小說、漫畫等故事型讀物,對學校成績有幫助嗎?
閱讀偏食的類型
主題偏食
孩子只看某種題材的書籍,例如:冒險/恐龍/公主
- 代表小孩已經很享受閱讀
- 可引導前往更深刻的「主題閱讀」
- 可以透過聊天、增加生活體驗來一起探索其他類型
類型偏食
孩子只看某種類型的書籍,最常見的是漫畫/繪本/故事書,這次兩位老師主要是針對這個狀況來進行回應。
關於偏食這件事,回到身為大人的我們身上去思考,也很容易閱讀偏食呀!真的要很厲害的閱讀者,或者工作上有需求的人,才可能達到閱讀的飲食均衡。因此,對任何一個享受閱讀的人來說,偏食其實都屬正常。
特別是年紀愈小的孩子,愈不用擔心這件事,因為孩子每階段的閱讀任務不同,而最首要的當然是樂趣!我們也理解,家長當然期待小孩從閱讀得到成績上的幫助,被大力強調的「閱讀素養」,也會讓大家擔心,小孩是不是要接觸更多類型、更困難的閱讀比較好?
真正該注意的是:孩子擁有足夠的自主閱讀時間嗎?
梁老師分享了2021「
PIRLS(促進國際閱讀素養調查)」的結果,調查結果顯示,台灣小學生對於說明文的閱讀理解能力,明顯優於故事型的閱讀理解。關於這個結果,我們可以怎麼解讀呢?
梁老師認為,現在孩子的主要讀物來自學校,包含學科教育中的教材、測驗等等,擁有更多訓練機會讓孩子們機會累積說明文的閱讀能力,但故事型書籍其實是此階段的主要讀物,這代表孩子自主閱讀的時間變少了。
因此,如果您家的小孩只閱讀故事書,甚至還會重複閱讀,那麼不僅不必擔憂,還應該感到開心!因為反覆閱讀能增加閱讀理解能力,而且根據
《小學生快速提升閱讀素養課》(采實文化,2021)這本由韓國閱讀教育專家崔勝弼撰寫的書,書中有提到讓孩子閱讀故事型讀物的好處。
故事型讀物好處多
- 孩子可以得到閱讀樂趣,才有機會進到自主閱讀。再強調一次:樂趣最重要!不應該奢望孩子去閱讀百科全書,等上了國中以後,隨著科目和興趣自由發展,再鼓勵閱讀坊間活潑的科普書籍。
- 故事閱讀是很棒的大腦活動,國文好像沒有範圍,很難準備?書中提到,要回答對國文的閱讀理解題目,其實需要高度的同理和推理能力,而這都是小說閱讀可以培養的能力。
情緒化推理
小說透過間接描述(人物語言/動作)來透露訊息,讀者透過文字情境去感受。
情境式推理
透過閱讀情節中的各種伏筆,推測前因後果,養成情境式和邏輯性的推理能力。
- 對自然社會等科目也有幫助。因為這些科目準備的方式就是閱讀課本,理解內容,整理成概念化的筆記。在閱讀故事時,腦袋就會反覆訓練這樣的基本能力。
在文本中找到瑣碎線索並進行連結,讓情節激發好奇心與想像力,感性/理性的閱讀能力,都能在享受情節的同時培養!
看似容易理解的故事型讀物,其實並沒有那麼單純,就像欣賞一部影劇作品後,每個觀眾的解讀會有所不同,沒有精確的答案,在閱讀理解的學習中,也有很多並非直接摘要關鍵詞句就能掌握重點的文本,而習慣閱讀故事的小孩,在解讀這樣的文本時,會具備一定的敏感度。
適合兒童/青少年的知識型閱讀補給
如果還是有點焦慮,希望孩子除了閱讀故事,多少能有一些科普或者時事相關的知識,我們推薦以下讀物:
這些讀物題材多元,閱讀份量適中,能用深入淺出的語言來解釋和介紹,對孩子來說是有趣的。等上了國中以後,再依孩子個人興趣去找適合青少年的科普書籍就沒問題囉!
值得擔憂的偏食狀態
怎樣的閱讀偏食狀態是值得擔憂的呢?最常見的就是沉迷知識型漫畫的孩子,如果孩子有以下狀態,那可能需要進一步協助孩子過渡到更多元的閱讀:
- 只讀漫畫,無法閱讀其他文字更多的讀物
- 看太快,無反覆閱讀,容易船過水無痕
冠冠老師在最後補充,我們覺得漫畫或文字都是一種呈現形式,只要是以良好素材去組成,都是很不錯的閱讀來源。當孩子進入高年級以後,也可以開始接觸圖像小說。圖像小說看起來像是就是漫畫的形式,但和常見的知識型漫畫/動漫不同,擁有比較複雜和完整的情節,文字量更接近小說,也會是銜接到少年小說的橋樑。
總而言之,在這圖書類型豐富的繽紛時代,只要有心尋找,相信不怕找不到適合小孩閱讀、讓他們體驗到各類型讀物的美好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