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四千個禮拜》﹕顛覆思想,開啟新的時間觀,本書帶給我關於時間的七個啟發

2023/08/15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你有感於時間的流逝,卻覺得無能為力嗎?

你有許多的代辦事項,每完成了一項,又跑出了更多待辦事項等著你,讓你感到焦慮嗎?

你明明做好時間規劃,為什麼永遠感到時間不夠用?如何才能更好的運用時間呢?

如果你跟我一樣曾經有這樣的煩惱,不妨一同來看看這本書,你將會獲得全新又開闊的人生觀。(至少現在我不會為某些事而執著了。)


「這段交到我們手中的時間匆匆流逝。除了極少數的例外,大部分的人終於感到準備好要開始活的時候,已經到了結束的時刻。」-羅馬哲學家塞內卡(Seneca)

 

你會不會也跟我一樣被塞內卡的這段話深深擊中呢?

人的一生很短暫,如果說人類的壽命只能活到到八十歲,那麼人生大約只有四千個禮拜可活。

看起來很多嗎?仔細想想,你已經用了人生多少個禮拜?

我們每過一天,生命都在倒數,我們以為還擁有許多時間,但其實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多。

作者奧利佛.柏克曼(Oliver Burkeman) 幫我們換算,即使活最久的人瑞,法國女性珍妮.卡爾芒享嵩壽一百二十二歲,她是有史以來最長壽的人士,然而她的生命最多也只有八千多的個禮拜。

作者奧利弗說道﹕「我們所有人隨時會向生命道別。」

只是時間或早或晚罷了,面對有限的時間,我們究竟能做什麼或該做什麼?

時間管理真正的意義是什麼?

 

我們的弊病是﹕

因為時間有限,我們常常在待辦清單裡大排長龍許多事項 (你是不是有這樣的經驗,把待辦清單寫好寫滿) ,你想抓住些什麽,於是用心計畫著一項項待辦的事,好似你寫完了計畫,就擁有了時間,就完成了一切,然而,實際上,你知道的,那只是你腦海裏的預想,你只是預期擁有時間罷了!

仔細想想,這些事項有那些你完成了?

看著這些是否感到排山倒海的、無形中潛藏著、累積著的慢性壓力及過勞,造成身體疾病而不自覺。

 

這本《人生四千個禮拜》帶給我對時間深刻的啟迪,顛覆我部份思想,減輕我本無覺察到的重擔。

我將閱讀完本書的心得感觸,濃縮七點關於時間教會我的事,分享給大家﹕

 

一、我們以為我們擁有時間,但實際上我們只是預期擁有時間,運用時間最好的方法是專注當下、行動當下

 

我們做的許多計畫,其實都是自己對未來的預期。

我們預期未來可能發生或想要其發生,而對人生排滿清單和計畫 ,卻往往忘了此時此刻的當下,唯有當下才是活著的,當下才是累積起的未來。

換句話說,未來就是當下的每一刻所構成。你不是不能期待未來,而是該行動於當下。

 

不要想﹕「等到…我就……」其實,你永遠沒有你以為的有那麼多時間。

 

為何說人生無常,因為你無法預知未來的下一秒你在哪裡?你會如何?

否則也不會常聽聞誰發生意外猝死或被疾病帶走生命。

關於未來,說好聽是期許,但沒有行動的計畫,只是幻想。

 

書中也提醒﹕「我們因此應該試著在做每一件事情的時候帶著敬畏之心,彷彿這是最後一次。」

 

如同生命的無常提醒著我們活在當下的重要,把每一次每一刻當下的體驗好好感觸,將想實行的事或期待完成的夢想,在當下就去實行,不推託到遙遠的明天,不責怪已發生的過去,畢竟過去已無法掌控,而未來也無從得知,我們唯一能掌控確保的就是當下,當下才是你造就的未來。


二、慾望無窮與知足常樂

 

書中提到﹕

「處理完電子郵件」的過程,實際上會帶來更多電子郵件。

你或許可稱這普遍的原則為「效率陷阱」。

 效率的追求永無止盡,為的不外乎是讓生活過得更理想和快樂。

為基本的生活所需、為滿足自己的內在期許、為獲得外在稱羨的眼光,於是所有的事情不斷地追求高效率,如同希臘神話裡被懲罰的國王薛西弗斯,好不容易將巨石推上山坡之後,石頭又會不斷滾下山坡,而他被迫在永恆之中反覆推著石頭。

這不禁讓人反思,一昧追求效率而掉入效率陷阱的我們,是不是也像是被懲罰的薛西弗斯?

長期以往會讓人疲乏,讓人有喘不過去的感覺。

人生的體驗亦同,為了體驗人生更多體驗,為了滿足更多的慾望,於是不斷地掉入陷阱,導致欲望無窮,陷入陷阱循環,可怕的是我們可能還沒有察覺。

我們常常擁有了並不滿足,總是不斷追求,好還要更好,多還要更多,也許該停下來想一想,是否真的是自己想要或需要。

知足常樂懂得夠了,才不會在效率陷阱裡打轉。

 

三、時間教我們學會選擇和放下,並且專注在選擇的事情上

 

「接受人生時間有限的意思就是在你安排一天的行程時,心中明白絕不可能有時間做自己想做或別人要你做的每一件事,因此你至少能在做不到的時候,不再責怪自己,由於你不得不做出困難的選擇,重點就是學習以清醒的頭腦決定要專心做哪些事,那些則不必去管,而不是預設全都要做。」

 

事情永遠沒有做完的一天,待辦事項完成後永遠還有許多待辦事項在等著你,時間像是奔在後頭的巨獸追著你跑,但你不是毫無選擇,你能選擇將專注力放在影響最重大的事物上。

因為時間有限,體力與專注力也有限,你只能有技巧的選擇做最重要的事。

你不是超人,無法立刻完成每一件想做的事,你只能選擇,並專注在真正想做的事情上。

當然,也不是說其他的就完全放棄,而是你知道「有限性」,你只能先專注一項, 其他的也只能等完成後,再個個擊破。

作者提到一個方法,有些事情可以「策略性的不及格」,你不必樣樣都做,或事事都追求完美,對於你不期待或沒那麼擅長的,不妨就讓它低空飛過,只做到最低限度的義務即可,等你完成大事項後,再回過頭來完成原本不擅長的也是一種可行的策略。


四、選擇必然伴隨著犧牲,但犧牲不全然都是壞事


選擇A必然得放棄B和CDEF等等,你不能貪心全部都拿,你只能選擇一樣你最愛的最想要的,然後專注去完成它。

你若是要反著來,全都要,在時間有限的情況下,你只能東做一點、西做一點,最後根本無法完成任何事,而導致一事無成。

選擇必然伴隨著犧牲,而犧牲證明你知道此時此刻心目中最優先的是什麼。

你的選擇之所以珍貴,是因為你知道你犧牲了哪些去換得這個選擇,而這樣的珍貴,正是你值得專注的原因,而你也應該專注,你專注地去實踐你的選擇,好對得起你為選擇所做的犧牲。

所以犧牲不全然是壞事,但前提是,你懂得為你的選擇負責,負責的方式就是專注去完成它。

我認為,選擇後的犧牲其實就是書上所說的「錯過的喜悅」,其中提到過的例子﹕結婚的伴侶一旦有自覺的做出承諾,就是為自己的選擇負責,是負責的展現,因為承諾便斬斷擁有無限可能性的幻想,體會到放棄其他選項後,自己當初的選擇更有了意義。

「你再也無法回頭的時候,焦慮會消失,因為現在只有一個方向可走﹕你要前進走向你的選擇帶來的結果。」

與其擔心選擇的後果,不如體會選擇後帶來的海闊天空。

 

五、學習接受,培養耐性,該花多少時間就花多少時間

 

德國人對時間有一種說法﹕「本身的時間性 (Eigenzeit)。」某個流程本身就需要的時間。這就好比栽種花草樹木或蔬菜水果,從播種到發芽,從生枝到開花結果,本身就有它們各自的時間性,它們有各自的生命周期,你無法強迫或驅使它們花開花落,你只能讓他們適性的發展與生長,因為強摘的果子不會甜,

這也如同想要破蛹而出的蝶,在牠們努力掙扎破蛹前,你若好心幫牠們破蛹,在還未形成蝶時便已經死去。

當我在輸出這篇心得前,我抄寫著書中的有感筆記,一度懷疑自己抄寫速度太慢,究竟何時才能完成這篇心得呢?連我也在無形中焦慮起來,而當我閱讀到德國人所說的「本身的時間性 (Eigenzeit)。」這說法後,作者告訴我事情本身「該花多少時間,就花多少時間。」讓原本焦慮的心也跟著鬆綁許多。

我轉個念,問著自己﹕

「我們擁有的時間一天最多就24小時,你在一天的時間裡所能使用的額度就那麼多,你已專注在你的選擇,你已盡力在著手完成它,何不讓它就適時適性的發展呢?為什麼要過度執著呢?為什麼不試著放下,那怕只是一點點?追求效率卻變得焦慮有比較好嗎?能不能轉換一下心態呢?」

 

我又讀到書中的這段,直擊我心﹕「閱讀活動有著自己的節奏,我們控制不了,一旦囫圇吞棗,閱讀體驗就會失去意義;也就是說,我們希望掌控時間如何開展,但閱讀拒絕配合。」真是心有戚戚焉阿﹗

時間的有限性就是如此,我也只能接受,告訴自己已經在行動的路上,又何必焦急呢?焦急有比較快嗎?慢慢來真的有比較慢嗎?


時間又教會了我們另一課﹕接受。

 接受事情原本的樣子,又或者接受它後來的變化,不要一昧追求速度或速成,這就像只追求速讀的書籍數量而失去了閱讀帶來的體驗,反而應該慢下來去享受閱讀所帶來的美好,這體驗的過程中,其實也在無形中培養出我們的耐心,所謂﹕「好事多磨」大概也是這樣的道理。

 事情該怎樣就怎樣,唯一的辦法就是接受它,而不是抗拒它。

這不禁讓我想起前陣子很火紅的《臣服實驗》,與其抗拒,不如學著接受看看生命會帶我們走向何方。


六、有限的時間教會我們珍惜,共享時間,創造彼此獨一無二的珍貴回憶

 

「時間的價值並非單純來自你個人擁有多少時間,而是能否和你最愛的人共度。」

財富、效率和成就不是人生全部追求的目標,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交流和相處的情感,更是人們活得快樂和堅持下去的理由。

試想,如果我們活在世上的壽命沒有限制,我們擁有無限的時間,永遠也不會老去和死亡,我們會更加珍惜此刻的生命嗎?

也許不會,正是因為壽命有限、活在世上的時間日日減少,才讓我們更懂得珍惜和分享。

或許這本書也帶我們思考這問題,時間有限,究竟是好或不好?

大多數人認為時間有限,使我們對自己的人生更加汲汲營營,將自己累得要死,同時,隨著時間分秒的流逝,我們感嘆或恐懼著自己正一步步走向人生歸途-死亡,因為害怕死亡,所以追求長生不老、追求美、追求樂活、即使面對死亡也要求善終。

然而,時間有限真的一無四處嗎?

正因為時間有限,時間在此時教會我們的另一課是﹕珍惜

知道自己的時間不多,更要把握當下,活在當下,去完成、去體驗想完成的事,不是腦中空想,而是督促我們實際行動,也正因為時間有限,更教我們懂得結善緣,對身邊的每一個人良善,因為你不知道你們會不會還有下一世甚至下一次相見的機會。

而時間有限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壞,能和其他人在同一空間和時間裡去創造生命的價值,一同擁有珍貴的回憶,時間反而變得更真實、更充滿情感和賦予意義,不是嗎?

「時間的價值並非單純來自你個人擁有多少時間,而是能否和你最愛的人共度。」

即使你長生不老,身邊的親友都已離去,沒有人與你一起共享共度,你還會感到快樂嗎?

 

七、該休息就好好休息,休息是目的,不是手段

 

我們之所以常常感到時間不夠用,也無感於休閒時間的增加,是因為我們在該休息時沒有好好休息,我們總是懂得「善用」休息時間,以增加工作效率,不小心把休息變成了加工的手段,在休息時還會想再多做點什麼,然而,別忘了「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在休息或休閒時就好好的放鬆休息吧﹗而不是把休息變成了另一種待辦事項。


後記﹕

你現在還會以為這本書在教導我們如何做時間管理嗎?

NO、NO、NO,它一反常態,反而帶我們去思索新的時間觀,經由閱讀此書,讓我們對時間有了煥然一新的認知,並開始去思考時間與人生的意義,擁有與實踐自己心中有意義的人生。

讀完本書後,我的想法是﹕時間不是拿來管理計畫或應用的,時間即是當下,是正在過的每一刻、發生的每一件事。

我很喜歡書中的這句話﹕

「事實上,關鍵時刻永遠是現在才對-人生不過是一連串的現在,最後是死亡。」

真是給了我一記當頭棒喝﹗

想要完成的事或者夢想,現在就去做,不要悔恨過去,也不幻想明天,畢竟你正活在現在,你也會很慶幸和珍惜,你擁有現在。

如果你是凡事追求完美的執著之人,〈滄海一粟法〉這一篇可以好好著墨多看幾遍,相信你應該能看透許多。

這本《人生四千個禮拜》雖然只有275頁,看似輕巧,但內容卻豐富綿長,值得咀嚼再三,我將它收藏於書櫃,心煩意亂時再次拿起來閱讀,體悟箇中滋味,也能再次開闊心境。

這本書適合推薦給誰?

  • 被時間追趕,容易焦慮的人
  • 想對時間與人生有另一番新視野
  • 體會當下,並生出勇氣,開始行動之書

也無怪乎許多人討論和推薦它,我也只能將這本心得感觸略敘一二,裡面還有更多關於時間與人生的啟發正等著您一起來閱讀體驗,將這本好書推薦給您。

喜歡這篇文章,歡迎按讚訂閱分享收藏贊助或留言,您的支持是創作者持續的動力,感謝您完成閱讀,希望這篇文章有幫助到您且收穫滿滿:)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