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學私塾:舌尖走地方,飲食偵探養成記(細味篇) 筆記心得

2023/07/03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前言

忘了是在哪裡看到台中文學館的文學私塾資訊的,但總之在我前幾個月的祈禱後,我的身邊開始出現了許多關於文學及工作坊講座等資訊,覺得非常恰巧也非常感謝,然而因為報名過晚,剛開始是備取候補,在講座前幾天才收到轉正的通知。在報名這一場劉書甫的〈舌尖走地方─飲食偵探養成記〉講座之前,我還不知道劉書甫是誰呢!能被請來當講者,來頭肯定不小吧!於是我查了一下。

講者簡介

劉書甫 (臉書) (網站),1986年生,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學士與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我請教google之後發現了這篇報導,以及他的著作是《喫心地》、《細味臺中》。原來他是高鐵上那雜誌專刊《TLife高鐵月刊》的特約作家之一啊!真是不簡單。在講座的時候,大家都尊稱他是「老師」,他甫出場就是一副文質彬彬飄飄然頗有仙氣的感覺,真不愧是當代文人,溫柔敦厚溫文儒雅,令人印象深刻。

最想要的頭銜

在講座開始之前,我們報到簽名之後領取了一張A4的講義。如上圖 (已去掉老師個資)。第一題就是羅列了七種身分,如果只能選一種身分,自己最想獲得哪一種頭銜?為什麼?(至少三個理由)。我拿到講義後不像別人開始動筆,反而覺得值得拍照珍藏,就自己打了腹稿答案在心中,不料講座開始後,發言時間劉老師點到每一桌的第一號,也剛好我是其中之一,我拿到麥克風之後當然毫不猶豫地選擇了「飲食作家」當最想要的頭銜,可是,我卻只想出了兩個理由,第三個理由難產到我跟老師對望說「我想不出第三個理由…...我就是想當作家嘛!」老師馬上肯定的說這可以是第三個理由!我覺得自己是在發言者中講得最差的,覺得有點丟臉和挫敗,可是緊接著老師和聽眾們互動的過程中,又好像被吸入了「書甫老師話語漩渦」中,一起浸淫在臺中美食的味蕾和歷史故事當中。
特別值得一記的金句是「飲食作家每一樣(頭銜)都要沾一點邊。」飲食作家會是旅人,看多看廣看同看異;會是老饕,吃好吃吃開心;雖然不是記者,但有不少記者轉作家的飲食報導式文章,少了一點文學性不藏私的坦白,有時食物對作家而言只是一種媒介,如以一碗麵來講簡約生活、一杯苦茶來講人生的苦甘等等。

都是在講吃的

就如同講座名稱一樣:舌尖走地方,書甫老師利用第二題講述了許多臺中飲食的味道及歷史故事,不禁讚嘆書甫老師能對臺中美食如數家珍,不論聽眾提出來的是:大麵羹、麻薏、一中豐仁冰等等食物,書甫老師都可以立刻接得上也接得住說起那樣食物的特性及歷史淵源,研究頗深啊!
整個場次後來成為美食討論會:從臺中三寶 (東泉辣椒醬、大麵羹、麻薏),到糕餅類爆紅的歷史由來,台中清泉崗美軍消費文化影響,泡沫紅茶是因應國際局勢的台茶創新,珍珠奶茶的奶是從三合一咖啡文化而來的奶精粉,珍珠則在大量外銷的情況下成為台灣之光等等。
特別值得一記的金句是「小吃,是吃巧的,不是吃飽的。」「飲食文化是活的,跟著社會變遷中」「無法讓所有人滿意,每個人都可以是評審」「這個作家會不會做菜,寫出來的東西會不太一樣」等等。

回家作業

眼看耳聽滿場都是食物了,我想要回到寫作的主題,剛好書甫老師請大家提問,於是我舉了手,表示「聊食物也要聊寫作手法技巧啊?(這不是文學私塾嗎)」書甫老師看著我的眼睛立刻回問「你有報名下一週的場次嗎?」其實我沒有,連忙裝忙翻個行事曆不予回答。
原來要等下週再續啊!有點奸詐。嗚嗚。我只好趕快上網報名填候補。
緊接著書甫老師宣布了回家作業:用一種食物或一家店來說說你這個人,也就是用食物來自我介紹。不限定臺中食物。這倒是一門有趣的功課,我馬上想起許多自己愛吃的美味,可是,要用那些美味來自我介紹,我想起從前在基督教營隊的時候,好像也有說到自己喜愛的食物來代表自己,但要寫成一篇文情並茂的文章,這我還是第一次被要求嘗試,有機會的話,再好好挑戰一下吧!
--
不論是知識性或娛樂性,但願這篇文章對你有益處!
維拉寫寫字需要你的按讚、愛心、追蹤、贊助 (請我吃頓飯多活一天多寫一天)
維拉寫寫字:臉書粉專IG方格子追蹤起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66會員
359內容數
維拉寫寫字。不解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