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篇】如果你是不想長期活在框架中的心理師,不妨先把個人品牌準備好 | 心理師的品牌研究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幾天前遇到前公司的同事,他們不約而同的說,現在處在水深火熱之中,他們都已經十幾年的工作經歷了,非但沒有讓日子更好過,反而情況更差。不僅有上級職場壓力更大,來自於後輩環境壓力,要學習的事情更多,要顧的事情更廣,真的不容小看這些問題。

現在在市場上很容易遇到資深心理師,動不動就有十年以上的資歷,他們對於未來的擔憂,更勝於十年以下的心理師。這讓我想起最近我的課程「從生涯到職涯 你就是品牌」課前問卷,有幾位報名心理師年資在10-25年,年齡估計約在36-50多歲間,他們在職場中所在意的問題又跟我們前一篇的主題有蠻大的差異:
全文連結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42會員
179內容數
這是一個提供心理師與心理工作者 商業商業思維、品牌產出行銷策略的基地, 協助心理師與心理工作者完備自己的產品與服務。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即將在7/16 上午9:00-12:00 與『台中市臨床心理師公會』聯合舉辦了一場『把自己經營成一件商品-從生涯到職涯 你就是品牌』線上工作坊。在會前問卷中,特別調查了參加的心理師,了解目前他們在職場上曾經想過甚麼樣的問題。(各位讀者也可以看看,你是否在工作中也曾經出現過類似的想法)...
​認識我的人可能知道我的另一份主業是『失智症應對的策略思維』的版主。最近有機會跟「大人學」合作線上課程,與內容編輯討論課程內容,大致上大約在半年之後,「失智症照顧」的線上課程就可以上架了。而這篇文章不是要跟大家推銷課程,而是要跟大家分享在過去觀察和現在合作上發現到幾個線上課程製作者的誤區...
醫事人員在定位自己價格前,需要想到我們能夠提供多少的價值,當自己能提供越高的價值,對方才有可能回饋給你相對的價格。 在本文以醫事人員常有演講或是課程的邀約作為例子,分析如何在過程中讓自己增值,以致於主辦單位願意經常想到你,主動找你去為他們單位服務,甚至因此而提高你的價格... 治療所/諮商所
家旁邊新開了一家「全X」,大約在幾個月之後,旁邊又跟進了另一家「統X」。相對而言,剛開的「全X」因為先設立,所以她選址邊間,無論是直的路、橫的街都可以看到他們家的招牌,而後來的「統X」只能開在他的旁邊,而且相對於「全X」,「統X」大約只有他的1/3空間,又只有一面臨路,而它前面的招牌又恰巧被路樹遮住
最近常追蹤的幾個臉書粉專,流傳著由百萬youtuber老高與小茉製作的影片【真正的人生攻略,這一期也許你會看了又看!】,這集的內容主要是介紹運氣與能力,透過『搞笑諾貝爾獎』的研究發現運氣的規則(歡迎大家有興趣去看),總共的觀看人次接近400萬次。 在個人品牌上面,一直鼓勵專業人士可以有內容產出..
最近周遭遇到幾個離開原職場(或是想要異動)的心理師,都有著20多年的工作經驗: A 心理師,在公家機構已經待到退休,在退休前我們還坐在一起討論面對退休該做哪些預備,而前幾天,知道她退休之後,去私人機構做兼職的心理師! B 心理師,原本是行動心理師,這幾年環境中年輕的心理師越來越多,...
即將在7/16 上午9:00-12:00 與『台中市臨床心理師公會』聯合舉辦了一場『把自己經營成一件商品-從生涯到職涯 你就是品牌』線上工作坊。在會前問卷中,特別調查了參加的心理師,了解目前他們在職場上曾經想過甚麼樣的問題。(各位讀者也可以看看,你是否在工作中也曾經出現過類似的想法)...
​認識我的人可能知道我的另一份主業是『失智症應對的策略思維』的版主。最近有機會跟「大人學」合作線上課程,與內容編輯討論課程內容,大致上大約在半年之後,「失智症照顧」的線上課程就可以上架了。而這篇文章不是要跟大家推銷課程,而是要跟大家分享在過去觀察和現在合作上發現到幾個線上課程製作者的誤區...
醫事人員在定位自己價格前,需要想到我們能夠提供多少的價值,當自己能提供越高的價值,對方才有可能回饋給你相對的價格。 在本文以醫事人員常有演講或是課程的邀約作為例子,分析如何在過程中讓自己增值,以致於主辦單位願意經常想到你,主動找你去為他們單位服務,甚至因此而提高你的價格... 治療所/諮商所
家旁邊新開了一家「全X」,大約在幾個月之後,旁邊又跟進了另一家「統X」。相對而言,剛開的「全X」因為先設立,所以她選址邊間,無論是直的路、橫的街都可以看到他們家的招牌,而後來的「統X」只能開在他的旁邊,而且相對於「全X」,「統X」大約只有他的1/3空間,又只有一面臨路,而它前面的招牌又恰巧被路樹遮住
最近常追蹤的幾個臉書粉專,流傳著由百萬youtuber老高與小茉製作的影片【真正的人生攻略,這一期也許你會看了又看!】,這集的內容主要是介紹運氣與能力,透過『搞笑諾貝爾獎』的研究發現運氣的規則(歡迎大家有興趣去看),總共的觀看人次接近400萬次。 在個人品牌上面,一直鼓勵專業人士可以有內容產出..
最近周遭遇到幾個離開原職場(或是想要異動)的心理師,都有著20多年的工作經驗: A 心理師,在公家機構已經待到退休,在退休前我們還坐在一起討論面對退休該做哪些預備,而前幾天,知道她退休之後,去私人機構做兼職的心理師! B 心理師,原本是行動心理師,這幾年環境中年輕的心理師越來越多,...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在心理學領域中,留住個案的重要性,並指出年資和晤談能力並不是留住個案的關鍵。文章主張在當心理師時,不應只依賴學校教育的模式,而應有多元思考、跨系統的合作等不同觀點。作者強調在學習與實務之間存在落差,因此提倡接受整合取向的督導,並在助人技巧的教學中思考如何安心上手。
Thumbnail
本文探討梁勤由探索期進入定向期的過渡,如何挑戰與溝通主管、自我實現及競爭的問題。透過瞭解自己優劣勢、轉化職場關係,助於職涯成長。
Thumbnail
隨著職場競爭日益加劇,資深中年員工面臨著獨特的挑戰。作為一位經驗豐富的中年職場人士,如何智慧地應對內捲現象,不僅保持自己的競爭力,還能促進個人的職業成長和心理健康,是一項重要課題。 重新評估職業定位 資深員工擁有豐富的經驗和深厚的專業知識,這些是職場上無可替代的資產。重新評估自己的職業定位,尋找
    幫別人職涯諮詢,我自己的職涯至少要先搞好,我是這麼深信的。   因此我從去年年底打定主意今年秋天要轉職,然而,這幾個月下來挫折重重。   轉職果然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qwq   我也很深刻的體會到,何謂待業焦慮。   雖然自己明明還有正職,但在前幾個月沒有辦法馬上媒合上自己想
Thumbnail
接近30歲的職場人,在考慮轉換跑道專攻心理諮商時,難以決定。這篇文章提供了給予的建議和反省,藉此來解答這個疑問。
Thumbnail
當進入30歲這個人生階段時,許多人會感到職涯焦慮與困惑,對未來產生懷疑。本文探討了30歲左右人士在職業路途中的迷茫,並介紹了職涯諮詢如何透過深入自我探索、性格評估和價值觀釐清,協助個人找到適合的職業方向。
Thumbnail
職場諮詢由「產業分析」、「職場技巧」及「個人心理」等三層面構成,也等同社會心理學強調的三元素:「情境」、「團體」、「個人」。我不是走工商的,產業分析弱,而中年轉業我覺得「產業分析」要強。 這涉及「生存焦慮」,要顧慮的很多
Thumbnail
從小對於心理學懷著一份好奇又崇敬的心理,夢想著有一天也能成為心理師 ,無奈學習成績與心理師的距離實在遙遠,只好放棄心中的夢想。 遇到如萍:一位專業的「諮商心理師」,才知道要成為一位「諮商心理師」不僅要取得研究所碩士學位外,且要正式通過嚴格的國家高考取得證照資格,才能成為正式的諮商心理師。
Thumbnail
這是一篇現在進行式的中年轉職分享文章,諮詢師從心理系畢業至ESG永續專業轉職的心得和策略。文中包含動機確認、瞭解目標領域和職務、整合現有技能、擴大人際網絡、梳理履歷和求職信等轉職策略。
Thumbnail
最近朋友想換工作, 但苦於不清楚自己的長處. 出來工作一段日子, 發現愈來愈同代30歲後的打工仔都會陷入職場樽頸, 既不滿意目前的工作, 不是專業人士資格, 但想換工作但是不知道方向, 又或是根本不敢投入轉職市場. 踏入職場接近十年, 有一定資歷和薪金標準, 換工作的成本自然更大, 用行銷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在心理學領域中,留住個案的重要性,並指出年資和晤談能力並不是留住個案的關鍵。文章主張在當心理師時,不應只依賴學校教育的模式,而應有多元思考、跨系統的合作等不同觀點。作者強調在學習與實務之間存在落差,因此提倡接受整合取向的督導,並在助人技巧的教學中思考如何安心上手。
Thumbnail
本文探討梁勤由探索期進入定向期的過渡,如何挑戰與溝通主管、自我實現及競爭的問題。透過瞭解自己優劣勢、轉化職場關係,助於職涯成長。
Thumbnail
隨著職場競爭日益加劇,資深中年員工面臨著獨特的挑戰。作為一位經驗豐富的中年職場人士,如何智慧地應對內捲現象,不僅保持自己的競爭力,還能促進個人的職業成長和心理健康,是一項重要課題。 重新評估職業定位 資深員工擁有豐富的經驗和深厚的專業知識,這些是職場上無可替代的資產。重新評估自己的職業定位,尋找
    幫別人職涯諮詢,我自己的職涯至少要先搞好,我是這麼深信的。   因此我從去年年底打定主意今年秋天要轉職,然而,這幾個月下來挫折重重。   轉職果然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qwq   我也很深刻的體會到,何謂待業焦慮。   雖然自己明明還有正職,但在前幾個月沒有辦法馬上媒合上自己想
Thumbnail
接近30歲的職場人,在考慮轉換跑道專攻心理諮商時,難以決定。這篇文章提供了給予的建議和反省,藉此來解答這個疑問。
Thumbnail
當進入30歲這個人生階段時,許多人會感到職涯焦慮與困惑,對未來產生懷疑。本文探討了30歲左右人士在職業路途中的迷茫,並介紹了職涯諮詢如何透過深入自我探索、性格評估和價值觀釐清,協助個人找到適合的職業方向。
Thumbnail
職場諮詢由「產業分析」、「職場技巧」及「個人心理」等三層面構成,也等同社會心理學強調的三元素:「情境」、「團體」、「個人」。我不是走工商的,產業分析弱,而中年轉業我覺得「產業分析」要強。 這涉及「生存焦慮」,要顧慮的很多
Thumbnail
從小對於心理學懷著一份好奇又崇敬的心理,夢想著有一天也能成為心理師 ,無奈學習成績與心理師的距離實在遙遠,只好放棄心中的夢想。 遇到如萍:一位專業的「諮商心理師」,才知道要成為一位「諮商心理師」不僅要取得研究所碩士學位外,且要正式通過嚴格的國家高考取得證照資格,才能成為正式的諮商心理師。
Thumbnail
這是一篇現在進行式的中年轉職分享文章,諮詢師從心理系畢業至ESG永續專業轉職的心得和策略。文中包含動機確認、瞭解目標領域和職務、整合現有技能、擴大人際網絡、梳理履歷和求職信等轉職策略。
Thumbnail
最近朋友想換工作, 但苦於不清楚自己的長處. 出來工作一段日子, 發現愈來愈同代30歲後的打工仔都會陷入職場樽頸, 既不滿意目前的工作, 不是專業人士資格, 但想換工作但是不知道方向, 又或是根本不敢投入轉職市場. 踏入職場接近十年, 有一定資歷和薪金標準, 換工作的成本自然更大, 用行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