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生活有辦法:【新聞時事】 大陸地區人民可以申請國賠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央廣】生活有辦法: 大陸地區人民可以申請國賠嗎?

本所許惠菁律師主持央廣【生活有辦法】,

社會上常討論,關於大樓倒塌、打疫苗有副作用、在馬路上不小心跌倒等等各式各樣的狀況,能不能申請國賠?

【新聞】中國籍錢姓男子在107年來臺灣騎單車環島,在經過高雄的時候意外地被路燈電死,錢姓男子家屬為此提出國賠。

關於國家賠償,許律師曾在【生活話題】哪些狀況才能申請國賠?討論過各種可以申請國陪的案件,本集許律師將進一步就當受害者為中國籍時,是否可以申請國賠進行討論。


raw-image



本集重點

  1. 從時事觀察哪些案件可能可以申請國家賠償。
  2. 什麼是國家賠償法?其法源基礎為何?
  3. 國家賠償的範圍為何?
  4. 國家賠償法與其他法律間的關係。
  5. 如果原告為臺灣人,在臺灣發生損害,如何起訴請求申請國家賠償?
  6. 如果原告為外國人,在臺灣發生損害,可否申請國家賠償?
  7. 如果原告為中國人,在臺灣發生損害,可否申請國家賠償?其法源依據為何?
  8. 本案的法院判決認為中國人可以依照國家賠償法請求國家賠償。其論理依據為何?
  9. 以「國籍」作為差異基礎是否違反「平等原則」?
  10. 案例討論:日本人能否跟臺灣依二二八條例相關規定尋求救濟?

收聽網址

https://www.rti.org.tw/radio/programMessagePlayer/programId/1640/id/142976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知言法律事務所的沙龍
17會員
377內容數
法律或許是嚴肅的,但法律事件裡的人與事,卻都是活生生的。 除了談「法」以外,更多時候是瞭解「人性」。 這裡是兩位執業律師的內心劇場,透過對話呈現庭內與庭外的人生百態。 許惠菁 律師 / 許健鈴 律師 知言法律事務所律師 Tel:02-2959-6686
2025/05/04
近年中國強化反間諜法、國安法執行,赴中旅遊風險日益升高。從富察、李明哲、李孟居等案可見,即使一般臺灣民眾從事學術、探親或拍照等行為,都可能被冠上「間諜」「顛覆國家政權」「為境外提供情報」等罪名。中國雖聲稱僅針對「少數」人,實則有其不確定法律概念與恣意執法的政治風險,呼籲國人謹慎思考赴中行程。
Thumbnail
2025/05/04
近年中國強化反間諜法、國安法執行,赴中旅遊風險日益升高。從富察、李明哲、李孟居等案可見,即使一般臺灣民眾從事學術、探親或拍照等行為,都可能被冠上「間諜」「顛覆國家政權」「為境外提供情報」等罪名。中國雖聲稱僅針對「少數」人,實則有其不確定法律概念與恣意執法的政治風險,呼籲國人謹慎思考赴中行程。
Thumbnail
2025/04/26
知名出版人富察(李延賀)2023年返中處理戶籍後失聯,2025年被中國以「煽動分裂國家」罪判刑3年,但審判過程未公開,引發國際關注中國司法透明問題。富察遭秘密羈押兩年,中國對其附加剝奪政治權利,此案凸顯中共以國安名義打壓異議的操作手法,也提醒臺灣須警覺兩岸法律文化的深層差異。
Thumbnail
2025/04/26
知名出版人富察(李延賀)2023年返中處理戶籍後失聯,2025年被中國以「煽動分裂國家」罪判刑3年,但審判過程未公開,引發國際關注中國司法透明問題。富察遭秘密羈押兩年,中國對其附加剝奪政治權利,此案凸顯中共以國安名義打壓異議的操作手法,也提醒臺灣須警覺兩岸法律文化的深層差異。
Thumbnail
2025/04/19
隨著平台經濟與「斜槓人生」興起,傳統僱傭關係與新型態勞務模式產生激烈衝突。 中國與臺灣針對外送員、直播主、代駕司機的法律關係出現分歧:中國透過指導案例逐步明確其勞動屬性;臺灣則以「從屬性判斷」檢核外送員是否受勞基法保障。 如何界定委任、承攬與僱傭關係,已成未來勞動法制改革的核心議題。
Thumbnail
2025/04/19
隨著平台經濟與「斜槓人生」興起,傳統僱傭關係與新型態勞務模式產生激烈衝突。 中國與臺灣針對外送員、直播主、代駕司機的法律關係出現分歧:中國透過指導案例逐步明確其勞動屬性;臺灣則以「從屬性判斷」檢核外送員是否受勞基法保障。 如何界定委任、承攬與僱傭關係,已成未來勞動法制改革的核心議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根據交通部統計,截至2024年3月為止,全台機車數為14,569,949台,每100位台灣人中,就有99位擁有機車;全台汽車數8,613,578台,每100位台灣人,擁有汽車的就有36.8位。在汽、機車普及率如此高的台灣,除了意外險、產險等商業保險的保障外,掌握通勤法律的基本知識也是廣大的通勤族保障
Thumbnail
根據交通部統計,截至2024年3月為止,全台機車數為14,569,949台,每100位台灣人中,就有99位擁有機車;全台汽車數8,613,578台,每100位台灣人,擁有汽車的就有36.8位。在汽、機車普及率如此高的台灣,除了意外險、產險等商業保險的保障外,掌握通勤法律的基本知識也是廣大的通勤族保障
Thumbnail
臺灣人如何繼承大陸地區的遺產?大陸的「繼承公證」是什麼?|法律百科 Legispedia (legis-pedia.com) 大陸的繼承公證制度,對臺灣人來說,即使是法律專業,應該也很陌生。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繼承公證在大陸是辦理不動產遺產的繼承登記的前置程序,所以,普通老百姓都是耳熟能詳。
Thumbnail
臺灣人如何繼承大陸地區的遺產?大陸的「繼承公證」是什麼?|法律百科 Legispedia (legis-pedia.com) 大陸的繼承公證制度,對臺灣人來說,即使是法律專業,應該也很陌生。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繼承公證在大陸是辦理不動產遺產的繼承登記的前置程序,所以,普通老百姓都是耳熟能詳。
Thumbnail
一、以下為同仁親身遭遇車禍案例分享:     方先生家住新竹市,每日開車通勤至新竹縣竹北市上班,一如以往將愛車停放於馬路白線內便進辦公室辦公,展開忙碌的一天。上午公出要該車前往目的地時,發現愛車車頭保險桿破損頭燈破裂,來回查看沒有找到肇事車主,亦無留下聯絡方式,幸好愛車內的行車紀錄器有熄火錄影功能
Thumbnail
一、以下為同仁親身遭遇車禍案例分享:     方先生家住新竹市,每日開車通勤至新竹縣竹北市上班,一如以往將愛車停放於馬路白線內便進辦公室辦公,展開忙碌的一天。上午公出要該車前往目的地時,發現愛車車頭保險桿破損頭燈破裂,來回查看沒有找到肇事車主,亦無留下聯絡方式,幸好愛車內的行車紀錄器有熄火錄影功能
Thumbnail
臺灣地震頻繁,造成房屋損害後,一些受害者會設法尋求建商的賠償。然而,法律並非一成不變,建商並非無條件應負責任。遇到地震損害時,如何有效求償?本文提供了建議,包括法律諮詢、建商應負責的情況、經濟負擔以及相關補助等。
Thumbnail
臺灣地震頻繁,造成房屋損害後,一些受害者會設法尋求建商的賠償。然而,法律並非一成不變,建商並非無條件應負責任。遇到地震損害時,如何有效求償?本文提供了建議,包括法律諮詢、建商應負責的情況、經濟負擔以及相關補助等。
Thumbnail
外國人(含外國法人)在臺投資事業、求學、生活等,有其取得我國土地權利的需求,但是外國人在取得我國土地權利上,必須與我國國民有所區別,故土地法在外國人在取得我國土地權利做有限制之規定。本文介紹外國人取得臺灣土地權利所受到的平等互惠原則、土地種類、土地用途、土地面積和土地所在地點的限制。
Thumbnail
外國人(含外國法人)在臺投資事業、求學、生活等,有其取得我國土地權利的需求,但是外國人在取得我國土地權利上,必須與我國國民有所區別,故土地法在外國人在取得我國土地權利做有限制之規定。本文介紹外國人取得臺灣土地權利所受到的平等互惠原則、土地種類、土地用途、土地面積和土地所在地點的限制。
Thumbnail
對於海外臺巧使用臺灣健保資源造成瀕臨破產的問題,有些人認為這是不公平的待遇。本篇文章講述了海外臺巧在歐洲的看醫療經驗,並訴說他們不滿自動復保與費用追繳的情況。作者指出,許多海外臺巧在海外已能充分利用當地的醫療資源,並希望臺灣媒體不要再製造不實的新聞帶風向。此篇可幫助海外臺巧找到希望與抗爭的出口。
Thumbnail
對於海外臺巧使用臺灣健保資源造成瀕臨破產的問題,有些人認為這是不公平的待遇。本篇文章講述了海外臺巧在歐洲的看醫療經驗,並訴說他們不滿自動復保與費用追繳的情況。作者指出,許多海外臺巧在海外已能充分利用當地的醫療資源,並希望臺灣媒體不要再製造不實的新聞帶風向。此篇可幫助海外臺巧找到希望與抗爭的出口。
Thumbnail
臺灣人繼承大陸地區的遺產,原則上適用大陸地區的法律,繼承公證,是辦理繼承的一種特殊且慣用的方式,本文介紹辦理的方式及優缺點。
Thumbnail
臺灣人繼承大陸地區的遺產,原則上適用大陸地區的法律,繼承公證,是辦理繼承的一種特殊且慣用的方式,本文介紹辦理的方式及優缺點。
Thumbnail
雖然透過法律訴訟可以解決不少糾紛,但現在是相當國際化的時代,有不少案件都涉及海外國家。如果被告是台灣人、在台灣有資產、有機會回台灣,那倒是還好。但萬一就真的是個道地的外國人,可能一輩子也見不到對方一面,還有解決辦法嗎?
Thumbnail
雖然透過法律訴訟可以解決不少糾紛,但現在是相當國際化的時代,有不少案件都涉及海外國家。如果被告是台灣人、在台灣有資產、有機會回台灣,那倒是還好。但萬一就真的是個道地的外國人,可能一輩子也見不到對方一面,還有解決辦法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