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成效的四個層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最近因為一些事件,
聊到了什麼才叫做教學,什麼叫做分享,
我個人是這樣看的,
教學的成效可以簡單區分為四個層次,
知道→學到→做到→創造
​分享的話就差不多是在「知道」
最多有一部分「學到」的層次,
但教學就至少應該要以學員能夠「學到」起跳,
依照實際的主題、可運用時間與教學設計,
可能會再達到「做到」「創造」的層次,​

理解四個層次以設計教學

​理解這四個層次,可以在教學設計時,
思考這一次的教學要幫助學員達到哪一個層次...
可至以下網址觀看完整內容
https://trainer-way.com/blog/teach-level
avatar-img
19會員
23內容數
提供講師與教育訓練領域的夥伴,關於教學與培訓的相關知識與觀點,包含教學設計、教學技巧、培訓規劃、培訓知識等內容。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陳韋安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短時間教學,設計練習的四個訣竅: 1.最小產出成果 2.簡化流程步驟 3.提供素材或半成品 4.挑選錯誤並修正
預先模擬教學狀況, 需要考量 對象&人數、場地環境、時間 這三個關鍵資訊, 以及透過換位思考與視覺想像的兩種練習, 幫助教學設計更加符合對象與主題。
在前一篇我們提到了教學設計中化繁為簡的重要性與好處, 這篇文章與你進一步分享三個化繁為簡的實用小技巧: 1.比喻 2.分類整理 3.視覺化
當我們持續的學習成長,在某個領域當中越來越專業, 因此被邀請擔任講師或是公司當中的教導角色, 那一刻,我們從一個學習者變成了教導者, 這時可能會開始意識到,專業知識的傳達與教學其實充滿挑戰。
講師的教學並不只是把腦中會的知識技能一股腦倒出來給學員, 更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設計出清晰、有效的學習路徑, 讓學員經歷一段學習的歷程而真的學到、學會。
短時間教學,設計練習的四個訣竅: 1.最小產出成果 2.簡化流程步驟 3.提供素材或半成品 4.挑選錯誤並修正
預先模擬教學狀況, 需要考量 對象&人數、場地環境、時間 這三個關鍵資訊, 以及透過換位思考與視覺想像的兩種練習, 幫助教學設計更加符合對象與主題。
在前一篇我們提到了教學設計中化繁為簡的重要性與好處, 這篇文章與你進一步分享三個化繁為簡的實用小技巧: 1.比喻 2.分類整理 3.視覺化
當我們持續的學習成長,在某個領域當中越來越專業, 因此被邀請擔任講師或是公司當中的教導角色, 那一刻,我們從一個學習者變成了教導者, 這時可能會開始意識到,專業知識的傳達與教學其實充滿挑戰。
講師的教學並不只是把腦中會的知識技能一股腦倒出來給學員, 更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設計出清晰、有效的學習路徑, 讓學員經歷一段學習的歷程而真的學到、學會。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1. 掌握學習的三階段循環: - 學習的過程應包括具體階段、抽象階段和應用階段。具體階段是情報收集和紀錄體驗,學生應該積極收集相關資訊並詳細記錄自己的學習過程。抽象階段是抽象化、模型化和發現模式,這時候要將所學知識進行歸納總結,形成抽象的模型和發現其中的規律。應用階段是實踐和檢證,將所學知識
Thumbnail
在課程設計上,我往往會以客層設計教學的系統。但我逐漸發現只同一個用系統,除了貼近我自己的成長進程,更方便學習者記得。沒有一個系統是不會隨著人的成長和狀態一起演化的。我在設計新的系統時將以往常用的「四層系統」以及「3+1系統」重新簡單在課程設計筆記中介紹。
學習是三個階段的循環: - 具體階段:情報收集,紀錄體驗 - 抽象階段:抽象化,模型化,發現模式 - 應用階段:實踐,檢證 西尾泰和這一套學習的三階段循環:具體,抽象,應用, 是一個很好的起始框架。 嘗試實踐它,然後持續修改, 你就能逐漸找到自己學習新事物的獨門心法。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是否跟我一樣,在學習的路上,有這些經驗呢? 1.上了很多課,上完課感覺自己成長了,但久了發現,都在原地停留。 2.讀完書,將文章內容整理好,也畫了很多重點,當下覺得很充實,久了發現,自己根本忘了書在講什麼。   直到開始寫心得,才在學習上有了轉捩點。
學校是學生獲取知識和技能的重要場所。然而,僅僅依賴課堂上所學的明知識並不足以讓學生真正掌握和靈活運用這些知識。有效的學習需要結合明知識(explicit knowledge)和暗知識(tacit knowledge),通過多方位的實踐和應用,將所學內容內化為真正的能力。以下是一些具體的策略,幫助學生
課程內容-提問篇:提問的四大目的,三大挑戰,有效提問的關鍵心態(以終為始,PQ-Ping Quotient),MVP最小可供驗證之產出。
參加課程的動機 我從未認真想過有沒有 SOP 可以拆解問題、分析問題,建立一套框架,有助於達到想要的目標。課堂前的自我準備、課堂中與人互動我相信是這堂課亮點之一,這將顛覆傳統大學課堂被動吸收與發想的印象。(結果好像遠遠不只 SOP,而是大腦都重整了!) 課程組成 首先,學生與引導師(facil
Thumbnail
臉書回顧,原來一年前的我正在想:撇開銷售(重要,但那是另一個議題)#如何定義一門好課 當時的結論是,學得會、用得上、帶得走的就是一門好課! 也因此過去一整年,有幸與很多內容專家朝著製作好課的目標努力,最底層的「學得會」其實非常關鍵,必須在細節上用心下功夫。
Thumbnail
瞭解如何透過系統化教學計劃、課前問卷調查、明確學習目標、互動和參與、應用和實踐、評估和反饋、以及學員反饋來確保教學的有效性和結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1. 掌握學習的三階段循環: - 學習的過程應包括具體階段、抽象階段和應用階段。具體階段是情報收集和紀錄體驗,學生應該積極收集相關資訊並詳細記錄自己的學習過程。抽象階段是抽象化、模型化和發現模式,這時候要將所學知識進行歸納總結,形成抽象的模型和發現其中的規律。應用階段是實踐和檢證,將所學知識
Thumbnail
在課程設計上,我往往會以客層設計教學的系統。但我逐漸發現只同一個用系統,除了貼近我自己的成長進程,更方便學習者記得。沒有一個系統是不會隨著人的成長和狀態一起演化的。我在設計新的系統時將以往常用的「四層系統」以及「3+1系統」重新簡單在課程設計筆記中介紹。
學習是三個階段的循環: - 具體階段:情報收集,紀錄體驗 - 抽象階段:抽象化,模型化,發現模式 - 應用階段:實踐,檢證 西尾泰和這一套學習的三階段循環:具體,抽象,應用, 是一個很好的起始框架。 嘗試實踐它,然後持續修改, 你就能逐漸找到自己學習新事物的獨門心法。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是否跟我一樣,在學習的路上,有這些經驗呢? 1.上了很多課,上完課感覺自己成長了,但久了發現,都在原地停留。 2.讀完書,將文章內容整理好,也畫了很多重點,當下覺得很充實,久了發現,自己根本忘了書在講什麼。   直到開始寫心得,才在學習上有了轉捩點。
學校是學生獲取知識和技能的重要場所。然而,僅僅依賴課堂上所學的明知識並不足以讓學生真正掌握和靈活運用這些知識。有效的學習需要結合明知識(explicit knowledge)和暗知識(tacit knowledge),通過多方位的實踐和應用,將所學內容內化為真正的能力。以下是一些具體的策略,幫助學生
課程內容-提問篇:提問的四大目的,三大挑戰,有效提問的關鍵心態(以終為始,PQ-Ping Quotient),MVP最小可供驗證之產出。
參加課程的動機 我從未認真想過有沒有 SOP 可以拆解問題、分析問題,建立一套框架,有助於達到想要的目標。課堂前的自我準備、課堂中與人互動我相信是這堂課亮點之一,這將顛覆傳統大學課堂被動吸收與發想的印象。(結果好像遠遠不只 SOP,而是大腦都重整了!) 課程組成 首先,學生與引導師(facil
Thumbnail
臉書回顧,原來一年前的我正在想:撇開銷售(重要,但那是另一個議題)#如何定義一門好課 當時的結論是,學得會、用得上、帶得走的就是一門好課! 也因此過去一整年,有幸與很多內容專家朝著製作好課的目標努力,最底層的「學得會」其實非常關鍵,必須在細節上用心下功夫。
Thumbnail
瞭解如何透過系統化教學計劃、課前問卷調查、明確學習目標、互動和參與、應用和實踐、評估和反饋、以及學員反饋來確保教學的有效性和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