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培養手足愛,先接納手足競爭

2023/07/14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不管子女的年齡多大,對於擁有一個孩子以上的家庭來說,「手足相處」議題絕對穩居父母困擾排行榜的前三名,很多家長都說自己有「教孩子友愛」,但卻忘了反思自己的身教,「心理師,我一直都有在教他禮讓妹妹,可是我們家哥哥就是沒辦法有做哥哥的樣子,什麼都要跟妹妹搶,我姐的孩子年紀跟我兒子一樣,他對小弟弟就很好!」說這段話的媽媽似乎沒有注意到自己默默地和姐姐競爭了起來。

只要有人際互動就一定會面臨競爭或合作,而且這兩者彼此循環缺一不可,一昧地避免競爭,鼓勵孩子壓抑自己的負向情緒,不見得能減少衝突,反而會阻礙孩子對手足自然地發展出友愛,很多有經驗的父母可能會發現孩子間最融洽最感人的互動,往往發生在激烈衝突之後,因為我們天生就有想要修復關係的能力。

在手足互動中比較能平衡競爭與愛的孩子,多半有著不那麼害怕衝突,願意接納競爭的父母,他們不會把手足間的爭吵看得太過嚴重,不會一昧壓抑孩子的負面情緒,反而鼓勵他們以更進步的方式表達出來,如果孩子間因為搶玩具大打出手,父母會引導孩子除了「動手」以外,其他可以表達自己不滿的溝通方式。

「妳的意思是說我應該放任孩子們自由地去打架嗎?」我們應該讓孩子有競爭的機會,在競爭中了解自己,但不是放任孩子自己去經驗。在國小督導的時候,我常會聽到輔導老師描述一類「強烈在乎公平性」的孩子,他們緊盯著老師對自己是否公平,只要一被老師指正就覺得老師看不到自己的好,很愛跟同學比較,炫耀自己的長處,欺負弱者,這類的孩子往往也覺得自己在家裡受到不公平的對待,認為父母偏愛更長或更年幼的手足,看不到自己的優點,這些未處理的受傷經驗,讓他們難以自發地產生對手足和同學的友愛。

孩子需要去體驗競爭,更需要我們的幫助,好讓他們能在競爭中學習,透過父母在當下或事後對衝突的處理,可以藉此讓孩子了解自己的自卑與嫉妒,消化對他人的攻擊慾望,同時家庭需要在衝突時建立適當的界線,維持成員間彼此的安全,例如:吵架時絕不動手傷害他人,不破壞物品等,這些規則如果大人也可以遵守,那效果會更好。

也許有些父母會很好奇「他們整天在吵架,到底什麼時候會發展出互助的感情?」人們天生會在關係受損之後,有想要修復關係的動力,我們只需要營造出適合「連結」的氛圍,讓孩子有機會練習找出適合彼此的方法重修舊好,因應不同年齡層的孩子有不同的作法,小一點的孩子,可以在吵完架後一起吃點心,或是合作收拾殘局,而大一點的孩子,可以約定生氣完冷靜下來後,有一個談心時間,這些都是不錯的方法,甚至大人與小孩發生衝突後,也可以比照辦理。

歸納起來,手足相挺的好情誼不是憑空得來的,需要雙親做一些簡單的基本功,包括

一、      以身作則:反思自己對競爭和合作的態度,鼓勵彼此欣賞,但不迴避競爭。

二、      設定界線:在競爭時幫孩子設定界線,安全地宣洩攻擊。

三、      修復關係:透過分享和合作,營造衝突後的「修復機會」。

下一次當孩子們又在你面前吵吵鬧鬧,很想叫他們全都閉嘴的時候,先深呼吸,告訴自己「這是他們培養手足愛的好機會!」,先聽聽孩子們想表達什麼,再試著幫助他們從競爭中學會了解自己,彼此欣賞,你也能發現孩子不同的一面喔!


初刊於良醫健康網 2017.10.25


 

 

很多人來晤談室處理關於職場的困擾,我在這裡分享一些大家在心理治療之後,自己在職場上的領悟與改變,如果能對正在閱讀文章的你有所助益,那就再好不過了!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