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45】無所事事,讓生活和工作更有意思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不論在哪個領域工作,都有各自的職場壓力和問題。整天被事情追著跑,事情好像永遠做不完,收入好像總是跟不上支出,主管、客戶、同事怎麼好像都很難溝通...

長時間層出不窮的各種挑戰與壓力,讓我們容易產生工作倦怠 (burnout)、或是這幾年有人提到的安靜離職 (quiet quitting)、躺平等應對方式,來舒緩、處理疲憊不堪的身心。

不過也許無所事事 (do nothing) 或是類似在之前文章中提過的「不瞎忙」、「留白工作法」、「學會說不」概念,可以協助我們調整對職場和工作的感受與節奏。

Do nothing 字面上是不做任何事情,但實際上在習慣繁忙生活的我們,刻意讓自己停下來又何嘗不是種主動作為呢?

從積極的角度來看,do nothing 並非指完全懶惰或者完全無所作為 (不過我相信科技始終來自人性,而惰性是人性中的核心之一 XD),而是指我們讓自己用刻意放空、刻意轉換連續疲於奔命的節奏,來避免自己出現瞎忙、燃燒殆盡的情況出現。

無所事事,讓生活和工作更有意思

無所事事,讓生活和工作更有意思

在上班時間、會議中發呆放空,在公司老闆或主管面前顯然是個不太聰明的選擇,不過在專注工作一段時間後起身裝水上廁所、無傷大雅地和同事聊兩句 (也許3-5分鐘)、去買杯咖啡或小點心、中午吃飯時不要談論剛剛還在做的工作,在過程中試著讓自己專心在自己正要做的事情上 (例如:專心看著水注入水杯、觀察一下廁所、想著等下買哪種咖啡、今天午餐的菜色真不錯等),轉換一下注意力,也許可以幫我們帶來一些新活力。

給自己一些看似無所事事的時間、環境和機會,讓身體和大腦得到緩解休息,等再次回到辦公桌前時,又是一個小轉換,也是一種新鮮感 (讓自己在不同事情中轉換角色、視角,保持彈性,不要整天讓自己離不開某件事情)。

想想,即使是鋼鐵之軀的機器設備、電腦手機也需要休息充電,更何況我們是有血有肉的人呢?

我們除了自己比較容易察覺的意識之外,還有平常不易察覺的潛意識、不同大腦活動區域的存在。在我們發呆休息、晚上睡覺時,其實也是一種創造力默默發揮的時刻。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一種經驗:在無意識做一些例行公事 (例如:洗澡、刷牙洗臉、上廁所) 或是在意想不到的時刻 (例如:走路走到一半、看著天空發呆到一半),腦中迸出一些自己苦惱一陣子問題的解決方法或點子?也許這也是 do nothing 的某種力量:讓我們得以重拾創造力與靈感。

無所事事,讓生活和工作更有意思。

透過給予自己一些無所事事的時間,讓身體活動活動,讓大腦放下某些執念,自由聯想、發揮想像。也許就在某個關鍵時刻,會為我們自己找到新的出路。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Tera-avatar-img
2023/07/22
Yes!我覺得這短暫的放空時間,其實是相當有意思的。可以幫助我跳脫膠著的現況,有其他的靈光一閃!但前提是要「放空」😆我個人也很推薦「五分鐘的深呼吸」,只專注呼,讓心 頭腦都靜下來,很讚
Dr. Soonlin-avatar-img
發文者
2023/07/22
好像也是個好方法!現代人生活和工作中有科技幫忙,但似乎偷得浮生半日閒也變得更難了(也許是更容易被找到?)XD
avatar-img
Dr. Soonlin 簡單人生研究院
77會員
125內容數
幫助你 🚀 提升表達力 🎯 突破教學力 ⭐ 解鎖變現力
2025/04/27
你是業務、講師、顧問、產品經理、客戶經理、自媒體、斜槓工作者,或曾經有相關的工作經驗嗎? 在職場上,只要你是需要透過與人互動交流來推廣產品服務的人,銷售演講能力都是非常關鍵的一項技能。世界上有兩件事很難:一、把你的想法放到對方腦中;二、讓對方把錢放到你口袋裡。雖然確實不容易,但這也是銷售演講價值所在
2025/04/27
你是業務、講師、顧問、產品經理、客戶經理、自媒體、斜槓工作者,或曾經有相關的工作經驗嗎? 在職場上,只要你是需要透過與人互動交流來推廣產品服務的人,銷售演講能力都是非常關鍵的一項技能。世界上有兩件事很難:一、把你的想法放到對方腦中;二、讓對方把錢放到你口袋裡。雖然確實不容易,但這也是銷售演講價值所在
2025/04/26
一週又過去了,從今年一月到現在,我在各大學、學院和機構辦了將近三十場的 AI 與教學培訓工作坊和講座,跟超過數百位老師和專業人士交流。雖然也不是第一次有這個觀察和經驗,不過這段時間又再次深刻體會到,每個人真正從「不行」跨越到「做得到」的關鍵,不在於科技技術或是表達技巧,而在於...
2025/04/26
一週又過去了,從今年一月到現在,我在各大學、學院和機構辦了將近三十場的 AI 與教學培訓工作坊和講座,跟超過數百位老師和專業人士交流。雖然也不是第一次有這個觀察和經驗,不過這段時間又再次深刻體會到,每個人真正從「不行」跨越到「做得到」的關鍵,不在於科技技術或是表達技巧,而在於...
2025/04/21
你有聽過這種說法嗎:「但我又不當講師,有必要特別練演講或表達能力嗎?」如果你剛出社會、或是工作不太需要面對人,或是沒有想要在職場上突破自己、得到更好的升遷加薪或發展機會,那好的沒問題,也許還 OK。不過如果你是已經在社會打滾了一陣子的職場菁英,或是在某個領域很有經驗的老鳥前輩...
2025/04/21
你有聽過這種說法嗎:「但我又不當講師,有必要特別練演講或表達能力嗎?」如果你剛出社會、或是工作不太需要面對人,或是沒有想要在職場上突破自己、得到更好的升遷加薪或發展機會,那好的沒問題,也許還 OK。不過如果你是已經在社會打滾了一陣子的職場菁英,或是在某個領域很有經驗的老鳥前輩...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精神上的休息、放空,是能夠真正把工作上所積累的煩悶、倦怠、不滿、無奈等徹底搬移,以腦力工作者而言,即使工作結束了,腦袋還是在工作的疲累感中,不是說六點結束工作,六點一分或六點五分,就會把壓力徹底拋開。這種壓力就像無形的漩渦或氣流,一直籠罩在大腦中……
Thumbnail
精神上的休息、放空,是能夠真正把工作上所積累的煩悶、倦怠、不滿、無奈等徹底搬移,以腦力工作者而言,即使工作結束了,腦袋還是在工作的疲累感中,不是說六點結束工作,六點一分或六點五分,就會把壓力徹底拋開。這種壓力就像無形的漩渦或氣流,一直籠罩在大腦中……
Thumbnail
剛進入職場的時候,很多人都想要認真的工作,因為面對不可預知的未來,除了努力工作之外好像沒有什麼別的方法。所以你可能都不會想到偷懶這件事情,但是偷懶這件事情其實是一體兩面的,你可能因為每天都很勤勞的上班,然後腦袋都沒有在思考,於是你每天加班到12點,然後覺得自己很認真,覺得自己付出了這麼多的努力,老闆
Thumbnail
剛進入職場的時候,很多人都想要認真的工作,因為面對不可預知的未來,除了努力工作之外好像沒有什麼別的方法。所以你可能都不會想到偷懶這件事情,但是偷懶這件事情其實是一體兩面的,你可能因為每天都很勤勞的上班,然後腦袋都沒有在思考,於是你每天加班到12點,然後覺得自己很認真,覺得自己付出了這麼多的努力,老闆
Thumbnail
留白不僅是一種休息,也是一種投資,投資於自己的身心健康和幸福感
Thumbnail
留白不僅是一種休息,也是一種投資,投資於自己的身心健康和幸福感
Thumbnail
安靜離職(Quiet Quitting)是什麼? 安靜離職(躺平族)跟工作生活平衡有什麼不同? 安靜離職會有什麼結果? 如果遇到安靜離職的同事該怎麼辦? 主管遇到安靜離職的下屬的常見對策?
Thumbnail
安靜離職(Quiet Quitting)是什麼? 安靜離職(躺平族)跟工作生活平衡有什麼不同? 安靜離職會有什麼結果? 如果遇到安靜離職的同事該怎麼辦? 主管遇到安靜離職的下屬的常見對策?
Thumbnail
近來,朋友最常問,妳每天都做些什麼?不外乎,就是對「不上班」有種司空見慣的迷思,沒上班?會不會就沒事可做? 「不上班」,日子容易空白?誠實說,「現在的我得花些時間,去摸索什麼是真正想做的事」
Thumbnail
近來,朋友最常問,妳每天都做些什麼?不外乎,就是對「不上班」有種司空見慣的迷思,沒上班?會不會就沒事可做? 「不上班」,日子容易空白?誠實說,「現在的我得花些時間,去摸索什麼是真正想做的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