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進入商業叢林之前的故事,你還走在創業路上嗎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前些天,我讀了商業簡史,作者是劉潤。讀後最大的感觸是,商業環境只會不停的變化,沒有一套模式,可以永遠一招打天下。

想跟競爭者拉開距離,現在就要開始挖護城河。

商業是海洋,我們是魚。商海上風平浪靜,底下卻波濤洶湧。

既然商海如此險惡,為什麼還要從商呢?

我們一起戴上Apple Vision Pro,全景參與27歲的K,進入商業叢林之前的故事。

五坪的房間內,K正在滑手機,螢幕上顯示104官網,這是K離職的第100天了。

K過去在大型台灣企業上班,傳產公司穩定,像半公務員。薪水有5萬,算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K北漂,在外租房。因為單身,沒什麼負擔,K就這樣混了3年。

但到了今年,K開始感覺不對勁。

他注意到,抱怨物價跟薪資的同事,變多了。這次新增名單,全是當地同事。

連不需租房的同事,也快頂不住。佛系的K,心中泛起了漣漪。

還有另外一件事,K更是困惑

K發現公司的人員流動,違反了他原有認知。

過去教育告訴K,大公司,流動率低,人人都想占好缺,進去之後就找個好位置待著。

進公司後,K觀察了幾年,公司流動率確實不高。但是,他發現離開公司的人,多數年資不滿5年,平均年齡不超過30歲。

離職的同事去哪呢?據K的聽聞,有人出國進修,有去開店的,有的去賣高級品。套一句K的學長說的,找到了更好的選擇。

能走的人家境都不錯,進公司過個水,履歷好看。留下來的人,大多有家庭經濟負擔,沒辦法說走就走。

K唯一不太適應的,是公司的企業文化。因為組織龐大,階層與分工很明確。幫忙別人容易逾越職責,出問題時反變成自己的問題。

還有看主管們處理問題,K覺得像看一場職業球賽,各個主管都是職業球員,問題在會議中被踢來踢去。

好球!當K的主管,將問題成功射門別的單位時,K判定主管獲得一分。

接下任務的其他單位主管,照理說是大家的英雄,卻被下屬抱怨工作量變大。

多做多錯,少做少錯,網內互打不用錢,個人自掃門前雪。

這也許是所有公司的常態吧,規模大了,人多問題自然就多。K在心中暗想。

除此之外,K覺得公司挺好。就像溫水煮青蛙,K已經半熟了,跳不走了。而且他發現,大家抱怨歸抱怨,主管有吩咐事情還是照做。

然而,一場意外,讓K被迫改變

疫情發生後,公司的生意始終不太理想,想走的同事早就離職了,包含K的好朋友。

但從今年過年後,景氣復甦,因為人力不足,K工作業務量大增。K想找人分擔,但是同事們工作也很忙,愛莫能助。

負面能量不斷累積,在辦公室內擴散。

K想起新人時期,曾經對自己伸出援手,還有聊得來的同事,現在都不在了。K突然明白,自己並不屬於這裡。

身心疲憊的K,健康亮起紅燈。他出局了。K離職了,回老家休養。

想到這裡,K抬起了頭。

手機螢幕亮著,畫面停留在一則職缺訊息,K笑了,表情釋然。

XXX公司徵一名行銷人員,月薪3萬以上。工作內容是.......

K剛才滑了70頁,月薪大多徘徊在3萬上下,少數4萬。他觀察到高薪的職缺,主要集中在工程師,還有水電、工地人員。

一個用肝,一個用生命工作。K撓了撓頭,評估了自己的技術能力,又看了看自己的體格,兩個都不適合。

考公務員,進入公家單位呢?K擔心進去又太安逸,變成無力的青蛙,而且想考鐵飯碗的人多,錄取率低。

他決定再試一把

K成為一名商人,向錢看齊,踏上創業之路。

事情當然沒那麼順利

當他看見,現實的商場上是一片黑暗森林,所有人為了微薄的利潤,爾虞我詐

他不禁暗想

喂,那些待在瑪利亞之牆內的貴族,你們要不要出來看一看,這個世界究竟怎麼了

故事停在這

我們先給K一個掌聲,恭喜他踏入了新世界,希望日後能聽到K的好消息

回到開頭的問題,為什麼要從事商業呢

現實生活中,許多重大的決定,其實在當下是沒有選擇

創業家、創作者、業務員....,往往是被現實逼迫出來。

既然別無選擇,那只管往前看。

往前看

市場看似飽和,但總能切出一塊新群體,從空白處找到新的增長點。

海島的子民們,身而具備的冒險精神,勿忘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沙瓦的沙龍
12會員
15內容數
沙瓦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2/27
今天,我突然翻起一則二月初收到的訊息, 來自一位五年前認識的Toastmaster 你有空來參加一個訪談嗎? 是關於航空主題, 這位朋友正在完成一個新program,需要安排一場訪談 當時我告訴他目前我人已經不在台中,言下之意是距離遙遠無法參加 對方客氣的詢問我的近況,然後結束了對話
Thumbnail
2024/02/27
今天,我突然翻起一則二月初收到的訊息, 來自一位五年前認識的Toastmaster 你有空來參加一個訪談嗎? 是關於航空主題, 這位朋友正在完成一個新program,需要安排一場訪談 當時我告訴他目前我人已經不在台中,言下之意是距離遙遠無法參加 對方客氣的詢問我的近況,然後結束了對話
Thumbnail
2023/12/01
這幾天,接近年底,我看見新聞上開始謠傳各家公司年終獎金,無意間看到前東家可能發出5~10個月的獎金。 若此刻我還在公司,換算下來大約可以分到50萬台幣,加上固定月薪,今年至少有100萬。 但我卻選擇了裸辭,回到家鄉,開始寫作與投資。探索未曾造訪的亞洲與歐洲國家 一年的機會成本,如果100萬,那
Thumbnail
2023/12/01
這幾天,接近年底,我看見新聞上開始謠傳各家公司年終獎金,無意間看到前東家可能發出5~10個月的獎金。 若此刻我還在公司,換算下來大約可以分到50萬台幣,加上固定月薪,今年至少有100萬。 但我卻選擇了裸辭,回到家鄉,開始寫作與投資。探索未曾造訪的亞洲與歐洲國家 一年的機會成本,如果100萬,那
Thumbnail
2023/10/06
上週的一個聚會,朋友關心起我的求職進度,我大方坦承還沒找到工作,這兩個月陸續面試了九間公司。 忽然,一位朋友說 看新聞寫著每個人平均有3.6個工作機會,工作真的很難找嗎? 她是一名外商公司的資深主管,帶領多個團隊,時常在國外出差 我先是愣了一下,不曉得該如何回答,接著陷入思考。 這兩個月,
Thumbnail
2023/10/06
上週的一個聚會,朋友關心起我的求職進度,我大方坦承還沒找到工作,這兩個月陸續面試了九間公司。 忽然,一位朋友說 看新聞寫著每個人平均有3.6個工作機會,工作真的很難找嗎? 她是一名外商公司的資深主管,帶領多個團隊,時常在國外出差 我先是愣了一下,不曉得該如何回答,接著陷入思考。 這兩個月,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我近期很喜愛的一本書 - 劉潤的「底層邏輯」。 裡面有一段我深有感悟的章節, 是關於概率思維的, 書中提到失敗其實是大概率的事件, 但幸運的是, 只要我們善用「千百個十」, 就能對沖失敗機率, 提高成功率。 千是時代 百是戰略 十是治理 個是管理 千百十個是有順序的, 在錯的時代錯了領域
Thumbnail
我近期很喜愛的一本書 - 劉潤的「底層邏輯」。 裡面有一段我深有感悟的章節, 是關於概率思維的, 書中提到失敗其實是大概率的事件, 但幸運的是, 只要我們善用「千百個十」, 就能對沖失敗機率, 提高成功率。 千是時代 百是戰略 十是治理 個是管理 千百十個是有順序的, 在錯的時代錯了領域
Thumbnail
這種窘境,這輩子我是第一次,還拖著一家子陪我耗著,五味雜陳,十分難受,再多的淚水也只能和著那些不甘心往肚裡吞。
Thumbnail
這種窘境,這輩子我是第一次,還拖著一家子陪我耗著,五味雜陳,十分難受,再多的淚水也只能和著那些不甘心往肚裡吞。
Thumbnail
前陣子看到這篇新聞,回想自己的過往經歷,心裡很多感慨;今年是我返台第六年,我也曾帶著滿腹的理想憧憬北漂闖蕩那片中原大地,但那些年卻狠狠的被現實打醒,甚至對自己的無能為力感到挫折。
Thumbnail
前陣子看到這篇新聞,回想自己的過往經歷,心裡很多感慨;今年是我返台第六年,我也曾帶著滿腹的理想憧憬北漂闖蕩那片中原大地,但那些年卻狠狠的被現實打醒,甚至對自己的無能為力感到挫折。
Thumbnail
成功或許是現代思想下一種必然的嚮往,但卻不一定得是每個人唯一的選擇。願每個在職場上迷惘碰撞的靈魂,有天都能寫下屬於自已的人生金句。
Thumbnail
成功或許是現代思想下一種必然的嚮往,但卻不一定得是每個人唯一的選擇。願每個在職場上迷惘碰撞的靈魂,有天都能寫下屬於自已的人生金句。
Thumbnail
在物質豐富的時代,有一群人薪資倍數增加,但是存款及資產並非同步成長,不知不覺成為循環迴圈,心中愈來愈疲累。分享一位科技業工作者,賺得高薪一不小心掉入新貧迴圈,他如何改變達到財務自由。 沒有不進步的人生
Thumbnail
在物質豐富的時代,有一群人薪資倍數增加,但是存款及資產並非同步成長,不知不覺成為循環迴圈,心中愈來愈疲累。分享一位科技業工作者,賺得高薪一不小心掉入新貧迴圈,他如何改變達到財務自由。 沒有不進步的人生
Thumbnail
記得自己剛進公司的時候,公司經理曾經找我們這些新人一起座談會。 你們進公司的夢想願望是什麼?
Thumbnail
記得自己剛進公司的時候,公司經理曾經找我們這些新人一起座談會。 你們進公司的夢想願望是什麼?
Thumbnail
年前一項由求職網統計約有94.2%上班族年後有轉職異動的想法。 每每與企業主交流時,當提到人,感覺就是企業最有感痛點之一,常聽到的不外乎找不到適合的人,以及覺得人留不住,學了就走等,感覺這樣的循環如同黑洞,無止盡;如今再加上這份統計數據,勾起我心中的想法,想來聊聊觀察到的『職場工作環境變化』。 職場
Thumbnail
年前一項由求職網統計約有94.2%上班族年後有轉職異動的想法。 每每與企業主交流時,當提到人,感覺就是企業最有感痛點之一,常聽到的不外乎找不到適合的人,以及覺得人留不住,學了就走等,感覺這樣的循環如同黑洞,無止盡;如今再加上這份統計數據,勾起我心中的想法,想來聊聊觀察到的『職場工作環境變化』。 職場
Thumbnail
現在超巨型企業與個人工作室當道,中小企業機動性比不上工作室,資金人才無法與超巨型企業相比,兩方夾擠之下利潤越來越低,生存越來越難。
Thumbnail
現在超巨型企業與個人工作室當道,中小企業機動性比不上工作室,資金人才無法與超巨型企業相比,兩方夾擠之下利潤越來越低,生存越來越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