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不會在晚上睡前,在思考著
「我今天到底做了什麼?」
到底我們的時間跑去哪裡了 ?
《生時間》這本書跟我們說,
我們的時間都被 「預設值」花走了

書籍生時間封面
「預設值」吃掉我們的時間
▋ 什麼是「預設值」
每周一的週例會 預計兩個小時
收到E-mail ,預計三個小時之內要回信
回家太累,所以預計放鬆一下,追一下劇
載入 IG、Youtube、Facebook 預設執行 時間
就是這些 「預設值」 把我們的時間吃掉了
那要怎麼樣把時間找回來了
四個步驟可以幫助我們找回人生時間掌握權
▋ 第一步驟【精華】
每天只選出一件事情
作為今天的最優先順序
可以是非做不可的事情
也可以是想做的事情
精華 不是今天唯一做的事情
而是我們第一要務要做的事情
才不會被一些雜事,吃掉我們的時間
精華的目的就是 「生出時間完成它」
▋ 第二步驟【雷射】
就像我們去美容一樣
把不好的東西 「雷射」 掉
什麼是平日干擾我們的東西
email、社群媒體、新聞快報 等
一堆讓我們分心的事情
但我們不是要不用它,
而是 調整我們使用的科技
「我們不要被工具帶著走」
▋ 第三步驟【活力】
為了要生時間給真正重要的事
所以我們要給大腦充電
想像一下如果我們電量是0 %
怎麼可能有精神
知道自己要做什麼
又或是專注做要做的事情
就讓我們學會如何插上插頭
▋ 第四步驟 反省
最後在上床睡覺前,我們要做點筆記
我們有沒有生時間給我們的精華
有什麼事情讓我們覺得開心
有沒有雷射掉該去除的東西
今天嘗試過 / 明天可以嘗試 的事情
今天感激的片刻
這就是 挑選、測試、再做一次
書裡面從這四個步驟中
教我們一些策略
讓我們可以在這些步驟中去執行
下面來跟大家分享更詳細的內容
第一個步驟是【精華】
▋ 為什麼要找到【精華】
其實我們常以爲所謂有效利用時間
就是提高生產力,做更多的事情
幫自己設定很多「任務」
但通常的結果就是
讓自己的生活焦頭爛額,毫無品質
要不然就是設立一個「長遠的目標」
雖然長期目標指引我們往正確方向前進
但使我們難以沿途享受每個時光
所以作者建議
著眼在這兩者之間的「居中」
位於目標與任務之間的這個「行動」
這就是【精華】
▋ 什麼是【精華】
所謂【精華】就是 :
在每一天的開始時,想想我們希望這天會有什麼「亮點」
在這天結束時有人問你:「你今天的精華是什麼?」你希望答案是什麼?
回首這天,你希望回味哪項行動、哪個成就或哪個片刻?
「精華」不是每天唯一要做的事
「精華」是可以給予每天一個焦點
透過選擇我們要關注的事情,來創造自己的實現
▋ 要怎麼挑選【精華】
作者建議我們用三種不同的標準,
來找到今天的【精華】
急迫性 : 我今天必須做的最迫切的事情是什麼?
滿足感 : 哪一項「精華」能帶給我最大的滿足感呢?
樂趣 : 當我回想今天種種,哪一件事會帶給我最大的樂
沒有最好,就是信任直覺,
選擇需要花費60到90分鐘
就是最好的【精華】
▋ 執行【精華】的策略方向
雖然我知道要做重要的事
但我就是「待辦清單」上有一堆要做的事情
作者認為待辦清單上給完成事項打勾的感覺很好
但真相是- 大部分的待辦清單只是在回應他人的優先事項,
我們只是在永久延續糾纏現代生活「做不完」的感覺。
作者建議一個做法是
把【待辦清單】轉成【擬辦清單】
就是把一連串要做的事情列出來後
先放在【擬辦清單】裡
一大早看著【擬辦清單】
再用三個【精華】標準
來篩選什麼是今天要作的重要工作
最後看【行事曆】的時間
規劃安排在那些具體時間
譬如下午三點到五點
完成這些重要的事情
這才能協助我們保持刻意和專注,
讓我們在結束每一天時能有深深的滿足感和成就感。
▋ 幫【精華】生出時間找方法
有人可能會問我已經知道什麼是重要的事情
但我真的很忙,沒有時間作
作者提出幾個建議方法
1. 找到自己的生產力最好的時間之後鎖住只給【精華】使用
2. 有時候提早無法履約,將一些行程取消,把自己找出一些更值得的事
3. 幫自己找到生產日高的時間,成為「晨型人」或「夜衝人」
以上就是書本裡頭對於【精華】我自己的學習
第二個步驟是【雷射】
▋ 什麼是【雷射】
當我們像雷射般
將專注力放在了【精華】
感覺真的是棒透了
但通常沒有這麼容易
因為各式各樣的東西
會想要吸引我們的專注力
像email、FB、Line、線上影音等科技產品
不斷地修改它們的演算法
就是想要獲得我們的青睞
如果有機會看一下我們手機的使用時間
你會無法想樣我們花了多少時間與它相處
因此這個部分就是作者提供我們一些
減少得到「 錯失恐懼症」(fear of missing out)的方法
▋ 幫自己打造一隻「 不分心手機」
作者希望我們成為手機的主人
只把需要的東西才放在手機裡
所以請減少下列這些東西的數量
社交及遊戲App
串流影音軟體
主畫面的東西
(不要喜歡吃到飽)
偶爾可以登出的兩類產品
社交APP與社群帳號
E-mail 及網路
斷絕分心殺手
關掉通知訊息及新聞通知
一早起來不要看手機
學習創造擁抱
個人無干擾空間
設定時間控制器及截止日期
作者介紹了很多的方法
而我覺得底層邏輯就是
1. 釐清使用這些東西的目的
2. 計算想要花多少時間,其餘請關掉
3. 只保留真正重要和有用的
以上就是【雷射】的重要提醒
第四步驟是【反省】
當我們理解這些可行的策略之後
作者要提醒我們要做紀錄
因為做紀錄
可以幫助我們更老實地面對自己的成果
也可以修改自己的下一次要走的路
▋ 如何有效的做紀錄
只要每天回答這幾個問題:
1.今天的精華是什麼 ? 我是否為了它生時間完成 ?
2.我今天的專注顆度及精力分數,1~10分 在哪裡 ?
3.我嘗試做哪些事情,幫助我自己完成【精華】與【雷射】?
4. 成效如何,明天可以嘗試什麼 ?
5. 今天那一個時段讓你滿懷感激 ?
以上就是作者在【反省】要我們做的事情
閱讀完之後,我自己的感想是
當我們的年齡越來越大時
就會知道專注深根越來越重要
知道什麼不要,學會拒絕放下
把時間花在重要的人與事
才不會讓自己覺得忙碌
但又不知道在忙碌什麼
作者在這本書裡
提供了八十幾個策略
絕對不是要照單全收
找到我們自己的生活模式
思考自己想要的理想生活模式
在放入我們覺得有助於實踐理想的生活模式
最後實踐及調整
才能創造屬於我們自己的精華人生
把時間花在我們的【精華】
才是這本書《生時間》的使用方法